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草堂的诗意生活
杜甫草堂的诗意生活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以真实、深沉、激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杜甫草堂,作为杜甫的居所,也成为了他诗意生活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杜甫草堂的诗意生活,从环境、生活方式和创作灵感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环境的诗意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毗邻岷江,周围山水环绕,景色优美。
草堂建筑简朴,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
在这样的环境中,杜甫可以远离尘嚣,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宇宙的无限。
杜甫草堂的周围有许多植物,如竹子、花草等,这些植物不仅为草堂增添了生机和美感,也为杜甫提供了灵感。
他常常在草堂的花园中散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脉动。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使他的诗作更加生动、真实。
二、生活方式的诗意杜甫草堂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诗意。
杜甫崇尚简朴的生活,他的草堂没有奢华的陈设,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他喜欢自己动手种植蔬菜,养鸡养鱼,过着朴素的农耕生活。
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使他能够专注于创作,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灵感的迸发。
杜甫还喜欢与朋友交流,他的草堂常常有来访的文人墨客。
他们一起品茶、吟诗、讨论文学艺术,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杜甫的生活,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三、创作灵感的诗意杜甫草堂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他常常在草堂中静坐思考,观察自然,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愤怒和呼吁。
杜甫的创作也受到了草堂周围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他的草堂位于成都西郊,周围有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如岷江、青城山、都江堰等。
这些地方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给杜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总结杜甫草堂的诗意生活体现在环境、生活方式和创作灵感等方面。
草堂的自然环境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使杜甫能够远离尘嚣,专注于创作,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灵感的迸发。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张敬雅【摘要】杜甫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他在草堂时期创作的诗歌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
文章试图对杜甫草堂诗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小结,以期为广大学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参阅资料,从而便于建立学术增长点,更系统、准确地把握其人其作。
%Du Fu is one of the poets who has the most influence in ancient China, whose Humble Cottage Poetry series come into the focus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tries to summary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DuFu’s Humble Cottage Poet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with referrence materials to explore new areas of study. It also can be helpful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cademic growth point and explore Du Fu and his works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accurately.【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作者】张敬雅【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7仇兆鳌《杜工部年谱》载,杜甫“乾元二年己亥,春,自东都回华州。
……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庚子,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杜甫作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杜甫作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A Summarization on the Study of Du Fu’s Works and Its Prospect赵彩花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有新进展:“杜诗学”作为专门之学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杜诗人物及文化地理研究深入细致;杜诗的思想、题材、文化意义及“李杜”比较研究颇见功力;杜诗语言、修辞、风格等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多。
同时,在杜诗学研究、文化意义、语言研究、通俗化立场等方面,还需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杜甫杜诗研究杜诗学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5Zhao CaihuaAbstract:The research on Du Fu’poets has made new progress since the21th century.The school of Du Fu’poets, as a specialized learning,has been constructed further;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and cultural geography among Du Fu poets is deepened;the research on the thought,theme,cultural meaning of Du Fu’s poe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Du Fu and Li Bai"is skillful;the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rhetoric,style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Du Fu’s poets has make achievement.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on Du Fu’s poets,cultural meaning,language studies,popular standpoint,still nee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Key words:Du Fu,the study on Du Fu’s poets,the school of Du Fu’s poets杜甫作品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热门。
21世纪杜甫诗歌语言研究综述
21世纪杜甫诗歌语言研究综述
21世纪杜甫诗歌语言研究以其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以及抒情伤感的叙事风格,被视为研究的热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研究。
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例如由形体表达到语病,再到押韵节奏等等。
形体表达方面,研究表明,杜甫大多采用四言、五言、七言等七言律诗语言形式,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杜甫诗歌常常将节奏和格律两者有机结合,促使其诗创作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另外,还有学者以语病来探索杜甫诗歌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例如,语言内化的效果,无论是来自汉语的习惯表达,还是拾从陌头的感情真挚,都可以用杜甫的语言来表达,从而深入挖掘出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
此外,在押韵和节奏方面,杜甫采用了特殊的韵律结构,例如,把一句歌词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韵律,使得诗歌形式独具特色。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从形体表达到语病,再到押韵节奏等,都能够深入挖掘出其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为当代诗歌文学提供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甫草堂自适诗刍论
于是 , 本爱 自然 的诗 人 在浣 花溪 畔那 美 丽 的 自然 性
风光和 淳 朴 的风 俗 人 情 之 抚 慰 下 , 起 了 “卜 ” 过 居
“ 为农 ” 的闲 适 生 活 , 颇有 一 种 庄 子 式 的逍 遥 自在 。
“ 我本 性放 诞 , 欲归 自然 , 雅 嗜酒 爱 风竹 ,卜居 必 林
可 清晰地 看 出诗人 的人生 态度 和生 活追求 。蜀 中 山
川, 是处 皆景 。明媚 险峻 的蜀 中 自然 风光 , 勤劳好 客
泉”诗人或垂钓江头 , , 或种 药槛边 , 或江畔独 步寻 花, 或溪里引妻乘艇 , 或邀朋访友 , 或饮酒诵诗 , 容止 闲散, 自然疏放 , 蔑弃礼法 , 任性不羁 , 与以前奔命于 功 仕途 的杜 甫判若 两人 。
充 分表 现 了诗人 此期 的生 活情趣 、 神风 貌 、 精 内心世
界 和审美 理想 。
莫大的慰藉。于是 , 诗人一家先寄居在“ 府西七里 , 浣 花亭 三里 ” 的草 堂寺 , 在亲 朋 的 资助 下 , 翌年 后 于 春 在万里 桥西 、 百花 潭 北 , 花 溪西 , 望 可 见雪 山 浣 西
誉 。然 而 , 甫诗 歌 给人 的印象 总 是 沉 重 的叹 息 和 杜
各种题材和体裁 的诗歌二百余首 ( 括游蜀州、 包 新
津 、 城 等地 的诗作 ) 其 中 自适 诗 占此期 作 品总 数 青 ,
一
半 以上 。闲适 的 心 态 下 , 人 暂 时 抛 却 “ 年 奔 诗 三
忧 愤居 多 , 尤其 是潼 关时期 的诗 歌 , 由于负担 了太 多 的历史苦 难 而显 出一 种让人 透不 过气来 的沉 重与压 抑 。乾元 二年 (5 )杜 甫偕 同妻 儿 经过 “ 岁 四行 79 , 一 役” 的奔逃 , 年底抵 达 “ 于 曾城 填华 屋 , 冬树 木 苍 。 季 喧然 名都会 , 吹箫 间 笙簧 ” 的一 派升 平 景象 的成 都 , 这对饱 经战 乱之 苦 , 活 困窘 , 觅 一栖 息 之 所 , 生 想 以 安顿妻 小 , 得 以生 存下 去的杜 甫而 言 , 并 在精 神上 是
杜甫草堂诗清新风格研究
杜甫草堂诗清新风格研究
杜甫草堂诗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杜甫的一部杰作,其独特的风格影响着
很多后世诗人。
杜甫草堂诗所钟爱的主题是反映中国传统执政者的苦难处境,他崇尚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表达出他对政权的痛恨和他的抗议。
杜甫的诗歌具有清新的风格,其中的情绪也怡然自得。
他有着大自然的
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多数杜甫诗歌里都能找到杜甫自然主义的色彩,
他对自然尊崇的赞美之美可以在他的草堂诗中看到。
其表达方式也很清新,
他不仅仅在用字上简洁明快,而且还用语言来准确表达他所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他把田园生活比作是“三春莺桃李山头头”,用一句诗来描绘了到处都
是花和桃树的田园风光,把来生活的喜悦和宁静感传达给读者。
杜甫的草堂诗的特点也体现在他的抒情上,他常常运用仿佛抽象的抒情
以表达他的心境和人生经历,表达出一种无奈而畅快、气定神闲的状态。
他
用准确、简洁、直接的语言来揭示自身心声,反映出他对社会运行的思考。
而且,杜甫诗歌中描写的景色也非常生动,嫩绿的芝兰,湖泊里闪烁的月光,激荡的江河,蓊鬱的树林等等,都让人有一种亲近和眷恋的感觉。
杜甫草堂诗的清新风格,凭借着它的精致的抒情、贴切的景色描写、深
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用现实生活表达政治的憧憬,释
放出激荡的情感,使他的草堂诗洋溢出色彩斑斓的美好,让人受益无穷。
杜甫研究综述怎么写范文
杜甫研究综述怎么写范文杜甫研究综述的范文可以参考下述示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父”。
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现实描写和宏大的诗歌气象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杜甫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将对杜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首先,对杜甫的研究历史进行梳理。
杜甫生活在唐代,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因此对他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杜甫的研究才开始逐渐兴起。
此后,通过文学批评、历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对杜甫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对杜甫的诗歌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的主题包括社会现实、历史、哲学等方面。
通过对杜甫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近年来,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各种评价观点。
此外,对杜甫的生平和家庭背景进行探究。
杜甫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他的诗歌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刻关注和同情。
通过对杜甫的生平和家庭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思想和文化背景。
最后,对杜甫的文化影响进行探讨。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手法成为了无数文学家的借鉴和灵感源泉。
通过对杜甫的文化影响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他的研究和了解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杜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研究方法、评价观点、生平和家庭背景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杜甫的研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浅论杜甫草堂诗内容之多样性
浅论杜甫草堂诗内容之多样性浅论杜甫草堂诗内容之多样性摘要:杜甫草堂诗内容多样:闲适或隐含忧虑的山水田园诗;感时伤怀的写景、写物诗;思乡诗;政治抒怀诗等。
这是由其复杂多样的心态决定的:闲居的怡然自得;源于本性,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久经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走上仕途,暂酬知己,辞幕归隐的万般无奈与痛苦等。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仅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入蜀,翌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开始了近五年相对安定的草堂生活。
其间经历草堂幽居,流寓梓阆,入严武幕,辞归草堂,离蜀东下等曲折过程。
乾元二年年底,杜甫同妻儿来到成都。
此时的成都极少战乱,繁华异常,让杜甫暂时忘却了乱世的悲欢离合、忧国忧民和身世自叹。
翌年,在成都西郊安家后,抱着闲适自在的心情,作者将情感、心怀和视野投诸周边山水,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寄寓了丰富的'情感经验和人生感悟。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随船返照来。
”(《野老》)此诗写于760年,长年颠沛流离后,得一憩息之处,诗人聊感欣慰;但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却时时撞击其心灵,使其无法宁静。
《江村》一诗中,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无华的语言,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颇具田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
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只是平易。
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
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另有《客至》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亭》)写作此诗时(761年),安史之乱未平。
作者虽避乱于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因此诗末,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
杜甫这类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却仍是一片焦灼苦闷。
杜甫草堂调查报告
杜甫草堂调查报告杜甫草堂调查报告一、引言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流传千古,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西郊,是杜甫晚年创作的地方。
本报告旨在对杜甫草堂进行调查,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杜甫草堂建于唐代中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杜甫在晚年时期,因家道中落,流落到成都,才在此修建了草堂。
草堂位于岷江边,环境幽静,风景优美,为杜甫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安静的环境。
三、建筑特色杜甫草堂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整个草堂分为三个部分:前厅、中厅和后厅。
前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中厅是杜甫的起居之所,后厅则是杜甫的书房和创作空间。
草堂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以悬山顶为特色,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亲切的感觉。
四、草堂的布局杜甫草堂的布局精心设计,注重空间的利用。
前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供来访客人休息和欣赏草堂的美景。
中厅则是杜甫的居住区,有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后厅是整个草堂的核心,书房内陈设着杜甫的书籍、文房四宝和写作工具,墙上挂满了杜甫的诗作,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的创作氛围。
五、草堂的意义杜甫草堂不仅是杜甫晚年的居所,更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在这里,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
草堂成为了杜甫思考人生、表达情感的场所,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杜甫的重要场所。
六、草堂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杜甫草堂的文化遗产,成都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草堂内的文物和古籍得到了妥善的保管,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真实的历史遗迹。
此外,成都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杜甫诗歌朗诵会、文化讲座等,以传承和弘扬杜甫的文化精神。
七、结语杜甫草堂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它见证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草堂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杜甫报告
调研杜甫报告调研杜甫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杜甫是唐代蜀地的著名诗人,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杜甫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杜甫的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创作,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为了全面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文集、诗歌选集等,对杜甫的生平、诗歌创作和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
其次,我们参观了位于成都市杜甫草堂景区的杜甫草堂,亲身感受了杜甫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问卷调查,以了解公众对杜甫及其作品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2. 杜甫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他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民生问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怀。
3.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表达了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热爱和关注。
4. 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调研启示和建议通过对杜甫的调研,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建议:1. 加强对杜甫的研究和传承,推动杜甫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可以组织杜甫文化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加公众对杜甫的了解和认知。
2. 进一步研究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和风格,总结其艺术成就和创新,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加强杜甫诗歌教育,将其作品纳入课本和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4. 鼓励当代诗人继承和发扬杜甫的诗歌精神和创作理念,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民的苦难,其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杜甫草堂的一首诗
关于杜甫草堂的一首诗
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著名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
以下是对杜甫草堂的一首诗的分析:
草堂春色静幽幽,古树参天映碧流。
竹影婆娑摇翠袖,花香馥郁沁心头。
诗魂犹在堪吟咏,遗迹长存足千秋。
凭吊先贤思浩渺,杜甫草堂胜迹游。
这首诗首先通过描绘草堂的春色,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
古树参天,映衬着碧流,展现了草堂的自然之美。
竹影婆娑,花香馥郁,进一步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草堂的清雅之气。
接着,诗人通过提及杜甫的诗魂和遗迹,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诗魂犹在,说明杜甫的诗歌精神仍然活着,遗迹长存,表明杜甫的影响力和价值足以流传千秋。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在凭吊先贤时,思绪浩渺,深感杜甫的伟大和崇高。
而这种感慨和敬仰,是在游览杜甫草堂这一胜迹时产生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杜甫草堂的描绘和对杜甫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文化的尊重。
同时,也通过对草堂美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杜甫草堂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
杜甫研究学刊二〇二〇年第三期总第145期《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陈燕以杜诗为书法内容始于唐人,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宋代则出现了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赵葵写有《杜甫诗意图》。
明清时期,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创作渐趋繁荣,当代亦兴盛不衰,可见杜诗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影响深远。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选录杜甫草堂诗209题,草堂诗意图46幅,明清及当代书法家所书杜甫草堂诗45幅,收录以杜诗为题材的印章75枚。
详细观之,该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学术研究与公众普及相结合《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由“诗韵”“墨韵”、“印韵”三部分构成。
诗韵分别从题解、注释、赏析三个角度分析。
这三部分共同完成了诗歌时、地、人、事的考察,主题突出。
题解给杜甫草堂诗作了系年,解释诗题,交待作诗背景。
在重视杜诗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寻找理解依据。
兹举《堂成》为例,题解云:“宝应元年(762)春有《畏人》诗曰:‘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所以《堂成》这首诗应作于宝应元年。
”①此处即根据诗的前后联系来系年,是以杜解杜的方法。
较之以往注本,该书注释简洁明了,重视解释词语的字面义和实指义。
如《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释云:“何逊:梁朝诗人,长于写景和炼字。
在扬州任职时,写有《咏早梅》诗,诗人借何逊比裴迪。
”②不仅揭示何逊为谁,还指出此处用典的实际意义。
赏析语言精炼简洁,优美如画,注重作者、作品、形象分析,准确传达出诗人的真挚感情,颇具感染力。
墨韵包含杜甫诗意图和以杜诗为题材的书法。
绘画研究首先标出题识,然后介绍画家生卒年、履历、交游、作品以及师承关系,最后赏析杜诗诗意图的形制、笔法、构图、线条、设色、意境。
此书对杜诗诗意图赏析很有见地,能为杜甫题画诗以及古代题画诗鉴赏提供借鉴。
书法研究亦先考察款识、钤印,然后作者简介,最后赏析书法的结构、章法、布局、书风、书法笔势、结体、结字、用笔、字的大小、方圆、肥瘦、笔画的长短、粗细。
《杜甫草堂》 文章解读
《杜甫草堂》文章解读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簦街38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居住并创作诗歌的地方。
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址,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杜甫草堂进行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杜甫草堂建于杜甫在成都的晚年,成为他诗歌创作和隐居的场所。
这个名为“草堂”的建筑并不宏伟,而是一个朴素而充满禅意的小院。
杜甫草堂的布局以及建筑风格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杜甫个人的文化追求。
草堂周围有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环境幽静,这种宁静与自然的氛围也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滋养。
杜甫对于杜甫草堂的情感非常深厚,他在其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诸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登高》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在杜甫草堂中诞生,这些作品由于情感真挚、表达深刻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杜甫草堂的文化氛围也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甫草堂是一个安静、饱含哲理和人文气息的地方,这种氛围激发了杜甫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表达。
他把草堂视为自己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从而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和人民,更加贴近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内容多涉及社会疾苦、自然景物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考。
在杜甫草堂中,杜甫还交流并结交了许多文化人士和诗词爱好者。
他与一些当时的文人雅士结识、交流,他的朋友们常常结伴游玩、畅谈诗词。
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的内涵和广度,也对他个人精神层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杜甫草堂作为杜甫的居所和创作场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对后世诗人的重要激励和启迪。
草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后世留下了精神财富和精神启迪。
如今,杜甫草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杜甫的诗歌情怀。
总之,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了解杜甫的人生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作品收录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
”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对于杜诗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
乾元二年( 759)十二月一日,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自同谷出发,携妻儿经过“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长途跋涉,终于在是年年底抵达“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成都府》) 这样一个在战乱后却保持相对繁华的成都府。
从此,直至永泰元年( 765)五月离去,中间除因时局动荡流寓梓、阆一年多外,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远离战事纷扰,生活安定的成都草堂生活了几近四年。
成都草堂的这段生活,对于一生飘零,长期颠沛流离的杜甫而言是少有的安定时期,生活境遇的改变使他在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与诗歌风格上都发了较大的变化,使草堂诗和其他阶段的诗歌风格迥异。
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总结:一、杜甫草堂诗的“当时体”特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杜甫之“当时体”是对四杰也是对以四杰为代表的初唐诗歌的评价。
王艳军的《“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述》一文表明,杜甫的草堂诗歌也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
草堂时期的杜甫,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都与以往不同,此期的情感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
”(《后游》)所带来的暂时的精神困境,使杜甫在较为安逸的生活中,既创作了大量表现家居生活和江村美景的诗篇,表现出了与以往迥异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内心世界,又创作了部分忧时叹世、思乡嗟身的情感低沉忧郁的作品,表现出了情感、心态、风格的纠结,可以说草堂诗歌的艺术风貌是杜甫草堂时期生活和思想困境的艺术再现,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
杜甫草堂调研个人总结
杜甫草堂调研个人总结背景介绍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郊的襄陵镇,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晚年居住和创作的地方。
杜甫草堂始建于公元759年,占地约30亩,建筑群主要由三进院落组成,其中包括正殿、杜甫书室、花厅、草堂等建筑。
调研目的我们此次调研杜甫草堂的目的是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在草堂的创作经历,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调研内容杜甫生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之一。
他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杜甫生平一直颇为坎坷,他参加了安史之乱,后经历了多次辗转流亡之苦。
同时,他也经历了家人的去世和疾病的困扰。
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充满了忧愤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杜甫晚年居住的地方,也是他进行了大量创作的地方。
草堂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毗邻成都平原,景色宜人。
草堂的建筑风格保持了唐代的特色,是一处典型的古代文人居所。
在草堂的三进院落中,正殿是杜甫的起居场所,书室是他进行创作的地方,花厅是他招待客人的场所,而草堂则是他休息和思考的地方。
杜甫的诗歌杜甫以其广泛而深刻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等。
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战乱、贪官污吏以及贫穷百姓的关怀和批判。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真情实感和浓厚的人文精神,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调研收获通过对杜甫草堂的调研,我对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坎坷经历和对社会的关怀使我对他的诗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在杜甫草堂的环境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杜甫的思考和创作的思路,这使我对他的创作技巧和创作动力有了新的认识。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还关照到了社会和人民的处境。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艺术作品,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这种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调研杜甫草堂报告
调研杜甫草堂报告调研杜甫草堂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杜甫草堂的调研,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进一步探究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二、调研内容1. 调查地点: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洪河街37号。
2. 调查时间:2021年12月15日至16日。
3. 调查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研结果1. 杜甫草堂的历史杜甫草堂建于唐代,是杜甫流亡期间的居所。
杜甫流亡到蜀地后在此居住了四年,期间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草堂目前是一处纪念杜甫的文化景点,也是研究杜甫生平和诗歌的重要场所。
2. 杜甫的生平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生于河南巩县,年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
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关注人民苦难以及政治动荡。
杜甫一生经历了多次贫困和流亡,但他始终坚持以诗歌表达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与唐代其他诗人相比显得更加真实和朴素。
他的诗歌着眼于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以直观和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人性等诸多方面。
他的诗作中还常常使用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经历来寄托情感,使其诗歌更具亲近感和感染力。
4. 杜甫的影响杜甫被誉为“诗史之宝”,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写作风格也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调研感想通过对杜甫草堂的实地调研,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卓越才华和崇高精神。
杜甫的诗歌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之处,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使我倍感敬佩。
此次调研使我更加理解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对诗歌研究的兴趣。
杜甫草堂诗研究
杜甫草堂诗研究
杜甫(712-770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样,触
及政治、历史、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
其中,“草堂诗”是杜甫的重要文学作品,记录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抗议。
杜甫的《草堂诗》包括“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登高”、“上邪”等。
这些诗歌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作者强烈抗议社会不公,提出建设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杜甫把这个不公正的社会比喻成一个“梦境”,把抗议的声音表达得
淋漓尽致,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另外,杜甫的《草堂诗》也揭示了作者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他把自己抗议的声音变成对未来变革的期望。
他在“上邪”中把自己的抗议转向力量的源头,把他的理想变为实现变
革的坚定信念。
他在“蜀道难”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力求改变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及
正义。
综上所述,杜甫的《草堂诗》是他对封建社会不公正的强烈抗议,也是他对社会变革
的期望。
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也激发了后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成都杜甫草堂馆藏李白诗歌书法作品略述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四年第三期 总第121期成都杜甫草堂馆藏李白诗歌书法作品略述方 伟〔摘 要〕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除收藏着丰富的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外,还因为杜甫和李白研究工作之中的紧密关系,以及二人的友谊,也收藏了不少有关李白的文物资料。
本文拟对成都杜甫草堂所藏有关李白诗歌的书法作品情况作一简略介绍。
〔关键词〕 成都杜甫草堂 馆藏 李白诗歌 书法作者:方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610072。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诗坛上双峰并峙,交相辉映,世称“李杜”,他们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苏仲翔先生在《李杜诗选》中指出:“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两面旗帜”①,“李白和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说,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②闻一多先生在其《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他在写到李杜初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③1962年,郭沫若先生在北京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上的开幕词《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里说道:“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④众所周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一家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博物馆,其馆藏向以有关杜甫的文物资料收藏宏富著称,正如《杜甫草堂史话》一书所言:“建馆至今,馆藏文物已达数万件,其中有两万余册历代刊行的杜甫诗文集版本,十几种文字的外文杜诗译本,数千件杜诗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大量拓片、图片、研5. All Rights Reserved.究手稿、音像制品、文字资料和部分有关实物等。
杜甫草堂时期闲适诗研究
杜甫草堂时期闲适诗研究
王祖兮
【期刊名称】《青年时代》
【年(卷),期】2014(0)10
【摘要】杜甫的闲适诗在他的全部诗歌中是比较特别的一类,同时代表了白居易之前唐代闲适诗的重要发展。
本论文着意通过对杜甫草堂时期的闲适诗进行仔细得分类研究,并就其作品特色和陶渊明闲适诗进行比较,以期更进一步的理解杜甫闲适诗的特点、价值、蕴含的思想和意义。
【总页数】3页(P21-23)
【关键词】杜甫;闲适诗;杜甫草堂
【作者】王祖兮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重峦叠嶂中的一缕清溪--略论杜甫草堂诗的闲适心态 [J], 杨年丰
2.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J], 张敬雅
3.杜诗与杜甫草堂竹文化研究 [J], 许倩; 姜雨涵; 胡淼
4.从杜甫诗探析其草堂时期的情怀 [J], 李倩
5.试论杜甫草堂时期山水诗的主体风格 [J], 傅明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作品收录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
”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对于杜诗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
乾元二年( 759)十二月一日,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自同谷出发,携妻儿经过“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长途跋涉,终于在是年年底抵达“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成都府》) 这样一个在战乱后却保持相对繁华的成都府。
从此,直至永泰元年( 765)五月离去,中间除因时局动荡流寓梓、阆一年多外,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远离战事纷扰,生活安定的成都草堂生活了几近四年。
成都草堂的这段生活,对于一生飘零,长期颠沛流离的杜甫而言是少有的安定时期,生活境遇的改变使他在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与诗歌风格上都发了较大的变化,使草堂诗和其他阶段的诗歌风格迥异。
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总结:
一、杜甫草堂诗的“当时体”特征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杜甫之“当时体”是对四杰也是对以四杰为代表的初唐诗歌的评价。
王艳军的《“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述》一文表明,杜甫的草堂诗歌也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
草堂时期的杜甫,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都与以往不同,此期的情感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
”(《后游》)所带来的暂时的精神困境,使杜甫在较为安逸的生活中,既创作了大量表现家居生活和江村美景的诗篇,表现出了与以往迥异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内心世界,又创作了部分忧时叹世、思乡嗟身的情感低沉忧郁的作品,表现出了情感、心态、风格的纠结,可以说草堂诗歌的艺术风貌是杜甫草堂时期生活和思想困境的艺术再现,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
二、杜甫草堂诗的自适自足
此类研究占所有草堂诗研究的大多数。
王菊芹的《杜甫草堂自适诗刍论》表明:如果我们不囿于只肯定杜甫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统治者罪恶的评价标准,而是从文学最鲜明、最充分表现作家的心灵这一视角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杜甫草堂自适诗,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杜甫栖息近乎世外桃源的草堂时期创作了大量自适诗,勒武稳的《“自在”与“自得”——浅论杜甫草堂诗的自适》一文表明这些自适诗呈现出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独特艺术风格。
杜甫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在对自然外物的观照里,在日常生活的玩味中,诗意地品味着生命的本真意义,从而渐渐开释生命的烦忧。
草堂诗, 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较之以前都发生了转变, 有所深入和发展, 杜甫栖息草堂, 生活虽然清贫, 但却相对稳定, 于茫茫苦海中总算找到了一块可以暂时栖身的绿洲, 故诗人摆脱功利世界羁绊后欢心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琐事成吟又有疏放率真之趣, 写景之作, 也不乏淡中之浓、静中之喧,草堂诗作在题材上田园化, 思想内容上恬淡化, 风格上清新化,由此形成自适诗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生存美学的意义。
大部分的研究草堂自适诗的文章都有提到杜甫在草堂诗中表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风格,不再描绘壮美之物,诗中不再充满着建功立业的豪情,而是从对生活琐事的描绘来展现安定闲适的草堂生活情趣,展现生活的内涵,表现对当下生活的自足。
杜诗被称为“诗史”,这说明杜诗与杜甫人生经历之间是具有密切关系的,草堂诗的闲适、自足正是一生漂泊,在终于获得少许的安定后的一种自然呈现。
王菊芹的《杜甫草堂自适诗刍论》也阐述了杜甫草堂诗不仅表现出新的质素,而且对我国田园诗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杜甫在疏放、率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而此期的咏物之作与以前迥然不同。
再次,开拓了田园叙事诗的体制。
杜甫创作的描绘田园风光抒写村居生活的诗歌作品,大多显得疏放萧淡,恬逸闲散,多描写隐居村野的闲适生活和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诗思直率洒脱,语言质朴简淡,情调恬逸萧散,颇具清静幽远、浑朴淳厚的乡野风味。
杜甫在草堂期间创作的一百七十余首诗歌作品中,有“野”字意象的诗作约三十首,将近占同期诗作的20%。
同时,“幽”字意象,在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也使用较多。
这些意象情趣,在这样短的时期内如此频繁集中,是以往杜甫诗歌创作所没
有的现象,从而使杜甫这时期的诗歌作品,带有明显的抒写隐逸生活幽景野趣的疏野特色。
在路泉刚的《“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略谈杜甫草堂诗的自足》阐述了一方面杜甫的草堂诗中流溢着对闲适生活的自足之态, 而且此类诗作占据很大的比例, 但是这并非说此时的杜甫不再关心政治时局, 不思念故乡, 事实上, 对时局的关心, 对故乡的思念从未退出诗人的内心。
诸如《散愁二首》、《建都十二韵》等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政治时局的关心,不改老杜忧国忧民的一贯本色。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王海英的《杜甫寓居草堂时期诗歌面面观》也同样表达了杜甫身在草野, 心忧社稷的思想感情。
顾宸评价杜甫《题桃树》曾云:“题属桃树, 寓意却甚大。
公一生稷契心事, 尽于此诗中。
以堂中作天下观,以天下作堂中观。
”现用“居堂中观天下, 以天下纳堂中。
”来概括杜甫寓居草堂时心情和胸襟再贴切不过了。
杨年丰的《重峦叠嶂中的一缕清溪——略论杜甫草堂诗的闲适心态》一文从“道大世不容,远迹西南维”、“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这四部分来阐述观点: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杜甫淡雅明丽、思致深微的草堂山水诗,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亲近自然、闲适安恬的生活情态,揭示出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灵奥秘:在静穆中领略生气的活跃,在本色的大自然中找回本来清静的自我。
三、其他研究
草堂时期,在七律上, 杜甫也进行了不同以往的大量诗歌创作实践。
陶海娥和代传宏的《杜甫草堂时期七律诗画事态叙写浅谈》阐述了杜甫在开拓七律诗歌内容的同时, 还善于运用“诗中有画,画中有事”的事态叙写, 使七律诗更臻于完美, 更加多样化的表达出作者的主旨。
文章分析杜甫的草堂七律中有诸多事态叙写,是作者经过一个心灵过滤、变化、提升的过程,与早期的七律用于应制之作粉饰太平有很大的不同。
与杜甫自己入蜀前的七律相比,在题材上也有所开拓。
这也为后来杜甫在夔州和荆湘时创作的七律做了很好的过渡。
杜甫草堂诗中有不少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的佳作。
陈莹和盖光的《杜甫草堂诗中的生态意蕴探寻》表明,用生态意识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体验,不仅能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生态意蕴,而且能使其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艺
术光彩。
文章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的和谐与平衡、人与自然生命的“节律感应”等方面为切入点,生态性地体验杜甫草堂诗,通过复现生态魅力进而探求其当代价值:首先,杜甫草堂诗的价值展示在生态人格的建构上;其次,体现在生态心理的建构上;第三,表现在生态意识的建构上;第四,杜甫草堂诗的价值呈现在它的环保教育上。
它提供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它所呈现的生态状貌及绘制的生态全景图,其中内蕴的杜甫的独特的人格形态,以及对生命、对美的感受方式及生态体验,对今天及未来我们如何构筑我们的生态家园,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仍然具有较深的价值意义。
杜诗共有1400多首,其中超过400首涉及饮食描写,在成都草堂时期的杜诗270多首,其中也有大量饮食描写的诗。
许秀莲的《饮食题材——杜甫草堂诗中心态之体现》从饮食研究来表现杜甫的闲适生活、与邻里百姓和睦融洽、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忧虑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及漂泊在外的浓重乡愁。
草堂诗中表现出来的恬适幽志使其迥立于悲剧人生、巅峰艺术的坐标之上,包容的诗学胸襟则又是他诗歌创作的圣者品格在理论上的体现和延伸。
这些,共同构成了草堂诗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人生的另一面。
综观杜甫草堂诗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从草堂诗中的这种自足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杜甫,认识他的生活,认识他的诗歌,认识他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艳军《“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述》——《文艺评论》,2011
年8月
2.陶海娥、代传宏《杜甫草堂时期七律诗画事态叙写浅谈》,杜甫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
3.陈莹、盖光《杜甫草堂诗中的生态意蕴探寻》,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第24
卷第4期,2008年7月
4.许秀莲《饮食题材——杜甫草堂诗中心态之体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
13卷第3期,2011年6月
5.杨年丰《重峦叠嶂中的一缕清溪——略论杜甫草堂诗的闲适心态》,乐山师
范学院学报,第20卷第8期,2005年8月
6.路泉刚《“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略谈杜甫草堂诗的自足》,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5期,2009年10月
7.王菊芹《杜甫草堂自适诗刍论》,宁夏大学学报,第31卷第5期,2009年9
月
8.勒武稳《“自在”与“自得”——浅论杜甫草堂诗的自适》,河南商业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6期,2006年11月
9.王海英《杜甫寓居草堂时期诗歌面面观》,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1月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