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吞咽障碍患者食用的食物

适合吞咽障碍患者食用的食物
适合吞咽障碍患者食用的食物

适合吞咽障碍患者食用的食物水

面条

米饭

香蕉

苹果

葡萄

馒头包子面包

此外,吞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吃固体比如饼干,坚果类食物,患者想进食以上没有的食物,需征求治疗师及医生的同意才可以进食。

临床食物性状与质地选择

果汁、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doc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 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 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 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 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图 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首 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管维持 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体位和 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咽器官 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训练及 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 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 1 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 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 [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 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腔测压。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 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 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宜、 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求 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 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 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图 3 正确进食体位示意图 1、正确体位: ① 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 ②不能坐起来的患者,一般至少采用 30°半 坐卧位,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禁 忌平躺位进食。 ③ 吞咽时避免仰头,有必要,则指导患 者稍使用低头姿势吞咽。 2、控制进食速度与每口进食的量。 要叮嘱患者吞咽每口食物结束后再进行下 一口食物的进食,并且控制每口进食的分 量,不宜过多。

规培康复科出科试题(作业、吞咽部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试 题 康复科(语言、吞咽、作业、矫形器治疗部分) 一、选择(每题 1 分,共 50 分) 1. 构音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发声困难 B.发音不准 C.咬字不清 2. 狭义的构音障碍是指 A. 运动性构音障碍 B. 器质性构音障碍 D.痉挛性构音障碍 E.迟缓型构音障碍 3. 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构音评定不包括 A.会话 B.单词评定 C.音节复述评定 4. 临床上失语症错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置换为 A.词意错语 B.语音错语 C.新语 D.听理解障碍 E.音调异常 C.功能性构音障碍 D. 文章水平评定 E.语法评定 D. 杂乱语 E.刻板语 5. 患者在听者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话题常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 想,使患者与检查者都感到言语交流有困难。是分级中的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6 法适用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为 A.0-6 岁 B.1.5- 6.5 岁 7. 法评定的核心为 A. 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 8. 当儿童能够通过动作(手势符号) A. 手势符号训练 9. 孩子说话欠流利的情况多是由于 A. 必须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 D.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10. 成年人发生口吃的情况是 A. 发觉自己口吃时 D.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11. 由内耳、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所致的听力障碍,称为 A.传导性耳聋 B.感音神经性耳聋 C.混合性耳聋 12. 以下哪种测听技术主要用于评价高频的听功能状态 A.声导抗测试 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C.听觉脑干诱发反应() D.听觉稳态诱发反应() E.声场测听 13. 对一名 4 岁 2 个月的幼儿进行主观测听,以下哪种方法最合适 A.游戏测听 B.视觉强化测听 C.行为观察测听 D.耳声发射 E.听觉脑干诱发反应 14. 以下哪些情况适合佩戴助听器 A.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大输出不足以达到听障者的听闽 B. 动态范围异常缩小 C.不舒适阈异常低 D.言语分辨率低 E .中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良好 15. 人工耳蜗是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刺激 A.鼓膜 B.听骨链 C.镫骨肌 D.听神经末梢 E.前庭窗 16. 哪项检查被认为是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金标准” A.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 B.电视内镜吞咽功能检查 C.超声检查 D.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E.表面肌电图 C.3-6 岁 D.3-8 岁 E.1-8 岁 B ?基础性过程 C.交流态度 D.说话量 E ?哭闹行为 来理解事物对,下一步训练可进行 B.触摸的事物操作训练 C.文字训练 D.语法训练 E.词汇训练 B. 急于表达和他人抢话时 E.非常激动的时候 B. 急于表达和他人抢话时 E.全身性紧张 C .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C .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D.听神经瘤 E.中耳炎

吞咽障碍

第四章吞咽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二、分类: (一)按有无解剖结构异常 依据解剖功能结构的变化情况,吞咽障碍可分为功能性吞咽障碍和器质性吞咽障碍两类。 1、功能性吞咽障碍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 2、器质性吞咽障碍是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吞咽障碍 (二)按发生部位 1、口咽吞咽障碍患者引发吞咽动作时较费力,通常认为颈部是存在问题的部位。 2、食管吞咽障碍可能的发生部位多在近端和远端食管,分别称为“高位”和“低位”吞咽障碍。 第二节吞咽相关的正常解剖 一、口腔 口腔是吞咽器官的起始部分,口腔前部为口唇,唇部以口裂为界与外界相通,后经咽颊与咽部相通,侧面为脸颊,上壁为上齿列、硬腭、软腭,下壁为下齿列、舌头、口腔底 2 咽部 咽部上方通鼻腔,前上方通口腔,下方通喉部、食管,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咽:鼻后孔上端至腭垂根部间的区域。中咽:上接上咽,下在舌骨高度接下咽,前在咽颊处通口腔。下咽:从会厌前段向下渐细,在环状软骨后部通食管。会厌与舌根间的缝隙称会厌谷。从正面看,位于喉部两侧、食管通道处的会厌与甲状软骨间的浅沟为梨状隐窝。 3食管 食管是与咽部相连的管腔,上端与环状软骨后部持平,由食管入口开始,下端位于食管裂口下部,为贲门,与胃部相连。可分为颈部食管、胸部食管、腹部管道三个部分,并有各自狭窄的部分。 二、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1)口腔前期在口腔前期,患者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用餐具、杯子或手指将食物送到口中。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吴耘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患者入院时约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1]。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2]。我科针对吞咽障碍病人开展了吞咽训练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摄食吞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 1、了解与吞咽相关的临床情况:病史、服药史、营养状态。 2、口颜面功能评估度:口腔黏膜、颊部、唇、舌、软腭、喉等运动及其功能。 3、吞咽功能评估:触摸吞咽动作、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参照洼田饮水试验[3]进 行吞咽功能评定,。 4、摄食评估:进食姿势、食物认识、放入口的位置、每口量、进食吞咽需时间、 呼吸情况、口腔残留情况,是否有吞咽失用。 5、吞咽障碍影像学:喉内窥镜检查,吞咽造影检查等。 1.2.2吞咽障碍治疗:根据评测结果,针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1、唇的训练方法:严重障碍者,轻拍唇周引出原始反射,唇部振动刺激,唇内 外按摩,快速冰刺激。轻、中度障碍者:主动地唇缩、唇拢,唇夹压舌板,吹哨子训练。 2、下颌、面颊部的训练方法:瘫痪无力的患者,鼓腮加轻拍,抗阻力吸吮动作, 张、合口运动,下颌左右运动。肌张力高的患者,下颌牵张训练,面颊部放松按摩。 3、舌头训练方法: 严重障碍者: 轻拉舌头做伸舌、缩舌、左右摆舌、舌上下运动。舌头轻擦刺激训练,舌本体感觉按压刺激,冰刺激训练。 中、轻度功能障碍者: ⑴舌前部运动练习:舌抵上齿、左右嘴角或面颊部内侧;舌伸出绕唇周;舌 尖抵于上牙齿背沿硬腭后卷;功能音d、t。 ⑵舌根部练习:尽量后缩,压舌板按压舌中部抗阻前伸,功能音gkh。 ⑶舌中部的练习:舌中部抵硬腭后缩至软腭处,舌中部紧贴硬腭做上下运动, 功能音j、q、x。 4、腭咽闭合、声门闭合训练:棉签、吸管吸允练习,冰刺激,用力推压发音练 习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交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过程,缓解其紧张及恐惧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神经康复试题.doc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5。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11。脑膜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脑膜脑炎: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14。脑病: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16。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痉挛: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神经干叩击试验: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2。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如何防治? 答: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 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 缩。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 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 应避免输液。2 、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肩痛、 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 为度。3、交感神经阻滞: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 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 差。4、类固醇制剂: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 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5、高位胸交感神 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如何纠正? 答: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 合征。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 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 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 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 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 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复训 练? 答:影响因素康复训练:1、功能训练恢复1、 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 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 4、声带内收训练, 5、增加 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 8、空吞咽训练。2、功能代偿技术改变体位,通过 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 少吸入。3 5。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6。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 脑外伤分型? 答: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 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之内。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6小时。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 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脑性瘫痪 答: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 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 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 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 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 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 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 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 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关键点、 答: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 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 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 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 低下型、混合型。 11。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 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 4、分离运动困难; 5、发育不均衡; 6、肌张力不平 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 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 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 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 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 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 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 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 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2、 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 5、作业疗法评价; 6、语言功能的评定; 7、功能独 立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 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 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 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 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 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 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 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 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 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 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 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 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 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 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 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 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 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临 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 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 练方法。 答: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 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的耳石碎片 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 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 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 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体位 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患者闭 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 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 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 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 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答: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 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 关节运动,2级关节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3 级关节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4级关节抗部分 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5级关节抗充分阻力可作全 范围运动。 21、脑卒中患者软瘫期如何指导向健侧翻身训练 答: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 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 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 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22、针对脑瘫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主要是防止脑瘫的产生,研究和采取正确的 措施,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如预防妊娠期 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确接生,正确处理高胆红素 血症等,2、是对已经造成损害的脑瘫患儿,采取各 级进行综合康复,使脑瘫患儿得以身心全面发育,3、 是对已经发生残疾的脑瘫,应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残 障的发生,尽可能保存现有的功能,通过各种康复治 疗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畸形,挛缩的发生,以减少 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23。试述神经康复的目标 答: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 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减轻神经系统病损 后导致的功能残疾或残障程度,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 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试述Bobath神经发育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Bobath认为,运动功能的整合中枢包括脊髓,脑 干,中脑,皮质4个水平,下位中枢受上位中枢控制, 脑损伤引起的症状,除运动发育迟缓外,必然出现上 位中枢控制解除的释放症状,即种种原始反射亢进的 异常姿势和运动,尤其是中脑和皮质损伤引起的立直 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碍,在C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体,抑制异 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强 调促进正常运动必须首先抑制异常姿势,同时也强调 一定要按小儿神经发育的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在治疗中,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 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 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 理,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是否要插鼻饲 管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是否要作 体位和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 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是否需间接 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 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 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 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 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 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 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口腔期吞 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 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是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 况将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 列出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 到的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 配,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 汤、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 稠,减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 吸风险的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 障碍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 出适合患者的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和咽 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 法: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 制成各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 适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 面要求选择餐具: 给患者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 长的匙羹,方便喂食。抓握能力弱的患者 可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 体位指导

《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老年人衰老、功能衰退和疾病会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人中,但多数老人并未意识到吞障问题。2016年《欧洲吞咽障碍学会-欧盟老年医学会白皮书》报道:独居老人吞咽障碍发病率为30%~40%,老年急症发作者为44%,养老医养机构老人为60%。2002年Lin等研究发现:我国台湾地区老人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1%,而大陆地区尚无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故中国老人吞咽障碍发病率基线尚不确切。 吞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功能、健康、营养状况,升高死亡率和降低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导致吞咽障碍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退行性变、全身系统疾病、肿瘤、传染病、心理疾病等;其他与营养相关的老年并发症如肌肉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年龄相关性肌肉质量和力量储备下降)也是导致吞咽障碍主要原因之一。吞咽障碍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在晚期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如中风和痴呆患者中分别约为29%~64%和80%。 吞咽障碍与营养不良关系密切,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吞咽功能受损使食物、液体的吞咽效率低下,吞咽安全风险增加,社交活动受限,经口摄食欲望逐渐丧失,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和(或) 脱水。30%~60%的吞咽障碍患者需营养治疗,长期营养治疗易出现心理反应、胃肠道并发症、代谢性

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及感染等并发症,肺部感染发病率高达10%~80%。由多学科团队开展专业的进食安全管理和饮食干预可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改善吞咽障碍老人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更有利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对吞咽障碍老人进行营养管理十分有必要。 吞咽障碍老人住院治疗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复健需求,多学科合作将营养管理延伸到院外(如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符合实际需要。 1 专业名词术语 详见《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完整版。 2 共识的制定流程及方法 3 多学科团队 专家组共识1:多学科团队应包括临床营养师、执业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及医疗膳食配制员(表1),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和医疗资源可得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临床营养师根据多学科团队诊断后制定个体化、阶段性吞咽障碍老人的营养管理方案,可提高该方案的安全性和依从性。需要多学科团队与机构护理人员执行管理方案,陪护及家人密切配合。 4 中国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营养管理路径图1。 5 筛查与评价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 2017年第二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 ( )的过程。常发生于( )、( )、帕金森病等人群。 2.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 )、( ),发生肺感染。 3..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60?卧位,头部( )屈,( )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 健 )侧。 4.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 )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5. 食具开始选择( )的( )柄勺子。 6.食物在口中的位置: 从( )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 )或( )以利于吞咽。 7.一口量:正常人约(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然后酌情增加 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2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 )为宜。 8.代偿性训练:( )、( )、( )、( )、( )( )、用力吞咽。 9.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 )被咳嗽出来。 10..痰多患者,先清理( )再进食。 11.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 )再进食。 12.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 )。

13.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 )。 14.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 )的药片或胶囊。 15.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 )分钟。 三.问答题(第1、2小题每题10分,第3小题20分,共40分) 1.吞咽训练的目的, 2.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评估哪些内容, 3.简述洼田饮水试验,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讲课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 1、定义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呛咳,痰中混食物,进食中咽部不适,食物残留感及反复肺炎发作。 2、分类 器质性吞咽障碍:由相关器官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如口腔、咽、喉部的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功能性吞咽障碍:而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如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3、正常人的吞咽过程 正常人的吞咽运动可分为五个阶段: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 (1)口腔前期(认知期/先行期):人们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食物的信息进入大脑皮质,唾液、胃液等分泌会变得旺盛,做好进食准备。包括对食物的认知、摄食程序、纳食动作,是下一阶段要进行的食物咀嚼、吞咽的必要前提。(2)口腔准备期指食物摄入口腔至完成咀嚼这一过程,是为吞咽做准备的阶段。食物经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等参与摄入口腔,经咀嚼形成食团。食物在口腔内进行加工处理时,防止食物坠入咽部。流质饮食无须咀嚼,关键在于口腔内的控制;半流质、软质食物只要依靠舌与腭的挤压运动即可形成食团;而固体食物则需要通过复杂地咀嚼过程:下颌的垂直及水平运动,将食物进行切割、研磨,同时,舌对食物进行搅拌并与唾液混合,将其加工成为容易吞咽的食团。 (3)口腔期指把咀嚼形成的食团送入咽部的短暂过程。食块由口腔开始向咽部移动的瞬间即为口腔期的开始,而食块越过咽峡的一刻,即移行入咽期。 (4)咽期:即食团通过反射运动,由咽部向食管移送的阶段。正常情况下,吞咽反射在1秒内完成。食块被送往食管,这一瞬间呼吸运动停止。 (5)食管期:以蠕动运动把食块由食管向胃部移动的阶段。开始于食团通过环咽肌,食管产生顺序蠕动波推动食团通过食管,位于食管下端的下食管括约肌随之放松,使食团进入胃。 正常情况下吞咽的完成受第5(三叉神经)、7(面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六对脑神经以及第一至第三颈椎神经的支配。因此,五期之间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以及相关神经出现病变都可能引起吞咽困难。 4、病因: (1)神级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延髓脊髓损伤 (2) 非神经系统疾病:口咽部疾病及手术 5、康复评定 1)摄食前的一般评价 (1)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 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 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 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 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 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导

吞咽障碍患者饮食及体位指 导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患者的增多,吞咽障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 一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家属熟知,那么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些 吞咽障碍患者的喂食方法、饮食质地以及进食过程中的体位。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摄入的营 养不足,常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选择什么样 质地的食物、多少量、进食餐具及方法都 显得至关重要。 饮食指导 图1 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 图2 吞咽食物金字塔 1 饮食分类 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管理, 首先我们要确定该患者就是否要插鼻饲管 维持营养,然后考虑经口进食就是否要作 体位与食物性状改变等代偿方法,如果吞 咽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还要考虑就是否需间

接训练及吞咽手法的介入,最后可直接进行进食训练。 首先谈谈食物如何选择与调配。首先保证先易后难,先为患者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这类食物具有密度均一,有一定硬度,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的特性。对吞咽障碍患者,尤其就是口腔期吞咽障碍者使用食物增稠剂可以让食物减慢流速,安全通过咽喉,降低误吸。图1就是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中推荐的食物特点[1]。 日本学者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将 其分级,形象地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列出 不同级别可选择的食物,见图2 。 最后来说一下在饮食中常用到的 增稠剂它被用于治疗性进食的食物调配, 可使食物质地均匀爽滑,可用于开水、汤、 牛奶、果汁、中药等不同饮品快速增稠,减 少呛咳,以达到安全进食,降低误吸风险的 目的。此外,增稠剂还用于吞咽障碍临床评 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测出适合患者的 粘稠度。用于吞咽造影与咽腔测压。 饮食制作 搅拌机搅拌食物制作浓稠食物方法: 把所需食物混合,用搅拌机搅碎,调制成各 种粘稠度的流质食物 餐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尽量选择适 宜、利于顺利进食的餐具进食,可按下面要 求选择餐具:

吞咽功能障碍考试试题

2017年第一季度康复医学科护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吞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由 (口腔到胃)的过程。常发生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人群。 2. 吞咽障碍除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造成全身营养不良外,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发生肺感染。 4. 进食体位:调整摄食姿势(患者可先尝试30°仰卧、颈部前屈的姿势),半坐位:30- 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约(20 )°,颈部稍向前弯曲,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 11. 食物:调整食物形态(避免进食干、黏食物,应采用稠厚流质),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糊、状食物,如香蕉、蛋羹、豆腐等。 12. 食具开始选择(小而浅)的(长柄、勺子。 13. 食物在口中的位置: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或(健侧颊部)以利于吞咽。 14. —口量:正常人约(20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试之(1-2ml ),然后酌情增加3ml、5ml、10ml……调整合适的进食速度,每次证实完全咽下后再喂第 2 口,速度不宜过快,进食时间持续(30min )为宜。 15. 代偿性训练:(侧方吞咽)、(空吞咽)、(交替吞咽)、(点头样吞咽)、(重复吞咽、(低头吞咽)、用力吞咽。 16. 随意性咳嗽:有意识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嗽出来。 痰多患者,先清理(呼吸道、再进食。 有义齿的患者,进食时应先(佩戴上、再进食。 口腔感觉差者,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于(刺激感觉)。 如患者有认知障碍,可适当给予(口令提示)。 如患者吞咽固体食物有困难时,同样不能咽下(大粒、的药片或胶囊。 餐后保持舒适的半卧姿势或坐位(30~40、分钟。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摘要】 卒中后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自2007年《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 识》(以下简称共识)[1] 颁布以来,临床医生逐渐增加了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但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和认识误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医疗现状,对旧版《共识》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本共识的 推荐意见分级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表1)[2] 。【关键词】 吞咽障碍;卒中;营养;评价;治疗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中国专家组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王拥军 y o n g j u n w a n g 1962@https://www.360docs.net/doc/657341278.html, 赵性泉 zxq@https://www.360docs.net/doc/657341278.html, 王少石 wangshaoshi@https://www.360docs.net/doc/657341278.html, 1 基本概念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吞咽过程的异常。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安全送至胃内而没有误吸,也包括口准备阶段的异常,例如咀嚼和舌运动异常等。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该定义所强调的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不良临床结局 (比如并发症、住院日等)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该概念2002年由欧洲学者提出。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我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的定义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对营养不良的定义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 ·指南与共识· 表1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2009年3月) [2] 注:同质性:指包括在一个系统综述中的各项研究,其结果的方向和程度一致;RCT :随机对照研究,由Bob Phillips,Chris Ball, Dave Sackett,Doug Badenoch,Sharon Straus,Brian Haynes,Martin Dawes1998年制作。2009年3月由Jeremy Howick更新注意:使用者可增加一个“-”来表明不能提供一个肯定结论的水平,包括:一个单个结果,但可信限宽;或者:同质性有问题的系统综述。因此这些证据是非结论性的,因此只能给予D级推荐推荐级别:A:同1级研究一致;B:同2或3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于1级研究的推导;C:同4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2或3级研究的推导;D:同5级证据,或者任何水平的研究的结果,但这些研究有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或无法得出肯定结论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定义 ——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评价 1、筛选试验: (1)任意程度的意识水平下降;(2)饮水之后声音变化; (3)自主咳嗽减弱; (4)饮一定量的水时发生咳嗽;(5)限时饮水实验有阳性表现。 有一种异常即认为有吞咽困难存在。 2、联合吞咽筛查方案 “Any Two”吞咽筛查方案: 失音、构音障碍、咽反射异常、自主咳嗽异常、饮水后咳嗽、饮水后声音改变患者出现6项征象中2项或2项以上则提示存在吞咽障碍 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30%, 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73% 3、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被检查者原则上应采用坐姿,若患者卧床则采用放松体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 观察在30秒内患者吞咽次数和活动度 口腔干燥时可在舌面注1ml水 高龄患者30秒内完成3次即可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喉部上抬:正常不充分无 呛咳:无有(吞咽前吞咽中吞咽后) 4、Burke吞咽筛查试验

①双侧大脑半球卒中;②脑干卒中; ③卒中急性期发生肺炎;④进食饮水试验时出现咳嗽; ⑤不能进食正常食量的一半;⑥进食时间延长; ⑦正常进食程序改变。 患者出现上述指标中1项或1项以上即为阳性。灵敏度为88% 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吞咽功能筛查 1、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氏提出)灵敏度为42%~92%,特异度为9%~91%。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过程,并记录 1.稀流质:100ml水+1匙凝固粉 2.微稠流质:100ml水+2匙凝固粉 3.少稠流质:100ml水+3匙凝固粉 4.中稠流质:100ml水+4匙凝固粉 5.特稠流质:100ml水+5匙凝固粉

规培-康复科出科试题(作业、吞咽部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试题 康复科(语言、吞咽、作业、矫形器治疗部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50分) 1.构音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发声困难 B.发音不准 C.咬字不清 D.听理解障碍 E.音调异常 2.狭义的构音障碍是指 A.运动性构音障碍 B.器质性构音障碍 C.功能性构音障 碍 D.痉挛性构音障碍 E.迟缓型构音障碍 3.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构音评定不包括 A.会话 B.单词评定 C.音节复述评定 D.文章水平评定 E.语法评定 4.临床上失语症错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置换为 A.词意错语 B.语音错语 C.新语 D.杂乱语 E.刻板语 5.患者在听者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话题常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使患者与检查者都感到言语交流有困难。是BDAE分级中的 级级级级级 法适用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为 岁岁岁岁岁 7. S-S法评定的核心为

A.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 B.基础性过程 C.交流态度 D.说话量 E.哭闹行为 8.当儿童能够通过动作(手势符号)来理解事物对,下一步训练可进行 A.手势符号训练 B.触摸的事物操作训练 C.文字训练 D.语法训练 E.词汇训练 9.孩子说话欠流利的情况多是由于 A.必须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 B.急于表达和他人抢话时 C.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D.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E.非常激动的时候 10.成年人发生口吃的情况是 A.发觉自己口吃时 B.急于表达和他人抢话时 C.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D.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E.全身性紧张 11.由内耳、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所致的听力障碍,称为 A.传导性耳聋 B.感音神经性耳聋 C.混合性耳聋 D.听神经瘤 E.中耳炎 12.以下哪种测听技术主要用于评价高频的听功能状态 A.声导抗测试 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C.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 D.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 E.声场测听 13.对一名4岁2个月的幼儿进行主观测听,以下哪种方法最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