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

合集下载

第6课《散步》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步
莫怀戚
重点:能抓住人物的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特点。 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发表各类 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大 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回答问题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1.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 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 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 幸福心情。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②),写散步的原因,交代母亲态度的转变,为 下文由“我”决定走哪条路埋下伏笔。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散步路上的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 散步的起因 散步的快乐 产生分歧 分歧圆满解决
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 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 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强烈的责 任感。
3.面对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体现了 “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伴同母亲 的时间已短。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和孝顺。
加油站: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写作特色 ❶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 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 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 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 生活侧面,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母子情
②“我”和妻子之间 ③ 母亲和儿子之间
夫妻情 祖孙情
温馨和睦、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品析语言
➢ 文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有些词“大词小用”,请同学们找出来 品味赏析。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故 “我”感觉“责任的重大”。“领袖人物”“严重关头”大词小用,烘 托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相信儿子,能 背她过去。
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一家人尊老爱幼,相 亲相爱,温馨和睦。
探究人物
➢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 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据。

)的儿子

)的妻子
( )的母亲 ( )的“我”
探究人物 人物1:儿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深入探究
➢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 “散步” 也是全文的“线索”
➢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为下文讲到这

件事做了铺垫。
题 ➢为全文奠定了舒缓从容、温馨和谐的感情基调
➢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 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6课《散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小 事
中 心
以小见大
散 步
尊老爱幼
品味探究
“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结尾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除了“世界”一词大词小用,还有那个词是此类用法?
“分歧”。
1、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小路,小路有意思。”请再画出两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02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A、散步的人物是: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一家人在小路上温馨地散步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时间是: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F、结局:
母亲不忍“我”为难
情美景美
情谊相互流淌
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全心全意爱自己子女吗?
(2)美满的夫妻
文中是如何体现我与妻子之间的美满恩爱呢?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对“妻子”有足够尊重、理解和支持,妻子对我也有相应家杏林子说“我觉得这三十年的岁月里头,让我学到最大的功课就是怎么样去付出我的爱,怎么样去享受别人给我的爱。”
家庭幸福密码2:付出爱,尊重爱,对爱有责任。夫妻互敬互爱,家庭才会幸福。
(3)快乐的花儿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此文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第6课《散步》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6课《散步》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 为《散步舒》缓,从不仅容直、接娓点明娓了道本来文叙的述感的情主要基事调件。,而此且外传,达出具舒象缓化从容的、题娓目娓道,来没的有感情说基破调文。此章外,具象化的
主旨,留给题了目,读没者有更说破多文的章想主旨象,、留回给了味读、者思更多考的的想空象、间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 《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样的作用?
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以及中年人在家庭中 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 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 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 心愿。
课文小结
小:生活中常见的平凡小事——散步。
大:丰富而深刻的主题
1、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小 事
大主题
2、赞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七年级上册《散步》
作者:莫怀戚 授课人:
图片导入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 川文学奖)、《大律师现实录》, 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 代》。
以小见大
德;
3、表现中年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散步
尊老爱幼
4、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作业布置:
寻找生活中尊老 爱幼的实例进行 课堂分享。
感谢您的观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6.散步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散步课件(共3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字词积累
信服:相信并佩服。 嫩芽: 文中指树木刚长出娇嫩的芽儿。 分歧:(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拆散: 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一霎: 形容极短的时间,一会儿。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随意: 任由自己的心意。
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与老年母亲所特有的骨肉亲情。母 子之间的感情是亲切的、和谐的。
品味佳句
3.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总算”一词有什么妙用?)
作者对春天的企盼,其实是为母亲的祈祷,母亲的 生命将在春天焕发出生机。
品味佳句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好处?)
“熬”字在句中有“艰苦支持”的意思。用“熬” 字既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况,又写 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一家人春天一 起踏青,夏夜去公园乘凉,秋日登高赏景……即便是饭后 的散步消食,也会遇见不同的人或事,产生不同的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 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那么感人的。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男,汉族。笔名周平 安、章大明。重庆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曾任重庆作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 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 奖”。著有 《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10.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为什么说背
起了“整个世界”?这看起来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母亲给“我”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 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 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 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 界”。这个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正是一种以小见大 的写法。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4)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4)
2
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 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一家人相互体 谅、生活和睦的温馨。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
•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子情 01
夫妻情
03
祖孙情 02
亲情
三、读懂情感意味
反复诵读最后一段,你读出了怎样的话外音?
提示:要读得愉悦、深沉;末句可以读得庄严、凝重, 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 走得小心,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 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 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 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 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 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 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 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晕交谈,柯尔特对 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 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信服 •xìn fú 分歧 •fēn qí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 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 可以看出作者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 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咀嚼准确精当的用词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 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一个“又”字意味丰厚,既流露出 “我”一直对母亲健康的忧虑担心,更饱含了“我”对母亲熬过 严冬的万分欣喜庆幸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课件26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课件26张

课内精读
3.“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 波粼粼的鱼塘”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优__美___的__风__光__,___明__艳__的__景___物__,__展__现__了___“__小__路__”____ ___前__景___的__美__好__;___烘__托__了__和___谐__美__好__的___家__庭__生__活___。___ 4.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和谐家庭的认识。 _______尊__老__爱___幼__,__相__互___体__谅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漫步》选段,完成第1~4题。 后来产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 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顿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导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 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 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课外赏读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 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 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 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 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 交流的期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寻思……”
课外赏读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 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①__表__现__了___老__人__对__情___感__交__流__的___期__望__,__希___望__引__起_____ ___人__们__的__关___注__。__文__章___开__头__点__出___母__亲__的__寂___寞__;__中_____ ___间__写__母__亲___精__心__照__料___蜗__牛__,__和___蜗__牛__进__行___心__灵__的_____ ___交__流__;__结___尾__人__们__给___予__关__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散步》课件(共3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3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暗示熬过了严 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生命活力。这美好的环境,也很好 地衬托出浓浓的亲情。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 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孩子的话充满了童趣,孩子觉得他得到了一个很 大的新发现。这里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 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个世界”。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 《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 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①宣扬一个伦理原则: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 应该顾老的一头,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好的 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 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 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 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 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
边了。
18 卧冰求鲤
王祥, 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 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 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 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 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 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 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 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 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
太尉。
走近作者 莫怀戚
明确: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很会替母亲的健康着想,非 常孝顺母亲。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很孤 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第6课《散步》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结合语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用包括: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设置背景); ②描绘...的景象,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④借景抒情,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⑤ 揭示主旨,突出文章主题。
(1)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 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 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①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②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人物分析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的依据。
词语解释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 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散步的季节? 初春 2.散步的地点? 田野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我” 、母亲、妻子、儿子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分歧 5.什么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答 1.结合本义,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指代义。
题 技
2.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法 3.依托写作手法挖掘词语含义。
(2)美在意蕴丰富、生动形象的词语使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在这里指“艰难地挨”。“熬”与前 文的“太迟”“总算”形成呼应,生动而贴切地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切,也表现了 “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第6课 散步 课件(共5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 散步 课件(共5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我”正好处 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我” 的选择、“我”的行为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 感情,影响家庭和睦。所以“我”感到中年 人的责任重大。
讨论: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稳重; 母亲慈爱亲切;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
小结: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情感,所以作 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 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品析语言
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 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交流时请用上“我 喜欢的句子是……,因为……”或“我感受 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 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 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照应了上 文的“小路有意思”,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与疼爱。
思维导图


上 “我”陪伴(尊老)→母亲


迁就(爱幼)
整 个
听从(贤惠)
世 妻子
儿子


大路平顺 小路有意思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的生活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优良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奉养 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作 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 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冲动。后来,作者从他的好 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他认为,中国 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作者感慨 不已,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民族遗产,写作此文的念 头由此产生了。

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课件

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课件

品味语言,体会写法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 是整个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 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 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 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记一记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熬:忍__受__(_疼__痛__或__艰__苦__的__生__活__等__)_。__ (2) 分歧:思__想__、__意__见__、__记__载__等__不__一__致__的__地__方__。__ (3) 霎时:极__短__时__间__。__ (4) 粼粼:形__容__水__、__石__等__明__净__。__ (5) 取决:_由__某__方__面__或__某__种__情__况__决__定__(_后__面__多__跟__有__“__于__”__字__)。__
PART 01
走进作者
新课导入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 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 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的一家,一起走进初春的田野,去感受 生命的律动,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
走近作者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 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 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 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 任、教授。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正 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 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 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表现了 我强烈的责任感。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 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 还很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 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的细节描写,反 映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
散步
莫怀戚
莫怀戚,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著有小说 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 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 信服 ( xìn fú ) • 分歧( qí ) • 委屈( wěi qū ) • 水波粼粼( lín lín ) • 熬( áo ) • 取决(qŭ jué )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我们的快乐是父母脸上的微笑,我们的 痛苦是父母眼中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 很远很远,却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心灵 广场。
——风语
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 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
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中的作用。
景色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 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 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 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拓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 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 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的心 情。

第6课《散步》课件(共3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35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流利朗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继续学习朗读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 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对称句、回环句的写作手法。 4. 比较本文的情感基调与《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基调有 何不同。
字词清单
散步(sàn) 熬(áo) 嫩芽(nèn) 分歧(qí) 拆散(chāi) 莫怀戚(qī) 一霎(shà) 粼粼(lín) 信服(xìn) 各得其所
探究方法
1.结合上一单元学过的朗读技巧和第一段内容标注重音和停连符号。 2.分析第一段表达的重点,梳理标注重音和停连符号的原因。 3.从人物关系角度分析作者在每个家庭成员前加“我的”的用意。 4.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文中说到家庭成员时前面加“我的”的语句。
成果展示
.. . ..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
肖复兴,中国著名作家,于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 50余部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 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本文中的母亲不是作者的生母,而是一位“后母”,母子二人的关系会 如何发展呢?请继续阅读,一探究竟……
拓展阅读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轻瘦,呼儿问苦辛。
概括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按照记叙文六要素进行概括。
人物:一家四口 时间:春季 地点:去郊外 起因:散步遇到分歧 经过:母亲迁就孙子 结果:顺利化解分歧
活动一:读人物,感受家庭气氛的和谐美
我的儿子
天真、聪颖 乖巧、活泼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课件(幻灯片32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课件(幻灯片32张)

尊重、理解亲人 感恩亲人、
珍惜学习机会, 用成绩回报父母, 不让父母操心
> 古文里的尊老爱幼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听话
四、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 初春在田野漫步,生动地展示了这一 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 和生活乐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
>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跳读课文,文中 有很多
输入标题
值输入得标题细细品味,请 输入标题 你画出输你入标认题 为用得
妙的字词和句并 说说理由。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弃官寻母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怀橘遗亲 行佣供母 刻木事亲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怎样“孝亲敬老”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现敬散亲文、《漫奉步养》、和侍《疾家、园立落身日、》选谏在诤了、中善学终语。文课文之中。
结构梳理
总起:交代事件、地点、人物(1)
漫步
劝母亲漫步(2)
现散文《漫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叙述
漫步(3-5)
漫步时的分歧和决定(6-7)
背着母亲、儿子继续漫步(8)
内容分析
① 漫步的地点: 田野 ② 漫步的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③ 漫步的时间: 初春 ④ 漫步前产生了什么: 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劝母亲漫步。 ⑤现漫散步文时《产漫生步了》什和么《:家园分 儿落歧子日—要》走—选小母在路亲了,要中小走学路大语有路文意,课思大文。路之平中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21页)
第三部分(8): 写合理解决分歧,漫步愉快进行。
重点探究
1.漫步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
“我”带着母亲、妻子和儿 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 漫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 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
重点探究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
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 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 情,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 任的重大。
重点探究
4.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边是行将就木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料 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 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 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 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 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域,意蕴更深刻。
《经典关系》等。作品集《莫怀戚中短 篇小说选》。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写此文之前,确 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漫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 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后来,作者从他的美国好 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供养父 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 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看起来好像 已无什么价值的民族遗产,写作的灵感就此产生了。

第6课《散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思考探究
文章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
说明你的理由。
《分歧》
《大路小路》
《情满小路》
《背起整个世界》
同行
思考探究
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 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自然也很轻。 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树上的绿芽也密了; 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 ——生命。
知识讲解 打卡知识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线索吸引对象,概括情感主旨) 环境本身 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氛围;
环境对人 ③烘托……心情;④刻画……形象;
环境对文章 ⑤升华……主旨;⑥推动……发展。
聚焦田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感人的亲情,中年的责任
散步
莫怀戚
预习检测
xìn fú 信服
liǎng quán 两全
fēn qí 分歧
lín lín 粼粼
qǔ jué 取决
yī shà 一霎
gè dé qí suǒ 各得其所
预习检测
分歧
取决 一霎 各得其所 两全 信服
:①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②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 意:“还是走小路吧。”
聚焦我们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
特点:“形散神聚”。通过对现 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 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 意义。它要求真人真事,着重于表达 作者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 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 通常指作者自己。
分类: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三 大类。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 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 《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 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 《透支时代》。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 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 心的时间不多。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 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 善解人意
•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
(3)我背上的是生命 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
生命的延续,加起来就 是生命绵延的整个世界。
(4)夸张。从字面上看,这是形 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 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 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 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 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 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读文章,悟感情
自读 老师示范读 指明学生读 音频跟读 指导学生读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嫩芽 nèn 拆散 chāi 分歧 qí
霎时 shà 熬过 áo 水波粼粼 lín
sǎn 散文 散
sàn 分散
bèi 背心 背
bēi 背负
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等)不一致,
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问题讨论
为什么“好像 我背上的和她 背上的加起是 整个世界”?
(1)母亲,儿子是“我”和妻子 的全部精神世界,对他们很重要。 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 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 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 大。
(2)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 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 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 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 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 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 整个世界。
“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 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 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 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 “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 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Hale Waihona Puke 我爱我的家 弟弟爸爸妈妈 爱是不嫉妒 弟弟有啥我有啥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感谢 不记任何代价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 爱就是珍惜 时光和年华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没有哭泣 不会惧怕 因为有爱住我们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不分日夜秋冬春夏 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2)平实中见灵气,浅易中见哲理。
•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 用顶真的修辞格,读起来格外的真切,琅琅上口, 富有韵感受。
•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 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 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 轻”。 这种对举在文中比比皆是,它构成了句式的对 称美,同时也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 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 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受, 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莫怀戚
文学体裁
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 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 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 戏剧、寓言等。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 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古代 把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散文文章 称为“散文”。及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 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为“散文”。
(3)、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母慈子孝,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 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 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4、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田野 初春
母亲身体不好,我劝
D、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她多出来走走;田野
空气好,景色又美。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G、最终走哪条路?谁做的决定?
为什么听“我”的?“我”是什
么样的人?
负责任
H、通过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个
什么样的家庭?
温馨 和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写作方法

散步

(小事情)
见 大
尊老爱幼 (大主题)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 活中为家人做的一件小事, 并谈谈你的想法或感受。
2、把这件小事转化成文字, 写在今天的日记本上,300字 左右。
让爱住我家
我爱我的家 弟弟爸爸妈妈 爱是不吵架 常常陪我玩耍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忍耐 家庭所有繁杂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 爱就是付出 让家不缺乏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没有哭泣 不会惧怕 因为有爱住我们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不分日夜秋冬春夏 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母亲身体不好,我劝
D、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她多出来走走;田野
空气好,景色又美。
E、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F、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一、跟读课文,思考: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还 是走小路吧!”
•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 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
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
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 毫的执着;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体 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鲜花 献给 可敬的人
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我”、妻子、 母亲、儿子
•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 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 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a、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 b、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 C、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 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 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 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
写景作用
1、提供环境,交代时间、 地点、事件等。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衬托人物、突出主旨。
(5)、形式美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 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 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 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莫怀戚的《散文》是一篇玲珑剔透, 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 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你 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文章中有很多优美动人的句 子,请同学们文章中找出喜欢 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赏析语言
(1)、言浅意深。
水波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每一个人或者事物都得到合适
各得其所:的安排;
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
熬: 过了一个冬天。
整体感知
故事梗概: 1、我一家四口在初春去郊外散步。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走向那条开满 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的,闪着粼粼水波的 幸福小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