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短文 两篇》课件
2
3
4
5
6
7
8
预习导学 整体感知
张晓风
研讨赏析
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
9
预习导学
行道树( xíng ) 贪婪 ( lán )
堕落 (duò ) 点缀( zhuì)
苦熬 ( áo )
冉冉 ( rán )
给予 ( jǐ yǔ ) 牙龈 ( yín )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 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 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12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 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 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 璎珞敲冰。”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称 “她的作品是中国的, 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
20
小说:《白手帕》、《红手帕》、《
梅 兰 竹 菊》;
散文:《到山中去》、 《愁乡石》
、《地毯的那一端》、《林木篇》。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 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 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21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 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张晓风 张晓风带给我们的是严肃,是成熟,是神圣, 虽然有时感到爱得这样孤独,但就是爱这样的季 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爱就是在这样的迷 恋中肆意地挥洒着。
(3)为什么说是“深沉”?
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牺牲,但 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 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
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13
3.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抒发了奉献者 的襟怀,赞扬了奉 献者的崇高精神。
(1)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2)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4.你身边有哪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 么?
5.请你以对他或她说说你的心理话。
19
张晓风
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笃信宗教,喜 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著作曾一 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2. 为了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他们甘愿自我牺牲,抛弃了优 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还时 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18
3.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 成下面练习:
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 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保护环境,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5
3.“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 快乐什么?
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 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 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 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31
谢谢!
22
结束语: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 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 向社会索取了什么。”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盛 晶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烟囱(cōng)
10
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 什么样的一棵树 ?
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 、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11
2.找出文章中心句
14
研讨赏析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 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怎么理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 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 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16
4. 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 稍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 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17
拓展延伸
1. 文章仅仅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这种写法叫做什 么?
2
3
4
5
6
7
8
预习导学 整体感知
张晓风
研讨赏析
拓展延伸 作者简介
9
预习导学
行道树( xíng ) 贪婪 ( lán )
堕落 (duò ) 点缀( zhuì)
苦熬 ( áo )
冉冉 ( rán )
给予 ( jǐ yǔ ) 牙龈 ( yín )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 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 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12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 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 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 璎珞敲冰。”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称 “她的作品是中国的, 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
20
小说:《白手帕》、《红手帕》、《
梅 兰 竹 菊》;
散文:《到山中去》、 《愁乡石》
、《地毯的那一端》、《林木篇》。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 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 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21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 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张晓风 张晓风带给我们的是严肃,是成熟,是神圣, 虽然有时感到爱得这样孤独,但就是爱这样的季 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爱就是在这样的迷 恋中肆意地挥洒着。
(3)为什么说是“深沉”?
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牺牲,但 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 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
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13
3.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抒发了奉献者 的襟怀,赞扬了奉 献者的崇高精神。
(1)以山中的树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2)以人类一员的身份,对行道树说点心理话。
句式:行道树,我要对你说……
4.你身边有哪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 么?
5.请你以对他或她说说你的心理话。
19
张晓风
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笃信宗教,喜 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著作曾一 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2. 为了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他们甘愿自我牺牲,抛弃了优 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还时 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18
3.听了行道树的心声,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它说。完 成下面练习:
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 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保护环境,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5
3.“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 快乐什么?
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 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 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 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31
谢谢!
22
结束语: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 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 向社会索取了什么。”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盛 晶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烟囱(cōng)
10
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 什么样的一棵树 ?
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 、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11
2.找出文章中心句
14
研讨赏析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 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怎么理解“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 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 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16
4. 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 稍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 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17
拓展延伸
1. 文章仅仅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这种写法叫做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