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合集下载

花生

花生

花生第一节概述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种子含脂肪50%—58%,出油率约40%左右。

榨出的油气味清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酸值较低,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

榨油后的花生饼含蛋白质50%左右,脂肪约7%,碳水化合物约24%,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

花生茎叶含蛋白质13%—14%,脂肪2%,碳水化合物42%—46%,以及磷、钙等矿质元素,经粉碎后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花生是豆科作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

固氮量除2/3供应花生利用外,还有1/3留在土壤中,加上落叶的作用,可使种植花生的土地肥力不断提高。

总之,发展花生生产,对解决人民的食油,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花生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5.3%,仅次于山东、广东、河南、河北四省,居全国第五位;而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92%,居全国第九位。

全区除少数高寒山区外,大多数县(市)均有花生种植。

主要产地为南宁、柳州、玉林、钦州四地区,播种面积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梧州、桂林两地区次之,百色、河池两地区栽培较少。

主产花生的县(市)有合浦、来宾、桂平、贵港、扶绥、邕宁、武鸣、玉林、崇左、平南、北流、柳城、博白等。

第二节花生栽培的基础知识一、花生各器官的特征及特性(一)种子花生的种子由种皮、子叶、胚三个部分组成。

种皮有紫色、褐红、桃红及粉红等不同颜色,包在种子外面,具有保护胚和子叶的作用。

两片乳白色肥厚的子叶,贮藏着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养分,种子萌发时供胚生长之用。

胚又分为胚芽、胚轴、胚根三部分。

胚根呈白色,突出于两片子叶之外,呈短喙状,是生长主根的部分。

胚芽蜡黄色,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是以后长成主茎和分枝的部分。

胚根的上端和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

在种子发芽时,先是由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接着是胚轴向上伸长,将子叶推向地面。

子叶在接近地面时,两片子叶向两边展开,主茎伸出土面,幼叶展开。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二、花生的植物学特性、、(一)种子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

成熟种子外形,一端钝圆或较平(子叶端),另一端较突出(胚端)。

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5种。

普通型品种种子多为椭圆形、较长,珍珠豆型品种多为桃形、较短圆。

通常以饱满种子百仁重表示花生品种的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3种。

百仁重在80克以上的为大粒种,50-80克的为中粒种,50克以下的为小粒种。

也可以每千克子仁粒数来反映种子大小。

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因素、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种子成熟度。

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

普通型大粒品种百仁重可达 100克,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克。

同一植株上种子大小和成熟度差异很大。

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较后室种子发育晚,重量轻。

种子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

种皮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种子为准)大体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

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

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

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分。

子叶较大,两瓣,肥厚而有光泽,贮存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

种子发芽时,子叶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转化,供给发芽出苗所需养分。

胚芽由1个主芽及2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

种子近尖端部分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

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

一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 天;有些晚熟品种可长达150天。

珍珠豆型与多粒型休眠期较短,有的甚至在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下,常在植株上大量发芽,造成损失。

利用乙烯利、激素等处理,或应用晒种、浸种、催芽等处理,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二)根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主根和次生根组成。

花生生长发育(共33张PPT)

花生生长发育(共33张PPT)
(2)清棵深度 扒土深度以2片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浅了,子叶露不
出来,第一对侧枝的基部仍然埋在土中,起不到促使第一对侧枝健壮 发育的作用,深了,往往会把子叶下面的根颈扒出来,造成幼苗倾斜 倒伏,不利于培育壮苗,在沙地上,更应注意不能清得过深,以免被 风吹倒或将根系掘起。
(3)平窝时间 清棵20天左右,第一对侧枝已长出地面并发育健 壮,结合第二次中耕平窝,效果较好。
(三)土壤
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花生应与禾谷类或薯类农 作物轮作,不宜与豆科农作物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为 宜。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土层深厚肥沃、排 水良好、疏松易碎的沙质壤土。
(四)水分
花生是较耐旱作物。播种时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 间持水量的60%~70%。开花下针到结荚阶段,是花生 一生需水量多、对水分敏感的时期,以土壤含水量为田
蛋白质含量高(30%),维生素B1、B6、维生素D、E,亮氨酸、 苯丙氨酸等,营养价值高。
3、花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
4、花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作物
我国的花生出口量占世界第一。黄曲霉毒素含量低于 15ppb。
5、花生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
抗旱、耐贫瘠、耐肥、固氮(5-8kg/亩)。
6、较高的医用价值
根瘤大量形成,固氮能力增强 花生一生的前三个时期是成苗、初步建成营养器官、形成生殖器官(开花、成针)的时期。 花生是喜钙农作物,需钙量远多于一般禾谷类农作物。 当每果只有1个胚珠受精并发育时形成单仁果,每果有两个或多个胚珠受精并发育时,形成双仁果或多仁果,其果重有明显的差异。 果针不入土,则无论怎样伸长,子房始终不能膨大结实。 花生从播种到饱果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花生的生育期。 决定果重的因素主要是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 钙能促进荚果发育,提高饱果率。 营养生长为主,花芽开始分化 播种量依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肥和栽培方式、管理水平而定,要做到合理密植。 (2)清棵深度 扒土深度以2片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浅了,子叶露不出来,第一对侧枝的基部仍然埋在土中,起不到促使第一对侧枝健壮发育的作用,深了,往往会把子叶下面的根颈扒出来, 造成幼苗倾斜倒伏,不利于培育壮苗,在沙地上,更应注意不能清得过深,以免被风吹倒或将根系掘起。 开花下针到结荚阶段,是花生一生需水量多、对水分敏感的时期,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需肥量随之增加。 花生的两片子叶不出土或半出土,使着生第一对侧枝的子叶节处于表土之下,影响第一对侧枝的健康发育,这就是花生生产栽培上采取清棵的理论依据。 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花生幼苗

花生的简介、品种分类及价值应用

花生的简介、品种分类及价值应用

花生的简介、品种分类及价值应用一、花生的简介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使用广泛的一种坚果,民间又名长生果、泥豆、番豆等。

(一)花生的形态特征花生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花生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和分枝均有棱,叶纸质对生;叶柄基部抱茎,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圆形,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花长约8毫米;苞片披针形;花冠黄色或金黄色,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长圆形或斜卵形,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荚果膨胀,荚厚,花果期为6-8月。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

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

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

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

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同时也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二)花生的发展历史花生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

在巴西曾发现十几种野生型花生。

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关于花生植株形态的描述。

考古学家在秘鲁利马北部安孔镇的古墓里。

曾发掘出距今2000 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

公元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莱果从南美洲带到西班牙。

由于花生的优良食用价值,迅速传遍欧洲。

16 世纪初花生又从南美洲经印度洋与太平洋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各地。

公元17 世纪,殖民主义者贩卖黑人做奴隶,花生随着又从非洲带到北美洲,俄国在1792 年引进花生,开始种植在敖得萨植物园作为观赏植物,直到19世纪才大面积种植。

大约在15 世纪晚期或16 世纪初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引入我国。

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种植。

据1503年《常志》说:月栽,引要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

”据记载,最早引入的是小粒型花生,壳薄粒小早熟,含油量高。

花生的形态特征

花生的形态特征

花生的形态特征花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

它的形态特征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是人们对它的了解的起点。

本文将从花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方面,简要介绍花生的形态特征。

一、花生的外部形态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

花生的根系为侧生根系,主根不发达。

花生的茎直立或匍匐,高度一般在30~50cm之间。

花生的叶子为复叶,由2~4个小叶组成,小叶呈卵形或卵圆形,有锯齿状缘。

花生的叶柄较长,有翅状扩展。

花生的花序为腋生或顶生的簇生花序,花序上排列有数朵花,花序长约5~10cm。

花生的花为豆科花,具有雄蕊10个,雌蕊1个的特征。

花冠为黄色,花径约为1~2cm。

花期一般在7~9月之间。

花期结束后,花生的花序会向下弯曲,将花生果实埋入土壤中。

花生的果实为豆荚,豆荚长约3~8cm,宽约1~2cm,外表为黄色或棕色,表面有细毛。

豆荚内部有2~4颗花生粒,花生粒为扁圆形或椭圆形,有两片子叶,呈淡黄色。

花生粒的大小和形状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2cm长,0.8~1.5cm宽。

二、花生的内部结构花生的种子为花生粒,花生粒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种皮是花生粒的外层,主要由角质层和薄皮层组成。

角质层为花生粒表面的硬壳,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薄皮层为角质层下的一层薄膜,与角质层相连,也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乳是花生粒的主要部分,占花生粒的大部分体积。

胚乳主要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组成,是花生粒的主要营养来源。

胚芽是花生粒的生长点,也是花生植株的发芽部位。

胚芽由胚轴和幼叶组成,胚轴是花生粒的主干,幼叶则是胚轴上的一对叶片。

三、花生的生长习性花生是一种喜温植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之间。

花生的生长周期为100~130天,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

花生的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和浇水。

花生的种植方式有直播和插秧两种,其中插秧方式更为常见。

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花生炭疽病、花生霉病、蚜虫等。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一、花生的生育特性1. 温度要求:花生是热带到亚热带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生长季节内,需要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

花生对低温和霜冻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生长季节末期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2. 光照要求:花生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是花生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缺乏阳光会导致花生植株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3. 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同时对排水性要求较高。

4. 生长周期:花生一般在播种后100-120天即可收获,生长周期较短。

5. 生育特性:花生的生长习性为浅根系植物,根系发育较快,主根部分在10-20厘米的深度。

植株的株高一般为30-60厘米左右,叶片绿色且肥厚,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

二、花生的栽培技术1. 地块选择:花生适宜在郊野或农田进行种植,需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水涝严重的地块。

2. 种子处理:选择优质的花生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一般来说,先进行浸种处理,将种子放入稀薄的石灰水中浸泡大约6-8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

浸种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3. 播种管理:花生一般在4-5月间进行播种,播种前需进行犁地、耙地等基础管理工作。

播种时,以行距60cm、株距15-20cm为宜,将种子按照行距株距均匀撒播在地面上,然后轻轻覆土,压实土壤。

4. 施肥管理:在播种前需进行基肥施用,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于茂密,影响通风透光和花生坐果。

过量施肥还会导致植株根系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一般来说,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150公斤左右。

5. 灌溉管理:花生一般需求量较大的水分,特别是在坐果和子实生长期。

需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但同时也要避免积水。

6. 病虫害防治:花生主要病害有花生疫病、灰霉病等,主要害虫有花生地老虎、花生刺蛾等。

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可采用化学农药或者生物防治手段。

一年级下册花生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花生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花生知识点总结一、花生的生长环境花生是一种温暖的作物,对气温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0-30摄氏度。

而且,花生对土壤要求也比较严格,最适合生长的土壤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好的土壤是沙壤土。

因此,一般在我国南方比较适宜种植花生。

二、花生的生长习性花生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是属于莳萝科的植物,既可以栽培又可以野生生长。

花生株高40厘米左右,叶片为羽状复叶,果实为荚果,果壳是硬壳,里面是一粒粒的花生粒。

三、花生的栽培方法1. 土壤准备花生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强酸,最适宜种植的土壤是沙质土。

2. 播种一般花生的种子播种时间为4-5月份,播种时要在每亩土地投入10-15公斤的种子。

3. 灌溉花生生长期需求水分较大,特别是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4. 施肥花生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般在花生开始开花时,每亩土地施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再喷施磷酸二铵100公斤,有效元素硼酸等来增加果实数量和提高产量。

5. 防治病虫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疫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和螟虫等,对花生进行科学的防治和保护。

四、花生的收获花生一般成熟的时间是在8-9月份,当果实的外壳呈现出黄色时,就是成熟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在收获时可以选择整株拔起,晾干后再将果实剥离出来。

五、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花生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植物油、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E和铁质的含量比较高。

所以,花生被誉为“植物肉”。

六、花生对人体的益处1. 正确的食用花生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植物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2. 花生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 花生富含的维生素E可以增强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膜,延缓细胞衰老。

4. 花生中的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5. 花生中的矿物质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帮助。

中班科学课件《认识花生

中班科学课件《认识花生

花生维生素
总结词
花生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K等,具有抗氧化和营养作用。
详细描述
花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此外,花生还含有维 生素K,有助于骨骼健康和血液凝固。
花生矿物质
总结词
花生含有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对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感谢观看
THANKS
煮花生
总结词
香气四溢,口感软糯
详细描述
将花生煮至软糯后食用,可以更好地释放花 生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使花生更易于消化吸 收。煮花生时可以加入一些调料如盐、八角 、桂皮等,增加风味。
花生油
总结词
烹饪良伴,营养丰富
详细描述
花生油是从花生中提取的油脂,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味道,适合用于烹饪各种菜肴。花生 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花生制品
总结词
风味独特,方便携带
详细描述
花生制品如花生酱、五香花生、糖醋花生等 是将花生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这些制品风 味独特,携带方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食品。然而,由于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
糖、盐等成分,食用时要注意适量。
05
课堂互动环节
观察花生实物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观察花生实物,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花生的外观特征,如形 状、颜色、纹理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花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花生中含有一定量的钙、铁、锌等矿物质。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锌则对生 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花生食用方法
生吃花生
总结词
原汁原味,营养丰富
VS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花生,又名落花生、土豆仁,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是箕作物中重要的粮、油、杂粮之一,既可作为饲料也是一种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元素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生育特性1、生长习性:花生是一年生草木,依靠根茎长出花序,花序下垂,随着果荚成熟向上升起。

花生是以地下果荚和地上草本作物的特殊植物,其依靠根茎的生长方式,能够适应低比重土壤和舒适的气温条件,生长速度较快。

2、生育周期:花生的生育周期一般为100-130天。

生育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品种、种植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花生在5-6月进行播种,7月上旬开始开花,8月中旬左右开始结果,9月下旬成熟收获。

3、产量及品质:花生产量高低与品种的产量性状、种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环境协调性有关。

花生的脂肪含量高达45-55%,蛋白质含量则达到20-30%,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因此是优质作物。

二、栽培技术1、土壤选择:花生在土壤中生长快速,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合在肥沃、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选择土壤比较灵活。

2、育苗种植:花生育苗期要求温度较高,一般选择在4-5月种植。

首先,将田地整地,灌溉过夜,晾干,使土壤温度达到20-22℃,然后铺上种子,覆盖保护菌,同时进行灌溉和管理作业。

3、田间管理:花生在生长期间需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包括松土、除草、修枝、补充肥料等工作。

最好不用化学肥料,使用有机肥料,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收获与处理:花生在果实成熟、开始脱落后就可以收获了。

在收获时,要将植株拔除,根茎挖出,果荚抖下,并将其晾干一段时间,再进行碾磨、清洗、选色等处理。

总而言之,花生是一种优质农作物,栽培技术简单易行,产量较高,营养价值丰富。

作为农民及家庭种植者,应加强对花生的识别与学习,掌握种植技术,努力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第五讲 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第五讲  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花生果针的伸长
花生果针的伸长与入土 1.花序 2.果针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
4.果针入土深度: 珍珠豆型花生入土较浅,约3~5cm; 普通型花生入土较深,约5~7cm; 基部果针入土较深,高节位果针入土较浅。
5.影响果针形成和入土的因素: (1)温度:25~28℃利于开花受精,间接促进了果针
的形成与入土。 (2)空气温度:
我国居第二, 其它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苏丹,塞内加 尔和美国。美国种植面积居第五位,但总产量 居第三位。
二.中国: 在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油菜、花生和
芝麻),花生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三位。 常年种植面积3600多万亩。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山东、广东、河南、河北、
广西、辽宁、安徽等。 三.山东:
历时60~70天; 其中,从开花期到结荚期,称为花针阶段
(也称花针期),历时20天左右; 从结荚期到饱果期,称为结荚阶段
(也称为结荚期),历时40~50天; (三)后期:
从饱果期到成熟期,称为后期(又称饱果成 熟阶段或饱果成熟期),历时30~40天。
四.种子萌发与出苗: (一)种子构造:由种皮和胚组成。 1.种皮: 很薄,含有单宁,主要起保护作用。 2.胚: 包括四部分。 (1)胚根:位于种胚下端。 (2)胚芽: 位于两片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
控制花生茎基部空气相对湿度的措施,主要有: ①疏松土壤,散去表墒,特别是雨后浇水后,要及时松
土散墒; ②清棵、起垅,合理密植,增加空气流通; ③控制浇水,保持地表干燥。
(3)果针位置: 植株基部果针,离地面近,入土能力强,易形成荚果; 植株高节位果针,离地面远,入土能力弱,不易形
成荚果。 (4)土壤湿润、疏松,有利于果针入土结实。

生物花生知识点总结

生物花生知识点总结

生物花生知识点总结一、花生的植物学特征1. 花生的分类学信息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属豆科、花生属,是一种主要为植物工厂提供植物油、蛋白质和食物的重要作物。

2. 花生的生长环境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性强,在温度高于20℃,日照7小时以上条件下生长良好。

在草原、灌木丛和开阔的耕地上栽培。

3. 花生的生长习性花生为直立或匍匐蔓延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为直根系,茎下部为地下茎,每株植物约有5~9个节间的枝。

二、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1. 花生的播种花生的播种期主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

播种前需要将土壤松耙平整,然后在沟或穴内播种,每亩需播种花生1.5~2.0千克。

2. 花生的生长期花生的生长可分为萌芽生长期、苗期、开花结果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

在播种后,大约7~10天左右种子就会发芽,萌芽生长期为30~45天,苗期为60~80天。

3. 花生的开花结果与成熟花生的开花结果期主要在7~8月进行,此期间花生开始抽穗、开花、授粉、结果,整个过程约为50~60天。

成熟期约在9~10月,经过定植后大约75~90天即可收获。

三、花生的主要品种与栽培技术1. 花生的主要品种常见的花生品种包括:油花生品种、食用花生品种和半油花生品种。

其中,常见的油花生品种有:胡秧、北13等;食用花生品种有:羊角豆、清香、糖花等。

2. 花生的栽培技术(1)土壤要求:花生需在疏疏松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

(2)施肥:适时施用有机肥料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

(3)灌溉管理:花生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期需适时浇水,并且要避免水渍和干旱现象。

(4)病虫害防治:花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疫霉病、旱疥病、花生蚜虫等,需采取喷洒农药、轮作、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四、花生的营养价值与经济意义1. 花生的营养价值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功能。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花生能够迅速生长并丰产,为农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花生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一、花生的生育特性1. 生长习性花生是一种直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嫩梢生长迅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花生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00-120天。

2. 光照需求花生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和成熟。

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光照充足的地方。

3. 温度要求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在此温度范围内,花生的生长速度最快,能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合成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成熟。

4. 湿度要求花生对湿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果实成熟期。

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湿润而不潮湿的地方。

5. 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过于粘重的土壤容易造成花生长势不佳,对土壤要求较高的品种会产生形状不规则的坚果。

二、花生的栽培技术1. 地块选择地块选择是花生栽培的第一步,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适中的土壤,避免选择过于潮湿和酸性较强的土壤。

2. 播种播种是花生栽培的关键环节,一般在气温回升到15摄氏度以上,土壤温度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进行。

花生的种子大小不一,因此需要根据种子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大种子一般深度为3-5cm,小种子一般深度为2-3cm。

3. 施肥花生对养分的要求较高,一般在播种前施入腐熟好的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

在生长期间,可以适当施入磷、钾肥,促进花生植株的生长和坚果的形成。

4. 灌溉花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幼苗生长和果实成熟期。

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和长时间水浸的情况,保持土壤湿润而不潮湿。

5. 病虫防治在花生生长期间,要定期巡视植株,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

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花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种植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油料生产等领域。

下面将从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花生的常识1.学名和分类:花生的学名为Arachis hypogaea L.,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2.产地和分布:花生起源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国、印度、美国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种植面积最大。

3.形态特征:花生植株高度一般在20-70厘米之间,根系发达,主根较长,侧根众多。

叶子为羽状复叶,小叶有3-5对,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花期为7-8月,花色黄色,花朵通常自然授粉,不需要人工授粉。

4.经济价值: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如炒花生、花生酱、花生油等。

此外,花生还可作为牲畜饲料和土壤改良剂。

二、花生的生长特点1.适生环境:花生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对光照要求较高。

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排水性好、肥沃的土壤更为适宜。

2.生长周期:花生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为90-120天。

播种后,经过10-15天的发芽期,进入生长期,花荚形成后进入花荚期,之后进入成熟期。

3.根系特点:花生的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1.5米,侧根众多,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

花生的根系还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对土壤改良具有一定作用。

4.繁殖方式:花生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

花生的传粉主要依靠蜜蜂等昆虫,也可通过人工授粉促进花荚的形成。

5.适应性强:花生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一定的干旱和盐碱条件。

在干旱条件下,花生的根系会向深层土壤发育,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6.产量特点:花生的产量与品种、种植技术等因素相关,一般每亩产量可达1000-2000公斤。

由于花生的果实地下生长,采摘和清理相对较麻烦,因此对人工劳动力要求较高。

总结起来,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广泛的种植分布和应用价值。

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花生

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花生

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花生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它的种子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烹饪和油制品生产等方面。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有关花生的植物特征、栽培方法、营养价值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植物特征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它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花生的茎呈匍匐状,长势节间较长,通常能借助地下部分的节生根生根,同时还可以探入地下20-30厘米的深度。

花生的叶子为复叶,叶柄长,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

花生的花是黄色的,花冠有五朵花瓣,同时花铃内有十来朵雌蕊。

花朵通常生长在花冠前的花柄上,且相互紧挨着,形成聚伞花序。

花期一般为5-10月间,但也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

栽培方法花生的栽培主要分为选种和种植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从传统花生中选择最好的品种或通过杂交等方法获得优质的花生种子。

这些种子在生长、产量、抗病性和品质上具有良好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土地对于花生的种植非常重要。

花生偏爱湿润的土壤,沙质壤土或粘土壤都可以适宜生长。

在种植前,我们需要将土壤疏松,弄碎,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然后,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如直播、苗床定植或穴播等。

在花生生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浇水,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营养价值花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它不仅是素食者和运动员的理想选择,而且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满足人体的需求。

花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的健康非常有益。

它还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体内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此外,花生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减少便秘。

应用花生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花生可加工成各种食品,例如炒花生、糖炒花生、花生酱等。

这些食品在我国的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瘤菌固氮能力的变化规律,是花生施肥的重 要依据。
(二)茎: 包括主茎和分枝。
1.主茎: 由主芽发育而成。苗期生长较慢,开花后转快,
盛花期后生长又转慢并逐渐停止生长。 主茎一般有15—20个节间。 中晚熟品种在饱果期主茎高度以40—50厘米为宜,
超过60厘米为旺长,低于30厘米为生长不良。Biblioteka 2.分枝: (1)分枝的种类:
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1/4左右。 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临沂、烟台、青岛、威海。 其中,烟台市240多万亩,约占全省的1/5左右。
第二节 花生(peanut或 earthpea) 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一.生育期: 二.生育时期: 三.生育阶段: 四.种子萌发与出苗: 五.花生的营养器官: 六.花生的生殖器官: 七.花生的分类:
我国居第二, 其它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苏丹,塞内加 尔和美国。美国种植面积居第五位,但总产量 居第三位。
二.中国: 在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油菜、花生和
芝麻),花生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三位。 常年种植面积3600多万亩。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山东、广东、河南、河北、
广西、辽宁、安徽等。 三.山东:
由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分枝; 由第一次分枝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 余者依次类推。 (2)不同分枝的作用: ①第一对侧枝: 由子叶节上长出的第一、第二条侧枝,为对生,称为 第一对侧枝。 第一对侧枝的结果数约占全株的60%左右。
同 学 们 好! 作物田间技术 与生物学观察(一)
韩守良
第五讲 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第一节 生产概况
第二节 花生(peanut或 earthpea) 的生物学特性与特征
第一节 生产概况 花生为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到世界各地。 我国栽培花生约有500年历史。 一.世界:印度花生的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一)前期: 从播种期到开花期,为前期, 历时30~40天; 其中,从播种期到出苗期,称为出苗阶段
(又称出苗期),历时12~15天; 从出苗期到开花期,称为幼苗阶段(又称幼
苗期,也有称为苗期的),历时20~30天; 主茎第5、6真叶展开时,第二对侧枝出现,
即进入团棵期。
(二)中期: 从开花期到饱果期,称为中期,
当田间50%的幼苗出苗时,称为出苗期。 当子叶顶土时,地面出现裂缝,胚轴见光不再伸长, 因此,花生的两片子叶是不出土的,或半出土的。
花生种子萌发出苗过程
(三)环境条件: 1.温度:
珍珠豆型花生发芽最低温度12℃,最适23℃; 普通型花生发芽最低温度15℃,最适26~30℃。 2.水分:最适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 3.氧气:播种过深,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板结, 幼苗生长弱,甚至烂种,缺苗。
主芽发育成主茎,两个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 (3)子叶:两片肥大子叶,占种子重量的90%以上,
贮藏大量养分。 (4)胚轴:胚芽与胚根之间为胚轴,
花生栽培上有时特指下胚轴。
在植物学中,一般将双子叶植物的胚轴分为上 胚轴和下胚轴两部分:
①上胚轴:子叶节与胚芽之间的部分; ②下胚轴:子叶节与胚根之间的部分; ③中胚轴;两子叶之间的部分,
花生的根系
花生根系与荚果在土壤中的分布
花生根系与荚果在土壤中的分布
A.耕作层 A1.结果层 B.心土层 C.底土层
3.根瘤: 花生根瘤菌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不能固氮; 种子萌发后,根瘤菌侵入花生幼根,形成根瘤,
根瘤内的根瘤菌方有固氮能力。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生根瘤的固氮量约占
花生需氮量的4/5。其中,2/3左右供花生吸收利 用,其余1/3左右残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 含氮水平。
7.结荚期: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日期; 8.饱果期:50%植株出现饱果的日期; 9.成熟期:
茎叶停长转黄,中下部叶片脱落,感夜运动 减弱;
多数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内果皮收缩 破裂并出现黑褐色光泽;
种仁呈现本品种固有形状和颜色;
三.生育阶段: 花生的一生可分为前期,中期和 后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
五.花生的营养器官: (一)根: 1.根的组成: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四种根组成。 (1)主根:由胚根向地下生长而成; (2)侧根:主根上产生成4列侧根,呈“十”字形; (3)次生细根:侧根上长出许多次生细根; (4)不定根:胚轴及侧枝上在湿润土壤中可长出不定根。 2.根的分布:
大部分根系在50厘米土层中,最深可达1米以上。
我国栽培的花生,主要有四个类型: 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和龙生型, 以普通型与珍珠豆型为主。 一.生育期: 一般为110—180天, 其中:
早熟品种<130天; 中熟品种130—160天; 晚熟品种>160天。
二.生育时期: 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种皮破裂,子叶张开,
当第一真叶露出地表并展开时,称为出苗 。 当田间50%的幼苗出苗时,称为出苗期; 3.团棵期:主茎第5、6真叶展开时,第二对侧枝出现, 与第一对侧枝略呈“十字型”时,称为团棵期; 团棵期以前分化的花芽,结果率高; 4.始花期:开花株率达10%的日期; 5.开花期:开花株率达50%的日期; 6.终花期:90%植株断花的日期;
历时60~70天; 其中,从开花期到结荚期,称为花针阶段
(也称花针期),历时20天左右; 从结荚期到饱果期,称为结荚阶段
(也称为结荚期),历时40~50天; (三)后期:
从饱果期到成熟期,称为后期(又称饱果成 熟阶段或饱果成熟期),历时30~40天。
四.种子萌发与出苗: (一)种子构造:由种皮和胚组成。 1.种皮: 很薄,含有单宁,主要起保护作用。 2.胚: 包括四部分。 (1)胚根:位于种胚下端。 (2)胚芽: 位于两片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
实际上并不存在。
花生种子构造
1.种皮 2.胚: ①子叶 ②胚芽 ③胚轴 ④胚根
(二)萌发与出苗过程:
1.发芽: 通过休眠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当露出白尖3mm时,称为 发芽。 2.顶土:随着胚轴向上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到表土, 称为顶土。 3.出苗:种皮破裂,子叶张开,当第一真叶露出地表并展 开时,称为出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