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四时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阴阳明论》的第二段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四肢不得禀水榖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曰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精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榖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这最后一句话,有点和前面中间有那么一段话重复,我们串讲,“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首先提出个问题,脾有病为什么四肢运动手影响呢?或者四肢不能够正常的运动了呢?那当然我们过去学过,说脾主肌肉嘛,脾有病,肌肉无力,所以就不能运动了。但是这些观点从哪出的呢?《内经》里头,有关脾于四肢运动的问题,讲得是很多处谈到,讲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都和本篇的理论有密切关系。它首先提出“脾病而四肢不用”,从病理上来讲,岐伯回答问题的时候说,
“四肢皆禀气于胃”,四肢的运动都需要由胃气,有水谷精微之气来充养。或者在这个概念上说,那些个气,精微之气,就叫阳气。说阳气实四肢,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我们在讲《阴阳应相大论》的时候讲过这问题。说是四肢皆禀气于胃,都从胃气那接受来营养,接受到气血津液的滋养,是四肢皆禀气于胃,禀是禀受,皆从那里接受气,气是水榖精微之气,气血营养,气血津液之气,皆禀气于胃。
“而不得至经”,虽然是四肢皆需要得到,从胃那得到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得到气血津液的濡养,但是呢,又不得至经,这个“不得至经”教材有注释,各位看,注释一,至经在《太素》叫“径至”,就是直接送到,直接到达的意思,虽然说四肢需要从胃那里得到精微之气,但是精微之气又不能直接到达于四肢。也就是说不能从胃直接到达四肢。它中间有一个过程,才能到达于四肢。怎么过程呢?好,再说这个至经,用我们的观点看来,按《太素》写的就比较恰当。而不是至经,不是到达经脉。而是径至,直接到达的意思。按我们的观点,《太素》是可从。应该从《太素》之说。它不能径至,直接到达于四肢,中间有一个过程,
“必因于脾”,要必须经过脾气的运化,才能够到达于四肢。“乃得禀也”。由于脾气这个作用,四肢才能禀受胃气,或者说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它说四肢不用,脾病四肢不用最根本的道理,就是四肢不能得到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虽然说,四肢所得到水谷精微之气,是来源于胃,但是胃不能直接把它送到四肢去,还需要通过脾的运化作用。这不一句话就等于回答了这个问题。简要的说,就是这么回事。脾病为什么四肢不用?就是因为四肢得不到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你看,上面讲的皆禀气于胃,它只说气嘛,你看这气不就包括津液在内了吗?脾病不能为之行其精液,所以我说的气血津液,前面的那个气,既包含水谷精微之气,又包含有气血津液在内。这都统称之为气。四肢皆禀气于胃这个气。既包括水谷精微、气血津液,都包括这些。脾病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也就是说,胃有
没有津液,有津液,这津液怎么办呢?气血津液需要经过脾才能给它运行,叫脾为胃行其津液。但是这是一句话。下面可还有胃为脾行其津液呢,脾胃是相合的,缺一不可。脾为胃行其什么呢?后边有,“脾为胃行气于三阴”,脾把这气血津液运行到三阴。脾为阴嘛,胃呢,胃为阳,胃把这些个水谷精微之气运行到三阳经。所以脾胃相合,六经皆受其气。四肢皆受精微之气的滋养。气血津液都有,都受到这滋养。所以呢,脾便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了,
“四肢不得禀水榖气,气日以衰”,因为脾病不能行津液,所以四肢就接受不到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气日以衰,四肢中气血津液,就一天比一天的不足。所以气日以衰,一日比一日的衰。
“脉道不利”,脉道也不通畅了,气血津液衰了,脉道不空虚了吗?当然就不利,脉也不利。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筋骨肌肉都没有精微之气对它滋养,给它滋生,这个生也可以作为滋养,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皆得不到精微之气的滋养,故不用焉,所以就不能运动。筋骨肌肉以及脉道,都没有气血津液滋养了,那它怎么运动啊?有气才能动嘛,没有气就不能动嘛。所以说脾病,就是因为脾病,不能行津液,不能行气血津液了,所以人体的脉也好,骨也好,筋也好,肉也好,都没有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因此就不能运动,没有运动的力量。这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是下面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说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我听说脾不单独主一个时令,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脾不单独主时,是为什么呀?有这么一个理论,也就是在《内经》时代有两个理论,一个叫“脾主长夏”,另外一个叫“脾不主时”,就不和时令相合,两个理论。本篇就是讲的脾不主时的理论。没有一个季节,没有一个节气,没有一个时令和它相应。说,脾不主时何也?人家肝主春,心主夏,脾不主时是为什么?他提出这么个问题。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回答是这样的,说,脾者,土也,治中央。脾主土,土在四脏的中央,东西南北中,脾属于中,上下左右,脾属于中,从立体上,从平面上,脾都在中间。所以叫治中央。治就是主持吧。主持在中间这个地方,这个部位。虽然它不主于时,但是它,
“常以四时长四脏”,就脾气分布到四时去,它不主于一个时,它却分布到四时去而为四脏之长,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胃之气分布到春夏秋冬四个时去,分布到上下左右四方去,而为其他四脏之长,肝主东主左,肺主西应右。心主南在上,肾主北在下。上下左右,这个东西四方,这是四脏,但是脾就是在中央。所以它治中央,分布到四时,而为四脏之长,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四脏之长。而以四时长四脏。这个“长”或者作为长养之长,也可以,不是长官之长,作为长养之长也可以。分布到四时,而滋养其他四脏。两种理解,我认为都是对的。
“各十八曰寄治”,它虽然不独主一时,分布到四时都去,那具体再给它分,应该在四季的什么时间呢?这一个理论认为,它是分散在四季之末的各十八日。也就是春三月,正月、二月、三月九十天,三月的最后十八天属于脾。九十天除去十八天,真正属于肝的那还有七十二天。夏三月,四、五、六月,最后十八天也属于脾,秋冬,都是这样。每一个季度的九十天,最后十八天都属于脾,四个十八天是七十二天。每一季的九十天除去十八天,还是七十二天。所以这个理论,它是把一年三百六十天,分成了五个七十二天。脾胃和其他是均摊了。是这样一个理论。当然在我们中医传统的理论当中,在这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