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感事(其三)》阅读训练及答案
【专项300练】龙岩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2019高中语文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
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3周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周末培优【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试题分析】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
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从题中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两项()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第三、五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在意义上与前句没有变化。
E.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前人读这首诗时认为,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3单元文言文复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3单元文言文复习测试(含答案)八年级第三单元文言文语文复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桃花源记(一)解释括号前的字或词:1、仿佛()若有光2、才()通人3、豁然开朗()4、屋舍俨然()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便要()还家7、皆叹惋()8、交通()9、妻子()10、绝境()11、无论()12、使扶向()路13、遂()迷14、规()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六)理解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一、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16分)1、小生:古义: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021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项强化练习附答案
2021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项强化练习附答案(时间:40 分钟满分:81 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①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②,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时商女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乐树唱《玉,演作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后庭花》。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鹤杜牧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①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 ①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送人游岭南戴叔伦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直赠黄鲁徐积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别情,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转应曲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山北写望林逋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①。
高中语文 第02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正好和王安石讲李白诗风格的“豪放飘逸”相对应。
“沉郁顿挫”见于天宝十三载(754)杜甫的《进雕赋表》,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这里提出的“沉郁顿挫”并未引起时人的关注。
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飘逸”和“沉郁”对举评李、杜诗,“飘逸”一词不是专指内容或专指形式的,而是指特定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的风格特征,那么和“飘逸”对应的“沉郁”就不只是内容问题了。
而将“沉郁顿挫”结合起来评价杜诗的是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李白》,其云:“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秕六合意,不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
子美思深力大,善于随事体察,其言如水归墟,靡坎不盈。
两公之才,非惟不能兼,实亦不可兼也。
杜自称‘沉郁顿挫’,谓李‘飞扬跋扈’,二语最善形容。
”这是借用杜甫成句。
而将“沉郁顿挫”作为评论杜诗的诗学术语的,似乎是屠隆,《杜诗详注附编•诸家论杜》引屠隆评云:“余谓老杜大家,言其兼雅俗文质,无所不有,是矣。
乃其所以擅场当时,称雄百代者,则多得之悲壮瑰丽,沉郁顿挫。
”仇兆鳌在《进书表》中直接使用“沉郁顿挫”评杜诗:“以温柔敦厚,托诸变雅变风之体;沉郁顿挫,形于日比日兴之中。
”其后诗评家常用“沉郁顿挫”评论杜诗,不绝于耳。
关于“沉郁顿挫”所指的是什么,看法很多。
通行的说法是用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的解释:“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但是从杜甫提出“沉郁顿挫”后,很长时间并没有进入评杜的视域,清代人喜欢以此评杜诗,但从上下文看,理解确实不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分得很清楚,至少没有今天“沉郁”指内容、“顿挫”指形式的区分。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沿溯(shuò)竞跃(yuè)白沙堤(dī)横柯(Kē)B.阆风(láng)飞漱(shù)目眩(xián)竹柏(bǎi)C.绝巘(yǎn)轩邈(mào)窥谷(Kuī)属引(zhǔ)D.叠嶂(zhàng)曦月(xī)缥碧(piǎo)戾天(I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B.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C.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i泠泠作响。
3.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庭下如积水空明。
4.下列各项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5.古诗默写。
(6分)(1),归雁入胡天。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野望》一诗中,“,”两句写诗人遥望,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4)《黄鹤楼》一诗中,“,”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思念家乡的愁绪,点明主旨。
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3分)隔壁王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国家现在要将一笔密存海外的巨款发给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人士,只要缴纳50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
王奶奶信以为真,忙去交钱,你明知这是一个诈骗电话,该如何劝她不要上当受骗呢?(不超过60个字)7.综合性学习(7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2020年佛山三水区华侨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佛山三水区华侨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枕头鹅——叔叔讲给小侄女的晚安故事[瑞士]胡戈•罗切尔闭上眼,靠在鹅毛枕头边倾听。
它一直在等你呢,但在把头靠上去之前,先用手拍拍它。
放心,这样不会弄疼这只鹅的:只要你还醒着,它就没有感觉;只有当你睡着了,它才能取回它的羽毛。
有一次,你从枕头里拔出一根羽毛,吹向空中后再也找不着了,这么做实在太大意了。
别再拔它的毛了,它身上的羽毛都被拔光了,它需要这些精美的绒毛。
闭上眼睛,仔细听,枕头鹅正从枕头里拔出羽毛,放到头顶上,插在脖子上或大腿内侧,它到底要做什么呢?不管怎样,它立刻变得光彩照人。
现在,闭上眼睛,别说话。
我们或许可以听到它是如何蹒跚地走上房顶,现在它也许已经在楼梯间里了。
在地面上行走时,它和其他鹅没什么两样,先迈一只脚,跟着迈出另一只,它的步子总是不偏不倚,落在身子中间的重心上,因为身子太沉了。
它又晃晃悠悠地迈出了第二步,小心地保持着平衡,却在迈出下一步时翻了个跟头。
但是摔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飞起来了!有时候,它会带着你在一夜之间环绕世界好几圈,但它必须在第二天清晨赶回来,在你醒来之前,再把所有的羽毛塞进枕头里。
没有哪架飞机能飞这么快。
如果你想和它一起飞,就必须先把眼睛闭上,这样才不会感到晕。
枕头鹅常常去远行,这一点和鹅一样,鹅从不把家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恐怕人们需要一张地图,不是用来标记那些国家的边界,而是用来标识一队队鹅的迁徙路线。
鹅从不相信国界,这也许就是有些人对鹅叫嚷“你这只蠢鹅”的原因吧。
正是因为枕头鹅到处游历,所以它和所有游览者一样,也喜欢讲述自己的见闻。
其实你叔叔也不例外。
不过,你还记得吗,你第一次和同班同学去爬山,回来后也津津有味地谈论了好几天呢。
枕头鹅到过各种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它的聒噪并不只是因为它到处远游。
现在,枕头鹅并不只是去拜访那些栖居在尼罗河、南美奥利诺科河这些大河河畔的鹅,更主要的是去探望那些处在危险中的鹅。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3含答案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青衿.()掇.拾()樊.笼()乍暖还.寒()B .三匝.()天台.()红绡.()封狼居胥.()C .呕哑.()守拙.()吐哺.()羽扇纶.巾()D .高挑.()间.关()凤鸾.()訇.然中开().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B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C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摘取)户庭无尘杂..(灰尘和污垢)D .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状况).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 .似诉平生不得志..C .老大..嫁作商人妇D .明年..秋,送客湓江口.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代贵右贱左,左迁同左除、左授、左宦、左擢一样,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B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 .缠头,唐代风俗,歌伎演奏完毕,赠以凌帛锦缎之类物品,称为“缠头彩”。
D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中,“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 .《声声慢》开篇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运用七组叠词,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逐层深入,文情并茂。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
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分)《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A.达到溢于言表不置可否B.达到跃然纸上莫衷一是C.达成跃然纸上不置可否D.达成溢于言表莫衷一是1.B【考点】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达到”的意思是“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2.B【考点】该题重点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新作出版,诚挚盼望各位方家斧正!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3.A【考点】该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微案2 Word版含答案
微案2换一种方式复习古诗鉴赏微案引语古诗是美的。
但可能我们已做了很多很多题目,有些审美疲劳。
这回,我们也“客串”一把,做一回命题老师,当一次阅卷老师,在收获新鲜感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复习收获……一、我来出题1.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仿照高考题形式出两道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提示诗的首联、颔联可以从形象(意境)角度命题,颈联、尾联可以从情感角度命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参考命题及答案(1)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答案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
(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
描绘画面内容,首先要了解首联和颔联的大意,通过对诗句中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等描写的分析,可按照什么人干什么事的模式进行描述。
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采樵人深山采樵图。
结合第一问,第二问的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2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全诗描写了一个采樵人深山采樵劳动的全过程。
前四句着重描写采樵人劳动的艰辛,后四句着重展现采樵人劳动之后的愉快心情。
通过分析“山风拂萝衣”“长歌”和“望烟归”等诗句,可以想见采樵人吹着山风,唱着歌曲,满载而归的情形。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感事》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感事》阅读题答案及赏析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感事》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感事》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感事》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感事袁宏道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释】①露布:古代亦称“露版”,好比后世公诸于众的文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
②垂衣:指天下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1.晚明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把“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本诗中作者因何而发?为何而感?(4分)2.请简要分析“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 明代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
(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内容的'把握。
解题时应抓住诗歌当中四句,了解边关还没有打胜仗,社会还动荡不安。
)2. 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
(2分)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白鸟避人远飞,这既是实景,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2分)(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乱”字,联系诗歌的整体内容赏析。
)赏析: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
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
《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
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
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
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篇2:《金桥感事》阅读答案及赏析《金桥感事》阅读答案及赏析金桥感事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事【元】张昱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
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
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一(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3分)(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4分)(3)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参考答案(1)寒字用得好。
(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3)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是【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二(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3分)(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
(1分)诗人先形容自己就像杞国人怕天塌下来一样,担心时局混乱,国事不稳;再反用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之意,抒发心中的无奈之情。
(1分)用典抒情,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而深沉。
(1分)(2)此心既含有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之情,又有无家可归的感慨和有国难投的悲凉之感,还含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2分)首联寒字语带双关,奠定全诗情感基调,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颔联借典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奈,颈联托天上鸿雁、月中山河等意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山河破碎的悲凉感慨,尾联一句反问,充分展露出诗人的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怅惘之情。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看法态度)考点 21 表达技巧5考点 22思想内容、看法态度5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达成以下各题。
颗星颗星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 , 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 , 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 , 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 , 试用发硎刀。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A. 从题目来看 , 这是一首送别诗, 但是本诗从头至尾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 而送别之情却蕴含此中。
B. 首联中 " 羽翼 " 是比喻 ," 羽翼高 " 是说王录事理想高远, 希望位至宰辅 , 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照。
C.颔联中的" 青袍 " 是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 与《琵琶行》中" 青衫湿"中的"青衫 "含意邻近。
D." 盘根 " 喻难办之事,"发硎刀" 喻其优秀才华, 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就任后能发挥才华, 取得优秀政绩。
E. 本诗主要运用表达和谈论相联合的手法来抒怀达意, 全诗语言直白浅易, 而其抒发的感情却激烈感人。
2. 这首诗包含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请联合诗句剖析。
2. 阅读下边这首词, 达成以下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凡间难逢张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①【注】①春秋时 , 齐景公游于牛山, 见夕阳而北望国都临淄, 想到难于永享占有领土之乐说: “奈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 ”, 哭泣1. 关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 以下讲解中错误的两项是()()A. 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忧如把秋影包含在自己的怀抱里, 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 , 表露出对眼前光景的欢乐感觉。
B.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当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回去, 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到喜欢和对隐逸的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感事(其三)
(清)张问陶
弹琴击剑计全疏,风雪长安不易居。
同里何人杨得意,倦游多病马相如。
诛茅遥想三重屋,烹鲤难逢一纸书。
颇忆少游平日语,莫骑款段出乡闾。
【注】该诗是张问陶二十五岁时所作。
这一时期,作者为了自身的功名,常奔波于北京、四川、湖北等地。
少游:汉将马援之弟马少游,他曾说:“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作者自嘲无论是弹琴还是击剑,技艺都不精,感叹自己度日艰难。
B. 颔联作者用杨得意举荐同乡司马相如的典故,发出了伯乐难逢的感慨。
C. 颈联作者笔锋一转,写遥思故土亲人,语言浅显直白,情感自然真切。
D. 全诗中既有作者对生活境遇的慨叹,又有思归故土的期盼,意蕴丰富。
16.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5. C (“语言浅显直白”错误,“烹鲤难逢一纸书”,化用“鱼腹藏书”的典故,语言含蓄)
16. 用典,作者使用少游终老乡里的典故(1分),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乡思之情(2分);流露出作者对漂泊无定生活的厌倦(1分),对仕宦失意的无奈(1分);与颔联中的“倦游多病”相呼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