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黄色素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中,使得患者的皮肤和眼白变黄。
黄疸的发生通常与肝脏、胆道或红细胞的问题有关。
护理诊断和措施在黄疸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诊断疼痛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或其他部位的不适。
疼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营养不良黄疸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措施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感染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症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和环境清洁。
缺液黄疸患者由于胆红素排泄不畅,可能会导致体内液体积聚。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并采取措施防止液体积聚。
焦虑和抑郁黄疸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和身体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
护理措施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
•针对患者的疼痛需求,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
•监测疼痛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营养支持•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食欲。
•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分多次进食。
•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感染预防•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症状。
•鼓励患者进行手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维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液体管理•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
•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调整体液输入和排泄。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防止液体积聚导致电解质紊乱。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减轻心理负担。
•提供安全感和关怀,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结论黄疸的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一.定义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二.症状、体征(一)主要症状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 2-3 天出现,4-5 天高峰,5-7 天消褪,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 3-5天出现,5-7 天高峰,7-9 天消褪,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二)体征:皮肤及巩膜黄染。
三.护理问题(一)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光疗:光疗过程中至少 2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光疗效果。
(二)喂养:黄疸期间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减退,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排出。
(三)密切观察病情1.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评价进展情况。
2.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3.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4.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给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四)治疗实施光照疗法: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 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
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 30°~34℃左右,湿度 50%~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保护好双眼,会阴。
(3)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4)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一、概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即新生儿黄疸,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分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临床表现】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①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1)或每天上升>85/umo1/L(5mg/d1):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1)。
【特殊检查】血常规、血生化、B超、ECT等。
【治疗要点】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清胆红素;保护肝脏,控制感染:保证营养,及时纠正缺氧和酸中毒。
二、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三、护理措施1、光照疗法护理2、病情观察(1)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每天用黄疸测定仪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判断进展程度。
(2)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前囟和肌张力,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色泽变化,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速度,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3、营养支持精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用药护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
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
5、健康教育(1)让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2)疑诊为母乳性黄疸暂停喂母乳,已确诊母乳性黄疸可改为间隔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3)红细胞G一6一PD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制品,保管患儿衣物时勿放樟脑丸,注意治疗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7.出箱血清胆红素<171umol/l时可停止光 疗,穿好衣服,除去眼罩出箱。出箱后注 意观察患几有无黄疸退而复现。注意关闭 光疗箱电源,将水箱内灭菌注射用水倒尽, 并将箱内外彻底终末消毒后备用。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二.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目标 四.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 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 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及组织被黄染的症状。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又称高 疸红素血症)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 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 出,从而减轻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 4.单面蓝光照射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 加强基础护理,剪短患儿指甲,足跟用纱 布包裹。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光疗箱一 次。 • 5.保证奶量及水分的供给按医嘱静脉输液, 按需喂奶。 • 6.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与生命体征,黄疸 的变化情况,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发红、 皮疹、腹泻等光疗的副反应发生,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二.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 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光照疗法有关。
• 知识的缺乏: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和护理 有关。
三.护理目标
• 护理目标:患儿血清胆红素逐步下降,维 持患儿的体液平衡。消除家长紧张情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护理措施
•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 2.入箱患儿入箱前做好皮肤清洁,禁 忌涂粉和油类。入箱时,全身裸露,穿 尿布保护会阴,佩戴眼罩。 • 3.箱温与湿度箱内温度30℃~32℃(箱 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再将患儿抱入光 疗箱),相对湿度55%~65%。根据患 儿体温调节箱温,保持体温在36"(2~ 37℃的正常范围内。如光疗时体温超过 38.5℃,暂停光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的文案:要说这新生儿黄疸啊,那可是不少新手爸妈会遇到的一个坎儿。
我记得之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就碰到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初为人父母,满心欢喜地迎来了他们的小宝贝。
可没几天,就发现宝宝的小脸开始泛黄,这可把他们急坏了。
他们找到我,那紧张又无助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新生儿黄疸。
简单点说,就是宝宝出生后,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这胆红素呢,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在宝宝身体里捣乱。
那怎么能知道宝宝是不是有黄疸呢?这可得仔细观察。
首先,看看宝宝的皮肤,尤其是面部、胸部和腹部,如果颜色比正常的要黄,那可能就有情况了。
还有啊,眼白的部分要是也变黄了,那更得注意。
要是发现宝宝有黄疸了,也别慌。
先得确定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 2 3 天出现,4 6 天达到高峰,7 10 天就开始消退了。
要是病理性黄疸,那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早,消退的也慢,而且胆红素的值会比较高。
那护理黄疸宝宝的时候要注意啥呢?首先,得让宝宝多吃多拉。
宝宝吃奶吃得好,排便次数多,胆红素就能随着便便排出去。
可别小看这排便,这就像是给胆红素开了个“绿色通道”,让它们赶紧离开宝宝的身体。
还有啊,要给宝宝充足的水分。
有时候宝宝不爱喝水,那咱们可以少量多次地喂,就像哄小宝宝睡觉一样,耐心点,总有办法的。
晒太阳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找个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把宝宝的小手小脚露出来,晒晒,但可别晒到眼睛哦。
就像我之前碰到的那对夫妇,在我的指导下,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给宝宝晒太阳,那认真的样子,真让人感动。
另外,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
如果宝宝黄疸越来越严重,精神不好,吃奶也少了,那得赶紧去医院。
可不能马虎,这关乎着宝宝的健康呢。
护理新生儿黄疸,其实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战斗。
咱们要细心、耐心,陪着宝宝一起战胜这个小麻烦。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四)护理评价 1.患儿皮肤的黄染是否消退。 2.患儿是否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家长是否能正确护理患儿。
六、新生儿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捷的方法,主要用于 重症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可以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 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从而防 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还能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 竭。但换血时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空气栓塞 、心脏停搏等危险及继发感染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
(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黄疸在生后24小 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 205.20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 85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 过4周;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 26μmol/L。 按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程度可分为高未结 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3.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混合性高胆红素血 症的重要原因,细菌和病毒感染都可 引起黄疸。黄疸可以是新生儿感染的 惟一表现,如果同时有不吃、不哭、 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时,应注 意寻找感染病灶。
三、新生儿黄疸的处理
1.先应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由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把病理性黄疸当成生理性黄疸,不仅会贻误诊疗时间,而且常可导致严 重的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应依据生理性黄疽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进行准确判 断黄疸的性质。 2.对于病理性黄疸,应分析判断其发生原因。一方面应认真询问病史,包括黄 疸发生时间、进展情况、腹部情况、大小便性状、家族史等,另一方面应行 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查、B超、CT、MRI、核素扫描、肝活检,甚至剖腹 探查等。 3.任何病因所致非结合胆红素过高,尤其是l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 中毒、颅内病变或严重感染患儿,必须尽早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治 疗原则应是针对病因治疗,注意保暖和营养供给,积极纠正缺氧治疗。
护理医学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黄疸护理教学教材
04
经验总结
总结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注意事项以及遇到的困 难与挑战,为今后的护理 工作提供借鉴。
总结与展望
06
新生儿黄疸护理总结
黄疸定义与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 常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的现象,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
病理性黄疸。
护理重点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重点在于 观察和鉴别黄疸类型,及时采取干 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肝功能指标
如转氨酶、蛋白等,反映肝脏 功能状况,辅助黄疸病因诊断 。
血常规指标
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 了解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等黄 疸相关疾病。
其他生化指标
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 酶等,辅助判断黄疸病因及肝
胆系统状况。
黄疸的严重程度评估
01
02
03
轻度黄疸
血清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 ,临床表现较轻,一般无 需特殊治疗。
家属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儿家属的教育,提高其 参与护理的能力;同时,关注患 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
THANKS.
护理医学儿科护理学课 件-新生儿黄疸护理教 学教材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新生儿黄疸概述
01
新生儿黄疸定义
• 定义描述: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是 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 ,使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
04
症护理
胆红素脑病的预防与护理
《儿童黄疸的护理干预措施》
3
保持体温
避免新生儿受凉,保证体温稳定。
加强愉快交流
4
通过亲密接触和认真关注,让新生儿感 受到温暖和关怀。
黄疸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方法
黄疸新生儿的饮食
光疗治疗
喂养次数和方法应根据新生儿的 年龄、体重、黄疸指数定期调整。
采用特殊波长的荧光灯照射,促 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严密观察
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观察, 发现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儿童黄疸的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本次演讲将讨论黄疸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 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黄疸的定义和症状表现
黄疸的定义
指皮肤、黏膜和眼球等部位发黄的生理现 象。
症状表现
黄疸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尿液 颜色深黄或者无色,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
黄疸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生理性黄疸
通常表现为出生后2-4天内出现,一周内消退,不需 要治疗。
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暖,避免 过度惊吓。
促进排便
通过控制进食、加强抚触、口 服葡萄糖水等方法,促进新生 儿排便。
防止并发症
积极治疗疾病,控制并发症, 并进行常规检查和随访。
黄疸护理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
1
监测黄疸指数
定期测量黄疸指数,判断疾病是否进展。
保持良好营养
2
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加强
肝脏的代谢功能。
黄疸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
脱水
黄疸新生儿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应适当调 整喂养和排泄频率。
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善,黄疸新生儿容易 感染,应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低血糖
黄疸新生儿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应适当控制饮食和监测血糖。
黄疸新生儿的饮食和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ppt课件.ppt
4.保持大便通畅:尽量保持宝宝大便的通畅,减少便秘的发生,宝宝经常便 秘,大便里的胆红素肠肝循环会使黄疸加深或持续时间延长。
5.预防感染:宝宝黄疸平时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加强皮肤护理,减少脐带炎、腹泻、肺炎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ppt 课件
演讲人
宝宝黄疸护理方法包括喝白开水、适当喝奶、适当晒太阳、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感染、对症治疗。
0 50
40 30 20 1
1.喝白开水:宝宝黄疸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一些白开水,能够促进体内黄 疸的排泄。
2.适当喝奶:宝宝黄疸要适当喂奶,尽量避免宝宝饥饿,不是母乳性黄疸的 宝宝,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时应适当补充配方奶粉。
01
等感染。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6.对症治疗:如为病理性黄疸,需根据宝宝黄疸的指数选择药物治疗和照射蓝光治疗,药
02
物包括茵栀黄颗粒等。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所引起,可自行消 退。病理性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 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 3.胆汁排泄障碍,常见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
谢谢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及,而引起皮肤巩膜的黄染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
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症状、体征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的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4 辅助检查及时采集标本做好各项检查,了解血清胆红素情况。
【主要护理诊断】:1 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衰。
2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光照疗法失水增多有关3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光疗引起的皮疹,结膜炎,腹泻致尿布疹有关4 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黄疸的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⑴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及神级系统的临床表现,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⑵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⑶给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⑴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时给吸氧,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⑵如有心衰表现,给与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并密切监测用药反应,随时调整剂量以防中毒。
⑶密切观察小儿面色表现、精神状态及皮肤完整性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肝脾肿大情况,做好眼部护理。
3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出院指导】:1用药出院时根据黄疸情况指导应用退黄药物。
2 复查按时来院复查黄疸消退情况。
3-5天复查皮肤黄疸消退情况,肝功未恢复着一周后复查肝功。
新生儿黄疸护理
临床表现
1、警告期:反应差、嗜睡、肌张力减弱,持 续约12-24h。
2、痉挛期: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 尖叫、惊厥等。持续约12-48h 。
3、恢复期:反应好转,肌张力逐渐恢复,持 续约两周。
4、后遗症期:常发生在出生后2个月或更晚 出现,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等, 此外还有脑瘫、智力落后等。
母乳性黄疸科从隔次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 喂养,黄疸严重暂停母乳喂养,消退后回复喂 养。
五、护理评价
谢谢!
换血疗法
治疗新生儿高胆最迅速且有效的方法, 是目前唯一的抢救手段。
目的: ①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 轻溶血; ②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 止核黄疸; ③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 竭。
5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消除家长担 心,积极配合治疗。
宣传妊娠期保健知识,知道孕妇预防和治疗感 染性疾病,避免新生儿肝炎、败血症等发生。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史孕妇,做好产前咨询及孕 妇预防性治疗。
角弓反张
5、心理社会状况
家长对本病的病因、病情及可能出现的预后 认识不足,可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或者担素,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测定 血常规 母婴血型测定 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 肝功能检查
二、护理诊断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体温改变的危险:体温过高 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知识缺乏(家长)
定义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胆红 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等 黄染现象。
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一、护理评估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过多:氧分压增高、寿命短 肝脏、骨髓红细胞前体多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症状。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数日内可自然消退,预后较好。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可引起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
2.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除。
三.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耐心喂养提早喂哺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又可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应给予少量多次喂哺、间歇喂养、鼻饲、滴管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必要时实施静脉营养。
②.加强保暖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③.病情监测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精神反应、肌张力、前囟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如皮肤、巩膜的色泽变化,大小便次数、量、性质及色泽的变化;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监测患儿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观察有否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④.心理护理鼓励父母尽早与婴儿接触,让他们探视、喂哺、拥抱婴儿,增强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有利于婴儿早日康复。
3.症状护理①.预防胆红素脑病,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②.按医嘱进行蓝光疗法,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光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尿液中排除,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③.按医嘱输入血浆和清蛋白,以增加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诱导肝细胞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一、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休息与体位:患儿应安静少动,减少惊扰。
3、饮食: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供给足够的水分、热量,食欲差而入量不足时报告医生,易吐患儿取右侧卧位。
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生命体征、肌张力、吸吮力、腹胀、有无抽搐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疸的变化,大小便的颜色的变化,以协助判断黄疸的性质。
四、用药护理:按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如兰光照射、换血、输血浆或白蛋白、使用酶诱导剂,并协助观察疗效。
五、症状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擦伤或抓伤。
2、患儿衣着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干燥。
六、心理护理:患儿家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七、健康教育:1、出院后指导患儿定期复查。
2、合理喂养,科学护理。
3、发生核黄疸者及早给予康复治疗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及护理
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 总胆红素 足月儿>205.2µmol/L 早产儿>257µmol/L 血常规
血型测定
【护理评估】
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保护肝脏
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找出病因,治疗基础疾病
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收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d 生后<1d 早
消退时间 生后< 2-4w 生后>2-4w长
【护理评估】
1.黄疸表现特点
①黄疸出现早 ②黄疸程度重 ③黄疸进展快 ④不退或退而复现 ⑤血清胆红素过高
(二)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胆红素脑病
(二)身体状况
2.严重表现
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Hale Waihona Puke 01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02
生理性黄疸
02
04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介绍黄疸的预防知识。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护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红细胞裂解释放出高浓度胆红素,导致黄疸的一种疾病。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以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预防、观察与干预、教育与指导。
一、预防1.孕妇保健:孕妇的保健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预防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铁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胎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孕期检查:在孕期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孕妇患上的疾病,如感染、贫血等,可以减少发生溶血性黄疸的概率。
3.出生前黄疸筛查:对于有溶血风险的孕妇,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前进行黄疸筛查。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脐带血胆红素测定,以早期检测发现可能存在的黄疸风险。
4.出生后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清洗身体并保持洁净,避免细菌感染,从而减少黄疸发生的机会。
二、观察与干预观察和干预是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进行护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患有黄疸的新生儿,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以下观察和干预:1.体格检查:每天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常规检查。
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黄疸程度、黄疸部位等变化情况。
2.黄疸程度评估:通过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和黏膜的颜色进行黄疸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评分工具包括比尔鲁官认定黄疸程度。
3.监测胆红素水平: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
4.隔离护理:对于黄疸严重的新生儿,应考虑隔离护理,保持室内光线适度,避免阳光的直射。
5.促进排便:通过观察和干预,促进新生儿排便,帮助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6.视网膜检查:对于重度黄疸的新生儿,需要进行视网膜检查,以排除黄疸对视力的影响。
三、教育与指导对于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及其家属,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1.家庭护理指导:对于出院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家属进行相关的家庭护理指导,包括黄疸的病因、预防、注意事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都会出现。
足月儿生后2-3天开始,10-14天自然消退。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慢、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 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 提早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
肝肠循环。
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监测胆红素;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等临床症状,应怀疑核黄疸的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脐部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
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于脐部。
4.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注意尿量、尿色等,及时查尿蛋白和比重;注意大便性状、次数,及时查大便潜血,潜血阳性及时回报医师,立即禁食;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5.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
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6. 蓝光照射者执行蓝光照射疗法的护理。
6.1. 蓝光箱的准备将蓝光箱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
将箱内温度调节到28-32℃方可将患儿放入,箱内湿度维持在45%-55%。
6.2. 患儿的准备进蓝光箱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裸体卧于箱中,双眼用不透光的黑眼罩遮盖,予胶布固定,以防蓝光损害视网膜。
用长
条尿布遮住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输液的患儿用纱布把手捆束固定。
6.3. 蓝光治疗时的护理注意体温变化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
注意患儿体温有无上升,以将其体温控制在36-3
7.5℃之间为宜。
冬季要将蓝光箱内温度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
超过时30℃,若患儿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对体温异常者应及时处理。
6.4. 注意皮肤的护理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新生儿皮肤娇嫩,易擦伤引起感染。
应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特别注意脚跟的皮肤)。
要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擦净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
预防尿布疹和红臀的出现。
光疗时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充血性皮疹,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6.5. 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除。
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呕吐性质及量。
另外患儿每次喂奶不宜太饱,每次不超过30ml,以免引起呕吐。
6.6. 注意水分的补充患儿在蓝光箱内水分丢失较多,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补液量要比正常新生儿高20ml/kg/d。
注意输液通道的通畅。
除补液外,每日要喂奶8-12次,在2次喂奶之间要勤喂开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
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6.7. 保护眼睛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眼睑状态、角膜有无充血,如有异常要报告医生。
6.8. 观察病情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无腹胀、皮肤发红、皮疹、皮肤干燥、前囟凹陷、哭声、肢体活动姿势,有无四肢颤动、惊厥及吸乳能力差、神志改变。
注意有无精神萎靡、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