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真题-教育学(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07-全国-教育学(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由于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特征?()(2分)
A:公益性
B:垄断性
C:非自愿性
D:公共性
2、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2分)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政策
D:教育活动
3、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启蒙读物有()(2分)
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说文解字》
B:《女儿经》、《三字经》、《学记》、《千字文》
C:《千字文》、《女儿经》、《三字经》、《百家姓》
D:《学记》、《说文解字》、《百家姓》、《女儿经》
4、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的学者是()(2分)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裴斯特洛齐
D:赫尔巴特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2分)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6、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不可以表述为()(2分)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记忆性知识
D:直接表述的知识
7、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发生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2分) 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8、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观体现的是()(2分)
A:人文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
D:能力本位课程观
9、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2分)
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10、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2分)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聘任双方依法签定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11、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形式的结构为: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这种班级组织机构属于()(2分)
A:直线式
B:职能式
C:直线职能式
D:以上都不是
12、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慢紧张的方法,这属于以下咨询环节的()(2分)
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13、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2分)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4、以下我国教育法律中,最早制定的法律是()(2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5、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这种测验是()(2分)
A:常模参照性测验
B:标准参照性测验
C:成就测验
D:学能测验
二、文字题(共12题,共58分)
16、名词解释:集体(3分)
17、名词解释:德育(3分)
18、名词解释:教学模式(3分)
19、名词解释:暗示教学法(3分)
20、名词解释:课程(3分)
21、名词解释:诊断性测验(3分)
2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强?(5分)
23、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5分)
24、班级组织建构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5分)
25、如何进行测验编制,编制测验的要求有什么?(5分)
26、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0分)
27、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是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出现了哪些趋势?(10分)
三、综合题(共1题,共12分)
28、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
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12分)
(1)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中小学常用的哪种教学方法?(2分)
(2)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3)它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的要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