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及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起步点,因为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身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入学教育的研究,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研究较多,但是围绕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教育的研究较少。根据研究报告资料显示,16%到35%的适龄儿童没有达到上学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仍旧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及时做好了入学的准备。无论是心理方面的转变还是生理上的变化情况,都是不容乐观的。
研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目的就是在与促进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一年级新生适应性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将从小学的视角,分析导致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其发生的因素,并且有针对性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与应对策略,对于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丰富的扩充。另外,该研究还可以推动教育工作者对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重视,特别是对其适应能力,也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研究资料。
第一点,本研究是针对于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能否顺利的完成幼小对接的工作一种探索性实践。通过尝试,针对于学校入学进行时儿童的发展和身心变化具有更清楚的了解,并提供指导学生的方法。从而通过该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一年级新生的相关适应能力,使得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该研究对于学校和身处于一年级的教师因地制宜的进行发展与开设课程。使学校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入学,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指导意义,对于教师和学校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通过该研究可以给予一年级新生家长就适应性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也能让家长适度考虑衔接时期的发展与延续性,从而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衔接期。
1.2名词解释
1.2.1适应:“适应”一词,最初是由后来的生物学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它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而另一种是改变环境以满足其需要的现象。总的来说,对于适应来说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1]
1.2.2适应性:在对适应性的定义问题上,很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的需求和教育的概念中得到了相应的定义。很多学者将适应性作为一种能力或能力来定义。
1.2.3学习适应性:其是指学习者本身通过自我调节进行的一项积极主动的行为,以此来变通与适应外在的变化条件所具有的能力。
1.2.4幼小链接
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不同学者

对于幼小衔接有不同的观点,[2]蔡菡指出,它是对于由幼儿园步入小学期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经的阶段与过程。如果想要对于幼小衔接的开展,抛开幼儿园与当地小学之间增加联系之外,还需要幼儿园和小学都做好自身的入学准备。
2文献综述
2.1主要概念内涵
2.1.1适应性
即如果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状态的机体和心理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以使他们的生存机会,过程指标认为这个定义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个体的实质,即“适应”,环境或情境,是一个“适应”,它被一个客体所覆盖,通过对问题的不同要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满足个体的需要,变化,是一个“适应”的中心部分。张亚丽[3]在她看来:适应性其实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并且是围绕着个体为了促进自身从而适应环境的基本要求进而表现出的一种自动转化为状态的能力。涂芳[4]则认为,适应性是一种能力的特征,并且这种能力不会随意改变,且比较稳定。它主要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主要是在一些物理和精神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和环境之间的调整。许峰[5]从人的适应性耕作的他的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适应性的意思。他相信,适应性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社会生活而由行动的主体形成的心理、行动模式的能力。
2.1.2学习适应性
对于学习适应性概念的界定,有争议的学术学习适合性进行定义。在1990到1994年在联合国儿童研究中心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中指出,儿童在入学学习适应性方面,阅读书写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周步成教授在其《学习适应性测验》中指出,学习适应性是一种能力倾向指向,具体表现在个体很好的学习能力很好的学习成绩是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这扩大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听课方法、学习环境和独立性与个性等方面。陶沙[6]指出,学习适应性讲的是个人在学习进行中,由一个低级阶段进入一个高等级学习阶段时,所带来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逐渐上涨,个体能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去应对这一变化的一种学习能力。田澜[7]理解其学习的适应性是当个体们在开始时,周边的各式各样的学习条件发生了转换,个人为了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从而进行自我转换身心状态的能力。
2.2学习适应性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初始阶段,并且对于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它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直接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于如何开展进行工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对于分析与研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我们

需要积极提高学生智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能力。针对目前小学生智力水平普遍较高而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学业不良现象在增长的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指导,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取得与智力相应的学业成就水平,逐步减少学业不良现象的产生。大量实践已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2.3影响入学适应性的因素研究
通过对外国文学的查阅观察和分析,在发达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中进行了许多关于学校后儿童教育和适应的研究,但是,对适应性现状的研究很少。“可调适性”.大多数研究人员主要侧重于研究适应性学习的决定因素,如个性类型和熟悉的环境,以及与同龄人的关系。
2.3.1同伴关系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Tassi 和 Fonzi[8] 针对于大数8-9岁儿童作为开展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目的性质的竞争与同伴间的快乐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正相关,但是与同伴间的排斥关系则表现为负相关。
2.3.2家庭环境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许多国外的研究表明,家庭,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Chapell[9] 有不同的父母风格,将重点放在对儿童的态度、权威性和不可信的父母风格上。结果可以看出,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之后,权威型教养模式家庭下的儿童在逻辑思维理解能力方面要相较于非权威型教养模式的孩子要高。
2.3.3对于学生适应性的学习影响研究
涂芳[10]和焦莹[11]等人有选择性的抽取了部分小学一年级新生作为选材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的材料表明孩子在学习适应性方面的大体趋势呈现不错,但是表现某些特殊方面上仍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情况。百秀杰则在研究中表示身心健康,学习环境,自身能力,同伴关系则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症的最主要因素。
2.3对已有研究的问题
对于学习适应性的报告指明主要针对于中学(初中、高中)阶段,并且少有包含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在研究的内容上,绝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幼儿园方面的研究,但是站在小学一年级的角度,重视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报告与材料尚有不足之处。在研究对象的选材上,以往的一些探究者绝大多数是用样本体积当成其研究者,极少数有对于小群体的研究。更准确的说,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尚小,不论是进行问卷调查或是访谈都较比较难发展,所以很少有研究人员把一年级新生当作研究的对象
2.3.1对入学准备的研究
对于入学准备内容的研究,美国教育部在2000年儿童目标工作中

指出入学准备应该分为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儿童自身。又细化的将儿童自身分为知识,能力,情感,身体。本课题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入学准备包括四个方面:是否接触过小学知识,是否参加过辅导班,家长是够有所讲授和幼儿园是否对于幼小链接进行开展。“家长调查问卷”的5-8题重点考察儿童的入学准备。
2.3.2对学习习惯的研究
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经过长期教育训练而形成的所反映在学习活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思维方式或者倾向。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于孩子们来说,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表现的特别为之重要。本课题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的状况调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是否能够主动的复习课堂学过的内容、“三姿”(坐姿、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的情况而且能够按时按点的完成学习任务。“家长调查问卷”的9-11题重点考察儿童的学习习惯
2.3.3对学习兴趣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和促进学习通过一种内部力量的东西,增强人们的知识,兴趣是孩子的主导,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积极的准备活动。本课题对一年级新生学习兴趣以及态度的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不会的问题课下主动请教老师,举手发言或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家长调查问卷”中的 12-15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
2.3.4对独立性和毅力的研究
独立性和毅力是一个不靠智力影响的因素,它是学习自身靠自我学习的独特表现方式。独立性所指的个人的是否可以不依靠别人,主动要求自我完成各式各样工作的心理品质。对孩子的独立性和毅力的现阶段调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除去别人帮忙,学生可以自己整理必备用品、孩子早上是否可以按时积极起床去学校并且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不会立马发牢骚从而产生讨厌学习的负面情绪。“家长调查问卷”其中16-18题侧重考察儿童的独立性和毅力
2.3.5对家庭环境的研究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是孩子健康快乐长大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成为了学生健康长大之中所必备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由此可见家庭的整体的氛围,父母的教养形式将会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室对家庭环境的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有三大方面:家庭环境(包括在家里有没有固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桌上会不会有跟学习无关的东西)、亲子关系(包含对于学生的夸赞和引导,跟学生沟通交流)以及父母的教育观念。在家长调查问卷中,19-22题中主要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2.3.6对学校环境的研究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是以培养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