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治疗组临床症状、血压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化瘀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型;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60-01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接近5000万人,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度关注。
在临床上单凭西药,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时难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按就诊日期先后抽取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60岁以上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
2.1岁,病程1.2—23年,平均9.75年,治疗前
收缩压167.1±4.656,合并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1~74岁,平均62.5±2.5岁;病程8.5个月25年,平均11.04年,166.5±4.199,合并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两组在治疗前均排除严重的心、脑、肾疾病,在性别、年龄及并发症方面无特殊差异。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阶,陈可冀血瘀证诊断和评分标准,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2]。
1.3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标准符合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观察治疗期间停服其他相关药物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组方:(太子参、黄芪、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鸡血藤、夏谷草、丹参、地龙、三七、甘草)水煎服,1剂/d,分2次服,150ml/次,加硝苯地平缓释片20㎎;1次/日;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1次/日,6周为1疗程
1.6 观察指标:临床有效率,眩晕头痛,气短乏力,失眠,健
忘,食少纳呆等;主要相关体征:血压变化。
1.7 疗效判定:治疗1疗程(6周)判定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本临床研究中发现,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较非瘀证高血压患者不但在病程上相对较长,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又以加用益气活血组方中药疗效更好。
益气活血组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主要在以下方面:其具有扩张微细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提高心血管供氧,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其主要成分为太子参、黄芪、红花、川芎、夏枯草等,具有益气、活血祛瘀之功效,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临床药理证明应用益气活血组方抗心肌纤维化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治疗方法。
其确切的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动物和临床研究。
由此看到: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长处来治疗瘀证型高血压病,组成基层医院防治高血压病的特色模式不失为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轻型高血压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小组,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99.
[2] 王阶,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
作者简介:
常增义男 1964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