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简史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的建筑的关系与区别发展现代建筑需大力弘扬传统建筑中国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
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X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X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
两种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很难分出高低。
这篇演讲,仅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谈我们的建筑文化中那些制约着我们发展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克服的负面现象。
纵向承袭的惯性思维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
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可资证明。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
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
而欧洲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设法超越他们,努力向前探索。
正如鲁迅当年所概括的: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武汉大学本科生论文中外建筑史论文题目:中西建筑差异及分析院(系)名称:学号:2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十月中西建筑差异及分析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
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本文总结对比了中西建筑在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西建筑;差异;分析一、中西建筑综合对比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差异之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二、中西建筑差异的形成原因的分析2.1地理环境原因中国人选择木结构建筑的原因在于:第一,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第二,中原地区适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对较为难觅,且搬运不便;第三,受文化观念的影响,除陵墓建筑外,中国古人并不刻意追求建筑的永恒。
西方传统(古典)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的风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以追求一种高大、强大、神秘、威严、震慑效果和体现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
2.2空间观念原因西方人观念上“空间是可以被限定的、有限的”思维定势与认识模式。
而生活在农耕地理环境的东方人,在平缓绵延的冲积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劳作相当有序,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田园生活。
其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四季变化依赖较大,人们容易产生强烈的时间意识。
这种不同的时空观自然影响到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群体的时间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则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因素。
2.3社会环境原因由于东方各民族多生息于大河流域,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且相对稳定,生存环境又处于同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因此东方民族多养成清静淡泊、自然无为、温顺好养、追求和谐等文化特点。
中外建筑史的意义500字作文
中外建筑史的意义500字作文英文回答: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offers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iverse cultural, technological, and societal developments that have shaped human civilization. By study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techniques, and symbols employ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geographic regions, we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s, aspirations, and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of the societies that produced them.This history provides a rich tapestry of architectural achievements that showcase the ingenuity and artistry of humankind. From the monumental pyramids of ancient Egypt to the awe-inspiring Gothic cathedrals of medieval Europe, from the intricate temples of ancient China to the soaringskyscrapers of modern metropolises, each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 and aspirations of the society that created it.By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we can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and successes of the past, gaining valuable lessons that can inform our own architectural designs and decisions. This knowledge can help us create more sustainable, resilient,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built environm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our communities.中文回答:中外建筑史的意义。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论文题目:浅析西方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院别:艺术设计学院专业:产品设计班级: 1644443学号: 2姓名: 555任课老师: 066时间:2015年12月浅析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系学院产品设计李静 8摘要: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对迈耶一些代表作品的解读,领悟迈耶的设计手法。
迈耶的这些设计手法对建筑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剥洋葱;白色;虚实?理查德·迈耶(Richard?Meier)是美国着名的第三代建筑师。
他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白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立风格的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遍布美国各大城市。
迈耶的每一个建筑作品,无论建成与否,都是完整而且成熟的,同时又都是极其富于个性化的。
他的建筑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迈耶也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到“现代主义的某些形式原则,内容极为丰富,大有前途,具有差不多是无限的领域。
我的作品并不属于新古典主义传统,我反对表现派,但信奉概括……我依然被现代主义的诗意、技术的美和效用所吸引”,以下是对其设计手法及作品的简要分析。
1、化体为面的设计手法——“剥洋葱”手法?作为美国第三代建筑大师,迈耶的许多作品都展现出强烈的“层”视觉特征,在迈耶的一些作品中,运用了各种形式不同、纵横交错的面,使建筑形态产生了良好的层次感和虚实变化。
这种设计手法类似于“剥洋葱”,洋葱的内部由很多层面组成,未剥开的洋葱呈现出密实体的形态,而剥开的洋葱则有了强烈的层叠的相互关系,后者展现的面的组合形态较前者的实体形态更丰富,剥开部分的面层与中间未剥开部分的实体形成对比,并且产生层次感和方向感,有了虚实和阴影变化。
研究生论文探讨中外建筑史发展的特征
探讨中外建筑史发展的特征0、引言纵观历史的长河,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和遗产之一,它是还原历史的~个缩影,它如一面镜子般照亮人类发展的进程。
对于历史的价值是绝对不可估量的,我们在进行建筑和规划设计的时候,大多都以地域、文化、历史、民族人手,从各个方面展现当地特色,从而体现建筑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1、外国建筑发展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在封建统治下的封闭性国外建筑的发展对于国人来说,和我们的差距不在咫尺,原因在其自己的先进性。
在西方国家从建筑设计开始,他们对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的技术和基于社会相对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许多大师对于建筑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每一个时代都有层出不穷的杰出建筑师和建筑理论,而每一个时代都会影响一个人,相信他们的先进性和社会、经济、政治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人们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批判的精神,对于建筑理论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造就了其先进性的产生。
而国外“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更是影响整个世界对于建筑的解读,它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这种创新大胆的建筑设计理念,很快在全球风靡开来,直到今天“现代派建筑”的思想仍然在建筑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
可以看得出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的发展和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西方建筑史的著名建筑遗产,有意大利威尼斯小镇、圣马可广场等等,体现了规划布局上的开放性和建筑的包容性。
记得日本的芦原义信先生在其著作《外部空间设计》和《街道的美学》中他多次的提到意大利小镇的布置形式,街道形式布置简单而又复杂,简单是讲居住的人口是面向街道的,复杂是讲在同时期其功能的考虑和布置是有一定先进性和复杂性的。
关于中外建筑史论文中外建筑欣赏论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
关于中外建筑史论文中外建筑欣赏论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摘要】:日本传统建筑在与环境的融合,室内空间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使用及装饰中体现的民族独特性。
关键词: 自然; 流动; 材料的自明; 建筑的精神与气质初次近距离的接触日本,在体验日本文化风情及建筑风貌的游历中,日本传统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虽然受到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不同于西方建筑,也与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1形体的自然性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岛国,日本人民热爱自然,这种感情体现在传统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协调。
如果说西方人所追求的是建筑物本身高大的形体,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形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那么日本传统建筑则不强调实体性,而是以小巧的体形融会于自然之中,将建筑看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日本人的理想中,建筑应与自然成为一体,他们不喜欢对自然采取对抗姿态的高大厚重的建筑,即使是日本建筑中唯一的以庄严雄伟、气魄雄大取胜的建筑物———天守阁也将其体量分解为若干个小城楼,簇拥一座大城楼,廊屋相连、层宇层叠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景观,整体轮廓参差起伏,构图多变。
许多日本建筑群都避免沿纵轴对称布置,桂离宫、法隆寺都以不对称为特点的。
冈仓天心认为日本人对不完全的偏爱来自于禅的影响。
“在日本不完全的东西被奉为崇拜的对象,为了让想象力能自由地去完成它,人们故意地让它保持不完全的状态。
“日本人追求的是不对称的美、均衡的美,采取不对称的形式是为了避免产生人工安排的感觉。
他们认为对称、稳定可以使建筑显得优美庄严厚重,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抽象概念的堆砌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构想力。
从造型上看,以木结构为主的日本建筑,整体呈直接造型,如伊势神宫的构件线条平直、棱角分明,整体呈明确的几何形。
中国的建筑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建筑的屋檐也开始有了起翘,但起翘不如中国明显。
中外建筑史期末论文
中外建筑史期末论文指导老师:赵月苑学生:邓威班级:建筑设计3班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
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德。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
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
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
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
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式。
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
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建筑艺术更是以古希腊罗马建筑为标准,庄重的多利克柱式为时髦的崇尚。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受到地域、文化、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外国建筑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未来发展,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被广泛用于祭祀、住宅和宫殿等不同场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建筑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是用木材、泥土和竹子建造的。
这些建筑大多是用于祭祀和住宅等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建筑通常以天井和庭院为主要特点,以及一些装饰性的瓦片和石雕。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对砖和瓦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开始使用砖和瓦代替木材和泥土来建造建筑物。
这种技术改进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牢固和耐久。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装饰更加精美。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发了新的技术,如斗拱和飞檐,用于支撑大型屋顶。
同时,建筑物的装饰也变得更加精致,以满足富人和贵族的需求。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1年):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更加注重装饰和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的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来建造建筑物,并注重建筑物的装饰性。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风貌。
在世界范围内,中外建筑各具特色,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建筑进行赏析,探讨其设计、结构和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以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以天地人为立构之基础。
例如,皇宫建筑如紫禁城,以其庄严壮观的外形和独特的屋檐风格闻名于世。
其传统的斗拱悬山、彩绘瓦片和雕龙画凤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威与尊崇的象征。
此外,中国的园林建筑也独具特色。
比如,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细腻的布局和设计,营造了无尽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空间。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腻的工艺,彰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中国古代建筑不同,西方建筑注重石材和混凝土等坚固的材料,以建筑的稳定性和巨大规模著称。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立面雕塑,展示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神圣。
此外,罗马的斯德归斯大教堂以其巍峨的柱廊和广阔的穹顶而闻名。
这些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西方建筑精湛工艺与宏大气势的完美结合。
除了古代建筑,现代建筑也是中外建筑中的亮点。
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超前的设计和惊人的速度而著称。
例如,中国的鸟巢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造型独特、结构复杂,通过使用大量的钢材和玻璃材料,创造了一个无柱内部空间,给人一种开放和灵动的感觉。
此外,外国的现代建筑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以其标志性耸入云霄的尖塔和照明效果而闻名。
这座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纺锤形式和雕塑装饰,成为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设计和结构,建筑也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
其中一座最著名的例子是长城,它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长城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技术水平,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团结。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课程:中外建筑史学校: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业:11建筑工程设计2班姓名:张xx学号:115601011248概论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外国建筑史主要以西方建筑为代表,本论文中主要论述西方建筑。
中西方文化均有各自的特色,都在各自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文化、经济和审美观念、生化习惯、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不同地发展风格。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1、木架建筑特点:⑴. 取材方便;⑵.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⑶. 抗震性能好;⑷. 施工速度快;⑸. 便于维修、搬迁;⑹.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⑺.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2、群体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早已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建筑史一直是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建筑史,并对其发展和影响进行论述。
一、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中外建筑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于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注重平衡、和谐和气势。
从汉朝的殿堂建筑,到唐宋的寺庙和宫殿,再到明清的园林和庙宇,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更加多样化。
从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到罗马的拱门和圆顶,再到哥特式的尖顶和中世纪城堡,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思想呈现出了极大的创新和多元化,提倡人文主义和对称性。
此后,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风格相继出现,为西方建筑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二、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在中外建筑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古代,对木材和砖石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木构建筑和石构建筑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极具特色。
另外,中国还在早期使用了瓦斯曲技术,即将砖石与木材结合起来,使建筑更加耐久和美观。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结构的创新和工程学的应用。
罗马时期的古代浴场和剧场,展示了古罗马人对水力和世界布线的深入理解。
此外,拱门和圆顶的引入为建筑结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大型建筑得以实现。
三、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中国,建筑一直被视为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古代帝王修筑宏伟的宫殿和陵墓,既体现了权力的集中,也展示了文化的繁荣。
同样,在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宗教力量和社会统一的象征。
建筑物的形式和规模往往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
此外,建筑也与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园林以及北方的宅院都充分考虑到了气候变化和景观的要求。
而在西方,由于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古希腊的建筑形式更加开放,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四、中外建筑对比与影响中外建筑史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和交流影响。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浅析中西方建筑哲学文化的差异引言:什么是建筑哲学?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艺术鉴赏三原则,“走着迂回的路径,从越来越逼近中心的圆周把建筑艺术的源流看一遍”;并通过对比,看看大陆东西两端截然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图腾与时代密码。
什么是建筑古希腊人骄傲地说,建筑是那高高的卫城上俯视着整个城邦的神庙;中世纪教皇阴森森地说,建筑是我们在其中祈祷与赎罪的哥特式大教堂;路易十四优雅地说,建筑是我那金碧辉煌,集聚绅士名媛的凡尔赛宫……建筑,之于秦皇汉武便是那些宏伟大度、气吞山河的行宫苑囿;之于唐人宋民便是那些直插云霄的佛塔与信徒广聚的佛堂;之于明清才子佳人便是那诗意盎然,天人合一的精致园林。
哲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影响建筑产业和发展诸多因素中占重要位置。
一、东方的严谨统一与西方的纯粹洒脱中国先秦哲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注重人际,追求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影响促使中国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最求整体的统一性。
在历史上无论其实宏大的建筑还是小巧玲珑的院都表现整体的空间感。
秦始皇那辉煌绝伦的阿房宫也以成为世界宫廷建筑中的奇迹。
繁复与和谐兼容的东方式的雍容,雍容壮丽的气势,宏阔的规模与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给人以强列的震撼,从而突出君王的权威。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尊崇帝皇,重视王权的情结,足够的风度来彰显国威,盛世的风水也在潜移默化中熏出一种华丽的气派,身处其中的建筑师在其熏陶下更能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去满足时代的需要,迎合帝王的情感。
借助木石砖瓦这些中原“特产”,浓缩于建筑艺术之中。
这些建筑本身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与古希腊人讲究的纯粹朴素、自然清明的潇洒大不相同。
三千多年前,“海水光艳照人,鲜明灿烂,像酒的颜色或紫罗兰的颜色”在这漫天遍地的光明笼罩下的希腊海岸,能引起多少美好纯粹的诗请,古希腊人成了天生的思想者,而建筑作为一种非模仿类的艺术,因此,古希腊人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一开始就为其城邦的建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与人文根基。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外建筑史的论文范文,长度超过1200字。
标题:中外建筑史中的文化交融与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建筑史的探讨,揭示了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从东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比中西方建筑特点的对照,分析了中外建筑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
最后,结合现代建筑实践,对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文化交融、影响、对比、背景、原因一、引言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并发展。
中外建筑历史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本文将着眼于中西建筑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二、中外建筑文化背景对比中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存在明显的区别。
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中国建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和谐和平衡的美。
而西方建筑则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注重对称和几何形态的运用。
这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背景影响了中西建筑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三、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1.建筑风格的影响:中西建筑在风格上出现了明显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在明清时期受到了西方建筑希腊柱和罗马拱的影响,形成了中西风格的交融;而在近代,中国建筑则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展现出新的风貌。
2.建筑技术的转化:中外建筑交流过程中,技术的转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和斗拱技术对西方建筑起到了示范作用,而西方的砖石结构和青铜铁质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发展。
3.建筑观念的碰撞:东西方建筑观念的差异在文化交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建筑强调个人自由和创造力,而中国建筑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中外建筑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四、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原因分析在中外建筑文化交融过程中1.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东西方建筑在交融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外建筑史论文
浅析中外建筑风格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授课教师:###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的环境。
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
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
建筑把这些文化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
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家园。
建筑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讲,便形成了东、西方两个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
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因而使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存在着重大差异。
每个地区的建筑总是会拥有其独特的风格。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书,也是文化的纪念碑。
关键词:建筑评价建筑文化中外区域中国建筑西方建筑正文:建筑有着地方性、民族性、国际性,要对中外建筑文化的差异进行一个定性的分析,首先应该了解建筑风格的主要分类:建筑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可分为: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或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按建筑物的类型可分为:住宅建筑风格、别墅建筑风格、写字楼建筑风格、商业建筑风格、宗教建筑风格、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可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可按建筑方式来分。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四大基本问题。
像吃饭、穿衣一样,找到一个安全的居所,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安居乐业的“居”指的就是房屋,它是人类的避难所,为人类遮风避雨,御寒抗暑,抵挡毒蛇猛兽,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界的各种侵袭。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范围也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多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穿越了时间的隧道见证了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方建筑哲学文化的差异
引言:
什么是建筑哲学?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艺术鉴赏三原则,“走着迂回的路径,从越来越逼近中心的圆周把建筑艺术的源流看一遍”;并通过对比,看看大陆东西两端截然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图腾与时代密码。
什么是建筑?古希腊人骄傲地说,建筑是那高高的卫城上俯视着整个城邦的神庙;中世纪教皇阴森森地说,建筑是我们在其中祈祷与赎罪的哥特式大教堂;路易十四优雅地说,建筑是我那金碧辉煌,集聚绅士名媛的凡尔赛宫……建筑,之于秦皇汉武便是那些宏伟大度、气吞山河的行宫苑囿;之于唐人宋民便是那些直插云霄的佛塔与信徒广聚的佛堂;之于明清才子佳人便是那诗意盎然,天人合一的精致园林。
哲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影响建筑产业和发展诸多因素中占重要位置。
一、东方的严谨统一与西方的纯粹洒脱
中国先秦哲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注重人际,追求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影响促使中国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最求整体的统一性。
在历史上无论其实宏大的建筑还是小巧玲珑的院都表现整体的空间感。
秦始皇那辉煌绝伦的阿房宫也以成为世界宫廷建筑中的奇迹。
繁复与和谐兼容的东方式的雍容,雍容壮丽的气势,宏阔的规模与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给人以强列的震撼,从而突出君王的权威。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尊崇帝皇,重视王权的情结,足够的风度来彰显国威,盛世的风水也在潜移默化中熏出一种华丽的气派,身处其中的建筑师在其熏陶下更能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去满足时代的需要,迎合帝王的情感。
借助木石砖瓦这些中原“特产”,浓缩于建筑艺术之中。
这些建筑本身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与古希腊人讲究的纯粹朴素、自然清明的潇洒大不相同。
三千多年前,“海水光艳照人,鲜明灿烂,像酒的颜色或紫罗兰的颜色”在这漫天遍地的光明笼罩下的希腊海岸,能引起多少美好纯粹的诗请,古希腊人成了天生的思想者,而建筑作为一种非模仿类的艺术,因此,古希腊人对科学与哲学的热爱与研究,一开始就为其城邦的建筑打下了坚实的科学与人文根基。
他们发明了一种逻辑严密的建筑方式,以柱子的直径决定柱子的高度,以高度决定其款式。
或是庄严沉重的多利阿式,或是轻盈的爱奥尼阿式,或是极具装饰趣味的科林斯式。
再以款式决定础石和柱头,进而决定柱间的距离和建筑物总的布局。
建造在这样一种思维之上的建筑,必然坚固而匀称,健全而和谐。
艺术更大程度上是源于天才们自发、独特而强烈的情感和灵感,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与这种民族精神完全一致。
一种典雅大方、朴实自然的风度,一种纯粹得一清见底的美,在你的目光与其接触的那一瞬间便在你的心中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古希腊就像一件艺术品,精巧,完美,却脆弱得很。
希腊神庙的自然与人文情结压倒了其宗教内涵。
建于伯利克里黄金时期的巴特农神庙,像古希腊的自然界与人一样,各个部分都有一种持久的平衡。
它那些美得纯粹的立柱及其上的那些已有些班驳了的浮雕,让人看到刚强的力,脱俗高尚的气概,清明恬静的心境,一种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东方的庄严与西方的神圣
中国古代有出现宗教狂热的时候。
顺其自然的民族传统,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安慰不平的内心或寄托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求得精神上的一种平和,这一点从祭天建筑群—北京天坛的建筑风格中可以看出。
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天坛的规划设计、强烈的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以及“天子”敬天保民的名分和“天下”统一和谐的伦常。
天坛显出一种天人和谐、中正平和的博大庄严。
天坛的建筑设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核心——天人合一,在天与人之间所起的沟通的独特作用与西方古代的教权至上有所不同。
纵观世界古代建筑史,宗教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工艺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
宗教建筑正是凭借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与劳动,才创造出几乎超出人力所能及的崇高作品,为建筑艺术史留下座座不朽的丰碑。
蛮族铁蹄的贱踏更带来了灾难性的毁坏。
令他们痴迷的是基督教的救赎与对光明天国和极乐世界过火的描写。
“世界脱下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的袍子”,于是哥特式建筑出现了。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第一座较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巴黎圣母院的外观与中世纪教会运行模式图的对照中一种时代精神在建筑上烙下了多么深的印痕。
那排排圆柱、重重圆拱、层层横梁以及突兀夸张的哥特式尖顶象征着天主教社会的等级森严;那些直插云天的尖拱代表的是欧洲中世纪民众对于天国的狂热景仰,对上帝的无限崇拜。
而圣母院内部之宽敞亦令人震撼,宏伟的正堂外,两旁还有侧堂,横里还有十字耳堂,它的顶上是巨大的穹隆,四边是巨大的支柱,无数的垂直线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穹隆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把他们原来就奇丽的幻想引向无限的痴狂,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他们正在与上帝对话。
院内那些纤巧复杂的点缀物——华美的彩色玻璃,精雕细琢的祭坛,歌台,屏风,惟妙惟肖的雕像,繁复的盘花,树叶形的装饰,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世纪那种病态的诗意与过敏的审美倾向。
建筑风格上属于修与罗马式结合的类型。
而后来十字军归来才带回了其主要风格——尖拱的哥特式样,表现并印证着中世纪欧洲人极大的精神苦闷与宗教狂想。
从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在巴黎圣母院上留下的痕迹,艺术不会消亡,只会以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而民族文化就是这种转化的根本的内在的基因,时代精神便是这样变化发生的直接推动力。
三、东方的从容与西方的严谨
经典的中国园林把一个民族的诗情文气、儒雅风度和东方价值观念表现得深刻细腻又自然从容。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苏州园林的建筑极大地体现了道家超凡脱俗的出世思想,它为了能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然。
苏州园林建筑取法自然,利用山石生情,园亭点景,廊桥谐趣,楼阁相映等手法,园林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建筑与环境协调共生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园林建筑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道家印记——“一水三山”,于是中国园林形成了一个庞大水体中座落三个小岛的“一水三山”模式。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它们所组成的空间景象,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是一种精神环境,一种能给人思想感悟的环境,其价值追求乃是以“闲”“逸”来化解人心中的焦虑与浮躁。
西方法国巴洛克时期古典园林的底蕴便显得稍微单薄了些,明显透出了刻意经营的痕迹。
以其极度的奢丽豪华,金碧辉煌展示了当时丰厚的财富积累。
凡尔赛宫便是这种建筑的代表。
这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南宫与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造型优美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内壁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
其大花园中的花圃、水池、花草树木都体现着一种夸张而极端的对称与规整,正如当时流行的宫廷文学那样优雅而严整。
整一座凡尔赛宫,富丽奢华已登峰造极,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建筑,这个既形象又抽象的名词,这种从人类摇篮时期便开始萌芽,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洗练,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熔铸下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经典建筑的只砖片瓦,无不深蕴着一个民族文化,并张扬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建筑哲学是关于建筑的哲学观,或者说是应用于建筑的哲学观。
当用哲学的方法来思考事物的本质时,当对“建筑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便形成了建筑哲学观。
建筑哲学观就是建筑的理论或者被用到了建筑去的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