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分析培训讲稿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分析岗位相关内容介绍
(2016.9.1)
主要内容:
一、税收收入口径
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和预算分配比例
三、税收分析基本内容
四、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税负、税收弹性
五、国民经济行业
六、数理统计基础
七、因素分析法解析
八、营改增相关
九、税收分析实例
十、综合练习
一、税收收入口径
国税部门包括:增值税(国内增值税、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国内消费税、进口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利息所得税)和车辆购置税。
◆非税收入:比如国税部门的“罚没收入(行为罚款)”、“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营改增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收入”不属于税收收入口径。
◆出口退增值税、出口退消费税不扣减税收收入。
◆成品油消费税退税,目前也不扣减税收收入。
《关于延续执行部分石脑油燃料油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87号)规定:自2011年10月1日起,对使用石脑油、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的企业购进并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石脑油、燃料油,按实际耗用数量暂退还所含消费税。
◆总局口径税收收入:全部税收收入扣除海关代征,即进口增值税、进口消费税。
◆政府口径税收收入:总局口径税收收入扣除企业所得税中央固定收入、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中央固定收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等央企汇总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其查补企业所得税在本地缴纳。
预算分配比例:中央100%。
应用例证:
税收收入完成1600亿元。
总局口径=1600-150(进口增值税)-20(进口消费税)=1430亿元
政府口径=1430(总局口径)-30(企业所得税中央固定收入)-100(车辆购置税)=1300亿元
二、预算科目预算分配比例
入库税款的两个要素:预算科目和预算分配比例。
◆预算科目分为“类”、“款”、“项”、“目”4级。
比如:“国有企业增值税“预算科目代码为101010101
101—————01————01---——————01
税收收入—增值税—国内增值税—国有企业增值税;
比如:改征增值税滞纳金、罚款收入预算科目代码为101010420
101—————01—————04-——————————20
税收收入—增值税—改征增值税—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预算分配比例是预算收入在级次上的数量细化。
分为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地方预算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3种。
◆国内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2016年5月1日前)、中央50%、地方50%(2016年5月1日后)、进口增值税:中央100%。
◆国内消费税、进口消费税:中央100%。
◆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100%,其它:中央60%、地方40%。
◆利息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车辆购置税:中央100%
应用例证:
1、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 )。
A.国内增值税
B.消费税
C.车辆购置税
D.房产税
2、企业所得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科目,入库级次为(A)。
A.中央级60%、地方级40%
B. 中央级75%、地方级25%
C.中央级50%、地方级50%
D. 中央级100%
3、下列收入不属于税收收入的是(D)。
A.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B.企业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C.个人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D.纳税人逾期办理税务登记罚款收入
三、税收分析基本内容
◆税收分析的作用:为组织收入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税收分析的基本原则:从经济到税收、实事求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与微观
◆影响税收收入的三大要素:经济、征管、政策
税收=税基×实际税负,将税负进一步分解
税收= 税基×法定税负×实际征收率
◆税收分析的八个方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总体分析和结构分析;正向分析和反向分析
◆税收收入特征:税收总量、税收增长、税收结构、税收周期、宏观税负、税收弹性
◆税收分析主要内容: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税收关联分析
◆《进一步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的意见》(税总发〔2014〕94号):税收分析作为实现税收职能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税收形势分析、税收风险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
★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系数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几个相关问题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因此它只计算当年新流入经济的价值,而不计算已有的价值存量。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的计算既包括实物产品,又包括劳务产品,即有形与无形产品
应用例证:
1、以下哪些应计处当年GDP(DE)
A、购买一辆旧车。
B、购买股票2年。
C、方便面企业购入的5吨面粉。
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
E、购买旧车时支付的中价费1000元。
F、农民自己生产用于消费的粮食。
2、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是(ABD)。
A.收入法
B.生产法
C.平均法
D.支出法
3、通常将消费、投资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
以下(A)是衡量消费需求最准确的指标。
A.最终消费
B.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C.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
D.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二)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系数
宏观税负=税收总量÷经济总量×100%
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幅÷经济增幅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局公布的GDP总量为现价GDP,即名义GDP,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GDP增幅为按不变价(或称可比价)计算的增幅,即实际GDP增长率,由于税收是按现价计算的,因此在做经济与税收的弹性分析时,需要将GDP不变价(可比价)增幅换算成现价增幅。
现价GDP与可比价GDP,名义GDP与实际GDP
应用例证:
1、某市2015年税收完成20亿,2014年完成16亿;统计局颁布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00亿,GDP增速为9.5%。
另2014年GDP为540亿。
求某2015年宏观税负3.33%,税收现价弹性系数是2.25。
宏观税负=20÷600×100%=3.33%
税收弹性系数:
计算税收增幅:(20-16)÷16×100%=25%
计算GDP现价增幅:(600-540)÷540×100%=11.11%
计算税收弹性系数:25%÷11.11%=2.25
2、税收弹性可以反映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的适应程度,当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时,一般表明(B)。
A.税收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
B.税收收入增长快于GDP的增长
C.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背离
D.两者同步增长
3、按价格形式分,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和( B )国内生产总值。
A.不可比价
B.可比价
C.均价
D.生产价
(三)边际税负,经济学“边际”概念在税收领域的应用,每一单位新增商品带来的效应,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边际收入。
全部成本---全部收入
边际成本---边际收入
边际税负是税收增量与经济增量的比值,在表述税收与经济关系上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边际税负高于当年宏观税负,则宏观税负上升,反之则下降。
上例中的边际税负,税收增量=20-16=4亿元,GDP增量=600-540=60亿元,边际税负=4÷60=6.67%
五、国民经济行业
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
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酒的制造---啤酒制造
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工业
第三产业:
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应用例证: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
2、某市2015年第二产业税收完成69亿元,其中:卷烟制造业税收40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税收1亿元,电力税收20亿元、建筑业8亿元。
该市2015年工业税收规模 61亿元。
六、数理统计基础
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六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核算方法、时间界限、空间界限、指标数值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种类: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大小、数量多少或工作总量多少的指标。
它表示事物的外延量大小。
如GDP、税收收入等。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通常以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因此其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税收计划完成进度、人均GDP等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一)总量指标。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
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种类: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即流量与存量。
◆◆时期指标反映的是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的总量,是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变化。
如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
特点:在一段时期内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可以相加;一定时期内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这段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即时期愈长,指标数值就愈大;时期指标的数值是通过连续记录取得的。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状况上的总量。
如人口数、库存数等。
特点: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不能相加的;其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这一指标所包含的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其指标数值不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登记,是间断(一次性)记录取得的。
(二)相对指标。
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等。
六个类别: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指标,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因此又称比重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分子、分母不能调换,各组的比重之和为100%或1。
(举例如某市税收收入占全省的比重)
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数 =各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市局2016年上半年人大汇报材料》·····高耗能行业税收占比降低,新能源税收增速提升。
以钢铁、水泥、电力为主的高耗能行业税收完成6亿元,同比减收1.7亿元,下降22%,占工业税
收收入的比重为18.6%,同比降低1.8个百分点;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行业税收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30.6%,高于上年同期增速18.6个百分点。
《全市国税纳税百强企业税收发展分析》·····纳税百强税种结构退二进一,企业所得税表现抢眼突出。
5年间,纳税百强增值税、消费税年均税额25.1亿元、2.1亿元,税收占比63.8%、5.3%,比2010年分别下降12.1、0.7个百分点;而代表企业盈利水平的企业所得税,年均税额12.2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1倍,年均增速14%,快于纳税百强总体增速11.8个百分点,税收占比30.9%,提高12.8个百分点。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借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通常以总体各组总量指标对比,也可运用总体各部分的平均数或相对数对比。
是同一总体内的部分与另一部分数值的比较;分子、分母可以调换。
计算公式: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2016年上半年人大汇报材料》·····营改增税收贡献低于预期。
2015年全年完成营业税37.2亿元,月均营业税规模3.1亿元。
今年前5个月完成21.3亿元,月均4.3亿元。
从6月份营改增首个申报月看,四行业改征增值税入库1.6亿元,仅相当于上年月均营业税的一半,不足今年前5个月月均营业税的40%。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性。
分子、分母可以调换。
计算公式:比较相对数=某单位指标值/另一单位同类指标值
《河北风电装备制造业税收发展分析》····“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河北风电产业迅猛发展。
2015年底,全省累计并网容量1022万千瓦,上网电量168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全国占比分别为7.9%、9%,连续七年稳居全国前四位,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风电大省。
····但从风电产业供给侧看,我省并非风电装备制造强省,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大而不强,与风电大省地位不相对称。
以“十二五”期间为例,新疆金风科技公司整机销售2211万千瓦,占全国市场的22%,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95.5亿元,缴纳国税收入22.8亿元。
我省规模最大的整机制造企业—保定联合动力公司,累计整机销售522万千瓦,全国占比5.2%,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8.3亿元,缴纳国税收入4.3亿元。
我省龙头企业产能规模不足新疆的25%,经济规模和税收贡献分别与新疆相差2.3倍、4.3倍。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以表明某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计算公式:强度相对数=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现象总量指标
《关于2016年卷烟税收预测情况的汇报》····我市卷烟厂2016年全年预计实现产品销售额63亿元,同比减收15.5亿元,按前7个月每万元卷烟销售收入实现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5150元测算,预计影响两税减收8亿元。
◆◆动态相对指标一般指发展速度指标。
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又称发展速度,借以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
计算结果表示同类事物的水平报告期为基期的发展变化程度。
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国地税联合税收分析报告》····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97.3亿元,同比增收1亿元,增长1%。
在税收收入中,代表地方可用财力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6.7亿元,同比增收4亿元,增长9.3%,高于同期增速9.1个百分点。
《2016年上半年人大汇报材料》·····截止8月底,全市共有635户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抵扣四行业进项税额4780万元,比7月底分别增加177户、2505万元。
随着四大行业营改增的推进,相关下游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取得的越来越充分,新增四行业进项税额抵扣将逐渐增大。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基本公式: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上半年税收完成情况报告》····上半年,全市总局口径税收完成50.3亿元,占省局分配全年税收目标的52.6%,比上年同期减收2.9亿元,下降5.5%。
剔除建筑、金融、房地产、生活服务四行业营改增税收增量后,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48.6亿元,同比减收4.6亿元,下降8.6%,占年初税收目标的50.8%。
(三)平均指标。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
到的一般水平。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或集中程度。
特点: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般水平。
按计算方法不同: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算数平均数受各变量值本身大小的影响,不会超过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较明显。
《总局纺织业税收分析报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机器换人化解成本压力。
在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下,东部地区采取“机器换人”战略,降低生产成本。
···近五年来东部地区人均利润从2.24万元提高至2.49万元,人均税收贡献从1.55万元提高至2.04万元,有效化解了成本上升的压力。
《全市国税纳税百强企业税收发展分析》····百强企业税额落差较大,有待进一步做强做大。
从税收占比看,2015年工业、第三产业纳税百强榜单中,前50名企业税收占比分别高达90.4%、88.8%,分别是后50名的9.4倍、7.9倍;从纳税额度看,工业、第三产业百强中位数税额分别为742万元、444万元,仅相当于户均税额的30%,表明百强企业税额离散程度偏高,部分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变异指标。
又称标志变动度,综合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差异的程度。
作用:(一)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而变异指标则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散程度,对于变动中心来说,也就是反映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二)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
(三)变异指标说明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
变异指标的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全距。
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第一组 5 5 6 4 5 平均值=5,全距=2 比较集中 第二组 2 3 9 7 4 平均值=5,全距=7 比较分散
◆平均差。
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简单平均差公式 加权平均差公式
应用例证:
AB 两省1-5月份税收完成情况如下如下: A 省税收(亿元): 25 28 30 35 42 B 省税收(亿元): 18 24 32 38 48
要求:计算平均差,比较AB 两省月均税收的代表性。
A 省月均税收= 32亿元 B 省月均税收= 32亿元 A 省平均差= 5.2 B 省平均差= 8.8
结论:A 省的平均差小于B 省,A 省月均税收的代表性大于B 省。
◆标准差。
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简单标准差公式 加权标准差公式 (五)变异系数。
用相对数形式反映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程度,其数值表现为系数或百分数。
是全距、平均差、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包括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
使用最多的是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算数平均数
D = n
∑|x-x | ∑f
∑│x-x │f
D = ()
n
x x ∑-=
2
σ()
∑∑-=f f x x 2
σ
税收的实际应用:平均税负、税负标准差、离散系数、预警下限
平均税负:%1001
1⨯=
∑∑==n i ij
n
i ij
j SR
T
TB
税负标准差:1
)(1
2
--=
∑=n TB TB
S n
i j ij
j
税负离散系数:j
j j TB S CV =
税负预警下限:⎪⎩⎪⎨⎧≥⨯<-=4
.0CV 6.04.0CV j j 如果如果j
j
j
j TB S TB RATB
如果税负离散系数大于 0.4,行业预警下限=平均税负×0.6
如果税负离散系数小于 0.4,行业预警下限=平均税负-税负标准差
《2009年企业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负情况的通报》····税负低的行业离散系数普遍较大,税负高的行业离散系数普遍较小。
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矿采选、饮料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税负较高的行业,其离散系数分别小于1;而批发、零售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税负较低,其离散系数分别为1.74、2.64和1.77。
离散系数偏大的行业,低于预警下限的企业较多。
零售业离散系数2.64,低于零售业应缴增值税税负预警下限的企业252户,占零售业样本个数的42%;批发业离散系数1.74,低于批发业应缴增值税税负预警下限的企业710户,占批发业样本个数的49%;农副食品加工业离散系数1.04,低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应缴增值税税负预警下限的企业58户,占农副食品加工业样本个数的76%。
应用例证:
(D )是衡量样本税负偏离于平均税负的相对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税负差异的比例情况。
A.平均税负 B.税收弹性系数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四)时间序列。
又称动态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时间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数列。
◆绝对数数列: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情况。
由于总量指标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因此,绝对数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如:某市近5年税收收入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税收(亿元) 35.3 38.4 42.3 53.3 59.6 ◆◆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
如:某市2011-2015年年末欠税余额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税收(亿元) 1.5 1 0.7 0.5 0.3
◆相对数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平均数数列是将一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动程度。
(五)时间序列水平指标
◆发展水平: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
又称发展量。
发展水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中发展的一般水平。
◆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
计算公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增长量的计算结果可能式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加或增长,负数表示减少或降低。
◆◆逐期增长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它表明本期比上一期增长的绝对量,即逐期增加的数量。
◆◆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作为基期)水平之差,它表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也即说明在某一段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量。
关系: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连续的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从广义上说,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即是逐期增长量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六)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发展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数,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的结果,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之比,等于它们的环比发展速度
◆◆同比发展速度的“同比”指的是同时期相比,也就是本年(报告期年份)的某季度某月或指定的某个时间的发展水平与去年相同的这个时间的发展水平之比。
◆◆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的结果。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的结果,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当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或小于1时,平均增 长速度有正负,分别表示逐期平均递增程度和平均递减程度。
应用例证:
某市2011-2015年税收收入
单位:亿元
时间数列项数-1累积增长量
=
逐期增长量个数逐期增长量之和平均增长量=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
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