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语句》教学设计2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基本的条件语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件语句的使用;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条件语句的构成和使用;难点:理解条件语句的逻辑关系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教科书、黑板、多媒体设备;2.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练习;3. 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的问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其中包含条件语句的例子;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条件语句,并让他们尝试理解其含义;3. 引导学生讨论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步骤二:讲解1. 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条件语句的构成和基本用法;2. 解释条件语句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多个例子来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三:练习1.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条件语句来描述;2. 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编写条件语句,并相互讨论和修改;3. 随机抽查几组学生,让他们在全班面前展示并解释自己的条件语句。
1. 引导学生总结条件语句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 确保学生掌握条件语句的构成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练习,并且对条件语句的理解逐渐加深。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采取了个别辅导的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和表现都比较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加注意学生的学习巩固和拓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件语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掌握条件语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条件语句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思维问题的主动探求和求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条件语句的构成和用法;难点:条件语句的逻辑结构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条件句。
比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了。
这样的句子就是条件语句。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条件语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步:讲解条件语句的构成和用法1. 教师先从条件语句的构成入手,介绍“如果……,那么……”这种条件语句的句式结构。
教师通过多种例子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构成。
2. 介绍条件语句在逻辑推理中的作用,即条件语句用来表达一个条件发生时会得到的结果,由此引出条件语句的用法。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条件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学生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条件语句的例题,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答案。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就条件语句的构成和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指导。
第四步:引导学生运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用条件语句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条件语句进行论证和推理。
五、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2. 分组讨论3. 案例分析4. 学生练习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条件语句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条件语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避免条件语句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的误导性。
if条件语句教案

第二单元 C++语言编程基础If条件语句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C++程序设计教程中第二章的4.5小节选择语句中的“if条件语句”。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C++程序设计中的数据与表达式、程序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if条件语句作为程序设计中的常用语句,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程序设计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保持、激发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的兴趣和信心尤为关键。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的if条件语句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的能力,并且学生数学、英语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理解IF条件语句并不难,但由于对程序设计的思想理解不深,需要老师帮助、引导他们将已有的数学知识等于编程新知建立联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掌握IF条件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2)学会利用IF条件语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项目学习的完整过程,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强化用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2)体验用C++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C++程序设计中IF条件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2)学会运用IF条件语句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编程实现。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七、教学时间:10分钟。
八、教学过程:九、教学反思:总体来说,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一些优点和不足:(1)优点:在整个教学设计及实践过程中,我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帮助者。
本课在讲完知识点后,会举相应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在最后也会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不让学生带着疑惑结束课堂。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条件语句是编程语言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是程序设计中的基本逻辑结构之一。
掌握条件语句对于学习编程语言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针对条件语句的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条件语句的用法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件语句的定义和用法,掌握条件语句的常见形式和逻辑结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条件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增强其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条件语句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条件语句的逻辑结构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条件语句的概念、常见形式和逻辑结构,条件语句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案例教学结合练习辅助。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 利用实际案例引入条件语句的概念,如天气状况对衣物选择的影响。
2. 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条件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1. 介绍条件语句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介绍条件语句的常见形式:if语句、if-else语句和嵌套if语句。
第三步:讲解条件语句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第四步:案例分析和练习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条件语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布置条件语句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条件语句的概念、用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条件语句的概念、应用和案例。
2. 教学演示:利用编程工具进行条件语句的演示和实例分析。
3. 练习辅助:通过编程练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和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高中数学条件语句教案

高中数学条件语句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条件语句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条件语句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黑板、粉笔、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简单介绍条件语句的定义,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
二、讲解:
1. 讲解条件语句的定义及特点。
2. 通过多个例题讲解条件语句的应用及运用方法。
三、练习:
1. 在黑板上设置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更多的练习题,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和运用。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条件语句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条件语句展开教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例题的选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条件语句的运用。
另外,在练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一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3. 能够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教学内容】1. 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3. 简单的C语言程序编写。
【教学步骤】1. 引入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结构。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C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类型。
2. 理解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3. 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1. C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类型。
2.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3. C语言的基本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C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类型,让学生掌握如何声明和使用变量。
2. 讲解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和优先级。
3.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让学生掌握运算符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声明和使用变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不同的运算符。
3. 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C语言的控制语句。
2. 理解C语言的条件语句。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
【教学内容】1. C语言的控制语句。
2. C语言的条件语句。
3. C语言的循环语句。
1. 讲解C语言的控制语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跳转和分支。
2. 讲解C语言的条件语句,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条件进行分支。
3.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循环语句编写循环程序,让学生掌握循环的使用方法和退出条件。
if语句教学设计(共3篇)

if语句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IF条件语句教案IF条件语句授课老师:符金梅课程类型:新课学时:2节课授课时间:2023年3月25日1、授课对象:高一〔x〕班2、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并理解if语句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
〔2〕掌握if语句的用法及执行的根本过程及流程图的画法。
〔3〕可以用if语句解决问题。
(4)初步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IF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难点:使用IF条件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构造,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进程:一、导入:情境----据可靠消息,附近新开了一家水果店,出售各类水果,色香味俱全,最近对芒果进展促销,根据顾客购置的数量调整芒果销售的价格。
如顾客一次购置5斤以下按原价5元出售,一次5斤以上〔含5斤〕时那么可以在原价的根底上打8折。
条件语句〔if 语句〕就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设计的。
二、分析^p 问题:w表示苹果重量,y表示应付金额;5斤以下:y=w*5;5斤以上:y=w*5*0.8三、设计算法①输入苹果重量w的值;②判断w>=5的值是true还是flase③计算应付金额y,假如w>=5的值是true,那么y=we*3*0.8;否那么为y=w*3④输出应付金额y四、新课内容讲解1、根据分析^p 出来的算法,在黑板板书流程图,引出IF条件语句2、讲解IF条件语句,强调该语句的用法以及格式If 语句的格式if条件then语句块1else语句块2或If 条件 then语句块1Else语句块2说明:〔1〕“条件”一般为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
通常把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时,称为条件满足;值为假时,称为条件不满足。
反之亦然。
〔2〕语句块1、语句块2分别是“条件”满足或不满足时,处理方法的描绘,可以是假设干个语句。
3、带着学生编写代码,从简单的代码开场编写4、反应学生的操作情况,假如学生对IF语句比拟熟悉了,就让学生自己练习〔以导入为例〕5、学生练习完成后,根据编写好的代码来引出IF条件语句中的表达式〔1〕、关系表达式:关系表达式是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条件语句是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通过条件语句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执行,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本节课主要介绍条件语句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的条件语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条件语句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使用条件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并理解程序执行流程;
3. 能够掌握if语句、if-else语句和嵌套if语句的使用方法;
4.能够应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条件语句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流程及嵌套语句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条件语句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条件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条件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if语句、if-else语句和嵌套if语句。
3.利用实例演示条件语句的使用,让学生能够通过编写代码来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流程。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来练习条件语句的应用,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编程设计。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件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应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编写代码来实现条件语句的应用,加深对条件语句的理解和掌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条件语句是编程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让程序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条件语句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编写出更加灵活和智能的程序。
有必要对条件语句的概念和使用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编程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条件语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流程和逻辑;(3)能够使用条件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2. 能力目标(1)具备通过条件语句实现程序逻辑分支的能力;(2)能够利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条件语句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件语句的具体运用。
2. 讨论式教学法:设计一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条件语句的使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法:设计一些小组作业和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条件语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条件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条件语句的概念、分类、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介绍条件语句的逻辑和执行流程,并结合一些案例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30分钟)设计几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条件语句,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讨论交流(15分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就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小组作业(2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作业题目,让学生合作设计程序,灵活运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条件语句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应用条件语句解决问题。
《第12课条件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条件计算》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条件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条件语句的逻辑关系,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条件计算程序,并能够正确使用条件运算符进行基本的编程实践。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逻辑结构,掌握条件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条件计算程序,并能够正确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
为突破难点,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教室、投影仪、教学课件、编程软件等。
同时,需提前准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条件计算问题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
教师还需对教室的硬件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计算机等设备运行正常。
综上所述,本节课将围绕“条件计算”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环节在导课环节中,首先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讲述一个与条件计算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或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条件计算实例,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随后,老师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条件计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 概念引入在概念引入阶段,老师会详细解释条件计算的基本概念,如条件语句、逻辑运算符等。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同时,老师会强调条件计算在日常生活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件计算的应用。
例如,可以演示一个根据天气情况决定穿衣搭配的小程序,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其中的条件判断和计算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老师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逻辑,让学生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三、互动学习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条件计算相关的问题或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IF条件语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好意思举手,说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
师:教师借机引导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游戏易上瘾,危害多,请远离。
hand .(屏幕演示)生:(解释英语句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Else),引入本节的课题。
2、加深对If……Then……Else 含义的理解。
演示举手小程序,并展示代码。
师:VB 程序设计实引出双分支结构。
加深对(If……合作探究获得新知板书:If 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End if例(举手小程序)──屏幕演示。
Then……Else)的理解由双分支结构引出单分支结构。
师生交流:分析、讨If 条件Then语句组End if 论程序代码。
提炼if自学微课知识检测1、自学微课《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2、进行问卷检测。
3、教师分析检测情况,并有针对性讲解。
语句的格式。
学生自学,教师提示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练习反馈练习1:完善求分段函数小程序代码。
学生编写程序代码,设计求分段函数X2 (x≧0) y=-x2 (x<0) 相邻2 位同学为一组,可相互讨论,的小程序,加深对VB 中If 语句学生用单分支结构写程序。
有能力的同学可用双分支解决。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的理解。
巩固提高练习2:完善qq 简易登录器小学生编写程序代码,1、掌握双分支语句组End if语句组 1Else语句组 2End ifIf 条 件 ThenIf 条 件 Then单分支结构 板书: 双分支结构板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条件语句.条件语句的一般形式是:If A ThenBElseCEndIf2.通过条件语句的学习,了解条件语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体验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增强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体验条件语句的结构特征,理解条件语句.教学难点是,条件语句的语法结构.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形成问题【问题1】南京地区家庭固定电话收费标准为:不超过3分钟收取话费0.2元;超过3分钟,超过部分每分钟加收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请设计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意图: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教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问题1】.要求设计算法、画程序框图.以实际应用问题作为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必要性.活动:学生设计算法,画出程序框图.教师随机选出两名学生板演.阶段小结:通过设置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分析结构特征。
2.建构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条件结构的结构特点意图:着重探讨和概括所设计的程序框图的结构特征,明确条件结构的特点.活动:以学生设计的程序框图作为议题,共同讨论.讨论中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条件结构程序框图的特点,并与前面学习过的顺序结构进行比较.阶段小结:条件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判断的过程,如果满足条件就执行某种操作,否则执行其他操作.执行到哪一步,需要根据条件作出选择.这是条件结构的根本特点.(2)运用条件语句意图:引导学生用算法语言描述条件结构.活动:编写语句.表示条件结构的语句是条件语句.一般格式为:(板书)If A ThenBElseC EndIf(3)解决【问题1】意图:让学生编写问题的算法语句,并赋值运算.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活动:学生根据所设计的算法框图,利用图形计算器编写程序.结合已学习过赋值、输入、输出语句,根据这个程序,输入通话时间(精确到分钟),计算出应缴话费,并输出结果.Input nIf n ≤3Then0.2→mElse0.2+0.11×(n -3)→mEndIfPrint m3.探幽入微 深化理解活动:同桌同学互出一道题.要求使用条件语句,然后再根据输入值,计算并输出结果.意图:让学生自编含条件结构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含条件结构的特征及其算法的本质.阶段小结:理解含条件结构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学会设置条件,感悟算法思想.4.追踪成果 深入探究【问题2】写出解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并编制程序.意图: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很熟悉的问题,但放宽系数的限制条件,用算法来解决则是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的尝试,这可以让学生在新情境下,进一步学习条件语句,感受其中的逻辑关系,体验算法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条件A 得到满足, 则执行B 所指出的操作, 否则,执行C 所指出的操作.活动:学生板演,画出的程序框图如下: 为了减轻学生程序编制的负担,增加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出:你可以适当增加限制条件,减少嵌套。
初中信息技术_第6课条件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条件语句》是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第二单元Python程序设计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习了初始python和变量之后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四个活动:1.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算法2.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程序3.整数的四则运算4.密码验证,学习了什么是分支结构,常用的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if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缩进特点,多分支语句和嵌套语句。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授对象为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对算法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算法的概念和描述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了Python程序设计软件的基本用法和变量的基本概念。
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
但是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况且还是代码设计。
三、学习目标1.认识程序的分支结构,熟练应用条件表达式,掌握if语句的语法格式。
2.了解Python语言语句缩进的特点。
3.能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选择性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会算法及其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支结构的学习,if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算法及其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六、学习方法:实践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环境:录播室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田忌赛马》视频片段,引入课题(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学生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算法,再完成该算法的流程图。
教师通过流程图引出什么是分支结构,然后用Python语言来实现流程图算法。
1、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算法任意输入两个整数x和y,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显示。
步骤:(1).输入x和y,转换整数类型(2).比较x和y的大小。
(3).如果x>y则交换位置,否则不变(4).显示x和y的值。
2、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流程图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完成该算法的流程图。
拓展与思考:分支结构是程序根据条件判断,而选择不同执行方式的一种程序结构。
3-1.2.2-1.2.3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第二、三课时)

第二、三课时 -1.2.3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决定作用。
深刻体会到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中起重要作用。
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
通过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计算机、图形计算器四、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试求自然数1+2+3+……+99+100的和。
显然大家都能准确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
而能不能将这项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呢?而要编程,以我们前面所学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还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中的另外两种: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板出课题〕[探究新知]〔一〕条件语句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是由条件语句来表达的,是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
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格式〕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1,否那么执行ELSE后的语句2。
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语句:〔即IF-THEN格式〕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那么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
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
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掌握条件语句的格式及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主要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
(1)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2)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将自然语言整理成程序框图进而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体现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难点:条件语句的编写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条件分支结构的一般形式:
概念形成:他们的程序语句是什么?
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
(1)语句如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如图2。
图1 图2
该语句的功能:如果表达式结果为真,则执行表达式后面的语句序列1;如果表达式结果为假,则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序列2
(2)语句如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
典型例题: 例1. 任给一个实数,求它的绝对值.写出程序语句.
解:a=input(“a=”)
if a 0
x=a ;
else
x=-a ;
end
print(%io(2),x)
注意:进行订正.(避免或拆分)
例2.写出程序语言:(1)任意给三个数,求它们中的最大数.
(2)输入三个整数后按从大到小顺序输出.
if 表达式
语句序列1;
else
语句序列2;
end
if 表达式
语句序列1
end (图3) 满足条件? 语句 是 否
(图4)
a=input(“a=”);
b=input(“b=”);
c=input(“c=”);
if b>a
t=a,a=b,b=t;
end
if c>a
t=a,a=c,c=t;
end
if c>b
t=b,b=c,c=t;
end
print(%io(2);c,b,a)
注意:中间量t
例3.已知函数⎪⎩⎪⎨⎧-≤+<<--≥-=1
3011
30122x x x x x x y ,写出求函数值的程序语言.
x=input(“x=”);
if x<1
y=x-1;
else if x>-1
y=x+3;
else y=3*x*x-1
end
end
例4.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程序语句。
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