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十七年时期的小说1.

合集下载

第2章:“十七年”小说

第2章:“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概况,了解十七年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及代表性小说。

【教学重点、难点】:“十七年”小说的题材,“百花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课时】:6学时【教学内容】:一.“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发展概况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无限丰实的生活内容。

建国后的小说无论在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在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新的面貌。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文学本身发展规律的作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开创阶段(1949-1952)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以表现新的生活为主题,大多是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的作品。

1.民主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题材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和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一时期战争题材的小说中占有突出地位。

代表性作品有:刘白羽:《火光生前》,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柳青:《铜墙铁壁》;巴金:《黄文元同志》,谷若:《枫》,路翎:《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陆枉国:《上甘岭》等。

2.农民题材反封建和追求民主、自由的新生活是这一时期农民题材小说的主题。

主要是表现翻身群众挣脱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束缚,勇敢地追求民主、自由的新生活的主题。

代表性作品有: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强扭的瓜不甜》,马烽:《结婚》、《一架弹花机》等。

总的说来,建国初期的小说创作在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体现他们的新面貌、新品质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许多作家还未能够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了解和高度提炼。

所以,除了一些老作家的创作之外,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不多,整体质量不高。

题材狭窄、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是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初步发展繁荣阶段(53—57)1953年,我国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5、表现手法单一化 片面追求民族化、大众化,注意故事的完 整、情节的生动和语言的通俗,注意通过人物的 言行、外貌,用环境气氛的烘托来塑造形象,忽 视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技巧,作家的创作个性也没 有得到更好地体现。 6、作家队伍非专业化 作家往往借助自己熟悉的历史和生活写作, 具有历史再现性质,文学创作的修养不够,许多 成为了“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杨益言等, 作家的文学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

作品举隅: 严志和跟朱老忠说了会子话,有些累了,头晕晕的。懵里懵懂地又睡着了。恍恍惚 惚听得门响,睁开眼一看,是江涛回来了。江涛说:“明天就上济南去,忠大伯嫌坐火 车花钱多,要脚下走着。忠大娘正在蒸干粮。” 严志和试着抬了抬身子,说:“咳!我还是想站起来。你们明天要走,扶我去看看 咱的‘宝地’吧!” “‘宝地’卖了?”江涛才问这么一句,又停住。他想:“卖了就卖了吧!”他又 想起“宝地”,那是四平八稳的一块地,在滹沱河南岸上,土色好,旱涝保收。严志和 说:“这是你爷爷流下的血汗,咱们一家人依靠它吃穿了多少年,象喝爷爷的血一样呀! 老人家走的时候,说:‘只许种着吃穿,不许去卖。’如今,我成了不孝的子孙,把它 卖了,我把它卖了!今天不是平常日子,我再去看看它!”涛他娘说:“天黑了,还去 干吗?你身子骨儿又不结实。”
• 故事发生时间:清末民初 • 故事发生地点:冀中平原锁井镇 • 主体线索: • 朱老巩、朱老忠及严志和两家农民三代 人与冯兰池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斗争。
主要人物: 大贵
朱老巩
朱老忠
二贵 运涛
春兰
严萍
严老祥 冯兰池
严志和 江涛 冯贵堂
• 情节提要: • 冯兰池砸钟、朱老巩大闹柳树林 • 朱老巩含恨离世 • 小虎子(朱老忠)远走他乡 • 朱老明状告冯兰池,惨败而终 • 若干年后,朱老忠携妻儿归乡 • 孩子们与冯兰池的斗争 • 冯兰池派人捉大贵去当兵 • 运涛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被捕 • 江涛走上革命道路,参与反割头税斗争 • 朱老忠等人入党 • 二师学潮,江涛被捕,朱老忠等人逃出魔掌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五、别样情调,人性美的战争小说《百 合花》
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 1998), 1958年在《延河》 发表《百合花》。新时期发表 有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 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 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 作品内容: • 人物: 十九岁的小战士、新媳 妇、文工团的 “我”。 • 情节:小战士向新媳妇借被子, 为救老百姓牺牲。(请叙述)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农 民英雄朱老忠从不成熟 到成熟,(现代成长小 说),发起反割头税斗 争。 •情节跌宕起伏,从第一 代朱老巩(自发)保卫 锁井镇48亩公田失败, 吐血身亡;到第二代朱 老忠远走他乡多年后回 乡复仇(自觉革命); 到第三代江涛、大贵遇 到共产党,成长为无产 阶级战士。
•艺术上:气势宏伟,结构 庞大,有民族气魄。家族小 说与阶级斗争建构相结合, 朱、严两家三代农民的不断 奋争; •锁井镇乡土气息浓郁,日 常生活化叙事特点明显,具 有北方农村风俗画、风景画 特征。
炼》
1、作者简介: 1906—1970,原名赵 树礼,山西人,很小就受民间戏剧、戏 曲的影响,是《讲话》后实践毛泽东文 艺思想的最佳作家。1943年发表《小二 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944年后,发表《李家庄的变迁》。建 国后主编《说说唱唱》,创作了长篇 《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登 记》,及戏剧、谈创作经验的文章。作 品追求大众化,语言通俗、风趣。是一 个置身于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 作家。与马烽、西戒、孙谦、胡正等一 起形成“山药蛋”派。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第2章:“十七年”小说

第2章:“十七年”小说

2,《三里湾》人物分析



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先进分子王金生(共产党 员的榜样)、王玉生(农村发明创造革新的能 手)。 塑造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要求,赵 树理也在努力。但他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尽可能多 保持其原生状态下的真实性。 王金生:带领群众秋收,解决马家大院问题,党 内整风、扩社开渠,表现他的觉悟和道德,具有 充足的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又不掩饰他 在工作中的不足和文化水平不高,符合农村干部 的实际。 王玉生:沉迷于革新,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内 向、不善言辞,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
人物塑造
朱老忠,这是一位处于20世纪新旧时代交替期 的农民英雄典型形象。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 民英雄的传统要质。
艺术特色

鲜明的民族特色

1)民族风格在这部小 说中首先表现为他所描写 的生活内容和人物的思想 性格,是对我国北方农村 真实生活情景的反映 ,朱 老忠等人思想感情 、行为 方式,无不带有明显的民 族传统精神的特点。
3.《三里湾》评价 真实性 《三里湾》写出了农村农业合作社进展并 不顺利这一事实。作家并没有掩盖这场巨大 变革进行中的矛盾和斗争,通过一个个人物 之间的关系的冲突,表现出集体化或者说合 作化的复杂性。 简单化的结尾 大团圆的结尾。过于简单的矛盾解决方式 引起了人们的批评。(《三里湾》被改编为 电影《花好月圆》。)
3.工业题材小说

周立波《铁水奔流》 艾芜《百炼成钢》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草明《乘风破浪》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4.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 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 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有所 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 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 响。

第二章 当代文学

第二章 当代文学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思想 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 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小说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 义。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 主义者。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 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 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 主义者。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二、十七年小说的总体特点
1宏伟的建构,史诗的追求 2纪实性品格 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一)农村生活题材
土改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
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登记》(赵树理) 《结婚》 《一架弹花机》(马烽) 《李双双小传》
农业合作化
《不能走那条路》,李准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 写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报》 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 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 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3.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 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 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是以 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 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 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 世吾的形象。

第二章 “十七年”小说(第三节)

第二章 “十七年”小说(第三节)



三、新英雄传奇小说: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代表作: 《林海雪原》 《铁道游击队》、 《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 《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
( 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
曲波:(1923~2002) 《林海雪原》 (1957)
(一)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 1、题材的传奇性。 2、景物的传奇性。 3、人物的传奇性。 少剑波、杨子荣、栾超家、座山雕 等。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 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 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 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 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 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 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 颤动着。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 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 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 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 上。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 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 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 年人的脸。

(3)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和审美模式。
二、“史诗性”的追求




“史诗”情结 。 (一)杜鹏程: (1921-1991) 《保卫延安》 (1954) 1947年陕北延安战事 。 英雄群像:彭德怀、周大勇 。
(二)吴强:(1910-1990) 《红日》 (1957)
新的突破和探索: 1、“史诗性”的艺术追求。 2、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1)揭示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性。 刘胜和石东根 (2)对敌人形象没有漫画化,脸谱化。 张灵甫、张小甫 (3)我军高级将领性格的丰富性。 沈振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炼》
1、作者简介: 1906—1970,原名赵 树礼,山西人,很小就受民间戏剧、戏 曲的影响,是《讲话》后实践毛泽东文 艺思想的最佳作家。1943年发表《小二 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944年后,发表《李家庄的变迁》。建 国后主编《说说唱唱》,创作了长篇 《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登 记》,及戏剧、谈创作经验的文章。作 品追求大众化,语言通俗、风趣。是一 个置身于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 作家。与马烽、西戒、孙谦、胡正等一 起形成“山药蛋”派。
4、艺术特征: (1)、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对人物性 格的展示具有很大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挖掘具很 大的雕塑作用。 (3)、议论:议论的使用是作品成功的一 个重要方面,在对事件、人物的关系上运用了 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有时也夹叙夹议式的议论。 (4)、语言:朴实,充满感情。
二、赵树理及其短篇小说《锻炼锻
五、别样情调,人性美的战争小说《百 合花》
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 1998), 1958年在《延河》 发表《百合花》。新时期发表 有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 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 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 作品内容: • 人物: 十九岁的小战士、新媳 妇、文工团的 “我”。 • 情节:小战士向新媳妇借被子, 为救老百姓牺牲。(请叙述)
在题材上采取了一些传奇的情 节。如:奇袭虎狼窝、智取威 虎山、大战四方台等。 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高波、 白茹、李勇奇,以及匪首座山 雕等形象 艺术分析:人物各具个性特征。 环境描写特色鲜明,雪原、山 林等很多奇异神秘的环境描写 对传达有很好的作用。 叙事上,表现惊险传奇具有更 多的民间因素,节奏有张有弛。 文体上以民间为基础做一些现 代的改造,从通俗走向艺术化。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 2、他提出了新的创作要求:新、短、通。
《三里湾》
• 1.作品性质 《三里湾》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 的长篇小说。
2、主要内容
• 小说讲述了三里湾这个华北老解放区模范 村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阻力与思 想障碍,通过对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 王宝全四户人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的描 写,其间还穿插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 姻情节,揭示出农业合作化对于农村经济、 农民思想诸方面的巨大影响,描绘了一幅 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生动场景。 •
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残酷
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
抗战。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写 照。
• 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 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 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彻 底决裂,走上了 革命的人生里程。 • 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 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 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 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 《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 《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
2.农村题材
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 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 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计地从中阻扰。
4、赵树理的创作特色
• 1. 擅长以人物的外号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 2. 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 明了易懂。 • 3.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 4.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上编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

上编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

2、《创业史》:
1)、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陕西渭 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子。第一部 写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 部写试办农业合作社(未完)。
2)创作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 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 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 的。” 两条阵线:梁生宝--郭振山、郭世 富、姚士杰 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道路 的小说。 ?社会功利性的写作。历史局限性。
?十七年作家的集体追求。 “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 发,学到一些窍门儿。”(老舍)
2)“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 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决方法--指导工 作” ?政治意图明显的功利性写作。但文本中间也有意 图空隙和裂缝。 如《“锻炼锻炼”》:“我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 事佬的思想问题。” 但实际文本透露的信息要丰 富得多。
3、作品分析: 短篇创作:《荷花淀》、《山地回忆》等。 多是回忆追记之作。女性形象突出。风格 清新,柔美。 《铁木前传》:?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前 奏,但实际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 关系、情感的变化。 《风云初记》:抗日战争题材小说。“用 诗写的小说”,有抒情风格,色调明快, 成功的女性人物刻画。
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旧 家庭旧社会的反抗。对爱情的软弱缠 绵。对革命的狂热。在革命者的引导 下,逐渐克服自身弱点,告别“旧 我”,成为一名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 革命战士。 “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有我个人的 生活在内”
4)艺术特点:
结构上,以林道静为中心,全面展示 了当时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复杂 的社会关系。
2 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峻青:山东海阳人。1940年参加革命。代 表作《黎明的河边》等。 1)以亲历战争为背景:选取战争中最艰苦 的时期,最险恶的环境,最惨烈的情节, 突出革命的艰难。 2)突出英雄人物,歌颂英雄形象,充满了 理想主义的激情 3)美学风格:悲壮、激昂

(6)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概述)

(6)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概述)


短篇小说: 茹志鹃《百合花》 茹志鹃《百合花》 峻青《黎明的河边》 峻青《黎明的河边》 王愿坚《党费》 王愿坚《党费》 孙犁《山地回忆》 孙犁《山地回忆》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二.农村题材 (一)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长篇小说: 柳青《创业史》 柳青《创业史》 赵树理《三里湾》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周立波《山乡巨变》
吴强《红日》
对战争生活的描写有 更开阔的展现;英雄人物性 格更为丰富.
2,革命斗争题材: 罗广斌, 杨益言《 罗广斌 , 杨益言 《 红 岩》
江姐, 江姐 , 许云峰等英烈坚 贞不屈的事迹代《三家巷》 欧阳山《三家巷》
《一代风流》中的第一 一代风流》 卷,三家巷,是中国南方 都市社会的缩影.
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故事 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故事 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 二 )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 现状:
李准《李双双小传》 李准《李双双小传》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 新结识的伙伴》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
三,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 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 周立波《铁水奔流》 周立波《铁水奔流》 艾芜《百炼成钢》 艾芜《百炼成钢》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草明《乘风破浪》 草明《乘风破浪》
3,成长题材: 梁斌《红旗谱》 梁斌《红旗谱》
绘制了中国共产党 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 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
杨沫《青春之歌》 杨沫《青春之歌》
知识分子成长史, 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 必读书.
4,革命历史传奇 --填补了通俗文学的空白 曲波《林海雪原》东北 曲波《林海雪原》东北 知侠《铁道游击队》 知侠《铁道游击队》鲁南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冀中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保定 冯德英《苦菜花》 冯德英《苦菜花》胶东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务来对待。城市生活与文化,知识分子的世界尤其是
他们的爱情等个体性世界,属于小说题材的边缘与危
险地带。 美学上,这一时期的小说特别追求一种阳刚、明朗与 粗犷豪迈的风格和状态。
想象新时代的农村
1、动因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这一观念建国后基本未变。毛 泽东关于‚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 农民革命‛,革命文化即‚大众 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 文化‛的权威观念,也从战争年 代延展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 决定了以农民、农村和农业为对 象的创作将长期是当代中国文学 的中心任务之一。
《创业史》反映的是50年代初中国农村一场深刻的 历史变革——集体所有制代替个体所有制,选取了 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重大主题。 《创业史》成功 地塑造了农民梁生宝形象。 围绕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的评价,当年曾引发争论。
《创业史》(第一部)讲述了陕北一个名叫蛤蟆 滩的小村庄,在1949-1952年间,从成立互助组 到建立初级合作社的故事。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 为一方,以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等单干势力 为一方,以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表现农村的 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
王蒙:《感受昨天——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小说卷序》
‚柳青对现实的把握过多依赖时代政治的规范,悉心领 会‘上级指示’则转移或替代了独立思考,无视原型人
声 音
物的物性欲念和人性特征,仅仅是夸张其阶级的属性,
突出其政治的特征,把人与人的矛盾上升为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的矛盾,把人与人的冲突视作路线斗争和阶级 斗争。结果导致《创业史》出现众所周知的内在矛盾: 既表现了生活真实又存在概念化和部分虚假的问题。‛
社者,批评、嘲讽了自私自利者。
作品充满喜剧色彩,而总体基调是善意的,公私
两种思想、集体与单干两条路线的对立、斗争也

(完整版)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文学

(完整版)当代文学的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创作教学目标与要求:1.大概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的情况。

2.理解本时期小说的两大题材: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

3.了解在频繁的文艺运动与斗争的空隙下出现的小说《百合花》等在写作上的突破。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农村题材小说代表作梁斌的《红旗谱》思想与艺术成就。

2.本时期少有的知识分子题材的长篇《青春之歌》3.短篇小说《党费》《黎明的河边》《百合花》艺术成就。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师生探讨相合。

第一节本时期小说概述本期小说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从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著名小说中吸取了营养,以新的态势在新中国文苑中成长着。

其间经过解放初的适应、了解过程,1956年前后与1960年代初呈现蓬勃喜人之势。

这一时期,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写农村土改与社会主义革命题材的作品数量较多,成就较高。

总体说,长篇小说创作之成就显得比较突出,短篇小说创作次之,中篇小说创作在这一期显得相当薄弱,其原因可以研究探讨。

思考: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为何出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第二节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红旗谱》一、生平与创作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

全书由三部长篇合成《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而以第一部《红》成就最高。

《红旗谱》与《青春之歌》变革了小说的写作模式,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

“成长”的进入,并非仅仅意味着小说技巧上的变化,它还涉及到小说最基本的范畴——时空观念的改变,这实际上可理解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分野。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描写“中国农民的成长史”的《红》与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的《青》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真正上的现代小说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诞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进入到一个艺术形式更为完备的“当代文学”时期。

《红》是“十七年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这部旨在揭示“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自发革命走向自觉革命斗争历程的小说,对于20世纪的中国小说而言,其重要性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

第二章十七年时期的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时期的小说

反抗性、逐渐坚强。正如他所说:“打倒冯老兰……多深的
泥水咱也得过”。在他的性格中,革命性、反抗性还是更本质的方面。 因此,他终于还是在党的教育和战友的关怀帮助下,逐渐摆脱旧的精神 负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严志和的形象反映了大多数农民在动荡的革 命年代里的思想状态和行动轨迹。
五、《红旗谱》的不足和缺资产阶级情调,作者是站 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 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 2、林道静没有认真地实行与工农相结合 3、林道静的思想感情没有经历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 阶级的转变,到书的最后她还只是一个较进步的小资 产阶级分子,小说没有表现人物灵魂深处的变化 4、主人公行为不合道德规范,她入党不符合条件



毛泽东
知识分子必须实践、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中国知识分子的性质是“小资产阶级”;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 同盟者。这些小资产阶级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得到 解放。”
五、关于小说的讨论:

1959年初 (一)否定派(或称反对派) 以郭开为代表。其主要观点如下:
1、人物形象苍白无力,用政治性、阶级性代 替人性。贾湘农、朱老忠…… 2、反割偷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之间缺 乏有机联系,有割裂之感。 3、朱老忠是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人物, 被认为是小说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农民英雄人 物,但在小说中朱老忠并不始终居于主要地 位。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四场斗争。作家主
杨沫与张中行的恩怨
“文革”期间,有人找到张中行希望他揭露杨沫 的“罪行”,可张中行却在揭发材料上写上了 “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 求其实现的魄力。”杨沫看到后大为惊讶,甚 至还写了封感谢信给张中行。后来有人著文谈 她当年感情,杨沫以为是张中行指使,两人关 系再度恶化。 杨沫去世后,她的子女曾经请张中行来参加遗 体告别仪式,却遭到张中行意外拒绝,“是她 不再是,或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她。”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3)、郭振山:(消极人物)新生的富裕中农: 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对党有感情,离不开党,在党 内有一定地位,与姚世杰有矛盾,解放后,与社会主 义社会也有矛盾。
(4)、姚世杰、郭世富(外善内奸):对抗合作 化运动的反面人物,阴险狡诈、毒辣,带有很强的剥 削阶级特性。
精选2021版课件
7
4、艺术特征: (1)、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对人物性
邓秀梅:铁姑娘形象。陈大春、盛淑君:年轻的社员
形象。
艺术特色:精细的日常生活的描画。
风情画(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
展示的要画面。)
语言:土语、方言与普通话一起融合,加以运用。
文体特征明显。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四、李准及其《李双双小传》
1、作者简介:1928—2000,河南
洛阳人。曾任河南省文联作协副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 第一节、概述
一、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当时很重视写什么,而不重怎样写。强调形
式技巧要为内容服务。文体不被重视,题材的 问题很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部小说的命运。
题材应写当下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即使 写历史,也强调写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 史。而写小资的生活与情感就有很多危险。
不饱”否定、批判,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 她们的同情,反映了民间疾苦。
(3)艺术手法:喜剧讽刺手法的运用, 具有戏剧色彩。
(4)语言:诙谐、生动、对话有趣。
精选2021版课件
10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 《红旗谱》(梁斌1957)、《青春之歌》 红旗谱》 梁斌 )、 青春之歌》 杨沫1958)、《战斗的青春》(雪克 )、《 (杨沫 )、 战斗的青春》 1958)、《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 )、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58)、《烈火金刚》(刘流 )、《 )、 烈火金刚》 刘流1958)、 )、 敌后武工队》 冯志1958)、《苦菜 )、《 《敌后武工队》(冯志 )、 冯德英1958)、《三家巷》(欧 )、《 花》(冯德英 )、 三家巷》 阳山1959)、《红岩》(罗广斌、杨益 )、《 阳山 )、 红岩》 罗广斌、 短篇小说方面,孙犁、 言1961)等。短篇小说方面,孙犁、茹 ) 志鹃、刘真、峻青、王愿坚等, 志鹃、刘真、峻青、王愿坚等,发表了 不少这一类型的小说。 不少这一类型的小说。
革命历史小说的主要作品: 革命历史小说的主要作品: 长篇: 铜墙铁壁》 柳青1951)、 长篇:《铜墙铁壁》(柳青 )、 风云初记》 孙犁1951-1963)、 《风云初记》(孙犁 - )、 保卫延安》 杜鹏程1954)、《铁道 )、《 《保卫延安》(杜鹏程 )、 游击队》 知侠1954)、 《小城春秋》 游击队》(知侠 )、 小城春秋》 高云览1956)、《红日》(吴强, )、《 (高云览 )、 红日》 吴强, 1957)、《林海雪原》(曲波 )、《 )、 林海雪原》 曲波1957)、 )、
3、《青春之歌》的情爱叙事:关于女性的命 、 青春之歌》的情爱叙事: 运 女性作为男性的捕获物而存在: 政治” 女性作为男性的捕获物而存在:“政治”被作 为手段, 是最终结果。 为手段,“性”是最终结果。 政治与性的神奇结合:既不是纯粹的“ 政治与性的神奇结合:既不是纯粹的“政治小 也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 说”,也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 爱情的被改写: 爱情的被改写:女性社会身份的选择所面临的 困境往往通过性对象的选择表现出来。 困境往往通过性对象的选择表现出来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1.2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4课时)

就与政治需要存在相当的差距了。
《三里湾》主要提炼了三里
湾这个村庄开展的秋收、整
社、开渠等情节,着重表现
人民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
遭遇的两种思想和道路的错 综矛盾和挣扎,小说从不同 侧面历史地再现了当时社会 的深刻变革。
5、柳青与《创业史》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
的《创业史》(1960年)是当代农业 题材小说的新的标志性作品,当时一 度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 史诗性‛、‚纪念碑‛式作品。
他建国后的创作非但得不到肯定,却不断遭到苛
责,《‚锻炼锻炼‛》和倾向相似的《赖大嫂》
后来被作为描写‚中间人物‛的标本受到批判。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发表于正处在‚大跃进‛高潮阶段的
1958年,赵树理通过小说曲折地表现了他的立场。赵树
理的小说文本都采用叙述人与人物同一视角来叙述,通
《三里湾》
长篇小说《三里湾》是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小说围绕山西农村三里湾的四个家庭即
三里湾合作运动的带头人村支书王金生、热衷于发
家致富的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糊涂涂‛马多寿、 落后妇女‚能不够‛等四家展开故事,穿插几对青 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写了秋收期间扩社、整 社、开渠等几件事情,歌颂了走集体道路的建社爱
1958年
杨沫《青春之歌》 冯志《敌后武工队》 雪克《战斗的青春》 刘流《烈火金刚》
十七年小说的重要收获
1959年 柳青《创业史》 欧阳山《三家巷》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1960年 黄秋耘《耕云记》
柳青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
1961年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战争文学观念的成因
• 解放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东西方冷 战及中苏意识形态的论战和流行于国际共 运中的“解放全人类”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 把这一主题置于牢固的审美模式之下,限 制了风格的多样化,形成了艺术表现的程 式化。
三、对战争小说审美模式的突破与 探索
• (一)《红日》--对革命军队中存在的农民 意识、游击习气的揭示,对反面人物性格 复杂性的刻画 • (二)《洼地上的“战役”》--对人情、爱 情的大胆探索 • (三)《铁道游击队》--战争小说的特殊形 式:传奇、游侠类。
第一节
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 作
• 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 ,代表了那一时期文 学的最高成就,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 • 一方面,新政权的建立需要用中国共产党 及其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对人们进 行革命传统教育 • 另一方面,战争文学的创作者大多是这场 刚刚结束的战争的亲历者、参与者,有比 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此有刻骨铭心 的记忆和深厚的感情
(二)十七年战争文学的共同主题
• 颂扬人民革命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歌 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的伟大英明的 领导作用;讴歌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敢 于献身和不可战胜;歌颂中国劳苦大众热 爱党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以及军民团结 的鱼水深情;揭露和痛斥日本法西斯的残 暴、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反动与腐朽,以及 其他和国民党有关的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 的顽固与腐朽。
2、民间现实题材
• • • • • • • •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 描写两条道路斗争 反映工业题材 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 “三红一创”(《红日》、《红旗谱》、《红岩》 《创业史》) •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三)特点
• 史诗风格 • 纪实风格 • 政治色彩
二、战争小说的作者构成及战争文 学观念
• (一)作者构成:大多亲历过战争
二)战争文学观念的形成
• 1、作家创作立场和视角的转向 • 2、“两军对垒”、二元对立的模式
(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 基调和审美模式
• 它强调的是战争的最终胜利意义,将过程 的意义溶解到最后的结果中去,将个体生 命的价值溶解到集体的胜利中去。其结果 是消解了战争文学的悲剧美学效果, • 体现出中国战争文学和西方战争文学的显 著不同。
(二)革命英雄群象的塑造
• • • • • • 周大勇 王老虎 孙全厚 李江国 马全有 彭德怀 :“作者画出了彭德怀将军的这一 幅肖像,使这部英雄史诗更生色,更有重 量;同时,这个成就,对于我们今天的文 学事业也是有意义的。” (冯雪峰)
• 冯雪峰:“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史诗,这 还是第一部”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像是用巨斧砍削出来 的,粗,犷而雄壮” • 在人物塑造上,缺少应有的力度与深度, 小说的后半部分也显得松散、拖沓,给人 以强弩之末的感觉 • 作家的情感过于外溢,缺乏含蓄、内敛, 因而略显浮泛。
五、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红 日》
• 吴强(1910-1990),江苏涟水人,1938 年参加新四军,后长期在部队工作、生活,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一)“史诗性”的艺术追求
• 涟水战役的失利,莱芜战役告捷,孟良崮 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 • 战争敌我双方互有胜负,各具特点,先抑 后扬,详略得当,各有侧重, • 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 战争的独特魅力。
(三)创作成就
• 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 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群体出现。 •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 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 艺的干预。
(四)本阶段文学的缺陷
• • • • • 1、文艺政治化 2、题材单一化 3、手法简单化 4、人物形象扁平化 5、作家非专业化
• 3、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对照、转 换的描写中,既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 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隐含了对时代共名 的某些偏离。
• 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 加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 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 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 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 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 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 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 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 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 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 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 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 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 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 《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四、《保卫延安》及战争文化规范 下的审美特征
• 杜鹏程(1921-1991) 著有长篇小说《保卫 延安》、中篇小说 《在和平的日子里》, 短篇小说作品有《年 青的朋友》、《速写 集》、《杜鹏程小说 选》等。
(一)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战争, 具有英雄史诗的品格
• 《保卫延安》开了当代文学史上首次从正 面描写战争的先河,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大 背景上全景式的描写了战役的全过程,通 过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 上的运动战以及沙家店歼灭战等不同类型 的战斗场面,生动的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战 争的特征。第二章十七年 Nhomakorabea期的小说
50、60年代小说概况
• (一)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 (二)创作题材:历史战争题材和民间现 实题材
• 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 革命战争史 • 反映解放战争 • 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 • 写抗美援朝战争 • 写古代历史
(二)创作题材:历史题材和现实 题材 1、历史题材
(二)在小说观念和小说美学上的 创新与探索
• 1、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传统 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 • 2、小说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 较好的刻画,突破了当时同类创作中存在 的局限。 • 一是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性的揭示。 • 二是对敌人(反面形象)没有漫画化,脸 谱化。 • 三是写出了我军高级将领性格的丰富性
一、战争题材文学创作概况 (一)兴起之因(引周扬语)
• 在一个百废待兴、新旧交替的时代,唯一 与新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历史,就是已经被 实践证明为胜利了的昨天的战争,而且新 生的共和国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巩固政权, 就需要大力宣传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并通 过对可歌可泣的悲壮革命历程及其英雄人 物的歌颂,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激励人们发扬战争年代革命传统和大无畏 斗争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以此来达到文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目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