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四个问题

合集下载

近代哲学中的确定性问题——以笛卡尔、休谟、康德为例

近代哲学中的确定性问题——以笛卡尔、休谟、康德为例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代哲学中的确定性问题--以笛卡尔、休谟、康德为例姓名:黄博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丁耘20090428中文摘要在哲学史上,笛卡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确定性这一概念的哲学家,确定性问题遂成为近代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确定性问题理解为两个方面:l、外部世界的确定性问题;2、知识的确定性问题。

前者来自笛卡尔、贝克莱、休谟等人的怀疑论,即外部世界的存在是通过我们的知觉推论出来的,因而其存在是可以怀疑的。

这一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而且也涉及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成立。

后者来自笛卡尔建立知识之树的尝试。

笛卡尔用确定性概念来讨论知识,并对各种知识进行分类。

之后的哲学家,如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休谟,大体上都依据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将人类的知识划分感觉的知识、理性的知识和直观的知识。

本文试图从确定性问题的角度梳理近代哲学中几位重要哲学家的相关学说,他们是笛卡尔、休谟和康德。

出发点是笛卡尔关于外感官的怀疑,即怀疑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这一怀疑在英国经验论者贝克莱和休谟那里得到进一步的阐发,康德将这种怀疑论称作“理性心理学第四个谬误推理”。

康德通过区分现象和自在之物解决了这种怀疑论,肯定了现象的现实性,也肯定了自在之物的存在。

实际上,确定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更是信仰和道德的问题,这在笛卡尔和康德的理论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因而,实践领域的确定性问题也是哲学必须关注的重要一面。

【关键词】:确定性外部世界知识笛卡尔休谟康德现象自在之物【中图分类号】:B5口r士々I亩一、什么是确定性问题从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开始的古代怀疑论,对关于自在存在着的世界的科学认识就产生了怀疑,并且否认有这种认识的可能。

普罗泰格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无论我们将命题中的“人"理解为下判断的个别的人还是作为人类这一种群,最终都将走向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

笛卡尔四圆定理

笛卡尔四圆定理

笛卡尔四圆定理
笛卡尔四圆定理,也叫做笛卡尔四圆大定理,可以说是数学界著名的定理之一,它最初是由科学家英国数学家笛卡尔于1645年提出。

简单来说,笛卡尔四圆定理
是指:任何四个不同的圆在一个共同的外接圆内恰好分别相交的话,它们的交点必落在共同的一个圆心和另外三个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外接圆上的同相四个点之间。

笛卡尔四圆定理拓宽了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数
学方法来解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复杂的几何问题,因此在建筑、机械设计、空间线形学以及航天工程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和机械设计上,笛卡尔四圆定理可以用来帮助设计师更快的确定建
筑物的位置,例如圆形建筑或大型圆形机械结构的设计,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设计出更精细的复杂线形几何图形,例如悬空桥梁设计等。

空间线形学中,笛卡尔四圆定理在解决四边形或多边形的覆盖和闭合问题时特
别有用,它可以帮助求解复杂的几何问题,而且它也可以用来了解物理几何和热学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研究方向。

航天工程上,笛卡尔四圆定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复杂的航天器的整体结构,
以便在太空中高效运行。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解决宇宙飞行器在漂移时因为推进器力和地球引力而造成的问题。

总之,笛卡尔四圆大定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提供一种
新的思路和途径,为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提供了帮助,并且在大量的实业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笛卡尔认识论中的几个问题

笛卡尔认识论中的几个问题

卡尔 的“ 思” 我 理论把 “ ” “ ” “ 结合在一起 ,我思 ” 思 和 在 与 我” “ 和 “ 我在” 概念的 出现 , 明了自我意识 的觉醒 , 表 主体性 的凸现 , 笛卡 尔把认识的起点确定 为 自我意识或思维 , 而不是外界对象。同时 又把 自我意识 或思维看作是主体的 , 由此去解决认 识和存在 的根 本 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这对后来 的哲学产生了深刻 的影 响。
1 笛 卡尔 的“ 思故我 在 ” 我 是其 哲学 的第一 原则
笛卡尔强调 , 科学的 目的在于造福人类 , 使人成 为 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 , 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 , 主张重审知识 , 提出了怀疑 切的系统怀疑方法 。笛卡尔认为 , 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 , 也可 以怀疑思想之 内的对象 , 但却不能怀疑 自身。而且 , 怀疑活动一定 要有一个 疑的主体 ,我 ” “ 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 , 由于想 到 我在怀疑 , 可以确定地知道 , 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 的。 由此 , 笛卡尔断定“ 思故我在 ” 我 。这个命题有两个部分 ,我 “ 思” 我在” “ 的存在是 一切 存在无可置疑 的前 提。“ 和“ ,我” 我思” 是以意识 活动为对象 的 自我 意识 , 正如他所说 : 当我看 的时候 , “ 或者当我想到我在看 的时候 ( 这两种情况我是 不加 分别 的)这 , 个在思想的我就决不可能不是 同一个东西。” 即一切思想活动 的 核心是对这些活动的 自我反思 。在笛卡尔看来 , 思想 的主体和反 思的主体是一个 主体 , 主体 就是实体 。“ 我思 ” 我在” 同一个 和“ 是 实体 。人们只能通过屙 陛来认 识实体 , 这就是它 的本质 。从 自我 的思想活动 , 我们可以得到 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 笛卡 尔是从“ 怀疑一切 ” 出发 确立起 “ 我思 ” , 的 怀疑一切 被 笛卡尔视为哲学第一要义 。但是 , 笛卡尔只是通过普遍怀疑来排 除一切成 见 , 以便“ 为我们铺 平一条最适 当的道路 , 为我们 的精 神摆脱感观 ,并最后使我们对后来认 为是真的东西决不 能再 怀 疑。” 这里 , 普遍怀疑并不是 目的, 而是达 到不可再怀疑事物的一 条道路 或方法 。 笛卡尔 由此达到并确立的就是 “ 我思” “ 。 我思” 在 笛卡尔看来首先是一种摆脱 了一切感性事 物的思维活动或精 神 存在。笛卡尔通过怀疑为真理知识开辟道路 , 从而提出真理标 准 问题。他认为 , 只有那些十分明 白清晰地呈现在心智之前使我无 法怀疑的东西才是真的。

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

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

寻求真理的方法笛卡尔著《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笛卡尔在《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中提出了“我思”问题,并在这里说明了提出“我思”的原因和目的。

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在这本书中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所用的方法是体验研究法,即依据自己的故事,他称之为“传记性”的东西。

他首先从自己所受的教育谈起。

他说:“我自幼受书本教育。

由于听信人家的话,认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

可是等到学完全部课程,按例毕业,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我的看法就完全变了。

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到年龄容许我离开师长的管教,我就完全抛开了书本的研究。

我下定决心,除了那种可以在自己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以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

”①笛卡尔在这里指出的是书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知识应该在自己心里和世界之中寻找,这是关于知识的源泉问题。

知识源自自己的思和在世界之中自己的看。

书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让人思,而只是让人用最快的效率记住书中的知识。

笛卡尔继续叙说自己的求知体验。

他说曾经在一个地方,在那里既找不到人聊天解闷,也没有什么牵挂,没有什么情绪可以使他分心,因此就“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

在那些思想当中,第一个是我注意到:拼凑而成、出于众手的作品,往往没有一手制成的那么完美。

……我们所听信的大都是成规惯例,并不是什么确切的知识;有多数人赞成并不能证明就是什么深奥的真理,因为那种真理多半是一个人发现的,不是众人发现的。

所以我挑不出那么一个人我认为他的意见比别人更可取,我感到莫奈何,只好自己来指导自己。

不过,我好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进的人似的,下决心慢慢地走,每一样东西都仔细摸它一摸,这样虽然进步不大,至少保得住不摔倒。

我甚至宁愿献付出充分的时间为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拟出草案,为认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物寻找可靠的方法,而不一开始就大刀阔斧把过去未经理性指引潜入我心的一切完全抛弃。

笛卡尔方法论四个原则

笛卡尔方法论四个原则

笛卡尔方法论四个原则笛卡尔方法论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思维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中。

笛卡尔方法论包括四个基本原则,即分解、分析、综合和归纳。

下面将逐个原则进行阐述。

分解。

分解是指将复杂的问题或事物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通常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理论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然后分别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每个部分,并且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整个系统或理论的运作机制。

分析。

分析是指对问题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剖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研究中,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线索和思路。

第三,综合。

综合是指将分解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和综合,以得出全面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在科学研究中,综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要求我们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考虑在内,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或解决方案。

归纳。

归纳是指根据已有的分析和综合的结果,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或原则。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性的结论,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个别的事实中发现普遍的规律,并建立起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理论体系。

笛卡尔方法论的四个原则分别是分解、分析、综合和归纳。

这四个原则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方法论体系。

在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从而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当然,笛卡尔方法论并不仅仅适用于科学领域,它同样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笛卡尔方法论,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笛卡尔 方法论

笛卡尔 方法论

笛卡尔方法论简介笛卡尔方法论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命名的一种思维工具和问题解决方法。

笛卡尔方法论强调通过分析和抽象来解决问题,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清晰性。

它在科学研究、哲学探索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方法步骤笛卡尔方法论包含以下四个步骤:1.怀疑一切:笛卡尔认为在探索真理之前,需要怀疑一切现有的知识和观念。

这意味着要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和主观臆断,以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2.分析问题:在怀疑一切的基础上,将问题进行分解和分析。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并逐一解决,从而逐步推进对问题的理解。

3.合成综合: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将各个简单问题的解答综合起来,形成对整个问题的解答。

这个过程要求逻辑的严密性和推理的正确性。

4.检验验证: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后,需要进行检验和验证。

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验证解答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若解答经验证不正确,则需要重新进行分析和合成。

应用领域笛卡尔方法论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笛卡尔方法论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科学家可以将复杂的科学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研究问题,并逐步进行验证和推理,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哲学探索笛卡尔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对哲学探索尤为重要。

在哲学上,应用笛卡尔方法论可以对问题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论证,尤其是在探索存在与认识论问题时,该方法论可以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考框架。

决策和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笛卡尔方法论可以用于决策和问题解决。

例如,当面临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部分,逐一解决,并最终综合形成最优的决策方案。

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逻辑严密:笛卡尔方法论要求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从而保证解答的正确性和严密性。

2.清晰明确:通过将问题分解和抽象化,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避免混淆和模糊。

3.有序可控:笛卡尔方法论将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部分,可以有序地逐步解决,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可控性和效率。

笛卡尔积 路径问题

笛卡尔积 路径问题

笛卡尔积路径问题
路径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

当我们需要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或者枚举所有可能的路径时,常常需要借助笛卡尔积来解决。

笛卡尔积是集合论中的一个概念,它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可能的有序对组成。

在路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路径看作是一系列的节点组成的序列。

假设我们有两个集合A和B,分别表示起点可能的位置和终点可能的位置。

我们希望找到从任意起点到任意终点的路径。

这时,我们可以计算A和B的笛卡尔积,得到所有可能的起点-终点对。

例如,A = {A1, A2, A3} 表示起点可能的位置,B = {B1, B2, B3} 表示终点可能的位置。

计算A和B的笛卡尔积,得到的结果为{(A1, B1), (A1, B2), (A1, B3), (A2, B1), (A2, B2), (A2, B3), (A3, B1), (A3, B2), (A3, B3)}。

接着,我们可以遍历笛卡尔积中的每一个起点-终点对,使用适当的算法(如广度优先搜索或Dijkstra算法)来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路径问题常常与图相关联。

图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边组成。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位置,边表示两个位置之间的连接。

我们可以利用图的数据结构来表示路径问题,并借助图的遍历算法来寻找最短路径或枚举所有可能的路径。

总结起来,笛卡尔积在路径问题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生成起点-终点对。

通过计算起点和终点集合的笛卡尔积,我们可以得到所有可能的起点-终点对,从而应用适当的算法求解路径问题。

笛卡尔定理与一类多圆相切问题

笛卡尔定理与一类多圆相切问题

笛卡尔定理与一类多圆相切问题
“四圆相切”具体指的是“平面内的四个圆两两相切且不公切”。

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数学家就开始留意这类独特的图形——不仅因为它具备无与伦比的几何美感,还蕴含精妙绝伦的代数关系。

虽然是个上千年的老问题,但既然是从头探索,还是有必要问一句:“四圆相切是否存在?”
复杂情况搞不清楚的时候,就先从简单情况入手。

三圆相切的例子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1) “外切-外切-外切”——三个圆互不包含,两两外切;(2) “内切-内切-外切”——一个大圆与两个小圆内切,而两个小圆外切。

有了三圆相切的基础,我们只需要补上第四个圆,让它与其他三个圆都相切即可。

那么,第四个圆是否存在?
感觉上是存在的,但严格表达起来还是有些疑问,那就继续简化:两条平行直线之间夹着一个圆,是否存在第四个圆与三条曲线相切?
想必读者可以秒解这个问题:这样的圆不仅存在,而且不多不少,恰好有两个。

结论似乎没什么用,毕竟简化得有些过分了。

但是别忘了,我们手头有一个“化圆为线”的强大工具——反演变换。

如果能把任意一个三圆相切的图形都转化成“平行直线夹一圆”的情形,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遵循这一思路,构造所需的反演变换并不困难:为了在反演后得到两条直线,反演中心需要放在两个圆的切点上。

如此一来,经过反演中心的两个圆变成了两条平行直线;更重要的是,由于反演变换的保圆性和自逆性,第三个圆的反形不仅是圆,还刚好与两条直线相切!剩下的就容易了:找到第四个圆的反形,再做反演即可。

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哲学

演绎法、怀疑论,经验论,上帝存在论,唯物论,二元论,自我论是笛卡尔哲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

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

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方法论原则:笛卡尔排除不可靠的知识,寻找可靠知识所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条,绝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第二条,把自己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自己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第四条,把一切情形尽可能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们确信毫无遗漏。

上述规则的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指出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我思故我在1、首先,我们一向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

尽管感觉给予我们关于事物的许多信息,但是有时感官是会骗人的。

例如同一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在感觉上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谈谈方法
笛卡尔的方法论,也被称为笛卡尔主义或还原主义,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 éDescartes)提出的一种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方法。

笛卡尔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原则,即分析、合成、归纳和演绎。

1. 分析(Analysis):笛卡尔主张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元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其本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仔细分析问题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获得对问题的准确理解。

2. 合成(Synthesis):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笛卡尔主张将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重新构建整体的理解。

通过合成,我们可以将分离的元素重组成为一个完整的、一体化的概念。

3. 归纳(Induction):笛卡尔认为,通过从具体的实例中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归纳出普遍适用的规律性原则。

4. 演绎(Deduction):在得出一般性结论之后,笛卡尔认为可以通过演绎的方式推导出特定情况下的结论。

演绎是一种从一般性原则到具体情况的推理过程,通过逻辑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具体的结论。

总的来说,笛卡尔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分析、合成、归纳和演绎四个步骤,以求得
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结论。

这种方法论在科学研究、哲学思考以及数学推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它强调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思维分析,为科学知识的建立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

浅析笛卡尔认识论的缺陷笛卡尔认识论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认识及其可靠性的理论。

虽然笛卡尔认识论对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笛卡尔认识论中的“怀疑主义”倾向使得人类的认识被严重怀疑和质疑。

在《第一哲学沉思》中,笛卡尔提出了“梦境假设”和“恶魔假设”,认为我们所认知的一切都可能是虚幻和被欺骗的,因此对于我们的认识不能太过自信。

怀疑主义过于激进,过于强调怀疑的必要性,导致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变得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那么我们将无法建立任何可靠的知识基础。

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二元论”思想使得心灵和物质被严格分离。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属于心灵的范畴,而物质世界则属于物质的范畴,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和交互作用。

这种二元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类的身心关系,忽略了身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的思维和意识往往是与我们的身体相关联的,身体的感觉和感知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将心灵与物质割离开来是对人类认识过程的简化和夸大。

笛卡尔认识论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对于认识的影响。

笛卡尔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和历史背景对于个人认识的塑造作用。

事实上,认识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个人的认识是在社会交往和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笛卡尔忽略了外界的经验和社会的影响,使得其认识论过于孤立和片面,无法真正反映人类认识的全貌和真实性。

笛卡尔认识论对于科学的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笛卡尔强调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但他过于依赖理性和逻辑的推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证科学对于认识的作用。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等手段来获得知识的,而笛卡尔过于强调理性推演和思考的方法,使得他忽略了实证科学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降低了其认识论在科学领域的价值。

笛卡尔认识论虽然对于人类认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十大难题

十大难题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 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 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 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 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 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 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 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 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 现象中这一常识。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Gettier用来批 判主流上作为知识. 的定义的JTB (justifiedtrue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 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 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 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 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 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 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 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 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 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 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伽利略的重力实验 (Galileo’sGravity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 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 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 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 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 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 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 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 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 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Foot提出的,用 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 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 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 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 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 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 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 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 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 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 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 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西方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西方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黑格尔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在近代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在一开始就被明显的亮出,两者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趋向于同一。
康德原则上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把握客观存在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他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即“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断言客观存在的事物——“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超验的、彼岸的东西,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现象”。这样一来,在康德面前就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另一个是不可认识的彼岸的“自在之物”世界。可见,康德本质上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否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在这里,他第一个把主体能动性思想等一系列辩证法因素引入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中来,为以后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在解决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上提供了启发。
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理念;思维与存在;同一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在西方哲学上经历了漫长的思索、争论,逐渐从模糊到明确,从抽象从具体,到了近代则采取了自觉的形式突显出来,发展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高问题。它经历了由康德的二元对立进入抽象的同一,再过到黑格尔绝对唯心论基础上思辩的对立统一。
总的说来,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学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①存在即思维,没有思维以外的客观存在。
②思维是存在的本质、灵魂;存在是思维的外化、躯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并把实践引入到解决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中来。
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辩证的过程。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于“绝对理念”的学说。
谢林反对费希特把“自我”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认为要使“自我”和“非我”的同一,就必须有一个凌驾于二者之上,既非主体又非客体的东西,他称之为“绝对”。“绝对”是产生一切有限事物(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并且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必然同一的根据。“自我”和“非我”都产生于“绝对”。“绝对”是思维与存在的“无差别的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精神力量。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只要肯定有一个在思维之外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对它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客观存在,就必须把思维与存在看成是“无差别的同一”,即单纯的等同,思维与存在溶合为一,没有差别。谢林就这样试图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来构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笛卡尔哲学的几个问题:评加勒特汤姆森的著作笛卡尔

笛卡尔哲学的几个问题:评加勒特汤姆森的著作笛卡尔

笛卡尔哲学的几个问题:评加勒特·汤姆森的著作《笛卡尔》加勒特·汤姆森是美国伍斯特学院的康普顿哲学教授(级别可能相当于讲师,Garrett Thomson is the Compton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College of Wooster,摘自该学院的网站),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哲学博士,擅长领域为康德、笛卡尔、洛克和莱布尼茨等。

他写的这部短篇著作《笛卡尔》被列入张世英、赵敦华主编的《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中,中华书局2002年7月出版,译者为王军。

汤姆森评述笛卡尔时明显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一书的影响,作者在最后一章《补遗》当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评述笛卡尔的问题上处处用到“私人的”和“公共的”等字眼,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本文将围绕着作者所研究的其中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直觉到“我在”笛卡尔的演绎方法的起点是“能够通过直觉清楚而明显地得知是真实的”命题,直觉是“在精神上掌握或看到这些简单命题的真理性的能力”,这一方法来源于数学。

笛卡尔在《方法谈》中列举了这样的例子:“我能够凭直觉感到我是存在的、三角形有三条边。

这些真理可以通过理性之光而获得。

”因为“直觉是对简单真理的直接的精神感知,因而它是不受怀疑的。

”(pp.30-31)这里,直觉因为它的感知对象是简单真理,因而具有确定性,而演绎推理是派生的,它利用了直觉的确定性而保证了推理过程的确定性。

因此,在这里,“我在”并不需要靠演绎,只需要靠直觉就能拥有确定性,因为“我在”是一个简单真理,这个观念是清晰的。

在现代哲学中尤其在柏格森哲学,我们已熟悉了将理性与直觉对立起来,但是在笛卡尔的术语中,直觉却意味着“一种天赋能力”、“理性的光芒。

”(p.34)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二、怀疑方法汤姆森说:“笛卡尔的‘怀疑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发现确定性,找到可以在知识重构中充当可靠基础的命题。

笛卡尔简介

笛卡尔简介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

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

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

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

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些学者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五.方法论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1633年快要完稿时,他获悉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

虽然笛卡儿在荷兰未受到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捍卫了哥白尼的学说。

但是在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

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

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笛卡尔的“报复”:因果排斥问题

笛卡尔的“报复”:因果排斥问题

笛卡尔的“报复”:因果排斥问题1643年5月,波西米亚王国的伊丽莎白公主给笛卡尔写了一封著名的哲学书信,信中提出了如下质疑:既然心灵的本质是思考,没有广延,不处于空间之中,而身体的本质是广延,处在空间之中,那么心灵如何能够对身体产生作用呢?[ 1 ]对此,笛卡尔始终都没有给一个合理的答案,实体二元论也因此而饱受质疑。

从20世纪中叶起,物理主义逐渐成为哲学界的主流观点,从而,心灵(或灵魂)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实体而独立存在,心理事件也就不再是心灵的活动,而是发生在复杂的物理系统(脑神经系统)内的事件,这样一来,心理事件的因果作用似乎不再遭遇任何哲学难题。

然而,不少物理主义者却对心理事件的因果作用发出了诘难,金在权(1998)将心理事件所遭遇的因果作用难题称作笛卡尔的“报复”(Descartes’Revenge)。

[ 2 ] 38 笛卡尔的“报复”产生于四个看上去非常可靠的论题之间的冲突,这四个论题分别是:存在心—身因果作用、心理性质不等同于物理性质、物理领域的因果闭合性(the causal closure of the physical)、不存在过度决定(no overdetermination)。

接下来,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这四个论题,然后就这四个论题之间的冲突展开分析,并给出关于笛卡尔的“报复”的可能解决方案。

一、存在心—身因果作用心理事件①引发身体行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

例如,张三想完成一篇论文,结果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做出了一系列的物理运动;张三觉得可能会下雨,结果将一把雨伞装进了包里;等等。

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有着成百上千次的心—身因果作用,对于心—身因果作用的存在,我们实在难以否认。

如果我们的信念、欲望、决定、选择无法成为我们的行为的原因,很难想象我们还能够正常地生活。

再者,心—身因果作用还是我们能够成为道德主体的前提。

例如,张三将李四的胳膊打断了,随之张三被李四告上了法庭,经过法院的调查和审问,得知张三平常与李四本就不和,再加上两人当天因为某事起了冲突,结果张三一怒之下用木棍打断了李四的胳膊。

浅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论文

浅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论文

浅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论文科学主义(scientism)被学术界认为是臆造出来的概念,实际上历史上在科学界不曾有过“科学主义”这种东西。

现代社会经常提“科学主义”的人一般被认为是不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文主义者”。

以下是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全文如下: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

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

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

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以贬斥。

但也有些不赞成科学“至高无上”的人不用这个贬义词,而恰当地把这种看法叫做认识论的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 )和本体论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

罗蒂的著作《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年)出版以后,基础主义成为众矢之的。

人们纷纷把当代西方哲学的走入死胡同,归咎于笛卡尔首创的基础主义。

笛卡尔的论点大致是这样:(一)科学是唯一的知识、永恒的真理。

伦理的、美学的和神学的思想都将被科学的进步所排除。

接受传统规范的唯一理由不过是,在我们在一切实践领域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的限度内,按照传统规则和基于经验的作法来生活是慎重的。

这一点最重要,以下各点可由此直接或间接地推演出来。

(二)科学知识的确定性(certainty )在于它以主体中的明白清晰的观念为基础;这是知识的阿基米德点。

(三)自然科学之所以是客观实在的正确表象,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应用。

笛卡尔积 路径问题

笛卡尔积 路径问题

笛卡尔积路径问题
(原创版)
目录
1.笛卡尔积的定义与概念
2.路径问题的提出
3.笛卡尔积在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4.笛卡尔积的优缺点
5.结论
正文
1.笛卡尔积的定义与概念
笛卡尔积,又称直积或笛卡儿积,是一个数学概念,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集合之间的组合。

给定两个集合 A 和 B,它们的笛卡尔积是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的有序对 (a, b) 的集合,其中 a 来自集合 A,b 来自集合B。

用符号表示为:A × B。

2.路径问题的提出
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涉及到寻找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在网络科学、社交网络、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笛卡尔积在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在路径问题中,笛卡尔积被用于表示所有可能的路径。

假设有一个无向图 G = (V, E),其中 V 表示顶点集合,E 表示边集合。

我们可以将顶点集合 V 看作是一个集合,边集合 E 看作是另一个集合。

这样,笛卡尔积 V × V 就代表了所有可能的顶点序列,即所有可能的路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笛卡尔积,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4.笛卡尔积的优缺点
笛卡尔积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表示所有可能的组合,便于分析和研究。

然而,它的缺点是计算量较大,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会导致计算效率低下。

5.结论
笛卡尔积作为一种数学概念,在路径问题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笛卡尔积,我们可以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笛卡尔积的计算量较大,可能会影响计算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笛卡尔的方法论
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他的方法论,通过方法论,他摧毁旧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建立了理性时代的规则。

1、普遍数学原则
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馆,认为所有的科学都统一于哲学。

而科学的统一性并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笛卡尔认为应当寻求一种包含古代几何和当代代数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缺点的方法,即“普遍数学。

(1)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普遍数学把数学的最一般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上,这两个特征运用到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以界定,使他们获得更普遍的意义。

数学上的度量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就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同对象之间同异的比较。

(2)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

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

但是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终极原因是无限的上帝,被造的事物是有限的,原因与结果不同质,不能直接推到,因而形而上学不能直接诉诸于终极原因,需要通过分析方法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在运用综合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这就与笛卡尔德另外一个原则相关联。

2、思想原则
笛卡尔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建立了四条方法论原则:
第一,绝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适当的、圆满的解决为止;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的列举出来。

上述四条原则不难理解,即说明了分析的必要性,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要尽可能细致,直至可以圆满解决,而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完全的真理。

3、普遍怀疑的原则
笛卡尔确立了以上原则后,有由于梦境而引发了他对现有一切知识的怀疑。

他认为一定要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笛卡尔德怀疑方法是普遍的:首先,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对象,感觉的不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周围的世界时不可靠的。

其次,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在梦境中我们的感觉也同样是确定无疑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区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

最后是数学的观念是简单的,而且是清楚明白的,好象永远不会有错,因为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2+3永远等于5,正方形永远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但是在笛卡尔看来这种看起来不会虚假的东西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假象而已。

这里笛卡尔假设了一个邪恶的精灵,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至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但这并不是思想的产物。

就好像一直以来,哲学家对数学基础的追问:数学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有无外部原因?有无客观事实与之对应?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因此自身基础不稳定的数学不能成为第一原则。

笛卡尔的怀疑方法属于分析的范畴,通过这个普遍怀疑,他确定可“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原则。

二、“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1)根据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分析考虑一切可能性原则后,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思想对思想自身的怀疑”。

笛卡尔认为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和思想之内的对象(数学的知识等),却不能怀疑自身,即思想在怀疑时,可以怀疑一切思想的对象和内容,到那时对于“我在怀疑”这个事实却不能怀疑,负责一切怀疑边不可以成立,就是说怀疑本
身不能怀疑。

(2)“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分为两部分:“我思”和“我在”。

“我思”就是思想的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无论理性的、感性的还是情感的,更重要的是它属于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否则它也就成了可以怀疑的了。

“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的意识。

思想的活动就是反思的活动。

(3)思想的主体与反思的主体是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故”并不是实体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是本质与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从逻辑上说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

“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

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实体的特殊属性就是它的本质。

“自我”就是这样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

(4)“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的意义就在于确定了一个“自我”思想实体,下一步便是从这个唯一确定的命题推导出其他确定的知识。

这需要从自我思想领域过渡到思想之外的领域,需要克服不同性质之间的隔阂,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标准。

笛卡尔诉诸于他已确立的第一原则,认为“自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象自我观念那样明晰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因此笛卡尔建立了一个一般的规则,就是: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

这一规则的建立是笛卡尔方法论的转折点,使他能够从分析过渡到综合并用这些复杂的标准衡量那些对象,并将那些曾经被怀疑的观念再次确立为真观念。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笛卡尔生活在基督教的传统之中,因此他理所当然的肯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清楚、明白上帝的观念,但是“上帝”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笛卡尔所要证明的。

(1)笛卡尔说“上帝”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而“自我”的观念只有悠闲地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出上帝的无限性,理由是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行,这种因果的比较虽在中世界已经出现,但是把它运用于上帝观念与这一观念的比较,笛卡尔是第一人。

根据这样的因果观,“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2)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的新版本,他们都是从“上帝”观念的绝对完满性推出上帝的客观存在,但是安瑟尔谟认为绝对完满与客观存在之间有逻辑必然联系,因此可以从前者推出后者;笛卡尔则认为二者是因果关系,有结果追溯到原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

(3)“我思故我在”到“上帝存在”完成了两个不同性质对象系列之间的跳跃。

我思是单纯的思想原则,上帝存在是终极原因。

从思想的第一原则到上帝存在的论证建立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过渡。

从上帝这个终极原因出发,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确定性也就有了保证。

四、物质实体和身心二元论
(1)笛卡尔对于实体的定义是:“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事物而自身存在的东西。

”那么严格的说只有上帝才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存在,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但实体是个多义词,他可以在相近的意义上运用于不同的对象。

在与实体相近的意义上,心灵和物质也是实体,因为除了上帝之外,它们也不需要依赖任何东西而存在。

按照笛卡尔的原则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实体,思想和广延使我们所熟悉的无处不在的输习惯,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上帝是实体只是一个存在论的设定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根据实体的定义,心灵与物质都是不依赖与它物的存在,它们也不依赖于彼此的存在,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没有思维,这样笛卡尔得出了二元论:“心灵与物质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认识两个实体的组合:身体是物质,自我意识是心灵,这就是“身心二元论”。

按照二元论的原则,身体和心灵不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