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瑜:浪漫主义的诗化风格

《小玩意》《大路》《野玫瑰》

蔡楚生:借鉴民族传统叙事艺术的通俗化风格

《渔光曲》《迷途的羔羊》

沈西:长于创造动态语言和场景再造风格

《乡愁》《十字街头》

吴永刚:清新淡雅素描风格

《神女》《浪淘沙》

程步高:细腻质朴的写实风格

《狂流》《春蚕》

费穆:注重创造哲理意象的写意风格

《香雪海》《狼山喋血记》

评价:

(为什么说30年代是中国电影第一次高潮?)

1,电影形态

无声——有声

无声成熟:《神女》

有声兴盛:《马路天使》

第一次和世界接轨

2,表现内容

接触现实生活,取代神怪和娱乐

现实疾苦与激愤,第一次呈现呼应时代神经和民心期盼

艺术创作>商业投机

3,艺术形式

自觉追求创新,吸取世界优长,探索民族化

技巧进步,叙事流畅,造型表意,民族风格呈现

一批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高影片

标志着迈入新时期

4,创作方法

改变单一,

影戏继续发展,内涵增加

多样创作方法,变化色彩,对外来电影吸取

不再是戏剧附庸与茶楼戏院娱乐物

5,整体社会形象

摆脱于世消极消闲,树立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

摆脱末流被漠视,强化独立位置艺术形象

站在社会改造前沿,呼应时代使命感

※※左翼电影继承民族传统两种倾向

1、影戏传统:蔡楚生继承了郑正秋,又发展了三点。钟书P39

2、吴永刚民族文化,意境派。钟书P40

抗战电影(37-45)

特殊阶段

物质基础

创作心态

观影要求

已经不可能成为一种单纯的“艺术”或“娱乐”

结束30年代繁荣局面,导致创作和生产格局改变

发展阶段:

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抗日根据地四种区域并存一,国统区:两个时期,三家机构

上海撤出、武汉时期、重庆时期

“中制”、“中电”、西北影业公司

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正面描写

两大类:新闻记录片和故事片。

20部故事片和100多部记录片

中制:(国统区最大)

武汉时期,三部《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

《八百壮士》(杨翰笙、应云卫)

《热血忠魂》

重庆时期,八部《塞上风云》(应云卫)

《胜利进行曲》(史东山)

《东亚之光》

中电:

武汉时期只有记录片

重庆:《孤城喋血》

《中华儿女》(神西苓)

《长空万里》(孙瑜)

西北影片公司:

阎锡山。《风雪太行山》《老百姓万岁》

代表影片:

《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第一部正面表现抗战;《八百壮士》阳翰生应云卫

《东亚之光》何非光

《塞上风光》应云卫1940第一部表现各民族团结抗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