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中英文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坛中英文导游词

天坛中英文导游词

中文范例:篇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天坛。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天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1998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于1420年建成完工。明朝永乐年间,天坛初建之时,称天地坛,不仅祭天而且祭地。一百余年间,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至明嘉靖九年,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祭改为天地分祭,在南郊建圜丘,名为天坛;在北郊建方泽坛,名为地坛;有在东郊建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

清乾隆皇帝时又对天坛警醒了大规模的修建:1742年改建大斋宫;1747年用城砖包砌天坛内外坛墙;1749年扩建圜丘,兵在乾隆十六年将祈谷坛的大亨殿改为祈年殿,将三层殿顶琉璃瓦改为蓝色,象征天。次年又改建皇穹宇。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年单是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1911年清帝溥仪退位后,祭天制度废止,清廷撤走其配祀祖先的牌位,将天坛交由国民政府内务部管理。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凯又到

天坛举行了一次祭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37年日军进驻天坛。1939年日军占据神乐署,设立研究病理和细菌的实验室。1945年北平市接受的天坛已经破败不堪。解放前夕,守备北京的国民党军队在天坛内修筑工事、建弹药库,砍伐大量树木。为建简易机场扒掉南部坛墙,炸毁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石牌坊,天坛面目全非。建国后。在国家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秀山之下,天坛才重现昔日辉煌面貌。

天坛全园占地约273公顷,其中林地占地163公顷,草坪占地10余公顷,100年以上的古柏有3600多株,全园之北覆盖率达到89%。天坛的面积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明清两朝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几天大典654次。最后在这里几天的是袁世凯。

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主要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建筑群,北部为祈谷坛建筑群。两坛各成体系,他们之间由海墁大道相连。天坛又有内坛和外坛之分,其间分布许多附属建筑,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将天坛的主要建筑概括起来。

“一”:一天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向北分别得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是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外坛墙2座,西侧北面祈谷坛门及南面的圜丘坛门。圜丘坛周围4座,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3座,分别为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大家看,我们眼前的这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就是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建筑群的通道,全长108丈。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的窄路为“御路”,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而设。整个路面底部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高出最南端2米,而路面看起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而又没有真的让皇帝走斜坡而受累,同时也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说到这里,有朋友要问了,这明明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为什么叫“桥”呢?这有两个说法:一是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思是与天相接,所以称桥;二是,在前面的确有一条券洞式的东西通道,如同桥洞,所以叫桥。丹陛桥又被称为“鬼门关”。为什么呢?因为在外滩

的西南侧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死羊动物的机构,叫“牺牲所”,在丹陛桥东侧又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叫“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得动物赶到东侧宰杀亭内宰杀,做成贡品。但最初在西向东没有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羊在丹陛桥上走,玷污了神路,于是就在下面开了个洞,让牲畜从这里通过,因为动物过了桥洞必死无疑,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这里又叫“鬼门关”。丹陛桥确实是桥,而且是一座立交桥,按年代计算恐怕称得上古都北京第一座立交桥了。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时丹陛桥的北端东侧,这有一个坐东朝西的方形转台,周围有汉白玉石栏板,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叫“具服台”。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在此临时搭起帐篷,人称“小金殿”,皇帝在大典前在这里换衣服,脱去黄色龙袍,换上蓝色的祭服,表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来这里更衣,返回紫禁城。

在天坛中轴线北端,是祈谷坛,坛分三层,圆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三层坛面围以汉白玉石栏板,坛上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七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殿内的天花为龙凤藻井。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环柱网。内圈为4根龙井柱,其东南柱代表春季,南方柱间代表夏季,

西方柱间为秋季,北方柱间为冬季。中圈12根金柱分隔的12个位置,代表一年的12个月。12根金柱加上柱间隔成德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

祈年殿内中间北侧有一方形高台,是安放皇天上帝神版的地方,东西两侧较低的方形石台,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牌的地方。

在祈谷坛的北侧,是监狱永乐十八年的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牌,明嘉靖二十四年改名为皇乾殿。在祈谷坛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叫“长廊”,共有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长廊将祈年殿、神库连在一起,是祭祀时往祭坛上运送祭品的通道。

在祈谷坛长廊的东南方,这一景观被称为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放在这里的。可能有细心的团友要问七星石为什么有八块呢?其实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东北方位的小青石是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后在乾隆年间曾置的。

好!天坛祈谷坛建筑群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自由参观拍照,15分钟后我们在北天门集合。谢谢! 篇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前,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明清两代皇帝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