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辨治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路感染辨治体会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病原体入侵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上行性感染,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而到肾脏;血行性感染,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时,循环血中的细菌容易到达肾皮质,糖尿病、多囊肾、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等,增加了肾组织的易损性。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产生感染;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细菌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肾下垂或肾盂积水等,均可使尿液排泄不畅而易罹感染;尿路畸形或尿道插管、或因其它慢性病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亦易患本病。

尿路感染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与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炎、肾盂炎和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上尿路感染则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两者不易严格区分。

根据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淋证”、“腰痛”范畴。但中医学中的“淋证”范围较广,除尿路感染外,还包括尿路结石、乳糜尿等病症,而尿路感染当属于淋证中的“热淋”、“气淋”、“血淋”和“劳淋”范围。《内经》首先提出“淋”的概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描写更为具体:“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又说腰痛有“湿而兼热者”,有“邪火蓄结腰肾,……二便热涩不通”。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病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外感六淫,郁而化热,下迫膀胱;或尿道污染,湿热内结膀胱;或疮疡热毒下注膀胱;或妊娠产后,体虚邪袭;但本病之成,多由素体肾气虚亏,在内虚的基础上,由外因感染通过内因肾虚而导致发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首先提出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其症状发生的病因病机是“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他解

释说:“膀胱与肾为表里,倶主水……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脏腑

不和,致肾虚膀胱热,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淋”。巢元方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

及实践意义,为后世多数医家所宗,成为临床上诊治淋证的主要病机。

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水道不利,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肾与膀胱相表里,

腑病及脏,则腰闾酸痛,若迁延日久,正气渐衰,可因湿伤阳气,热灼阴液,而

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故本病初起,常以邪实为主,正邪相搏,表现为一派实热

症状,属于本病的急性阶段;湿热久稽,则湿损阳气,热灼津液,可出现肾阴不

足或脾肾两虚的证候,此时正虚邪恋,则属于本病的慢性阶段。

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示意图

房事不节

肾气亏虚体虚邪袭

妊娠产后

热伤血络(尿血)

湿热内蕴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

(小腹胀痛、尿频、尿急、尿痛)

腑病及脏

热灼阴液肾阴不足肾阴虚而膀胱湿热未

湿热内结肾(小腹坠胀、腰酸、低热、尿频)

湿伤阳气火不生土

(腰酸痛、面肢肿、尿频急、夜尿多)

二,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1.由于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膀胱湿热,所以在治疗上补肾、清利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则。

2.还应根据邪正虚实,标本缓急,辨证施治。邪盛者以祛邪为先,标而本之(标急治标),“邪去正自安”;正虚邪盛者,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清补并用(标本倶急,标本同治);正虚邪陷者,扶正为先,本而标之(本急治本),“正足邪自

去”。

(二)常见证型

1.湿热蕴结型

主证尿频、尿急、尿痛,或解尿灼热,尿色黄赤混浊,甚则尿血,小腹坠胀,或发热、腰痛,身倦体重,纳呆呕恶,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常用方如: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小蓟饮子等。

八正散《局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尿频急而痛膀胱刺激症状明显者。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伴有发热或寒热往来者。

小蓟饮子《济生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血尿明显者。

2.正虚邪陷型

主证初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高热诸症,继则突然体温不升,四肢厥冷,呼吸气微,冷汗淋漓,舌不红,苔薄白,脉微欲绝,血压下降。

治则益气回阳,扶正祛邪。

常用方如:参附汤和当归六黄汤交替服用。

参附汤《妇人良方》适用于正气不足,邪毒内陷,真气欲脱之时。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与参附汤交替应用,以起回阳固脱,益阴敛汗,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

3.阴虚湿热型

主证尿频、尿急、尿痛时轻时重,腰酸腿软,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则滋阴补肾,兼清湿热。

常用方如:知柏地黄丸、猪苓汤等。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适用于尿路感染病延日久,肾阴已虚而湿热未清者。

猪苓汤《伤寒论》适用于阴虚而膀胱湿热未清者。

以上诸方清热解毒之力均显不足,宜在原方基础上另加金银花、败酱草、黄连、虎杖之类具有抗菌解毒作用之品。

4.脾肾两虚型

主证腰闾酸痛,神疲力乏,纳呆便溏,小腹坠胀,小便频急,解尿不适,夜尿尤多,甚则面肢浮肿,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治则补肾健脾,佐以清利。

常用方如:参芪地黄汤、济生肾气丸等。

参芪地黄汤(验方)适用于久淋,脾肾气虚,遇劳易发,小腹坠胀,解尿不适。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腰痛、浮肿。

以上两方补虚为主,祛邪不足,尚需在原方基础上加清热解毒药。

(三) 常用套方

笔者在学习前贤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个人的临床体会,经过对方药不断的筛选和改进,拟订常用套方如下:(一)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或急性肾盂肾炎)

证候尿频、尿急、尿痛,解尿灼热,尿色黄赤混浊,或见尿血,小腹坠胀或隐痛,甚则畏寒发热,腰部胀痛。尿常规示白细胞增多,亦可见红细胞及脓球,尿培养常可见致病菌阳性。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病机外感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机阻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则尿频急而痛,湿热之邪,侵及于肾则腰痛,热伤血络则尿血。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基本方虎杖根20~30g 淡黄芩15~20g 川黄柏15g 败酱草30g 大生地12~15g 粉丹皮10g 地肤子15~20g 萹蓄草10g

瞿麦穗10g 冬葵子12g 块滑石30g(包)生甘草8g 方义急性者,发病早期,正气未虚,祛邪为主,方中虎杖、黄芩、黄柏、败酱草、甘草清热解毒,且甘草为治“茎中痛”(尿痛)之要药,生地、丹皮凉血化瘀,地肤子、冬葵子、萹蓄、瞿麦、滑石利湿通淋。

加减⑴发热加黄连10g、金银花30g、柴胡10g。

⑵血尿加黑山栀10g、大、小蓟各30g。

⑶腰痛加川断肉10g、桑寄生15g。

⑷便秘加生大黄6~10g(后下)。

⑸合併有结石者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0g(包)、鸡内金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