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

合集下载

乌克兰危机分析[1]

乌克兰危机分析[1]

4 月6 日,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哈尔
科夫三州爆发亲俄居民的抗议活动,4月13日,亲俄武
装势力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再度行动,促使
乌克兰政府开始调动全国安全力量启动“反恐怖主义行
动”。4月30日,乌克兰国防部长图尔奇诺夫宣布,乌
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5月12日,乌
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
• 经济陷入危局
随着乌克兰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今年乌克兰经济会非常困难;
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严重破坏了顿巴斯地区的经济以及基础设施;
主权债务远高于IMF规定的可持续水平“高风险临界线”。
6%
的经济
数十
的经济 15.51
70
的公
77
的公
PPT文档演模板
乌克兰危机分析[1]
加剧国内政治经济动荡
经济陷入危局
•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政危机
• 经济衰退和支出不断扩大,导致乌财政赤字也在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各级 重了财政支出。
• 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银行业支付危机
• 银行业面临较高的支付风险,需要注入数十亿美元的资本和流动性。出于对本币贬值 涌向银行提取存款以购买黄金。
PPT文档演模板
乌克兰危机分析[1]
• 黑海舰队是俄国历史上的著名女皇——叶卡 捷琳娜二世于1783年创建的,至今已有200多 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间,黑海舰队历经沧 桑,成长为一支世界闻名的海军舰队。它是 俄罗斯海军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俄罗斯的光 荣与骄傲。
PPT文档演模板
乌克兰危机分析[1]
东南部地区局势动荡阶段 4 月6 日至今
苏联时期,乌克兰在区域分工合作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 要从事重工业和军工业生产;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 时期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原材料基地 。 军工产业:俄乌军工企业紧密分工协作是历史形成的。目 前俄乌彼此为对方提供的军事产品数量多达上千种,乌对 俄军工出口占乌军工产值的10%,乌军工企业所需产品和 零部件70% 来自俄罗斯。仅以乌克兰西奇发动机公司为 例,该公司每年生产的发动机40% 出口到俄罗斯。该公 司负责人В. 沃古斯拉耶夫表示,向俄罗斯出口航空发动 机不存在任何海关问题,乌克兰权力更迭不应该影响公司 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合作。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下:第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

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联系紧密。

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

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

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

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

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

西方国家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

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

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乌克兰冲突爆发的原因

乌克兰冲突爆发的原因

乌克兰冲突爆发的原因1.历史因素:乌克兰的历史背景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这导致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形成受到影响。

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一直在寻求独立和独立国家认同。

俄罗斯方面则认为乌克兰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它是苏联自己的一部分。

2.政治因素:乌克兰的政治格局在争议地区爆发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乌克兰政府决定与欧盟签署一项欧洲联盟协议,这引起了一部分乌克兰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这样做会遭到俄罗斯的压力和干涉。

事实上,俄罗斯政府一直试图阻止乌克兰与欧盟接触。

这引发了争议和不满情绪,导致了乌克兰冲突的爆发。

3.民族因素: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等等。

这些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较为复杂。

在冲突爆发前后,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大多数居民都是俄罗斯人,并有些人对乌克兰政府持批评态度。

乌克兰冲突的一部分原因可以归因于东部地区居民和乌克兰政府之间的民族矛盾。

4.经济因素:乌克兰是一个农业和工业国家,但它的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高,经济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乌克兰人对乌克兰政府的不满情绪增加,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加稳定和繁荣的乌克兰。

与此同时,乌克兰东部地区通过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获得经济利益,他们对乌克兰政府和改善经济状况的不满情绪也推动了冲突的爆发。

5.外部因素:乌克兰冲突的爆发还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俄罗斯政府一直试图维持其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并将乌克兰视为其势力范围。

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发生冲突表示关切,并支持乌克兰政府。

这使得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也加剧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

综上所述,乌克兰冲突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历史、政治、民族、经济和外部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冲突的发生。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乌克兰冲突的复杂性,并希望在未来寻找和实施持久和平的解决方案。

七、乌克兰危机及其影响

七、乌克兰危机及其影响

乌克兰东西部的巨大分歧
以第聂伯河危机为界,乌克兰东西部在语言、宗教 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巨大差异
乌克兰东西部的巨大分歧
乌克兰东西部的巨大分歧
亚努科维奇重申自己是合法总统
大国博弈因素
大国博弈因素
乌克兰向欧盟一体化道路上迈进
大国博弈因素
欧盟与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向加入欧盟迈进
大国博弈因素
大国博弈因素
第三章 乌克兰危机对国际局势和大国关
系的影响
本章概要
1. 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关系严重对立 2.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
3.对整个欧洲能源供应的影响
4.对全球核不扩散事业的影响
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关系严重对立
马航飞机在乌克兰坠毁,西方指责俄罗斯
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关系严重对立
俄罗斯与北约和欧盟关系严重对立
对全球核不扩散事业的影响本章概要本章概要马航飞机在乌克兰坠毁西方指责俄罗斯美国重返亚太剑指中国2014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天然气供气协议俄罗斯向欧洲18个国际上输送天然气示意图伊朗核设施全景对全球核不扩散事业的影响伊朗布什尔核电站
乌克兰危机及其影响


第一章、乌克兰危机的主要阶段 第二章、乌克兰危机的原因
伊朗核设施全景
对全球核不扩散事业的影响
伊朗布什尔核电站
第三章、乌克兰危机对国际局势和大国关 系的影响
第一章乌克兰危机的主要阶段
本章概要
1.第一阶段: 反对派通过街头 抗议夺取政权阶段 2.第二阶段:克里米亚危机阶段
3.东南部地区局势动荡阶段
反对派通过街头抗议夺取政权阶段
反对派通过街头抗议夺取政权阶段
克里米亚危机阶段
克里米亚危机阶段
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并入俄联邦协议

乌克兰危机认识

乌克兰危机认识

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乌克兰危机从2013年11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结束,而其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消失。

在谈认识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

一:事件始末事件始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内阁意外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将转而与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

此举引发了国内亲欧的反对派的不满,引发了国内的抗议游行,并且反对派执意要求总统下台。

到了2014年2月,抗议不断升级,引发了数千人参与的暴乱,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逃往俄国,同时乌克兰国内确立了5月为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日。

2014年3月,俄国介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事务中,宣布将出动军队来保证当地俄语民众的安全。

同时宣布将会因为乌克兰所拖欠的债务而终止对于乌克兰的天然气优惠,并且讨要160亿美元的债务。

同月,克里米亚——乌克兰空军基地宣布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领导,引发了顿涅兹克州与卢甘斯克州的先后独立。

4月,基辅当局开始动用军事力量来镇压几个发生暴乱的州。

克里米亚公投结果使得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

此后大大小小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014年7月,美国联手欧盟开始介入乌克兰危机,对俄国进行经济制裁。

8月,俄国也开始了反制裁。

9月,乌克兰内部也逐渐趋于平静。

本次乌克兰危机中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乌克兰自身了。

外务缠身,内政混乱,股票暴跌,使得原本就不怎么样的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俄国与美欧双方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危机爆发原因乌克兰的内部的西部主要语言为乌克兰语,东部的主要语言为俄语;西部为乌克兰族,东部为俄罗斯族。

这就导致了乌克兰东西差异大。

在苏联时期,因为苏联本身就是众多国家的联合体,乌克兰内部的这些差异就不值一提了;但是苏联解体后,这样的差异开始显现出问题了。

西部人口多,想搞总统制,比较有利;而东部州多,想搞议会制,比较有利。

双方互持不下,僵持了很久,所以1991年独立之后过了好几年才搞出一个宪法,并且在宪法里也没有说明到底采取何种制度。

乌克兰危机资料

乌克兰危机资料

1、乌克兰危机是冷战之后,代表曾经的世界两级的美国和俄罗斯暗中争斗的逐步明显化。

对乌克兰来说,这表明了苏联独立前西方阵营所做出的努力日渐消弱;对俄罗斯来说,苏联之后的疲软已经逐步消除,它开始了对原来实力范围的收复。

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在冷战之后的最大一次对抗。

使得美国及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俄罗斯,上次在叙利亚问题上俄胜了一次,保住了巴沙尔政权,这次“吞并”了克里米亚,又胜了一次。

美国及西方至今无法迫使俄罗斯后退,处于相对被动的态势。

美国及西方已经意识到了是应该为保卫自己的利益、价值和影响采取有效行动的时候了,但苦无良策。

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影响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欧洲,处于亚欧两头忙的境地,显得有些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3、乌克兰危机加大了乌俄之间的恶劣关系,对于东欧政局稳定有着难以忽视的威胁。

会促使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加快迈进北约的步伐,以寻求北约的保护。

4、乌克兰危机使中国作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平衡力量的作用再次凸显出来,美欧和俄罗斯都想拉住中国支持自己,加重己方的砝码。

国际格局有可能向中、美、欧、俄四极格局方向演变。

5、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先是美国策动乌反对派推翻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接着是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令乌现政权处于难堪的境地。

在大国的政治博弈中,中小国家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乌克兰上演的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旧戏码。

6、乌克兰危机可能会给核不扩散带来危险。

乌克兰是一个曾有核,后又弃核的国家,如今落到这一地步,可能会使伊朗、朝鲜等国消极地总结教训,认为只有核武器才是卫国,决定自己命运的利器,从而加快谋求核武器的步伐,使核不扩散体制失效。

3,站在西方的角度上看,设立于东欧、中欧的缓冲地带已经受到了俄罗斯的威胁。

续格鲁吉亚内战之后,俄罗斯完成了试探,也似乎做好了西进的准备。

但是天然气神马的,我觉得并不能成为俄罗斯遏制西方依靠。

欧盟要发出和美国不同的声音,这才是俄罗斯大胆的来源。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第二阶段:示威活动与总统被推翻由于对政府的不满,示威活动在基辅迅速升级,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上街抗议,要求政府和亚努科维奇下台。

2024年2月,示威活动达到高潮,暴力冲突导致上百人死亡。

亚努科维奇最终在示威活动中被推翻,逃离了乌克兰。

第三阶段:克里米亚危机和分离主义势力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乌克兰陷入政治和社会动荡之中。

在此期间,俄罗斯出动军队并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引发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危机。

随之,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投,以大多数选民支持脱离乌克兰独立并加入俄罗斯。

乌克兰政府及西方国家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但对克里米亚的回归无能为力。

此外,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也出现了分离主义势力反对基辅政府,并发生了军事冲突。

第四阶段:国际制裁与和平进程乌克兰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导致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紧张。

美欧等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上的制裁措施,以惩罚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

同时,乌克兰政府与分离主义武装之间展开了和平进程的谈判,试图解决东部地区的冲突。

然而,和平进程仍然困难重重,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

乌克兰危机对乌克兰本国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这场危机导致了乌克兰的内部分裂。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与基辅政府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其次,乌克兰危机引发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对抗。

俄罗斯以克里米亚危机为契机,加强了对乌克兰的干预,并引发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这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乌克兰危机还对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造成了冲击。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干预,重新定义了国际社会对于领土完整性和主权的观念。

现在,国际社会对于冲突地区的干预和相关国家的制裁有着更加敏感的意识,这对维护国际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战。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第一课时乌克兰危机的时间序列一.2013年11月21日政府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调头“向东”1. 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总理阿扎罗夫当天辩解说,政府依据眼下经济状况作出这一决定,不能为这份“欧盟准成员国”协定而放弃与俄罗斯的贸易。

大约3000人当天冒雨聚集在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挥舞欧盟旗帜和一些标语,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这份协定历经多年协商,准许乌克兰加入以欧盟为主体、包含挪威等非欧元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在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双方今年3月草签协定,原定本月29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欧盟峰会之际正式签署。

欧盟先前把乌克兰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作为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条件之一。

不过,乌克兰议会21日再次投票否决准许季莫申科赴德国就医的提案。

这名曾发动“橙色革命”上台、又因滥用职权罪入狱服刑的亲西方政客22日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上街,抗议政府在入盟问题上突然改变立场。

2.担忧对俄贸易.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22日为政府放弃联系国协定辩护:这是“一个艰难决定,但从眼下国内经济状况看,这是唯一可行的做法”。

政府眼下财政吃紧,明年要向俄罗斯支付170多亿美元天然气费用,还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方面偿还37亿美元债务。

俄总统普京本月9日会见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时明确表示,如果乌签署联系国协定,将“立即失去很多,俄将限制乌商品进口”;相反,如果乌加入俄主导的关税同盟,将“立即获得利益,包括天然气价格优惠”。

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

今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

阿扎罗夫说,乌克兰无法承受失去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损失。

二.2014年1月22日.乌克兰反对派向总统下最后通牒:24小时内举行选举1.反对派威胁发起更大规模抗议.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22日向该国总统亚努科维奇发送了最后通牒,要求当局在24小时内举行选举,否则将承受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抗。

乌克兰危机演变及影响心得1000字

乌克兰危机演变及影响心得1000字

乌克兰危机演变及影响心得1000字
近年来,欧洲舞台上发生的乌克兰危机,引起了世界关注。

乌克兰危
机发展至今,涉及到众多国家,影响深远,以下是笔者对此次危机演
变及影响的心得体会:
一、危机演变
1. 始于2014年,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以高压统治手段,造成国家
陷于动荡;
2. 乌克兰政局动荡,吸引到俄罗斯的参与,未得乌克兰同意的情况下,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并支持了乌克兰反对派;
3. 俄罗斯干预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对其采取制裁等措施,不仅
恶化了乌俄关系,也给欧洲和世界安全构成威胁。

二、影响
1. 乌克兰危机加剧了东西方的关系紧张,欧洲安全处于继续受威胁的
局面;
2. 欧洲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多国出现经济衰退,经济失衡,还朝着不
确定的方向发展;
3. 紧张的对抗形势,让西方国家疲于应对,陷入危境,让美俄关系趋
向冷战局势,成为两派在全球化进程中重大分歧。

三、结论
1. 乌克兰危机使世界关注在此次危机演变,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出现不确定和恐慌状态,整个欧洲安全仍有不可磨灭的阴影;
2. 面对乌克兰危机,国际社会应该鼓励多边对话,发挥好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进行开放、建设性的沟通,维护各方共同利益。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

乌克兰危机走向何方点燃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定联系国协议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乌克兰政府的做法使欧盟大失所望,也使许多期盼加入欧盟后过美好生活的乌克兰人倍感失望。

于是,一些不满政府决定的抗议者开始在首都基辅等地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他们在基辅独立广场上安营扎寨,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随着抗议示威的持续发酵,乌克兰国内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乌克兰危机的前因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事件,背后其深层次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俄在中亚继续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也是乌克兰国内亲俄势力与亲西方势力较量的结果。

再加上乌国内的腐败问题、经济不景气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了此次乌克兰危机。

了解乌克兰危机的成因首先要了解乌克兰的基本国情。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临俄罗斯,西接扩大以后的欧盟,南濒黑海,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具有极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有人称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命门”,因为位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通往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至今俄罗斯黑海舰队还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

乌克兰的边界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只有400公里,而且基本上一马平川。

试想,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接着加入北约,那就意味着北约真的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了,在那一时刻来临之前,俄罗斯试图或打压或拉拢乌克兰都不言而喻了。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于1990年7月16日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次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乌克兰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自治共和国即是克里米亚共和国。

随着北约东扩,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

位于欧盟与俄罗斯中间地带的乌克兰,“向东”发展还是“向西”发展成为乌克兰历届政府需要慎重权衡的问题,在乌克兰社会内部也存在着两股相互对立的力量。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以及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场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动正在拉开序幕。

关于乌克兰危机原因的争论即使从西方世界的观点来看,关于这场危机原因的解说也是众说纷纭。

从较为保守主义的立场来看,这场危机的发生缘起于西方对俄罗斯战略的彻底失败,认为俄罗斯远非如原先所想象,可以通过提供帮助或者接触引导,使其改变立场,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员。

麦凯恩的观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一阵营的立场,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敌人。

而从较为专业人员的立场来看,犹如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的观点,是长期以来美国的傲慢,导致了俄罗斯的反应过度;而乔治敦大学的安其拉·斯坦因教授则干脆认为现有美国对俄问题的决策团队中根本缺乏有关俄罗斯的必要知识,才会导致这样的失误。

当然,还有更为离奇,但是未必没有来头的另一种视角的断言,就像美国“超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米尔斯海默所说,美国是压根儿搞错了对象,根本不应该把俄罗斯作为敌人,中国才是美国的真正对手。

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人脉联系;苏联虽解体,但维持对乌克兰等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力乃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第一要务。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已经一再突破底线,如戈尔巴乔夫所云,先是两德统一之后违背承诺加入北约,后是把东欧甚至波罗的海国家拉入北约和欧盟,现在又要在俄罗斯周边最关键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通过颜色革命实行分化瓦解,这接连不断的步步紧逼,为俄罗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民历史感情,以及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抱负所不能接受。

在我个人看来,既不能把乌克兰危机单单解释为是“内因”,也不能够将此简单解释成为“外因”这样一种说法。

乌克兰局势变化源于国内、国外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动和复杂历史文化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长时段的背景来看,至少值得关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乌克兰国内宪政多变、国家治理能力虚弱,乃是造成本次动荡的一个长期的结构性原因。

乌克兰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乌克兰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乌克兰危机的背景和原因根据西方主流观点,乌克兰危机主要应归咎于俄罗斯的侵略。

但是,事实上,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才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危机根源是北约东扩,欧盟东扩、西方支持乌克兰亲民主运动也是关键因素,而俄罗斯领导人一向坚决反对北约东扩。

对普京而言,非法推翻乌克兰民选并且亲俄的总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用夺取克里米亚作为回应,并致力于扰乱乌克兰局势,迫使其放弃加入西方的努力。

普京反击应该不出人所料,西方毕竟侵入了俄罗斯后院并威胁到了其核心利益。

反击乌克兰和西方的时刻到了。

他迅速吞并了克里米亚。

接着,他又向乌新政府施加压力。

为达此目的,他在边境集结重兵,威胁入侵,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价格并要求支付欠款。

普京的行为不难理解。

历史表明,乌克兰对俄罗斯具有极大战略意义。

即使换了别的领导人,俄罗斯也不会对乌克兰变局置之不理。

同时,在这场乌克兰危机中,作为影响力最大一方的美国,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此前美国并没有过多参与欧盟对乌克兰的拉拢。

美国从2011年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其战略重心一直在亚太地区,乌克兰并非其关注的要点。

从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来看,美国目前也不想在亚太之外再投入太多的力量。

一个叙利亚尚且如是,比叙利亚强大得多的俄罗斯,显然更不会引起美国动武的兴趣。

这也是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美国、欧盟对俄罗斯虽然一再强烈谴责,并通过联合国投票宣布克里米亚公投不合法,但对俄罗斯的应对,始终停留在经济制裁上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全球影响力上,都大幅度下降,远非当年的苏联可比。

无论欧盟还是美国,在面对俄罗斯时都占据绝对的优势和主动。

乌克兰加入或者不加入欧盟,都不会改变这样的力量对比。

而和俄罗斯这样一个拥有核武器和较强军事实力的大国开战,则要冒更大的风险。

所以,乌克兰危机引发“新冷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乌克兰其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需要在谈判桌上,而非在战场上。

乌克兰危机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乌克兰危机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乌克兰危机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一、乌克兰危机简介1、乌克兰危机指的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有点像一个地缘政治危机。

2、2014年2月,乌克兰东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爆发了乌克兰内乱,俄罗斯采取过多的军事行动,包括宣称克里米亚半岛为其领土,从而落实了俄罗斯的主权主张。

3、2013年11月,乌克兰政府发布了按期入联的“乌克兰协议”,但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并开始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破坏乌克兰的经济,威胁到乌克兰的安全和主权。

二、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1、冷战思维和图谋不容否定。

由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到,俄罗斯利用冷战思维,搞强权苛政迫害,颠覆乌克兰政治格局,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权利益,给了世界教训。

同样的,也教育我们,强权不能恣意滥用,不能把国家的战略思维拻作国家利益的工具,以何种方式图谋也不可能被接受,这些思维和图谋不可能被容忍。

2、维护国家安全不容苟同。

乌克兰危机更是教育我们,我们应该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就是永恒的任务。

每一个国家都应时刻主动警惕,及时防范防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团结一致发出正确的声音,团结一致抗击国家的攻击。

3、国际利益问责严格守信。

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不建立国际社会的利益和正义影响力,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也不能严格守信,照顾他国的利益,势必会引发混乱,制造众多国际问题,对中国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总结从战略上来说,乌克兰危机教育我们,我们应该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国际友协上下功夫,积极应对国际风云,坚持在政治上反对任何动乱,维护国际正义和民族团结,积极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必须坚守国家安全,自觉抵制权力滥用,积极建立良好的国际法制,做实实在在的事来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

对外立场
由于上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东、西部乌克兰人在对外政策 取向上截然相反:
东部地区希望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
西部地区则主张发展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强烈地反俄。
3.国家发展道路:“向东”or“向西”
独立多年来,乌克兰在民主 化和国家转型过程中没有 形成一个符合国情的国家 治理模式,这是乌克兰危机 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乌 克兰国内两大政治派别在 国家发展道路主张上的分 歧和分裂— “向东”or“向西”
(二) 从街头政治到政权更迭
(三) 危机升级:克里米亚危机
(三) 危机升级:克里米亚危机
(三) 危机升级:克里米亚危机
克里米亚危机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由国内事件日益演变成欧美与俄直接对 抗的世界性事件。
(四) 危机扩散:乌东南部地区持续动 荡危机不断升级
2014年5月
2014年5月25日,亿万富翁、“巧克力大王” 波罗申科在乌克兰大选中获胜,成为新一届乌 克兰总统。
4.经济衰退 腐败严重
(二) 外部根源:大国博弈的角逐场
美国
目标:美国将乌克兰看作遏制俄罗斯复兴的桥头堡,一个独立且与西
方亲近的乌克兰成为美国欧洲政策的基石。 政策: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制裁俄罗斯 影响:支持亲西方派掌权,推动乌克兰国家走向分裂;制裁对俄罗斯经 济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但由于不会动用武力与俄开战,加上俄美经

背景

经过



启示
根源剖析 影响
危机背景
欧盟VS俄罗斯
(一) 危机爆发
2013年11月21日,时任乌克兰总统亚
努科维奇突然宣布中止和欧盟签署联系国
协定,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暂停入欧进
程成为乌政治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乌克兰社

乌克兰危机:内因、外因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内因、外因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内因、外因及影响摘要:乌克兰危机起源于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中止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以此为导火线,乌克兰国内反对派爆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随之而来的政权更迭,乌克兰政局动荡不安。

随着乌克兰问题的不断升温,背后隐藏的大国博弈逐渐浮出水面,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地区的对抗不断升级,对大国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影响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5)07-0315-02一、乌克兰危机的内在因素(一)两大阵营的深度对立基辅罗斯之后,表面上乌克兰被立陶宛波兰大公国统治着,但立陶宛波兰大公国却没有真正掌握乌克兰政权,实质上乌克兰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群名为“哥萨克”的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游牧社群。

哥萨克原本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组织,而立陶宛波兰大公国却以册封正规哥萨克军为诱饵,笼络了一帮哥萨克贵族。

之后为摆脱帝国的统治,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哥萨克爆发起义。

虽然起义军获得了胜利,但同时给哥萨克民族带来了亡国的危机。

面对与立陶宛波兰大公国的多次谈判破裂、克里木汗国言而无信、奥斯曼土耳其虎视眈眈和沙俄心怀叵测,可谓四面受敌,乌克兰若想存活下去,必须挑选一个实力雄厚的靠山。

起义的初衷就是摆脱立陶宛波兰的统治,政治目标明晰,所以不可能选择立陶宛波兰;哥萨克与克里木汗国、土耳其两国的仇恨由来已久,故不能选;然而沙俄则是唯一的选择。

投靠沙俄后,哥萨克逐渐发现他们再也找不回以往的自由,而且原先的哥萨克贵族也丧失了贵族特权,因此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乌克兰西部地区的哥萨克人开始怀念之前的波兰立陶宛公国。

然而由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长期受到沙俄的民族和文化影响,特别是跟沙俄一同战胜土耳其人之后,这些乌克兰人逐渐融入到沙俄的大民族之中,所以他们的政治立场更多地倾向于沙俄。

长期以来,由于乌克兰东西部的地区隔阂,逐渐导致东西两大地区在民族、语言和宗教上产生对立,并推动乌克兰走向分化。

乌克兰危机的内外因素分析

乌克兰危机的内外因素分析

乌克兰危机的内外因素分析一、内部因素:1.民族和文化问题:乌克兰地区的民众主要由俄罗斯语人口和乌克兰语人口组成。

乌克兰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俄语和乌克兰语的斗争与张力。

因此,民族和文化问题是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内因。

2.经济问题:乌克兰在加入独联体经济区之前经济相对独立,但经济发展一直面临困难。

2024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一个深化与欧盟的经济协定,这引发了一系列抗议活动。

乌克兰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是乌克兰危机的内因之一3.政治问题:乌克兰政府的腐败,特别是亚努科维奇总统和他的家族成员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力滥用,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此外,乌克兰政府对抗议活动采取的镇压措施也是乌克兰危机的内因之一4.地区冲突:乌克兰东部地区主要由亲俄派和亲乌克兰派组成。

这两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民族和政治分歧,这些分歧加剧了乌克兰的分离和危机。

二、外部因素:1.俄罗斯因素:乌克兰历史上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密,两国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乌克兰政府拒绝与欧盟签署经济协议后,俄罗斯对乌克兰施加了压力,并支持乌克兰亲俄反对派。

2024年2月,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

2.欧盟因素:乌克兰政府突然放弃与欧盟签署经济协议的举动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欧盟在乌克兰抗议活动中站在了抗议者一边,并提供了资金和支持。

欧洲议会和一些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民主转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美国因素:乌克兰危机期间,美国对乌克兰的南方地区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美国政府对乌克兰的经济危机提供了援助,并对乌克兰政府展开了外交压力。

综上所述,乌克兰危机的内外因素有民族和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地区冲突、俄罗斯因素、欧盟因素和美国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乌克兰的危机。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和发展。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

形势政治之乌克兰危机一、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

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

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

4月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者宣布“独立拟公投入俄”。

4月30日,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

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

27日,乌政府称夺回顿涅茨克机场。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

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

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二、危机受益方受益方有三个,首先就是俄罗斯。

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的战略空间和国际影响力一路缩水,从德国一直退到本土,国际影响力也一路下滑,似乎各国都不把俄罗斯当回事。

如今美国更是要把家门口的乌克兰收入麾下,准备把导弹架到了俄罗斯门口。

但是如今的普京不是当年的叶利钦。

通过十五年的整顿,俄罗斯已经恢复了国立,民族的凝聚力和信心也逐渐增强。

在很多问题上,已经可以和美国抗衡。

尤其是在乌克兰和东欧,局部对抗中已经可以与美国相当了。

普京打了一个防守反击,竖起了挑战美国的大旗,让东欧的亲俄罗斯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势必增加俄罗斯在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表示着俄罗斯已经开始反守为攻了第二个受益方是美国。

乌克兰危机与克里米亚危机

乌克兰危机与克里米亚危机

乌克兰危机与克里米亚危机近年来,乌克兰危机与克里米亚危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乌克兰危机爆发于2013年末,持续至今,而克里米亚危机则发生于2014年。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导致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后续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客观分析这两场危机,并对其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一、历史背景乌克兰作为一个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若干年后独立,成为独立国家,但其民族和宗教的分歧一直存在。

自乌克兰独立以来,国内政治走向一直动荡不安。

乌克兰危机源于2013年乌克兰政府与欧盟签署关于与欧盟建立联系的协议让乌克兰分裂为亲欧盟和亲俄罗斯两派,最顶的是在克里米亚的战争爆发打整个乌克兰县分为两部分、且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 地缘政治因素乌克兰位于俄罗斯和欧洲之间,地理位置重要,地缘政治的因素导致俄罗斯与欧洲在乌克兰角力,争夺其影响力。

2. 民族与宗教分歧乌克兰的人口主要分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两大民族。

这两个民族间存在文化、语言和历史上的差异,加之东部地区以俄语为主要语言,而西部地区则以乌克兰语为主,这导致了两派之间的分歧。

3. 经济问题乌克兰是一个国家资源丰富却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多年来,政府腐败和经济不平等等问题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后续影响1. 地区稳定乌克兰危机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关系紧张,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各方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恢复地区的稳定。

2. 经济受损乌克兰危机导致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战争和政治不稳定导致投资减少,基础设施受损以及贸易中断等问题,使得乌克兰陷入深度经济危机。

3.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克里米亚的并入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将克里米亚划归自己的领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举动也影响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对国际秩序产生一定的冲击。

四、未来走向预测乌克兰及其周边地区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仍未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以及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场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动正在拉开序幕。

关于乌克兰危机原因的争论即使从西方世界的观点来看,关于这场危机原因的解说也是众说纷纭。

从较为保守主义的立场来看,这场危机的发生缘起于西方对俄罗斯战略的彻底失败,认为俄罗斯远非如原先所想象,可以通过提供帮助或者接触引导,使其改变立场,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员。

麦凯恩的观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一阵营的立场,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敌人。

而从较为专业人员的立场来看,犹如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的观点,是长期以来美国的傲慢,导致了俄罗斯的反应过度;而乔治敦大学的安其拉·斯坦因教授则干脆认为现有美国对俄问题的决策团队中根本缺乏有关俄罗斯的必要知识,才会导致这样的失误。

当然,还有更为离奇,但是未必没有来头的另一种视角的断言,就像美国“超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米尔斯海默所说,美国是压根儿搞错了对象,根本不应该把俄罗斯作为敌人,中国才是美国的真正对手。

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人脉联系;苏联虽解体,但维持对乌克兰等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力乃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第一要务。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已经一再突破底线,如戈尔巴乔夫所云,先是两德统一之后违背承诺加入北约,后是把东欧甚至波罗的海国家拉入北约和欧盟,现在又要在俄罗斯周边最关键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通过颜色革命实行分化瓦解,这接连不断的步步紧逼,为俄罗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民历史感情,以及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抱负所不能接受。

在我个人看来,既不能把乌克兰危机单单解释为是“内因”,也不能够将此简单解释成为“外因”这样一种说法。

乌克兰局势变化源于国内、国外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动和复杂历史文化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长时段的背景来看,至少值得关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乌克兰国内宪政多变、国家治理能力虚弱,乃是造成本次动荡的一个长期的结构性原因。

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在二十余年中出现了多次重大宪政变化。

从表面上看来,乌克兰的宪政权力构架在总统主导和议会主导这两者之间大幅度摇摆,导致民众的政治认同长时期来难以稳定;实际上,每一次宪政权力的变动总是受到外部势力的深度干预,而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势力的疯狂寻租,则促使乌克兰腐败深重,以及民众大幅度丧失对政治家的信任。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但在国家治理结构不断折腾的背景之下,一个原本资源相当丰富、工业基础强劲、有一定制造能力的乌克兰经济,先是受“休克疗法”摆布,后是在一轮轮的“革命”影响下,最后使得乌克兰的经济成为政治动荡的“人质”。

从人文发展的角度来看,乌克兰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欧亚文明结合部这一特定历史地理位置。

一方面,来自欧洲和东方文明的长期交融历史,形成了乌克兰绚烂夺目的文化传统,但另一方面,也使其长期以来受外部势力的深刻介入。

不光因民族人种、语言宗教、历史上的政治归属等因素使得乌克兰内部高度分化,而且,西方与俄罗斯的拉锯拔河,成为乌克兰内部左右摇摆的直接缘由。

世纪之交以来,西方的扩张、一连串的“颜色革命”,一边使得乌克兰呈内部分裂状态,另一边使得脆弱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重大裂痕。

而新世纪“黄金十年”中俄罗斯的复苏和国力总体增长,以及普京大力倡导的强国精神,使得俄再也不愿以“冷战失败者”的身份与西方打交道。

一系列东西方关系中的妥协产物,如美俄战略武器谈判,受到了反导问题的严重干扰;原本作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粘合剂”的能源合作,也因为页岩气等新因素的出现产生动摇。

因此,本可成为缓冲地带的乌克兰反而出现危机型爆发,此乃是“偶然之中有其必然性”。

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有必要从乌克兰危机的演进路径来观察一下这次危机的特点。

第一波:2013 年11 月21 日俄—乌协议为何成为问题。

从亚努科维奇2010 年执政以后所奉行的路线来看,他算不得一个亲俄派。

自2013 年欧盟下定决心要把乌克兰作为联系成员国的谈判开始之后,亚努科维奇政府实际上还一直在大力宣传乌克兰加入欧盟的“优越性”。

然而,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承诺给予有限财政支持同时,却威逼乌克兰政府对国内司法程序进行大幅度改革,其目的是让亚努科维奇释放政治死敌季莫申科。

在既面临欧盟政治压力,同时又得不到财政支持,而亚努科维奇本人又面临大选将近的背景之下,他才不得不决定转向俄罗斯。

2013 年11 月21 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签订协议,俄方同意提供150亿美元以购买乌克兰国债,俄向乌提供的天然气供应价降低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乌克兰中止与欧盟联系成员国问题的讨论。

遗憾的是,亚努科维奇对于国家取向的这样急剧转换,未作任何说明和宣传。

于是,乌克兰国内形势开始动荡。

第二波:基辅街头的暴乱和政局突变。

关键的变化发生在2014 年 2 月中旬。

自 2 月初始,外部势力大幅度加强了对乌克兰国内事务的干预,这一类干预直接关联到了未来乌克兰政府成员的组成。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激进反对派的活动,特别是以“右翼成分”为代表的激进势力影响突然上升。

与2004 年“橙色革命”的时候相比,激进反对派立场更右倾,行为更暴力,并无固定首领,但行动高度迅速和具有组织力。

随之,亚努科维奇阵营开始分化,不光地区党骨干开始反叛,寡头势力逐渐转向与反对派合作。

2月18 日独立广场出现暴乱,亚努科维奇本人一退再退,甚至当时普京还曾建议,不能从广场撤出维持秩序的警察,但是,亚努科维奇并没有接受。

2 月21 日在法国、德国、波兰,包括俄罗斯见证之下,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签署协议,同意回到2004 年宪法——乌克兰政局再一次从“总统议会制”转向“议会总统制”,成立过渡政府,并同意于2014 年年底之前举行大选。

出人意料的变化是,2 月21 日协议达成后,“右翼成分”突然宣布,不赶走亚努科维奇,他们将以武装暴动相抗争。

在此背景之下,议会立场完全倒戈,不光“弹劾”了当时一度消失的亚努科维奇总统,而且于 2 月22 日议会通过乌克兰反对派宣布构成的新政权。

季莫申科的幕僚图尔奇诺夫担任了临时总统,季莫申科的伙伴、祖国党的亚采纽克担任了新政府总理。

2 月21 日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现已确认,2 月18 日独立广场暴动和几十名人员死伤,是反对派雇佣的狙击手,向当局警察和反对派自身这两方面同时开冷枪所造成;而且,这样的恶作剧居然 3 月中旬又在克里米亚重现。

第三波:克里米亚动荡和归并于俄罗斯。

2 月22 日政变之后,乌克兰局势没有得到平息,一方面右翼极端分子发出种族主义的威胁,西方媒体上曾广为报道乌克兰右翼分子“誓死要与犹太人和俄罗斯人血战到底”;议会开始通过立法限制使用俄语。

同时,在东部和南部出现广泛的抗议和要求独立的浪潮。

3 月初,俄罗斯议会通过决议,同意出兵乌克兰。

据克里米亚官方数据统计,3 月16 日克里米亚居民以96.6% 的高票通过克里米亚归并于俄罗斯的全名公决。

普京于3月18 日高调回应,并在议会做了令俄精英士气大振的讲演之后,当场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第四波:对俄制裁和乌克兰走向提前大选。

克里米亚的入俄激起了西方对俄罗斯的一片制裁之声。

但是,从中短期看来,制裁并不能够给俄罗斯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除了能源之外,高度自立的俄罗斯有相当大的回旋空间和余地。

然而,如果西方下决心以制造能源价格下滑方式打压俄罗斯,看来,结果也只会造成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两败俱伤。

俄美之间的货币战有可能浮出水面,但是,即使卢布处于弱势地位,俄罗斯也还有通过拒绝使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来反制美国的工具。

包括,一旦西方停止与俄的军事合作,但是天文数字对俄军售毕竟对西欧还有着巨大吸引力。

如今的世界,还真是如此地相互依存。

乌克兰 5 月25 日大选来临之前,无论是乌克兰国内各派,还是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都有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虽然,奥巴马和普京之间通过热线已经就乌克兰宪政改革展开了沟通与辩论,但是,乌克兰的精英缺失和政局不稳,连季莫申科都希望推迟大选的时间。

5 月25 日之前,乌克兰东部地区此起彼伏要求独立的呼声会连绵不断,这会使大选前的搏杀大大增加不可预测的风险。

从整个过程看:第一,乌克兰危机中的极端化、激进化成分有所抬升;第二,内部和外部因素交替成为制约局势的关键;第三,事态牵涉面之广泛、背景之扑朔迷离为前所未有;第四,2月21 日政府和反对派之间在西方大国见证之下的协议未被执行成为一个核心事件;第五,俄罗斯决然反弹打破了冷战后大国政治的既有范式。

关于乌克兰未来的走向布热津斯基曾在 2 月下旬形势急剧变化之下,提出过一个关于乌克兰“芬兰化”的建议。

其内容包括:乌克兰可以像芬兰一样,采取实质上的中立政策,政治上可以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经济上可以加入欧盟、也可以和俄罗斯建立紧密合作,但是军事上不加入北约。

鉴于俄乌与俄芬之间的不同关系状态,这一考量未必会被俄方接受;同时,在俄罗斯已经明确接受克里米亚加入的背景之下,西方也未必仅限于乌克兰中立的立场考量,特别是乌克兰本身将会更加急切地要求得到西方的军事支持,乃至于提出加盟。

但是从长远看,类似于“中立化”的考量还不失为一个思考问题的起点。

普京总统私人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曾经提出过乌克兰“联邦化”的主张,认为乌克兰可以改变目前的“单一制”,而通过“联邦制”的构建,真正赋予地方自治和自主权力,使其能够在面向各方的经济合作过程中,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度。

显然,作为普京“欧亚经济联盟”主要设计者的格拉济耶夫,是希望通过乌克兰国内政治结构的地方选择多样化,来逐渐适应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张。

格氏建议问世之后,当时作为乌克兰反对派领袖的亚采纽克并不同意,当下的克里米亚局势的激化也未必会使各方把联邦制问题置于谈判桌上。

但是,鉴于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从中长期看,“联邦制”也会是一个难以规避的政治选项。

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抗争是否会导致冷战,看来暂时还不具备重回冷战的所有要素,特别是俄罗斯已经不具有当年全面与美国抗争的实力。

世界政治也未必会走向“文明的冲突”。

但是,东西方之间的局部“文明间冲突”,以及类似于俄乌之间“文明内部的冲突”,看来还是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最为重要的挑战,可能还在于克里米亚的危机暴露了现有国际机制及基本国际规范还尚不足以有力解决当下纷争的弊端。

看来,这一切还有待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共同不懈努力,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

标签: 上一篇:从美国视角分析乌克兰危机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