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1.含义

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

(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眼微闭,精神内守。

2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

(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毛孔,肚脐同时呼气,而废气基本只从毛孔中排出,到最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

(6)至将收功时,心里暗示自己、开始收功了,恢复正常了,默念“一气即入纳丹炉,胎儿玄身存万古”九遍即可,慢慢恢复自然,呼吸逐渐转为正常,至正常后,慢睁双目,平视前方,静视一会儿,神光回收于目,功毕,起立慢步行走一会儿即可。道之一字,通天彻地,惊鬼骇神。得之者,骨可换,寿可永,病可却,体可健。失之者,如朝开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贵视若浮云,功名看成梦幻。道成德备,虽贫犹乐。生于天地之间,必也行同天地。处乎风尘之间,必也超出风尘!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作者:三点红 修炼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好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开始做起——蹲马步。 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蹲马步,也有呵护配合的功法——抱元守一。 蹲马步是为了培养元气,提升气感,巩固基础,一般来说都要蹲个三年以上。 抱元筑基功大概相当于道家常说的百日筑基,取道家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门,引导呼吸,控制自身的注意力,调节自身生物循环系统,最终达到掌控自身的目的。 抱元筑基功之所以采取蹲马步的姿势,大概是蹲马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重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身体蹲下去之后,自己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到自己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丹田气海。 然后再通过重心,调节自己的呼吸。 吸气时,将空气通过口鼻吸进自己胸腔肺部,然后通过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意念,吸进自己的蹲马步形成的重心,也就是所谓的丹田气海。 呼气时,将体内的废气也就是所谓的浊气从口鼻之中突出,就会在体内留出空隙,增加内部吸引力,吸住丹田内引进的

空气,也就是所谓元气,通过任脉下部通向督脉向上,沿着脊椎冲向头部,这是清浊二气分离开来,浊气通过口鼻排除体外,清气受到自身的重心和注意力的吸引,沿着任脉向下汇入丹田气海。 随着对抱元筑基功的不断修习,逐渐形成简单的,稳定的循环系统,就会有气劲生成,形成所谓的内劲。 注意这里是内劲,并不是内功。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认认真真练上三年,总会产生些许内劲。 此时,抱元筑基功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抱元筑基功,讲求的是静中求动,静极而动。 蹲马步要求要松要空,放松自己对身体的控制,放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这就是所谓的静中求动。 当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的疲劳,达到身静神亦静的境界,这样抱元筑基功才算刚刚入门。 抱元筑基功入门之后,就回产生气劲,也就是常常被人们称为精血汇聚而生的元气,静中求动,无中生有。 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而静极而动讲的就是怎么样在自己的身体里滋养壮大自身的元气,内劲。

地理辨正范老五秘传心法

作者范老五啟敬氏註 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化氣章 一元氤氳。生天立地。發育萬物。惟人為貴。陽精天降。陰魄地制。陰魄是骨。陽精是氣。兩儀備精。五行全器。乃具三才。乾坤始立。天有混劫。人有死年。勝陽還虛。留陰反泉。是曰歸藏。葬禮具焉。金玉非寶。石槨非堅。茍求厚葬。擇地為先。既得吉兆。裸葬何嫌。地之真氣。與天元符。與魂魄符。反氣涵濡。二曜周環。五行相摩。精華蘊結。枯骸復蘇。靈魂休暢。翔步玄都。子孫精魄。祖父俾昌。如彼草木。播種在秧。根荄膏澤。枝葉光芒。基本若潑。枯落天狂。吾觀凶葬。棺槨復崩。螻蟻所食。寒泉所凝。狐狸蛇蝎。窟穴是憑。骨化怪異。冥頑不靈。子孫滅絕。宗祠便傾。此理不誣。聖賢所教。盡性窮理。造通地竅。世有迂儒。高視遠蹈。不相厥宜。棄親於道。且云禍福。上士共笑。詎意覆宗。翻成不孝。亦有狂且。狎天行暴。否德不臧。侈求地道。屈指輕謀。終無明效。惟彼哲士。體道通元。地名法象。心曰先天。先天已立。法象用全。心為地天。詔我後賢。 冷謙曰。此章言人與天地同是一元之氣所生。人身有一天地。且陰陽五行之氣既歿。陽氣上升於天。所存軀竅。即是陰魄。復以之歸藏於地。所謂葬也。既葬之後。又得日月五行陶鑄之靈。生其既死之魄。枯骨復生。人子能善。安其父母祖先至陰之魄。則魂變真陽。飛升天表。此孝道之最大者也。子孫精魄。即組宗之精魄。故死者受氣。生者榮昌。此根本枝葉。一氣相通。不易之至理也。上之為聖為賢。雖於性命立極。宜非陰陽所能拘。然必其先人能受山川淑瑞之秀氣。而後乾坤道寶。萃於其躬。下此而富貴名壽。無一非地之所司。古之大儒。首推此義。惟以安親報本。原非邀福私心。然祖宗一氣相感。先靈之安與不安。託之渺茫。無從可驗。故即於子孫之隆替。卜祖宗之安危。世儒動曰。我非求福。惟以入土為安。輒以委之凶地。或至翻棺覆槨。螻蟻寒泉之侵骨。質化為怪物。祖宗陰魄消散滅絕。致有覆宗絕祀之禍。豈非不孝之大者乎。然大德受大地。小德受小地。不德受惡地。天有一定之律。若狂人不知修德。妄希大地。鬼神必塞其聰。將以凶為吉。轉禍成殃。良可畏也。蓋心是太極地象。陰陽太極。既妙兩儀。是從山河大地。總是一心所化見。茍能修德存心。則我本來之地。已見自然而得佳壤。此我即先天之學。萬事萬化生乎心。立乎陰陽五行之先者。故又歸乎心。殷殷致戒云。

从十八个方面检验你的筑基功

从十八个方面检验你地筑基功 陈全林 逍遥子老弟来访,有点烦恼.一年之内,自己拜过地三位老师都死了,都没善终,都不满六十岁,都在江湖上、圈子里有名气,有地名气非常大.虽然拜这些人为师多年,他们都没有给逍遥子传授真东西,加上前年去世地一位老师,也是江湖名流、术数大师,患癌症而亡,也不满六十,也没有传授任何修炼之道或道术给逍遥子.他们都很保守,如今,带着他们地神通、功夫、法术、诀窍到另外地世界去了.逍遥子很感慨.这四位老师中,仅一位我没见过面,但知道其人地名头.其他地,或者很熟,或者也有交往.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名利害了这些前辈.其中一位前辈功夫很高,懂雷法,会遁术,有不少法术,表演出来就是特异功能.他经常给别人治病,治病而后收费,最终死于心肌梗塞.功德全换成名利来享受了,他来京都住北京饭店这样地高档宾馆.有一次我去见他,他就住在高级酒店.剩下地,就是业报和替他人背包袱. 反省了很多现象,觉得,我们还得对道家筑基功做一思考,一个人有神通、法术,并不代表自己修炼、修为非常高,也许,筑基功都没打好,特别是心性修持中地"炼己"一关地筑基功没打好.法术和神通,不一定就是自己修出来地正果,许多时候,神通和修道没关系,我见过不少能通灵或有一定道术地人,问其大道,茫然不知,问其修炼,不知功候,这些神通,很多时候是依通、报通或附体客慧,或者是被某个层次地灵体所随缘借用,都未可知.不是自神而神地"修通"或"证通",因此,谈不上正统地筑基了.正统地丹道筑基功,层层有验,可以从身心两方面验证.《钟吕传道集》里地《论证验》一章,非常重要,就是功夫层次地考验,照钟吕所论考验自己,就够了.我下面地论述,是简要地、最基本地. 、检验自己腿部地经脉是否打通, ()你连续走百里路,或者爬一天大山,不觉得累,也不感到腰酸腿痛,不会气喘吁吁,这就说明腿部地经脉大致通了; ()再盘腿打坐一小时,散开腿时腿不麻不痛,说明腿上地经脉大致通了. 、检验自己地督脉是否通了 看看在大冬天里,穿单衣能否过冬,站在大雪天里,穿着单衣,冬天刮大风时,站在风里,是否受得了?受得了,不感到寒冷,说明督脉大致通了.督脉是人体一身地阳脉,督脉一通,不怕寒冷,寒风吹在身上,你会感觉到是温和地,有如春风. 、检验自己下丹田是否打开地方法,包含多个层次 ()下丹田为气海,真打开了,就能纳气,所以,可以随时辟谷,一个月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活得非常精神,身体不仅不会疲劳,反而力量会更大,"力气力气",力地根基是"气",对于"气满不思食"地人,辟谷不仅不劳累,而且力气倍增; ()肾功能会非常好,男女地性功能好,男子不会患有阳痿、早泄、遗精,女子很少有白带异常或其他妇科病;不会有肠胃疾病、糖尿病 ()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意志坚强.因为肾主志,主记忆; ()没有腰酸腿痛地毛病,也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症.这些疾病都与下丹田区域有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中祛病延年十六妙诀分析 这是一套方法简便,朴实无华,动静相兼,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导引养生功法。此套功法在民间流传甚广,早在明朝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养生奇书中就有记载。由于其确有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而也被《修龄要旨》、《类修要诀》、《红炉点雪》等导引养生书所辑录。 十六妙诀谱文 水潮除后患,火起得长安。梦失封金匮,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聚,兜礼治伤寒。叩齿牙无疾,升观鬓不斑。运睛除眼翳,掩耳去头旋。托踏应轻骨,搓涂自美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释解 一、水潮除后患 谱诀: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 于中畅笑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功法:每日清晨睡醒后,即可盘膝端坐于床上,凝神定气,心无所虑,舌尖轻抵上腭,收腹提肛,闭口调息,口中津液自然产生,等到津液满口后,鼓漱三十六次,分三次慢慢吞咽,随着呼气,用意念送至小腹部丹田处。每次下咽须汩汩有声,如此,每日清晨练习三遍,即可从事其它事宜。 作用:此套功法发展甚多,并被许多养生功法所吸纳,如流传的“吞津功”,如能长期坚持研练,则五脏之火不能上炎,四肢的气血流畅无阻,不生疾病;并且精力旺盛,容颜润泽,虽年老也不会感到体力衰弱。 二、火起得长安 谱诀: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功法:每日夜半子时和中午午时,在床上盘膝端坐 (如在其它地方得有垫子),意想真火从脚底涌泉穴内生。意念此火先从左脚底涌泉穴内起,经左大腿内后侧上行督脉,至脑后玉枕穴,再过泥丸(百会穴),经任脉降人腹部丹田内,如此运行三遍;再用意念此火由右脚底涌泉穴内起,依上述运行路线运行三遍;最后存想真火从尾间内生,沿督脉上升,复由任脉下行至腹部丹田。如此亦运行三遍,意守丹田穴5—10分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1.含义 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 (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眼微闭,精神内守。 2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 (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毛孔,肚脐同时呼气,而废气基本只从毛孔中排出,到最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 (6)至将收功时,心里暗示自己、开始收功了,恢复正常了,默念“一气即入纳丹炉,胎儿玄身存万古”九遍即可,慢慢恢复自然,呼吸逐渐转为正常,至正常后,慢睁双目,平视前方,静视一会儿,神光回收于目,功毕,起立慢步行走一会儿即可。道之一字,通天彻地,惊鬼骇神。得之者,骨可换,寿可永,病可却,体可健。失之者,如朝开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贵视若浮云,功名看成梦幻。道成德备,虽贫犹乐。生于天地之间,必也行同天地。处乎风尘之间,必也超出风尘!

道家养生功 养生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功 练功的姿势:坐、立、行、卧无论用何势皆可修炼,修炼前均要宽衣松带,最好用松紧带裤。如《摄生三要》中说,“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种种施为;须端祥闲泰,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 体弱多病、尤大病元气已伤者,先采用卧式为好。神经衰弱、夜不能寐,可用练功引导入睡;高血压患者,多用卧式,易于放松。 卧式分平卧式、左侧卧、右侧卧等。 平卧式:全身仰卧,男者左脚放于右脚背上,女者右脚交放于左脚背上,两手分放于身体两侧。 右侧卧:体右侧卧,左腿自然蜷曲,放在右腿上,右腿自然伸直,右臂曲肘,将右掌心放于右面部耳旁,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上。

左侧卧:体左侧卧,手脚上下位置与右侧卧相反。 站式: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合掌十指相对,屈肘,拇指向胸,竖掌于两乳之间膻中穴。唇齿自然相合,两眼垂帘闭目,微露一线之光。 养生功法介绍 姿式已摆好,炉、鼎、药、火已备齐,就可以开始炼丹了。首先清心静气,全身放松。两眼垂帘闭目,微露一线之光,内视两眉之间上丹田之印堂穴(主神),意念一气往下行,沿任脉经两乳中间的中丹田之膻中穴(主精),过中脘、肚脐直到小腹气海穴之下丹田(主气)。即已将精、气、神三品上药装入鼎内。先以武火烹炼,继以文火温养。又曰:“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小腹而已”。通俗之说:注视下丹田,就是一心想着它,内视看着它,用耳听着它,用鼻嗅着它。即诱导大脑人静,意守下丹田,如鸡孵蛋,如猫候鼠,一心不乱,一意不散,,如心意散乱,可默念“意守丹田身体好”或“意守丹仍能治病”……慢慢即可排除杂念而入静,仍可继续烹炼。 请务必注意,一定用意识引导,将上丹田之神,中丹田之精、下丹田之气,聚于鼎内(小腹)。如果鼎中没有精、气、神三药,就形成一个空铛,只会把铛烧坏而炼不出丹来。也易于出偏差,造成来得益而先受害之后果。

道家养生功法中华昆仑仙宗道功研究会

普傳班教材「道家養生功法」架構道理郭德孟 (轉載自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1年會刊) (壹)空氣、炁與煉氣 煉氣功夫就是氣功,氣是真氣古字為炁,空氣與炁不同,空氣是用口鼻呼吸的大氣,用肺呼吸由肺部換氣,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氧氣在血液中運輸交換,完成新陳代謝,順暢的呼吸,會讓血液補充足夠的氧氣,以供應身體的使用,保證生命的正常運行。炁是電磁波,是電能,是浩然正氣通行於身體,可在經絡中測試到。而煉氣時腦波與經脈系統、心臟脈波產生共振,活化全身細胞。進一步當體內的電磁波與體外的電磁波發生共振,人體的能和地球的頻率、電磁場,以及宇宙的電層產生相應,就是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靜坐煉炁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空氣經由呼吸,真氣經由共振,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行。用肺呼吸道家稱後天氣,道家稱真氣為先天氣,由腹式呼吸激發真氣是煉氣功夫,煉氣功夫就是氣功或炁功。 (貳) 道家、佛家靜坐與煉氣 靜坐是一種功夫,是坐功,但須身靜、心靜才可靜坐,身心不靜,必生雜念無法靜坐。雜念來自慾望,修養心性,戒貪、嗔、癡,使心平氣和精神愉快才可靜坐。道家玄門講坐靜,用吐納、咒語、內視意守、意念導引去除雜念入靜,靜而後定,定能生慧。佛家空門講坐禪,四大皆空,坐禪用念佛、數息、用眼觀鼻,鼻觀心等方法入靜,進入無我境界,靜而後定,定能生慧。佛家坐禪道家坐靜殊途同歸,都要求靜坐入靜,進入無我境界時,無雜念,無雜音,渺渺冥冥,是天人合一。 道家玄門靜坐時用吐納、咒語、內視意守、意念導引等方法去除雜念入靜,去除雜念入靜的過程就是煉炁。道家玄門靜坐先煉炁健身後,求定而生慧。 吐納即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激發氣感,腹式呼吸法係指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咒語即屬音頻共振,內視意守即“返光內照”,方法是內視意守身體內部穴位、關竅,激發強化體內該點的能量,該點穴位能量會擴大到整條經脈。為單獨強化腦部的能量,可內視意守於腦部中心,腦下垂體,松果體或四丘體等部位。意念導引即導氣運行,在人體內部不同穴位關竅,用內視或意念導引由點連成線,由線而面,由面而體來強化人體內部原有的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在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的路徑上導氣運行,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有經絡系統,骨骼系統,骨髓系統,神經系統,這些能量輸送系統都通達腦部,腦細胞活化不會得老人失智症。我們可以導氣運行經絡幫助氣血循環,氣行骨骼骨質不疏鬆,氣行骨髓活化造血功能內臟安康,氣行神經思緒清晰身體不酸痛,導氣運行全

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

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 1,真气运行法练至第五步仍须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 这是我自兰州练功迄今为止的第一个体会,也是最最深刻的体会。之所以体会深刻,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从调整呼吸入手,在习练真气运行法前四步功法过程当中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通督之后,是否还需要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呢?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我想,既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真气运行法的原理,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入静,真气必然就会从之产生并循经运行。而入静方法又有很多,比如通过放松。这样的思想认识导致我在练功过程中忽视了调整呼吸,一味的注意放松,这其中尽管也有调整呼吸注意呼气的成分,但接下来的效果,虽然也能够维持真气运行(练功时间较长的话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却始终不能达到较快入静,深度入静的目的,更谈不上真气被呼吸所鼓荡的感觉。相反杂念频生,不能自控。开始我以为是真气不够充足的缘故,认为继续练下去就会有改善,但长期的效果不佳促使我不得不反思其中的缘由。那段时间我开始回想从辅导班到当前的整个练功过程,隐约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呼吸上面。十月份一个周末练功过后,我拿起《真气运行学》翻到了呼吸运动一章,在调整呼吸一节里,发现李老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呼吸是真气运行的动力,练习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入手”!这两个字大大映入我的眼帘,一下子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和郁闷:原来我对真气运行法的精髓是注意呼气这一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忽视了这其中还包涵一个前提:实践真气运行法必须首先调整呼吸。真气运行法练到第五步,仍然需要从调整呼吸开始,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呼吸都是真气运行的动力。动力问题解决不好,真气运行的效果必然要打折扣。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我马上再次练功,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果然立竿见影,不仅自然产生腹式呼吸,呼吸变得匀细长,还有真气为呼吸所鼓荡达于全身的感觉,真气灌溉脑髓,人也渐渐开始入静。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包括禀赋,体质,心理状态乃至知识背景等等在内的因素各不相同,练功的进度和体会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纷繁复杂,形形色色,因人而异。即使就同一个人来讲,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练功的体验可能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个人的练功体会就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真气运行法练至打通小周天以后,是否每个人一坐下都能条件反射一样地迅速进入胎息的生理状态乃至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是否一时进入这种境界而此后都能长期稳定的保持?我相信能达到的肯定有,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里,习练者必然要遇到一个“入手”的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教训,练通小周天之后仍然要遵从李老所教诲的“从调整呼吸入手”。通过调整呼吸注意呼气来推动真气运行。否则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它就不是真气运行法! 2,调整呼吸和松静自然的相互关系 在兰州学习之前,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气功理论的书籍,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气功锻炼的内容不外乎呼吸,意识和形体三个方面,而其要诀则离不开松,静,自然三点。通督之后,如前面所提到的,我个人比较偏爱放松,认为放松才是入静的开始,所以没有处理好身心放松和调整呼吸这两者的关系,一度认为身心放松和调整呼吸是平行并列的,二者都可以作为真气运行法的入手功夫。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如果现在让我来归结一下调整呼吸和松静自然的关系,我把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整呼吸是要操作的内容,松静自然是要我们如何去操作,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要“身心放松地,安静地,自然地去调整呼吸”。调整呼吸是内容,松静自然是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前面所犯的错误,就是将两者本末倒置了。另外一方面,一旦明确了要去调整呼吸,松静自然就成为能否做好调整呼吸的关键问题。越是身心放松,排除杂念,顺其自然地调整呼吸,就越能够达到推动真气运行的目的。反过来,越是调整了呼吸,在注意呼气的基础上使呼吸变得匀,细,长,身心就越能够得到放松,思想就越没有杂念,练功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就变得更加自然,舒适。 3,怎样做好调整呼吸 基于前面的认识,加上我个人的一点粗浅体验,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调整呼吸又有一个前提就是自然呼吸。什么是自然呼吸?就是呼吸舒适,就是当呼则呼,当吸则吸,不可有丝毫的勉强和用强,所谓松静自然中的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呼吸运动是人本能的机械运动,本来就不需要人的意识去控制。人为的干预,强呼硬吸,就违背了松静自然中自然的要求,调整呼吸也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自然呼吸,首要的就是身心都要放松,心理放松,肌肉不紧张,不造作,不拿劲,才有可能为自然呼吸创造条件。但是放松也有个度的问题,绝对不可一味地追求放松,否则就进入了我前面所提到的误区。实际上,深度放松是在与调整呼吸的相互作用当中来完成的,是通过放松——调整呼吸——再放松——再调整——...的过程来实现的。 其次,调整呼吸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上意念(意守),就是常说的注意呼气。注意呼气不是干预呼气,而是在自然呼气的同时注意丹田。久而久之,呼气的时间就变得较长,吸气就变得较短,这同样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意守应该多轻多重?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松静自然原则的应用问题:意念太轻,不能排除杂念(静)时,就要加重意念;意念太重,引起肌体和心理紧张(松),影响自然呼吸(自然)时,就要用较轻的意念。一句话,所加的意念既能够使人排除杂念,又不致引起紧张和不自然,意守的轻重就是适度的。我个人的体会,实践中更多的是需要根据当时练功的感觉和练功的进展来调节意守的程度:练功伊始,意守通常重一些,随着状态的进入,

通过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通过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观念 很多朋友问关于太极拳初学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很实在,就是需要注意“观念”的问题。 树立了一个观念,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你怎么学习,如何用功刻苦,掌握了多少修炼的法门,你都是在强化自己的观念,圆一个观念的梦。甚至那些你主动去求教的老师、找来的书籍、喜欢的招术,都实实在在从你的观念中派生出来。观念就象一个招揽者,到处寻求合适的对象;也象一个严厉的看门人,把很多东西拒之门外。 把太极拳看成普通的体育活动,锻炼一下四肢协调性、活动一下筋骨,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纯粹的意识活动,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作用,用意不用力,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哲学的文化活动,当成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了解你的本来,实现身心合一,与历史长河共舞,也是一种观念。 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所能想到的,因为观念的不同,你的目标就有所差别,前往目标的路径差别就更远更杂了。 第一种观念比较平实,年轻者因为刻意以求,就事与愿违;年长者往往淡泊从之,收获却也颇丰,或许真的就成就了。 第二种观念有些味道,只见得满眼山花浪漫,百家争鸣,繁星璀璨;趣味浓厚者非此莫属,荒诞莫名也非此莫属。一辈子寻觅了个开

心快活地自娱自乐,也是足够了。只有那些练到索然无味的人,才能成就前进一步。 第三种观念就不知所云。 这里就想谈谈第三种观念,前面对它的那种描述,确实令着迷于传统文化者血脉喷张,似乎就该如此,不如此就不配为太极拳;但是为什么如此,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太极拳,说到底,就是顺着人的本来本性,那么地动一动,静一静。 可是人的本性是历史和宇宙乃至整个人类生生不息,繁衍进化来的,与时间空间等量呼应契合。以某人出生后的阅历知识来判别,往往就摸不准这个本性的模样,更不要说去顺应它了。更经常的是,用这个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瞎指挥,做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第三种观念就是用动和静两个方法,帮助你去寻找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放弃脑子里面乌七八糟的东西,尤其是第一种观念中的力,第二种观念中的意,令自己的本性站出来讲话,给它一个表现的机会。 因此我们练太极拳,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步舍除后天沾染的过程,直到发现自己的本来本性,自心自性,就是自然。 怎么办呢?法天,法地,法自然。 本性动,本性静,动静之间不是随便的,有一个机缘,或者契机,或者气机。叫什么无所谓,但是太极拳就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静之机找到了,生阴生阳是后面的事情,那个事情就把轻重缓急、前后进退、上下开合、各种感触施为都包容了。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从近百年的杨家太极拳的发展实践中看,自杨露禅宗师始,到杨澄甫把杨式太极拳推向全国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 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太极内功心法

张三丰太极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结晶。张三丰太极功是张三丰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实践而加以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留给我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瑰宝。 张三丰太极功的宗旨是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的途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智慧,亦即证悟大道之目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生达其极顶。但是修炼张三丰太极功,却可以有一分实践就有一份收获,各得其所。张三丰太极功是由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组成:一是静功,即相对静止的内功修炼;二是动功,就是世人皆知的武当三丰太极拳。两者的关系,张三丰总结为:“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因为太极拳法世上多有著述,中国武当网站也专门开辟了“内家功夫”栏目予以展开,所以,这里就不再涉及,仅就一直在道门秘传、世上少知的内功修炼之法披露一些张三丰的著述,以飨读者。以期有缘人循着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路线,修炼精、气、神。壮其体魄、充其精神、发其智慧。达“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之境。 当然,内功修炼,一路景象万千,真修炼者不可不察。网站祝福你真能放舍身心、不执不着,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生活实践中充实生活的意义。 1 、太极行功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百日筑基

一个修道人不能入定,就没有真本事。 “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如果这个基础(百日筑基)都没有的话,所有佛学理论都是空谈。 ——南怀瑾”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能完成这一百天的修行,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定,也叫做“三昧”,道教称为“结丹”。从凡夫到成佛,只有禅定功夫不同——慧也是从定生。 比如:般舟三昧是八地菩萨境界, 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境界, 金刚三昧是佛的境界。 也就是,当你证到首楞严三昧时,你就证到十地。如果一个修行人,无法入定,那么他是没有真功夫的。也就是,他没有真本事,只不过鹦鹉学舌,背个书而已。 一、怎样入定 “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中脉通了,他的境界永远是天青色,昼夜都在水绿山青境界,两眼蓝色,眼瞳定而有力,发出方楞似的光芒。佛教用药师佛的蓝色身躯意表这个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

精气神充足,中脉自然会被旺盛的精气神冲开。此时身体健康无病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 “百日筑基”并非百天的意思,百日是来形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意思。也是“筑基补漏”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功法把各种病灶找出来,再通过功法的练习对人体进行全面的修复与强健;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来筑基堵漏,这与所选的功法、有无明师指点、练功时的入境程度、每天所花的练功时间、及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造成真气(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变。 百日筑基的目的在打通任督二脉。医书有云:“痛是不通,通则不痛”。人体气脉通畅,则全身无病,身心愉快。百日筑基也可以视作祛病的基础,使身体达到绝对健康。这个绝对健康,在生理上即精气神充满经络气穴,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故打通任督二脉全在精气神满。 当人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

太极拳养生之--道家胎息功

太极拳养生之--道家胎息功 玄门胎息法系武术之乡新化梅山道家秘传功法,练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开发潜能、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 一、练功步骤 (1)在室外练功时,要选择空气清新处;在室内练功,须空气流通;练功时不可过饥或过饱,功前须净身洗漱。 (2)身形:本法宜在子时修练,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气凝神,舌抵上腭,调勾呼吸,意念丹田有一鸡蛋大小的金丹闪闪发光、放热。 (3)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4)闭气法:服气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气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两手握拳置于膝上,闭气不令其出,到忍无可忍时再用鼻呼出浊气,调匀呼吸。这时玉液从口壁涌出,充盈满口,须咕咚—声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闭气。 二、收功 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肾门24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24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24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三、功效及注意事项 (1)初服气时,咽气只能达咽喉,应以7口为宜;几日后,会觉得胃气蛹动,发出咕咕之声,说明气已达胃,可服气21口,再几日,会觉得腹部气团蛹动,咕咕有声,或声如撕布,说明气已入丹田,须服气49次。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不让它放了,以免真阳泻漏。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可能会在不同时日出

现,不思饮食不饿的情况可辟谷,这时服气增至81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 (2)初练闭气法时,只能行一分钟左右,随着练功的深入,闭气时间会逐渐延长,直至全身毛孔开放出现胎息。闭气次数与服气次数相同。 (3)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几日后,行功时会出现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九。数日后,气从泥九宫流入脑,过夹脊下行尾闾,次于丹田,上冲心中,过咽喉而入舌下。这时会觉得满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验后,应闭关修炼,面南而坐,面向墙壁,练法如前。 (4)此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奇异景象,如身形变高变大,觉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尽入身中,精神兴奋,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睁眼睛,亦勿惊、勿喜、勿执着,可用手扶墙壁,会觉得一颗闪亮的内丹从头顶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睁开眼睛,先渐收意念、静下心来、活动四肢,睁眼,收功。到此时内丹已成,接着修炼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道家房中术的基本修炼过程

道家房中术的基本修炼过程 (1).筑基:就是要有一个基本健康的身体,与武术和气功的百日筑基功基本是一个概念,并学会腹式呼吸(吸气时缩肚子,呼气时鼓肚子),有一定的定力,比如意守丹田时的时间要保持长一点(20-30分钟以上),练习肺活量,就是憋气练习,起码要练到憋气的时间长到心里数术50-100个.而且要禁止房事,为以后打基础,禁止房事是必要的,不要认为房中术就是性技巧,也不要认为房中术都是性交时练的功夫,为了以后能够进入双修,筑基时一定要禁止房事.具有这4个基本功后方可进一步修炼房中术,筑基不牢,练也白练,贪功心切者,早晚白费工夫.筑基所用的时间长短也是因人而异. (2).炼药化精:最好盘坐,不习惯的,也可以坐在沙发上,以浑身放松的姿势,如双手放在腹前,象练气功一样, 以呼吸为风,牢记匀,细,长,憋,4个字,腹式呼吸,以由唾液和体内精华(想象的)为药,意念想象有一个红色的温暖的火,将积聚在丹田里的药,慢慢的烧热,缓缓地不断地加入风,药,火,这就是练药化精.这个时期一定更要禁止房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生长身体内各种内分泌物质的过程,包括精液,血液,各种激素,和身体内一切强壮身体的物质.练到此时有如下特征: 1.身体非常强壮,不生病,抵抗力很强,也就是身体非常健康,相当于太极拳等公园气功的功效, 2.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没有走神,和心猿意马的现象) 3.腹式呼吸自如,成为习惯. 4.呼吸顺畅,均匀,缓慢,从容,时间很长. 5.脾气明显改善,不急不燥,处世大度,厚道. 6.丹田发热,腹部及下身有如性交的快感,甚至有要射精的感 觉.(为了防止射精,一定要忍精不泄,或者用手压住会阴底部,或者干脆起身停止修炼)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时间或者1个月,或者几个月,依赖原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述6个特征不出现,也是不可向下练,同样是练也白练. (3).采药:炼精化炁的过程,在第2层次练习时,出现会阴发热,阴茎博起,就要射精时,瞪眼,咬牙,慢慢地用鼻吸气,意念有白色的亮气由会阴吸沿小周天的轨迹吸到头顶,再顺到丹田.反复地做,直道射精感消失.这步功夫的修炼要运用熟练,成功率高达100%(不射精),之后便可以双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