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赵晨曦校园枪击案
法律国际著名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业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存在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尼日利亚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6年,尼日利亚石油腐败案爆发,震惊国际社会。
此案涉及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前石油部长丹尼尔·阿奇克、前国家审计长尤杜·阿尤等高层官员,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起因2016年,尼日利亚反腐败机构发现国家石油公司(NNPC)存在严重的资金管理问题。
经调查,NNPC在石油销售过程中,将大量资金转移至名为“石油收入特殊信托基金”(PRTF)的账户,而这些资金并未用于国家石油产业的正常运营,而是被用于腐败活动。
2. 案件调查尼日利亚反腐败机构迅速展开调查,发现PRTF账户中的资金被用于向国外转移、购买奢侈品、支付政治献金等腐败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涉案官员试图阻挠调查,但最终被尼日利亚法院判处禁止出国。
3. 案件进展2016年12月,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签署一项法案,要求政府公布NNPC 的资金使用情况。
随后,NNPC公布了PRTF账户的资金流向,揭露了腐败案件的真相。
4. 案件判决2017年,尼日利亚法院对涉案官员进行了审判。
前总统奥巴桑乔被判处5年监禁,前石油部长阿奇克被判处7年监禁,前国家审计长阿尤被判处10年监禁。
此外,法院还判决没收涉案官员的非法所得。
三、案件影响1. 国内影响尼日利亚石油腐败案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响,促使政府加强反腐败力度。
此后,尼日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石油产业、加强审计监督等,以减少腐败现象。
2. 国际影响尼日利亚石油腐败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对尼日利亚政府提出批评,要求其加强反腐败工作。
同时,此案也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石油产业的监督,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 案例启示尼日利亚石油腐败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以下启示:(1)石油产业腐败问题严重,需要各国政府加强监管。
人际关系成功的例子
人际关系成功的例子【篇一:人际关系成功的例子】案例分析一、事件2004年2月23日,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
和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
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2月24日,发出,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
此后,曾有10来个“疑似”马加爵,经指纹指认或dna测试后被否定。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
四个死者中,除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
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
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
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
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
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的东西,马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
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
广西当地媒体记者案发后曾到马加爵的家中———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2号。
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年已六旬,母亲则因病重卧床多日。
自从马加爵涉嫌4人被杀案后,其家人一直心神不宁。
该媒体记者在马加爵母亲做衣服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叠近期的报纸,或许是翻阅过多的缘故,报纸已经破旧。
马加爵的母亲提起儿子,只说了句“我现在只想对儿子说一句话,就是希望他能早日自首。
”4名被害学生多为贫苦农村家庭的孩子,事发后,家人悲痛欲绝。
在警方和校方安排下,4人的家属到处理后事。
4名学生尸体已于3月12日在昆明火化,死者家属陆续返回家乡时,有关单位先后共送去了8万元慰问金。
二、和赵承熙事件说明了什么?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家爵因杀害4名同学触犯国法被处以死刑。
留学生美国宪法课程辅导
留学生美国宪法课程辅导背景介绍美国时间2018年2月14日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都会区帕克兰玛乔丽·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该事件造成17人死亡,14人送院治疗,因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高中枪击事件。
疑凶是学校前学生,19岁的尼古拉斯·克鲁兹,他被布劳沃德县警长办公室拘留,接受过堂前,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
这是美国2018年第18宗校園枪击案,也是第八起造成除枪手外的人员受伤的案件。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有许多家长不禁担心起孩子在外的安全问题。
那么本期文章中,小编将为你分析美国校园枪击案的起因,以及教你如何在美保护自己。
希望每一个留学生都能平安、健康!美国校园枪击案历史2018年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帕克兰市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5人受伤。
这是佛罗里达州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也是进入2018年后,美国发生的多起校园枪击案中最严重的一起。
有目击现场的学生称,看到有学生在教室内与枪手搏斗。
2018年1月23日,美国肯塔基州西南部一所中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名学生死亡,另有17人受伤。
2017年12月7日,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兹台克市一所高中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3人死亡。
2016年11月28日,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一名枪击案嫌疑人死亡,至少9人受伤。
2015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一所社区学院发生枪击事件,导致10人死亡,7人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经我们采访新泽西Pioneer Academy中学的学校负责人了解到,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按照比例来讲还是非常少见的,这也只是被媒体放大了,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如此频繁和恐惧。
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私立中学发生过枪击案,因此各位留学生和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警惕须有,但不必过分紧张。
美国校园枪击案多发的原因不能融入美国文化(不合群)。
《师说》读后感
《师说》读后感《师说》读后感1国学教育名篇名著共有六部书,分别为《学记》、《论语》、《孟子》、《劝学》、《师说》、《颜氏家训》教育智慧品读,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师说》读后感。
今年假期我有幸拜读了《师说》教育智慧品读。
《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
本书是于拾编著。
韩愈《师说》的原意主要论述的是关于师道的问题。
由于受“九品中正制”和“安史之乱”的影响,导致了当时社会耻于从师的风气。
韩愈不入世俗,在《师说》中充分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开篇就以“古之学者必有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以圣人孔子不耻从师为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而本书除了阐明此观点外,还从其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给我们从教者以无限的启迪。
第一,《师说》谈“师”与“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师说》读后感》。
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就不成其为师。
这里的“道”如果在今天理解,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胜任教育教学其它方面的素质。
古时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说明教师的地位,天、地其实是虚的,教师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名列第三位,可见教师地位的重要。
古人对教师的要求和地位有如此之高,何况是今天。
所以,作为我们今天的教师,首先应该看得起自己的职业;其次,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呢?就得从“修道”做起,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懂的多,问的也多,我们担任的是新世纪的教育重担,可不比过去的教书先生了,要想能够在教育领域游刃有余,就得把自己的道行修深修专,同时才能把自己的“道”传好。
第二,《师说》谈“道”与“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
这里把“传道”放在了第一位,“授业”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说,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韩愈认为“授业”是为“传道”服务的。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1)玛丽安·基切夫人,试用社会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解释这些信徒的心理。
(8)1、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存在相互矛盾,无法调和一致的认知时,会感到内心冲突、紧张、不愉快,为了克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2、费斯廷格对认知失调的假说:认为如果某一个人真心的相信某事,并且受到该信仰的约束,进而采取饿了某些不可逆转的行动,并有不可否认的证据证明他的信仰是错误的,那么这个人绝不会消沉下去,而是更努力地去验证自己的信仰,甚至比以前更加确信它的正确性。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2)实验:1947年,勒温要说服美国人吃动物的内脏。
这一实验说明了何种说服效果为好?(6分)自我在说服中的角色影响说服的因素:可见自己的说服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改变态度。
不管说服者的可信度还是有说服力的信息以及充分的根据,只要自己不愿意被说服,说服就是无效的,除非他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说服过程是一个说服者创造适当情景,以使他人愿意改变态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起着主要的作用。
说服者因素:1、说服者的可信度,专家资格,可靠性2、说服者的受欢迎程度人们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致被说服者因素:1、人格,个体的可说性智力和自尊2、心情,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性的观点3、卷入程度,卷入越深改变越难4、自身的免疫力,5、个体差异,包括认知需求,自我检控和年龄情境因素:1、预先警告,如果预先告诉或暗示被说服者,他将收到与他立场相矛盾的信息,此时这个人的态度难以改变,预先警告会使人产生抗拒,2、分散注意,能减少抗拒,有利于态度改变。
说服信息因素:1、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说服者原有的态度之间的差距2、信息唤起的恐惧感3、信息的呈现方式⑶在一项研究中,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并向任课老师说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测验,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6分)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论降半旗的必要性
论降半旗的必要性摘要:降半旗也许只是个形式,它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形式比其他的哀悼形式要更为庄重,国旗乃国家的象征,当国旗为之下降的时刻,则代表“国之殇”。
自有降半旗仪式以来,国外有着无数的降半旗致哀的例子,然而国内却少有之,本文想就古今中外之实例降半旗致哀的必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下半旗,致哀,国旗,制度,权利第一章绪论1.1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背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我们所谓的文明的世界里,我们有权力去享受我们的人生,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能成为我们无法生存的理由。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就在他们不断奋斗的时候,灾难悄然而至,有天灾,也有人祸,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也许会感谢上帝的眷顾,感谢死神的擦肩而过,可是对于那些不幸离开的人们,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还没有走完自己的人生就匆匆离开,他们和我们都是平等的,但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会去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到惋惜。
逝者已去,再多的惋惜也无法挽回他们的生命,降半旗代表我们对逝者的默哀,也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2007年4月16日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韩裔凶手赵承熙在内共33人死亡,29人受伤,美国白宫降半旗致哀;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5至10岁的儿童。
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受害者表示慰问,并下令全美降半旗4天致哀。
而然,反观国内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受灾人口达152万,国家未降半旗;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国内发生重大校车事故8起,数百名孩子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这些还只是曝光出来的,可是除了曝光也就只剩下曝光了。
意义:这并不是所谓的形式主义,而是精神层面上的一次提升,或者说,同样是生命,我们应该以同等的态度对待,可是事实却不是一样,我们也不是想去比较谁优谁劣,而是想告诉所有人生命之可贵,对待自己如此,对待他人也如此,并无高贵低下之分。
美国校园枪击案中的父母刑事责任
美 国 校 园 枪 击 案 中 的 父 母 刑 事 责 任
董 蕾红
【 内容摘要】 父母刑事责任法在美国并非新鲜事物 , 早在 2 0 世 纪2 O年代的反逃学法和宵禁法都 包含父母对于子女逃学和违反宵禁法的刑事责任。到 了 2 O 世纪8 0年代 , 为 了应对 日益严峻 的青 少年 犯 罪形势, 关国各个州相继通过新的立法扩大父母刑事责任 法的适用范围, 并规定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措 施, 父母 责任 法 中还 为父母 设定 了防止 青 少年 持有 和接 触枪 支的 义务 , 然 而 由于各 种 原 因, 父母 责 任 法 在 实践 中并 没有得 到很 好 地执行 。一 系列校 园枪 击案 促使 美国越 来越 多的人 意识 到 父母刑 事 责任 法的
当做获 取注 意或其 他期 望 的事 物 的手段 , 甚至 把暴力 当成 一种娱 乐活 动 。同样 , 父母 对 孩子 的漠 视甚 至 父母长 期不 在身边 同样 可能 阻碍 孩 子形 成 “ 是非 ” 意识 以及理 解 自己行 为 的能 力 。考虑 到 家庭 和父 母 对 于孩 子成 长 的核心作 用 , 寻求 以父母 为指 向的解决 青少 年犯 罪 问题 的方 法看起 来顺乎 自然 。 ⑧
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最重要原因, 这 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认 同。 ② 犯罪学家也一致 同意特定 的家庭 功能
和特征 是导 致青 少年违 法犯 罪 的主要原 因 , 2 0世 纪早期 开始 的犯 罪学 理论 都 支持 违法 犯罪 行 为尤 其是
青少年犯罪是家庭功能失当或失效的产物。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据也与这些研究结论相一致 , 认为家庭生活在青少年犯罪中发挥了作用 ; 许多青少年犯 自己也将其犯罪行为归咎于父母对子女的忽 视或 虐待 , 很多 案例都 表 明 了父母 行 为与子 女 以后 的犯 罪行 为之 间的联 系 。研 究表 明 , 在 家里受 到虐待 的孩子更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对他人实施犯罪 。受到虐待的孩子会把暴力 当做应付冲突的恰 当反应 ,
从文化、社会及心理健康看美国校园枪击案.doc
从文化、社会及心理健康看美国校园枪击案摘要:举世皆知,近年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校园枪击案,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其成长环境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并且类似的校园枪击案在发达的美国屡禁不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后必定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等原因。
本文试着从美国枪支文化、社会因素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角度探讨枪击案原因及其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校园;枪支;社会;心理1.引言:据报道,在美国平均每27秒就发生一次暴力案件,平均每24分钟就有一人命丧黄泉。
更让人惊异的是近年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击案有增无减,悲剧夺走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也造成许多人员受伤。
近年来,校园枪击案的频繁发生让一向尊重生命和人权的美国人惊魂未定。
原先发生在电视剧里的系列悲剧,已经真实的发生在了美国人的实际生活中。
2012年12月14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所小学,一个二十岁美国学生向学生开火,造成至少包括28个学生和老师在内的人员伤亡。
然后其开枪自杀。
据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最大的校园枪击案。
校园枪击案,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而且还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切应该值得让美国人去深刻反思该国的枪支文化、社会环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了。
2.美国枪支历史文化2.1持枪作为一种文化美国枪支问题的出现与美国长期形成的枪支文化密切相关。
美国早期的特殊历史对抢支文化的出现和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殖民、西部开发和独立战争时期,枪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北美时,他们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不得不抵御来自野生动物和当地印第安人的袭击。
所以当他们在种植、打猎、收获甚至去教堂时,他们也不得不携带枪支。
为了在北美争夺土地和建立殖民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连连征战,战火延续了将近一个半世纪,这使得有必要拥有枪支。
为了保护他们的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民兵组织,并且要求人们拥有和携带枪支,甚至惩罚那些没有枪支的人民。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
绪论案例案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1879年,一个名叫诺尔曼·特里普诺的美国心理学家第一次就常识性社会心理学的假设进行了实验。
让10-12岁的孩子单独或成对地卷钓鱼线(但不告诉他们真实的意图)。
结果发现,许多孩子在两个人一起卷时的确卷的更快。
创立了社会心理学的粗略模式:模拟现实世界情形的实验,要将研究者的真正目的掩盖起来并对变量进行存在与不存在时造成的对比研究,这一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模式,且社会助长一直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案例二:克劳兹的故事克劳兹是纽约某一贫民区长大的孩子,刚刚过了他20岁的生日。
他的父母在他十岁时离婚了,父亲因为吸毒和抢劫被判入狱,母亲也抛弃了他。
克劳兹从小就和一群小流氓混在一起,偷窃,抢劫、吸毒,什么事都干过。
去年的12月25 日圣诞夜,他趁着一个小商店店主全家过圣诞节的机会,从小商店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偷了一大包东西出来。
在他刚刚觉得大功告成时候,正在附近巡夜的警察皮特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皮特喝令克劳兹站在原地,但克劳兹并没有理会皮特,而是撒腿就跑。
皮特鸣枪示警,这时克劳兹也拔出自己携带的手枪,向皮特射击,并打伤了皮特,克劳兹因此得以逃脱。
一年后克劳兹在抢动银行时候被警察抓捕归案,他因为一系列的罪行被判终身监禁。
对于这件事不同的理论会怎样解释克劳兹的攻击性呢。
在生物理论看来,攻击是一种本能,尤其是与人类的染色体特异性或激素水平的变化或大脑受伤等等。
而学习理论则会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此外,理性决策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对克劳兹的行为都会赋予不同的解释。
案例三:你会选择哪扇门——你的判断概率有多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你可以选择三扇不同的门:在其中一扇门的背后是一辆轿车,而另两个门后面是山羊。
你选择了一号门,然后主持人说我们来看一下另两个门后面到底是什么,主持人打开了三号门,后面是山羊。
然后他问你:“你是否会选择二号门?”这个时候你会改变主意,转而选择二号门吗?在你继续阅读之前,请你先做出你的选择。
犯罪心理学
现实社会中的犯罪案例分析与感想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对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
在此我选取了赵承熙枪杀案与马加爵杀人案为例来分析现实社会的犯罪心理。
赵承熙案件回顾: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当地时间早上7点15分,美国留学生赵承熙开枪杀死30多人后自杀身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案。
赵承熙因为其贫困的童年移民美国后低人一等的生活让他饱受煎熬,所以在他的文稿中大肆攻击家庭富裕的孩子,在信中表达对宗教信仰的失望情绪,加上自小有些口齿不清,很少与家人交流导致性格极端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
马加爵案件回顾: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的马加爵用铁锤先后杀害了四名同宿舍室友后逃窜,引发了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死者之一的邵瑞杰因为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并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唐学李被杀原因是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而龚博平时与马加爵来往不多,因为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因为其人品不好所以没邀请他,所以遭到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杨开红则是马加爵在宿舍清理血迹时,恰好到马加爵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从这两个案例的相似点来看,他们都采用暴力方式剥夺他人生命,受害者大多是自己的同龄人,同学;作案年龄都相似并且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都极其严重,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的缺陷,扭曲与疾病。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疯狂性。
2、突发性。
3、连续性。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美国的利益集团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 尼亚州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 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的 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一 名男子当天上午7时在弗吉 尼亚工学院一幢宿舍楼开枪, 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 两个小时 后,距宿舍楼 约800米远的 一幢教学楼内 又响起枪声, 凶手再打死30 人、打伤10多 人后自杀。
“美国有成千上万个利益集团,这些集团 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 关系。因而在政府和国会活动期间,这些利益集 团都要将总统府的门挤破,把国会山给踏平了。 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监督、 相互制衡。使政府的决策不能只偏向某一个,从 而保证了政策的大众化,公正性”。如反华利益 集团与援华利益集团,在国会山上不停地决斗, 从而使国会时而通过有利中美关系的政策,时而 又搞僵中美关系。 利益集团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 政治作用?
• 据美国《时代周刊》在讲述美国是如何参加 国家活动时指出:“美国人政治参与意识比 较强,大多数人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但并 不是每个人都能都能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的 核心,而他们的利益和要求或多或少地都是 通过其所在的利益集团所反映的。因而可以 这样说,没有利益集团的存在,美国人就难 以与政府直接取得联系,难以将自己的利益 和要求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中去” 。
在美国,最早对人民币汇率不满的是传统制 造行业。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制造业就业大军 占全美总就业人口的14%。经济不景气,失业 率上升,制造业首当其冲。为此,美国制造业协 会和制造业者成立的各种利益组织,如“拯救 美国制造业”等,面对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 品,不断游说政府和国会,要求采取贸易保护 主义措施。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有哪些?
2010年, 美科罗拉 多州一高 中发生枪 击事件, 造成25人 死多人受 伤。
美国校园枪击事件
美国校园枪击事件作者:朱琳来源:《留学》2016年第01期09.10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10日一名中国女性留学生在纽约州被刺死。
刺杀她的是另一名中国男性留学生,他在警方抵达后不顾警告继续行凶,被警方击毙。
纽约州警方表示,涉案的嫌疑人和受害者都是来自克拉克森大学。
“留学杂志”公众微信号推送文章《中国在美留学生杀害同学被5枪击毙 | 关于美国警察的武力使用权》,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并对美国警方的武力使用权进行科普解答。
10.01美国太平洋时间2015年10月1日美国俄勒冈州西南的乌姆普夸社区学院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3人死亡,20人受伤,男性枪手案发后死亡。
“留学杂志”公众微信号推送文章《突发 | 美国俄勒冈社区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 13人死20人伤》,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并对美国历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进行了梳理。
11.14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1月14日法国于11月13日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次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家美国陆军预备役的军械库被非法入侵,枪支遗失,此事引发美国东部地区中国留学生强烈不安,美国亚马逊出售的防弹衣一度因此脱销。
11.20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0日《留学》杂志总第48期刊登文章《巴黎恐袭产生蝴蝶效应: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在美抢购防弹衣》,详细分析美国校园枪击现象,并对在美留学生提出应对建议。
美国从“9·11事件”后一直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据数据统计,美国自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间,因恐怖袭击而死亡的人数为3521人(其中“9·11事件”中有3000多人丧生),但仅2015年至今,不到1年的时间就有8512人死于枪击。
对于在美留学生来说,美国校园里潜在的枪击威胁要远大于恐怖袭击。
自2012年12月起,美国发生了约74起校园枪击事件,学生在校遭袭击是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美国学校很少对出入校园人群进行强制性安检,一些人认为允许公民持枪是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的根源。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分析和预防介绍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分析和预防介绍作者:申超越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1期摘要: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洲一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了至少28名人员丧生,丧生者大多数是5到10岁的儿童。
当地的警方保罗·万斯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在警方接到报警,随即派警员到达现场,警方发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多具尸体。
关键词:美国;枪击案中图分类号:D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1-0275-02作者简介:申超越(1990-),男,汉族,西安政治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随后也发现了枪击嫌疑人的尸体,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回顾美国近年来校园枪击案: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造成15人死亡;2002年弗吉尼亚州格伦迪校园枪击案,3死3伤;2002年亚利桑那州校园枪击案,4人死亡;2005年明尼苏达州红湖中学枪击案,10人死亡;2006年宾夕法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33人死亡;2012年奥克兰欧伊库斯大学枪击案,7人死亡;2013年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斯帕克斯初中枪击案,2死2伤。
无独有偶,12月14日一名男子持刀在当地一小学砍伤22名学生,警方接到报案后,随后将其控制。
目前,受伤学生暂无生命危险。
据了解,12月14日早上7时40分,光山县文殊乡派出所接到报案称:一男子持刀在该乡陈棚村完全小学门口砍伤学生。
文殊乡派出所干警立即赶往现场,在村干部的协助下,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闵应军(男,36岁,文殊乡邹棚村桃元组人)控制。
经查明,受伤的学生22人,成人1人。
①由于校园枪击案和暴力袭击案的作案手段残忍性、危害严重性、影响恶劣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集到校园枪击案和校园暴力袭击案中。
二、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原因分析(一)美国公民拥有枪支合法化美国公民使用枪支,有其法律依据。
在美国权利法案第二条原文规定“a well regulate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即“一支受规范的武力乃确保自由安全之安全所必须,人民持有及携带武器之权利不受侵犯”,其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并且得到美国大多数团体的支持。
师说读后感作文800字
师说读后感作文800字《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弟子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近日得幸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
一起来看看师说读后感作文800字,欢迎阅读!师说读后感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这句话就是说:无论哪3个人在一起,其中最少一个能成为我的老师。
也就是至少一人能比我强一点或几点。
《师说》是韩愈写给一个叫李蟠的人的。
李蟠喜欢读古文,六艺经传样样都会。
韩愈想鼓励他,便写了《师说》一文。
韩愈在《师说》中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认为,能称为“老师”的,不分贵贱,不分长少,只要有比我好的人,我就能拜他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的确是这样,老师是负责传道、授业与解惑的。
能同时拥有这三者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师”。
因此,老师不一定要比我大,也不一定地位比我高,只要有比我好的人,就能称他为师。
比如孔子,他的老师有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这么高明的“圣人”也有这么多老师,而他的老师的地位也不一定有孔子这么高呀!现在,也是如此。
我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问同学,也可以问老爸老妈,有些关于电脑的问题,同学们向我问过;有此奇怪的问题,我也告诉过老爸老妈。
所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要不如老师。
师说读后感2“少时不懂读书,懂时已是中年”,近年翻书时常有这样的遗憾。
这里,绝无倚老卖老的意思,且所谓“懂”也只凭个人的感受,或许依然是懵懂呢。
每看到身边一些好学的年轻学子积极投入书海,那种求知的获得感以满溢在脸上的微笑展现出来,总能勾起自身曾经的求学岁月。
《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弟子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近日得幸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019高考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美国校园枪击案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2019高考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美国校园枪击案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时间:美国当地时间2007年4月16日上午地点:美国布拉克博格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内事件:据警方称,当日上午校园内的两个地点发生枪击事件。
第一起枪击发生在一学生公寓内,造成一死一伤。
紧接着凶手窜至工程学院的一栋大楼内,又造成了三十一人死亡。
经查明,凶手系韩国留学生赵承熙。
此事件震惊世界。
韩国青年赵承熙是1992年从底特律入境的,由于父母的关系,他有永久居留权。
也就是说,今年23岁的赵承熙在美国长达15年的成长中〔包括少年、青春期〕,美国文化、暴力倾向、凶杀文化对他的影响很大。
校园枪击案中的“道德大旗”倒了吗■耿银平〔作家〕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他们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
对此,美国一些预防校园暴力专家指出,只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美国再次发生校园枪击案。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发现,当今孩子的暴力倾向逐年上升,一个简单的矛盾问题,学生们往往棍棒相加,出手狠毒:三女生围殴一女生众学生助威、东莞校园女生群殴视频惊现网络、中学生自拍校园暴力短片的警示等。
再看看成年人,副局长雇凶杀局长、三陪女怒杀情敌、家庭纠纷怒杀亲兄弟等。
心灵是一种洁白的纸张,你播下仇恨,它会长出鲜血淋淋的残忍。
当平和、谦让和君子风度都让位于袭击恶斗的时候,社会和谐精神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影视文化、电子游戏的暴力教唆,大量的暴力视频游戏增加了青少年的激进行为。
商家疯狂追逐票房利润,导致大量的刀光剑影的武打、凶杀成为青少年的最爱,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暴力崇拜”。
而享乐主义、快感主义和功利主义又大行其道,粉丝成群、疯狂追星、制造噱头、恶搞盛行、膜拜韩日、鬼怪赌博,不一而足。
这种文化道德的沦丧和学术思想的腐朽只能培养更多颓废、败落、无耻和丧心病狂。
这和传统文化的“健康、积极、有益于人民需要”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boo案例
boo案例标题:Boo案例分析1. Boo案例概述Boo案例是指2016年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校园枪击事件,该事件导致多名学生死亡和受伤。
事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有关枪支管制和校园安全的许多争议。
2. 枪击事件背景Boo案例发生在一所小学校,枪手是一名学校前教师。
事件发生时,枪手携带多把枪支进入学校,并开始向学生和教师开枪。
当时学校的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无法及时阻止枪手的行为。
3. 事件经过根据目击者的证言,枪击事件发生后,学生们纷纷逃离教室,但部分学生被枪手射伤。
教师们迅速采取行动,保护学生并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与枪手展开激烈交火。
最终,枪手在与警方的交火中被击毙。
4. 伤亡情况Boo案例中,共有10名学生在枪击事件中丧生,另有20名学生和教师受伤。
这次悲剧导致了许多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震惊,也引发了公众对校园安全和枪支管制的关注。
5. 枪击事件的影响Boo案例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引发了对校园安全的广泛讨论,人们开始关注学校的安全措施是否足够,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其次,这起事件也加深了公众对枪支管制的讨论,一些人呼吁加强对枪支销售和持有的限制。
6. 学校安全改进措施Boo案例后,美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加强了安全措施。
例如,学校增加了安全摄像头、安保人员和门禁系统,以加强对校园的监控和管控。
同时,学校还进行了紧急演练,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7. 枪支管制政策变化Boo案例对美国的枪支管制政策产生了影响。
一些州开始通过法律限制枪支的销售和持有,加强对购买者的背景调查和身份审核。
此外,也有一些组织和个人发起了反对枪支暴力的运动,呼吁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措施。
8. 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Boo案例中,许多学生和教师在事件后受到了心理创伤。
学校和社区组织积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帮助受伤者恢复身心健康。
同时,也有志愿者和心理专家参与其中,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美国史上十大恶性校园枪击案,沾满鲜血的黑历史与人性的暴虐
美国史上十大恶性校园枪击案,沾满鲜血的黑历史与人性的暴虐原创 2016-06-03 鳕鱼北美留学生日报昨天发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枪击案的热度还没有消退,关于学生校园安全的问题再起引起了美国与国内民众的热烈讨论。
详情可以参见日报昨日的报道:震惊!UCLA突发校园枪击案,两人死,无中国学生伤亡,警方封锁校园据美国Every town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起,美国至少发生了185起校园枪击事件。
在这个持枪合法的国度,层出不穷的校园枪击事件着实让大家为学生的安全担忧。
枪击案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案件,但在校园发生的枪击案,每次都牵动着全美国人民的心。
今天日报就为带大家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发生在美国的十大恶性校园枪击案。
校园枪击案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因此消逝1.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
一名韩裔学生Cho Sung-Hui在校园内开枪行凶。
枪击共有先后两起,共造成33人死亡,至少23人受伤。
第一起枪击发生在清晨7点15分左右,2名死者在其宿舍遭到枪击并死亡。
然而当第一起枪击发生后,学校并没有很快封锁学校,因为学校认为枪手可能在枪击发生后离开了学校,甚至是弗吉尼亚州。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
在2个半小时之后,枪手又开始在校园里的教学楼内进行疯狂射击,造成了另外30人的死亡。
最后,枪手本人自杀身亡。
枪击发生后,学生们在慌乱中逃生,整个学校都被恐慌包围着。
学校也宣布停课两天。
2. 北伊利诺伊大学校园枪击案2008年2月14日下午3点06分左右,一名男子冲进北伊利诺伊大学校园教学楼开枪射击,造成了包括凶手在内的6人死亡,21人受伤。
学校的官方说明指出,凶手名叫Steven Phillip Kazmierczak,他于2月14日下午进入学校Cole Hall中的101教室,当时学生们正在进行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教室里共有120名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8日晚间新闻的电视截图显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韩国籍学生赵承熙摆出持枪射击的姿势。
赵承熙16日在作案间隙曾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寄过一个包裹,里面包括录像带和照片,录像中有不少攻击和谩骂“富人”的内容。
新华社/路透
赵香林(音译)知道自己不太了解儿子赵承熙。
但直到儿子制造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她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不了解他。
弗理工枪击案已过去4个多月,但人们仍在追问这一案件背后的缘由。
为什么赵承熙会残忍杀害同学?案发前,人们尤其是家人是否有机会拯救赵承熙?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31日报道,弗理工枪击案调查小组8月30日正式公布调查报告。
报告首次通过赵承熙家人详细叙述,揭示赵承熙如何走上不归路。
作家梦碎
赵承熙的父母和姐姐先前在律师安排下接受了调查小组3个小时的问询。
调查小组说,他们和警方一直未能查明赵承熙杀人动机。
赵承熙的姐姐赵善卿(音译)提出了一条关键线索。
她说,赵承熙刚进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时主修商业信息技术,但大二时决定转入英语系。
尽管英语一度是赵承熙的最弱科目,但他坚信,自己能成为著名作家。
赵承熙作家之路却屡屡受挫。
赵善卿曾发现一封来自纽约市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信,赵承熙自从接到这封信后变得更加消沉自闭,他的英语成绩从“B”下滑到“D”。
他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没人能看到自己的才华,怒火在沉默中与日俱增。
赵承熙在家总是不动声色坐在电脑前打字,从不和家人分享他的作品。
惨剧发生后,家人才被这一事件和赵承熙的暴力文章震惊。
含泪少年
家人的回忆让赵承熙性格演变脉络逐渐清晰。
赵承熙在韩国出生后不久患上百日咳,后来又被查出心脏有问题。
在他3岁时,医生对他实施了侵入身体式检查。
从此,赵承熙一直不喜欢别人碰他。
赵承熙在韩国少有玩伴,1992年随父母到美国后朋友更少,唯一能与他顺利交流的是他姐姐赵善卿。
不过,他也从不告诉姐姐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赵善卿知道弟弟常因说英语带口音遭嘲笑。
但每次问起这件事时,赵承熙永远回答:“没事。
”
家里有访客时,家人注意到赵承熙经常手掌冒汗、发抖,有时几乎说不出话,只能以点头示意“是”或“不是”。
父母一开始还鼓励他多说话,母亲敦促他“多些勇气”。
但到他上小学时,家人决定“随他去吧”。
家人利用赵承熙上中学前的暑假带他去接受心理治疗。
在特殊疗程中,赵承熙画了许多座既没窗也没门的房子。
治疗师当时解释说,这样的画说明赵承熙感到“孤独”。
赵承熙听到这样的诊断,眼中顿时盈泪。
赵承熙上中学时,因为缺乏社交能力,被要求参加一个特别教育项目以助他顺利融入校园生活。
但他上了一段时间后就拒绝再去。
他对父母抱怨说:“我什么都没错,为什么要去那里?”
赵承熙上大学前,他的高中老师强烈建议他在离家近的一所较小的大学上学。
但赵承熙选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如愿获得录取通知书。
在弗理工,他变得更加孤僻、举止异常。
最终,他在4月16日枪杀32人后,自杀身亡。
心碎母亲
在赵香林的回忆中,儿子极少讲话,即使开口,也不过低声说只言片语。
他从不直视别人。
他就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作为母亲,赵香林曾尝试进入这个世界,带儿子一次次去咨询、看心理医生、接受各种治疗,帮他在篮球尝跆拳道馆甚至教堂里找朋友,却无果而终。
她知道儿子孤独、受困扰,但直到他制造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枪击案,她才明白儿子内心世界已何等扭曲。
家人在赵承熙死后,才知道他大学三年级时曾被送往一家精神病治疗机构,确诊患有精神疾玻他们对调查小组说:“如果我们当时知道这件事,就会带他回家,让他先休养一学期。
但我们不知道……什么异常状况都不知道。
”
在悲剧发生前晚,家人照例和赵承熙打“周日电话”沟通。
赵承熙在电话里像往常一样重复着那几句话:“我很好。
我不需要钱。
”
通话结束前,父母说:“我们爱你。
”
赵承熙没有回答。
(吴铮)
校园枪击:震惊之余的思考
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16日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死33人,伤20多人,创下美国有史以来校园枪击案的最高纪录,全美震惊,全球震惊!
人们在悲痛同情之余,不能不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又是美国,又是在校园? >>>点击详细
美弗州校园枪手“演习”血案?
新华网消息:美国警方10日说,造成33人死亡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在今年4月16日案发两天前,可能实地“演习”了袭击,并在袭击现场做了准备工作,甚至可能锁上了要袭击的教学楼出口。
>>>点击详细
警方回溯弗理工枪击案
新华网消息:美国警方25日认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枪手赵承熙在教学楼内肆虐9分钟,两把手枪射出子弹170发,就此造成美国历史上最惨痛枪击事件。
>>>点击详细
反思美国校园枪击案:枪支管理松懈校园管理混乱
新华网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州一所大学16日发生校园枪击案,一名韩国学生在两个多小时内两度开枪行凶,造成30多人死亡,20多人受伤。
凶案震惊全球,引起人们诸多反思。
为何美国枪械管理如此松懈,一名学生能够持致命武器在校园疯狂行凶?为何学校对紧急事件反应如此迟缓,第一次枪击发生后,许多学生没有接到警报或被疏散,导致在第二次枪击事件中多人殒命?为何校园枪击案在美国屡屡发生?为何凶手对无辜者也痛下杀手?
>>>点击详细
>>>>更多内容请关注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