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露。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
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
次北固山下赏析
【言外之意】
在这首千古名作中,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妙绝千古”。作者以“日”和“春”象征新生的、即将到来的美好事物,又以“生”字和“入”字把它们拟人化,赋予它们意志和情思。于是无须说理,只以景物、节令的描述就足以给人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以蓬勃向上、气息清新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积极的鼓舞的力量。
美丽的海日诞生于黑暗的残夜中,但终将驱走残夜的黑暗而给人光明;
萌动的春意显现于残余的旧年里,却已经入主旧年的残余而示人美好。
除了上述千古名句外,诗中其它句子也出手不凡。比如第二联中“潮平两岸阔”,写春潮高涨后,河面似与岸平,视野骤然开阔,给人气度恢宏之感;“风正一帆悬”则妙在炼字:一个“正”字、一个“悬”字,不仅有“风顺”、“和风”的含义,而且隐含着河流平直、波平浪静的内涵,因此产生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奇妙作用。这一联意象优美,手法高妙,堪与第三联相配。
诗中首联和尾联遥相呼应,使身在飘泊羁旅中的读者,特别能感受到古人借雁传书的乡思愁绪,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怀。
除了上述千古名句外,诗中其它句子也出手不凡。比如第二联中“潮平两岸阔”,写春潮高涨后,河面似与岸平,视野骤然开阔,给人气度恢宏之感;“风正一帆悬”则妙在炼字:一个“正”字、一个“悬”字,不仅有“风顺”、“和风”的含义,而且隐含着河流平直、波平浪静的内涵,因此产生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奇妙作用。这一联意象优美,手法高妙,堪与第三联相配。
诗中首联和尾联遥相呼应,使身在飘泊羁旅中的读者,特别能感受到古人借雁传书的乡思愁绪,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