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
教学目标 望。2、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
3、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亲社会行为的
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了
学生学习能 一定的了解,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挖掘、运用
力分析 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很难在生活中亲近社会和服务社
会。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尽最大
教学策略选 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
择与设计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注意提升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感,取得良好
的效果。
交流与分享。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参与了哪些
亲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1、先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
——在社会中成长。
பைடு நூலகம்
2、用“狼孩”的故事导入第一个知识点——在社
会课堂中成长。
课例研究综
3、看视屏“人人献爱心”导入第二个知识点——
述
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行为,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所
以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身边的案例
来开展教学。
示一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动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思
考、在分享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教师在加以引导和总结。 教学过程
2、让学生谈谈这些活动对成长起到了哪些意义。学生
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在自愿和大家分享,教师在
总结。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
我们的知识、能力获得增长,价值观得以完善。
1、本课时,先是用材料“星星的孩子”导入课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 值。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 养成亲社会行为。
我们在给出宽泛原则的基础上,也对具体活动方式 进行了探究与思考。如北京市中学生人人都要参与的学 农活动。
再如更多省份开展的“研学旅行”等,丰富多彩的 来自会实践是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最佳途径。
走进社会的机会。因此,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步扩展,生
活视角日益开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愈发
紧密。
但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触社会、
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积累,
这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本课内容从“运用你的经验”中小东暑期的经历谈
起,引出“社会化”的概念极其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明
知识。
第一,参与社会生活,人人都有体验;
第二,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融入社会;
教学过程
第三,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参与社会生活,人人都
有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利用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
开启课堂教学,分享了八年级学生小东和小伙伴暑期丰 富、充实的社会实践,启发学生思考“你是否有与小东 类似的经历?”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付出与收 获。
活半径,逐渐明晰“我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亲社
会行为,从而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
社会。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社会并学会逐渐参与变
化发展的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
实践,并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能力目标: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一. 教材分析《1.2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融入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摘要: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并能意识到奉献社会也是帮主自己,1.亲社会行为是:助人、分享、谦让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在社会中成长1课时第一周第2节一、知识与技能1.个人能在社会中获得一些知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
2.个人能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当中丰富个人的技能和养成一定社会规则意识。
3.知道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4.亲社会的表现有哪些,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在社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能把戈恩生存发展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社会于个人之见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并能意识到奉献社会也是帮主自己。
教学重点: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在人际交往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导入新课狼孩故事(见PPT)师:你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吗?学生讲述,教师补充或者由教师直接讲述狼孩故事:狼孩——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
孤儿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约16岁左右。
她死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刚被发现时,他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学科__道德与法治____ 授课年级_八年级______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在社会中成长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在社会中成长》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第一课时我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升华。
2.学习者分析在身心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加成熟、稳定:在知识积累方面,比七年级学生更加丰富、多元。
逐渐长大的他们,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机会。
因此,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步扩展,生活视角日益开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愈发紧密。
但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3.学习目标确定1.树立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2.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掌握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4.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2.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5.学习评价设计知识掌握情况:懂得如何让养成亲社会行为,提高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知识应用情况:会结合生活实例,知道其原因。
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问题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
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等。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学生活动1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纷纷参与其中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简案
课题
在社会中成长
授课日期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知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2.掌握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重点
难点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过程
预习
展示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取②人的一生若只是索取,人生就没有意义③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给予,而且会积极地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④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板书
设计
收获
反思
本课时需要训练节数_________节
3.出示“狼孩的故事”,学生谈看法,感悟人的成长需要社会化。
4.共同归纳: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5.哲理沉思,观看视频,领悟社会需要关爱。
6.讲解归纳: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7.观看视频《为爱奔跑》,感悟亲社会为的意义。8.共同归纳: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与途径。
达标
检测
1.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三站中学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打扫卫生,并送去慰问。这一活动()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互动
探究
1.引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我们也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爱因斯坦曾说:“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生活需要参与,社会需要关爱。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学方案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
(2)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3)社会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1)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概念;
(2)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
(3)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2)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1.讲述法
适当的讲述可以更直观地概括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等内容。
2.问题式教学
可以通过针对性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案例式教学
通过个人成长背后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认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经验,并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案。
4.角色扮演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并模拟其中的角色和情境,提高理解和应对的能力。
四、教学后效
对社会:
(1)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2)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
(3)加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4)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社会中成长》设计2
《在社会中成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了解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什么是社会生活,能够体会个人的成长在社会中的变化,我们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我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努力建设好新社会。
【课时准备】1课时【教学重点】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难点】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引人入胜,给人一种自然得体的感觉。
)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思考你是否有和晓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师:八年级学生晓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教室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晓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晓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听了晓东的故事你有那些想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在社会中成长》。
(出示课题)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1.通过名人名言了解社会课堂。
出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
——勒鲁社会的繁荣是指幸福的人,自由的公民,强大的国家。
——雨果你一走进社会,就该把你心灵的钥匙拔下放进口袋里。
如果谁忘了把心灵之钥匙拔下谁就是瓜。
——歌德讲解: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教学设计
(1)请从“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角度,谈谈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
(2)请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对该家长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该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②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分)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5.责任意识:培养主人翁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担当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怎么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一、教材解析
《在社会中成长》隶属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与第一框《我与社会》相衔接,基于对社会生活感受和认识从实践角度入手,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等的道德要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亲社会意识。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吗? (3)亲社会行为有哪些意义? 点拨:(1)属于亲社会行为,是参与社会实践的 具体活动。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 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 明的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为社会和 他人服务。 (2)如:公交车上让座、遵守公德、义务植树、 打扫街道社区卫生、给灾区捐款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等。 (3)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 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 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 与认可。 4、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 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 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 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知识拓展】: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的过程,也是在实 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
(1)培养亲近社会的情感,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
(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
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的方法。
(2)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
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存在,并可以轻松掌握这节课的核心思想。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带有探究性的 教学策略选
学习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从而 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核心素养。
第一目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探究一:青少年服务社会
阅读教材 P6 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案: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单元:走进社会学科:生活课标要求: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2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
学生通过研究,在理解研究目标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知识目标:了解与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___和他的伙伴们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___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___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
学生活动:看材料,思考问题,并与同学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运用自己的经验,分享同龄人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讲授新课: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研学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3.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4.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内容为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的不怕苦不怕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引发学生去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养成亲社会的习惯;3.增强亲社会的意识,投身社会实践。
板块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学A.什么是社会化?B.实现社会化的过程?2.谈一谈我们能否离开社会而存在?活动二:分享讨论1、结合教材P7相关链接看视频,了解到什么是社会化。
3.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讲解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什么途径变得社会化)4.合格的社会成员有什么样的表现?5.通过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来指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小总结: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视频为郑州暴雨的紧急救援,感受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效应。
从视频中引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及其表现。
活动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背景此次教学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在社会中成长》。
这是一份独立教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做到自主自立地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关注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什么背离正确道路的行为。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打游戏上瘾?你经常熬夜吗?你有没有做过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点拨。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学习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小视频、图片和事例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打游戏上瘾、网瘾、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以及九死一生的行为等等。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避免上瘾?”,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全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强调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学习内容展示、分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引发学生对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个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Ⅰ.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2.理解社会角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认识个体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4.激发个体提升社会性的信心和积极性。
Ⅱ.课程内容1.什么是社会?2.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3.社会角色与个体发展的影响4.个体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5.提升社会性的信心和积极性Ⅲ.教学过程1. 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什么人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于个人成长有哪些作用?如何才能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本节课程将帮助你了解以上问题。
2.什么是社会?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工作、文化、信仰等共同构成了社会。
人们在社会中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他们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成长。
3.社会对个体的重要性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在社会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在社会中,个人可以享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源,包括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和经济等资源。
这些资源的丰富和使用水平,反过来也影响了个人的成长。
4.社会角色与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家庭成员、学生、员工、公民等等。
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个体不同的责任和权力。
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中经历着不同的经历,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
5.个体在社会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个体在社会中不仅有权利,也有责任。
比如在家庭中,个体需要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比如照顾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在学校中,个体需要承担学生的责任,比如认真学习、守纪律、关心他人等;在社会中,个体需要承担公民的责任,比如尽好公民义务、关注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和谐等。
6.提升社会性的信心和积极性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要想提升自己的社会性,要增强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贡献社会并成为有价值的个体。
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形式,学习社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本单元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让学生在具体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营养基”;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促进个人发展,应该积极养成和践行,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个人价值的提升,从而构建起积极丰满的自我认识。
本课内容是从总体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后面第六课、第七课具体讲述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本框主要讲述个人社会化怎么实现?或者说,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其中,明确亲社会行为的好处、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是本框的教学重、难点。
用“狼孩”典型案例,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资讯,联系实际,并结合教师的组织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知识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生理发育期和精神成长期,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这一时期的他们处于自我建构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引导其“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与社会互动、成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在社会中成长》,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导入新课,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体验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高法治素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课后拓展与评价: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
7.家校共育: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会中成长》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学习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1.阅读图片,分析我们从社会中获得了哪些需要的东西。
提示:通过图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社会上获得粮食,获得书籍、购买衣服、乘坐公交车等。
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提示:如果没有这些从社会上获得的物品和得到的方便,我们是不能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我们要关心社会,奉献社会。
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及实践
活动四:播放视频——白芳礼的故事
1.分析: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白芳礼老人学习?
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的互帮互助中,向社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社会温暖。
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活动五:欣赏故事《公益活动》
中学生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宣传环保、交通知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残,到社区打扫卫生等。
提问:我们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实现社会化的方式社会化的意义人离不开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表现及意义实现亲社会行为
教学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