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2在社会中成长》一. 教材分析《1.2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融入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节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具体要求或做法。
2、能力目标(1)提高对个人成长的认识能力。
(2)主动投身社会,自觉亲近社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社会化的认识,热爱社会。
(2)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对我们个人成长的意义(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什么是社会化及表现(2)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暑假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或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请你谈一谈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生:畅谈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社会生活在我们成长中起到什么作用?离开社会,我们能不能依然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呢?我们该如何对待社会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探究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活动一:说说对你影响深刻的人以“他或她是我的------,她或他教会我或使我懂得------”的方式说起。
教师总结:通过父母的抚养教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逐渐养成,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活动二:视频欣赏活动二:视频给你什么启示?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
(二)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三)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二、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位于第一单元或相关章节中。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以及社会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并学会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普遍趋于成熟,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
然而,由于当前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和家长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这导致当代中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的普遍缺乏。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的道理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二)教学难点树立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如何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养成亲社会行为五、教学过程【导入】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
在陕西,一名1岁的孩子常年被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做伴的是一只山羊。
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说话,所以无法和人作交流。
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只会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被人们称作为“羊孩”。
后来,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经历。
一些热心读者为他捐款 2万余元,并专程派车地孩子送到聋哑语言康复学校,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他学会了自己吃饭,又学会了简单的穿脱衣服,并且终于开口说话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总结得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5、拓展空间: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 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 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人物进行 探究 通过成功人物与 社会的互动关系 从中获得启示。
课堂小结 板书
谈心得体会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 会化的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 不开社会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成长是不断社会 化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社会 化的含义。 通过探究衣食住 行的变化都离不 开社会。 通过材料中的故 事,加深学生对 人与社会关系的 理解。
引出亲社会行为
通过故事、名言 从四个角度理解 什么是亲社会行 为。
亲社会行为。 2、 出示图片, 判断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 那么,我们为什么养成亲社会行为? (1)出示材料,然后设问小林为什么要参加这一 志愿者活动? 得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 亲社会的行为。 (2)出示山东省菏泽市有了不少志愿服务队伍的 材料,设问同学们如何看待他们的活动? 得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 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接纳与认可。 (3)小结: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 养成亲社会行为? (1)出示有关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材料,根据材 料引导得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 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出示同学日记分享一,引导学生得出:遵守 社会规则和习俗 (3)同学日记分享二,引导学生得出:热心帮助 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小结: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4、议一议:有同学认为,作为中学生,只要读好 自己的书就行了,两耳可以不闻窗外事。你赞同 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社会生活。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引导学生养成亲 社会行为。 学生思考并回 答 通过材料探讨养 成亲社会行为的 原因。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息息相关,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2.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挑战。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主动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社会化的含义、途径、内容和结果。
2.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原因。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和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难点: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狼孩的故事:1920 年,在印度小城波尔,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 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小女孩。
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例“狼孩儿”。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可是第二年,有一个就死了,而另一个也只活了九年。
提问:想一想,如果我们完全与世界隔绝的话会怎么样?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狼孩的故事证明,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无法形成人所固有的特点。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饮料、衣服等。
提问:你会使用哪些产品?它们和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1.社会化的含义、途径、内容和结果提问: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
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分享同龄人的故事:小林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地铁志愿服务工作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二、新课讲授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节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在社会中成长》◆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第二框。
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总体设计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3、养成亲社会的习惯;4、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探究与案例解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2、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社会化的有关事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教学设计
(1)请从“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角度,谈谈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必要性。
(2)请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对该家长的观点进行评析。
①该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②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分)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5.责任意识:培养主人翁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担当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怎么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一、教材解析
《在社会中成长》隶属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与第一框《我与社会》相衔接,基于对社会生活感受和认识从实践角度入手,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践行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等的道德要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亲社会意识。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形成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意识,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由于商船在海上遇上了大风,船员们全部遇难,只有他幸存了下来。
他在荒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
他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
他在荒岛上用勤劳创造了生活,造就了人生。
思考:鲁滨孙为什么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教师归纳引导: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活给了鲁滨孙经验的积累。
由此我们知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我们生存的社会。
离开社会,人们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社会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检查预习:1.“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1)人的成长是不断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背景此次教学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在社会中成长》。
这是一份独立教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做到自主自立地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关注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什么背离正确道路的行为。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打游戏上瘾?你经常熬夜吗?你有没有做过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点拨。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学习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小视频、图片和事例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打游戏上瘾、网瘾、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以及九死一生的行为等等。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避免上瘾?”,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全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强调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学习内容展示、分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引发学生对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个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和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明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通过对书本名句的阐释以及图片展示,学生能够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通过对李战江事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具备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并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材分析: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难点:学生能够具备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并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狼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狼孩”是“人”吗?为什么他如此的与众不同?从而引出“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区别,进而引出本节课知识点。
二、讲授新课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通过导入环节,引出“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交流分享:“我们和小时候的自己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
引出结论: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加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和小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得出结论: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不断社会化,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结合书本“探究与分享”板块的相关图文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考问题: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得出结论: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通过阅读尼里金枝的相关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尼里金枝成长的过程中,她从社会中获得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知识点①: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p74.通过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人离不开社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引出下面的知识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1.通过展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节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寓言、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探究
通过介绍社会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探究衣食住行的变化都离不开社会引导学生明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材料中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通过寓言、董卿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重点重点重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难点难点难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社会化:自然状态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得出结论: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粮食的生产过程
蔬菜的生产过程
书的生产过程
服装的生产过程
问题: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
先锋地下实验室的实验
得出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
难点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山东野人》
问题:视频中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野人”?
“野人”的遭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在野人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
【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认同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通过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需要的,从而认同并积极践行亲社会行为。
健全人格:3.引导学生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际关系。
4.通过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意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以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使学生明确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和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难点:3.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人从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4.亲社会行为的内化和持续践行:如何引导学生将亲社会行为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亲社会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小故事,例如:原始人类如何从独自生活逐渐走向群居生活,开始分工合作,共同狩猎、采集食物等。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发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人类从独自生活到群居生活,学会了分工合作等变化。
影响可能包括提高了生存能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等。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中成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社会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时在社会中成长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社会的好公民;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注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陕西,一名1岁的孩子常年被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做伴的是一只山羊。
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说话,所以无法和人正常交流。
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只会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被人们称作为“羊孩”。
后来,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经历。
一些热心读者为他捐款2万余元,并专程派车将孩子送到聋哑语言康复学校,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他学会了自己吃饭,又学会了简单的穿脱衣服,并且终于开口说话了。
是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写字、吃饭、穿衣呢?(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
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的成长历程:思考:“我”的成长过程能离开社会吗?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与社会互动、成长。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在社会中成长》,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导入新课,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体验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高法治素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课后拓展与评价: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
7.家校共育: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引导。
在法治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运用了解不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现象的认知,法治意识的培养。
2.教学难点: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法治观念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会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现象的认知。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法治教育: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
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
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提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深刻理解社会对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可以选择恰当的名言提升学生对探究成果的认识。
)
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目标导学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活动一:视频欣赏(多媒体链接视频——支月英的故事)
1.分析山村教师支月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支月英老师学习?(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的互帮互助中,向社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社会温暖。
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二)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2.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引导学生把探究成果归类、总结提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挥指导行动的作用。
)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