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简介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
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
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到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释放值xf与动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 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系数,即Kc=PC/P0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单终究 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LG_10系列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实验名称: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实验专业班级:电力108班姓名:王飞鹏学号:1143031228王飞鹏108班1143031228实验一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
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1. 外部检查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3. 绝缘检查4. 刻度值检查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四、实验步骤1、外部检查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
继电特性的基本概念

继电特性的基本概念继电特性是指继电器在电流、电压和时间等特定条件下的响应和运行特性。
继电器是一种电器设备,用来控制电路的开关,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物理触点的开闭。
在不同的条件下,继电器的特性会有所变化,包括触点电阻、触点延时、电压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
继电特性中的触点电阻是指继电器触点闭合时的接触电阻。
当继电器触点闭合时,两片触点之间存在微小的接触电阻。
触点电阻对于继电器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继电器的线路电压和功耗。
较低的触点电阻能够减小线路电压的损失,提高继电器的效能,并且减少发热。
因此,良好的继电器应该具有较低的触点电阻,以确保其可靠性和高效性。
继电特性中的触点延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触点延时指的是继电器触点在电流或电压变化后的延迟时间。
当触点闭合或断开后,会存在一个延时时间,影响着继电器的响应速度。
触点延时主要受到继电器线圈电阻、线路电感以及触点负载电感等因素的影响。
较低的触点延时可以提高继电器的动态响应能力,使其适用于高速开关控制系统。
电压稳定性是继电特性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电压稳定性是指继电器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电源电压会存在波动或不稳定的情况,如果继电器对电压波动非常敏感,容易影响其工作正常性。
因此,良好的电压稳定性可以确保继电器在不同电压条件下都能够可靠工作,并对电压波动保持稳定的输出。
最后,继电特性中的抗干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器往往会受到电磁干扰、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等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
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减少继电器的误动作和误断等问题,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继电器的抗干扰能力通常通过在设计中采用屏蔽和滤波等措施来实现。
总之,继电特性是继电器运行中的一系列特性和性能。
了解并熟悉继电特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继电器和进行相应的应用设计。
触点电阻、触点延时、电压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继电特性中的关键指标,它们对于继电器的性能和应用都有重要影响。
继电器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26.07.2021
11
第二章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特性
•第一节 继电器的组成 一、电磁机构
长轭铁 盖板
前支架 复原簧片
衔铁
衔铁轴
线圈
铁心
推动杆
工作气隙
后支架
26.07.2021
12
第二章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特性
1 电磁机构的组成 电磁机构是由线圈和闭合磁路(包括铁心、轭铁、衔铁和气隙 )等构成的实现电磁转换的组件。 1) 线圈 继电器的“心脏”,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产生磁场。它由漆 包线绕制而成。 2) 铁心 由软磁材料(如电磁纯铁)制成,插在线圈中心孔内,与轭铁 铆装。作用是集中线圈产生的磁通,提高磁导和磁场强度。 3) 轭铁 由软磁材料(如电磁纯铁)制成,作用是形成一条磁阻最小的 闭合磁路,同时支撑铁心、线圈、衔铁等其它零件。 4) 衔铁
26.07.2021
15
第二章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特性
2 电磁系统的技术参数 1) 保持力 瞬时拉开吸合衔铁所需要的力矩。对单稳态磁路,线 圈驱动一边通常加正常动作电压。
保持力异常情况:
① 双气隙两边力矩相差大:轴孔间隙大;
② 保持力小:气隙面镀层偏厚;极靴未贴平有缝隙
;漏磁严重;磁性零件磁性能差;线圈匝数少;铁心 和轭铁铆装处磁阻大。
26.07.2021
9
第一章 继电器的概况
•JZC—078M/027Y-11-Ⅰ
26.07.2021
环境等级代号 引出端型式代号 安装方式代号 可靠性等级代号 规格序号 防护特征 产品序号 外型符号 基本型号
10
第一章 继电器的概况
•第五节 继电器的使用 1、家用电器 必须经过安全认证,耐高压,使用寿命5~10年,工作寿命20 万次。 2、汽车 工作电压12V,防沙尘、水、盐和油,耐电报,工作寿命5~50 万次。 3、电报、电话系统 切换速率快100次/秒,灵敏度≤140mW工作寿命100万次,接 触电阻小而稳定。 4、军用系统等
继电保护习题答案

一、填空1、对继电保护基本性能的要求是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2、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3、反应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保护称为无时限电流速段保护。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是按阶梯原则来选择。
5、要实现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必需条件是n TA2/ n TA1 = n T 。
6、继电器的继电特性是继电器的启动,继电器的返回。
7、自动重合闸的后加速是指选择在先,加速在后。
“后加速”的配合方式广泛地应用于35kV 以上的网络及对重要负荷供电的送电线路上。
8、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中,采用的补偿方式有完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等 3 种补偿,广泛应用过补偿。
9、10000KVA以上35/6.3(10.5)变压器一般采用纵联差动保护。
10、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放射性线路中,两点接地时,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两相星形以接线方式应用较广。
11、继电保护装置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12、电力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是指在同样短路条件下,系统等值阻抗最大,而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13、距离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处至故障点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装置。
14、瞬时故障指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的故障。
15、零序过电流保护与相间过电流保护相比,由于其动作电流小,所以灵敏度较高。
16、瓦斯保护是反应变压器内部气体的流量和流动的速度而动作的保护。
17、反时限过电流保护主要用在6~10kV的网络中,作为馈线和电动机的保护。
二、简答题1、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为什么要经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答: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的电容电流很大,那么单相接地短路会过渡到相间短路,因此在中性点假装一个电感线圈。
单相接地时他产生的感性电流,去补偿全部或部分电容电流。
这样就可以减少流经故障点的电流,避免在接地点燃起电弧。
继电器的基础知识

继电器的基础知识————————————————————————————————作者: ————————————————————————————————日期:继电器的基础知识一.继电器的历史发展过程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
历史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电磁(式)继电器,静态型继电器,微机型继电保护。
ﻫ电磁(式)继电器(electromagneticrelay)ﻫ是利用输入电路内电流在电磁铁铁心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他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机械部件的运动产生预定响应,主要结构部件有线圈(电流流过形成电磁铁)、可动铁片、弹簧、触点等构成。
国际上,对于电气继电器标准的需求可追朔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继电器仅有机电式继电器,直观的机械动作原理,简单的试验方法,工艺、设计和制造水平成为继电气动作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随着动作原理的设计形式不同,分为电磁式继电器、磁电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电动机式继电器等。
又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差动继电器、跳闸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电抗继电器等。
ﻫ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
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
因而60年代是我国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
ﻫ静态型继电器(staticrelay)ﻫ静态型继电器是相对于电磁(式)继电器那样靠机械部件运动的有触点继电器来说,它是由电子(电模拟量例如电流或电压)、磁(磁通量)、光(光通量)、或其它无机械运动的元件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随着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电阻及电容等分离元件)和60年代初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并且这些元件愈来愈多的应用于继电器中,为了区别能用肉眼判断机械动作的电磁型继电器才引入了“静态继电器”的概念。
继电器基础知识

D
B
Z
C
(三)电磁继电器参数检测方法
依据的标准 GB/T10232-94 IEC255-7 《电气继电器 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 器测试程序》 产品企业标准
试验的标准条件 温 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当继电器处于超出标准条件下测试时, 继电器的技术指标将可能会发生偏差。
◆继电器发展史 ◆继电器的用途
继电器的用途很多,可以归纳为: ●输入与输出电路之间的隔离; ●信号转换(从断开到接通,或反之); ●增加输出电路(即切换几个负载或切换不同电源负载); ●重复信号; ●切换不同电压或电流负载; ●保留输出信号; ●闭锁电路; ●提供遥控。
◆公司现有产品
●通用功率继电器、 ●汽车继电器、 ●通讯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 ●密封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插座 共七大类、80多个系列、15000多种规格, 并以每年开发5-8个新产品系列的速度增长。 产品均通过美国UL、CUR、德国VDE、TUV、 中国CQC等国内外安全认证, 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通讯设备、 家用电器以及仪器仪表等领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混合式继电器
高频继电器 同轴继电器 真空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 电热式继电器 光电继电器 极化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舌簧继电器
由电子元件和电磁继电器组合而成的继电器。一般,输入部分由电子 线路组成,起放大、整流等作用,输出部分则采用电磁继电器。
用于切换频率大于10kHz的交流线路的继电器。 配用同轴电缆,用来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触点部分被密封在高真空的容器中,用来快速开、闭或转换高压、高 频、射频线路用的继电器。 当外界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利用控制电路内的电能转变成热能,当达到规定要求时而动作的继电 器。 利用光电效应而动作的继电器。
各种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特性

各种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器元件,是由电磁铁和机械开关组成的电器开关装置,可用来控制电路中的大电流和高压。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铁的吸合和脱离来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常见的继电器有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和热继电器等。
1.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开关容量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它由电磁线圈和机械触点构成。
当通过电磁线圈通入电流时,线圈产生磁场,吸引机械触点闭合,使电流通过,控制外部的电路。
当电磁线圈通电关闭时,机械触点则断开。
电磁继电器的特点:-开关容量大,适用于大电流和高压的电路控制。
-可靠性高,寿命长。
-操作响应速度较慢。
2.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半导体元件代替机械触点的继电器。
它使用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和三极管)来控制外部电路的开闭。
当电子元件通电时,控制电压可以引发开关电压。
相比于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的响应速度更快,寿命更长,能耗更低。
固态继电器的特点:-响应速度快,开关时间短。
-寿命长,没有机械磨损。
-无噪音,免维护。
3.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利用温度的变化来控制开关状态的继电器。
它通常由热敏电阻、选择器和电磁继电羸构成。
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的阻值减小,电流增大,通过选择器使电流通入电磁继电器,将机械触点吸合,控制外部电路。
当温度下降时,电磁继电器解除吸合状态,机械触点断开。
热继电器的特点:-适用于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电路的场景。
-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较慢。
-使用方便,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无论是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还是热继电器,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继电器是电路中常见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继电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实现对电路的准确控制。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特性原理

我们生产世界上,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根据负载设计触点外形尺寸
额定负载 形式 接点直径
线圈功率(毫瓦mw) 外形尺寸
20A
RF Φ4.5±0.05
900
16A
RF Φ3.3±0.05
500
10A~15A RE Φ3.5±0.03(固) 150,200,360.300 Φ3.4-0.03(可)
4.5*1+2.5*1.3(可) 4.5*0.9+2.5*1.65(固) 3.3*1+1.8*1.3(可) 3.3*0.9+1.8*1.65(固)
我们生产世界上,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继电器基础知识及工作、特性原理
我们生产世界上,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内容概要
继电器的定义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结构及应用范围 继电器开发设计选材基础知识 主要技术特性参数原理、专业术语 继电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继电器的失效模式、原因和对策
我们生产世界上,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灯
复位弹簧
线线圈圈
我们想象一下用开关S1和继电器来打开灯的情形吧!
1)按下S1(ON)。 2)电源电流进操作线圈, 把铁芯磁化。 3)由于电磁力的作用, 铁片被铁芯吸引。 4)铁片被吸引到铁芯之后, 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接触, 灯光亮起。 5)如果返回S1(OFF), 操作线圈的电流消失,吸附铁片的力消除, 由于复位弹簧 的作用力,恢复到原来状态 。 6)如果铁片恢复原来状态, 接点部将分离, 灯光熄灭。
①直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 电流为直流的电磁继电器。
我们生产世界上,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继电器的定义
②交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 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继电保护基本概念继电保护一.基本概念1,起动电流:对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电流速断保护而言,能使该保护装置起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
2,返回电流:继电器动作后能够返回的条件是:Mdc<Mth-Mm,对应于这一电磁转矩、能使继电器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3,继电特性:无论起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它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继电特性”。
4,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对每一套保护装置来讲,通过该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方式,称之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
5,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对每一套保护装置来讲,通过该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方式,称之为系统最小运行方式。
6,电压死区:功率方向继电器当其正方向出口附近发生三相短路、A-B或A-C两相接地短路,以及A 相接地短路时,由于Ua约等于0或数值很小,使继电器不能动作,这称为继电器的“电压死区”。
二、基本原理:1,电流速断保护: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a.动作特性:见图2-5图2-5b.整定原则:根据电力系统短路的分析,当电源电势一定时,短路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短路点和电源之间的总阻抗Z,三相短路电流可表示为:Id=E/Z=E/Zs+Zd式中E——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势Zd——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Zs——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在一定的系统运行方式下,E和Zs等于常数,此时Id将随Zd的增大而减小,如图2-5所示。
当系统运行方式及故障类型改变时,Id都将随之改变。
对不同安装地点的保护装置,应根据网络接线的实际情况选取其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则短路电流为最小。
这两种情况下短路电流的变化如图2-5 中的曲线1和曲线2所示。
为了保证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对保护1来讲,其起动电流Idz.1必须整定得大于d4点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即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变电所C母线上三相短路时的电流Id.c.max,亦即Idz.1>Id.c.max引入可*系数Kk=1.2-1.3,则上式即可写为Idz.1=Kk*Id.c.max (2-11)对保护2来讲,按照同样的原则,其起动电流应整定得大于d2点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Id.b.max ,即Idz.2=Kk*Id.b.max起动电流与Zd无关,所以在图2-5上是直线,它与曲线I和曲线II各有一个交点。
继电器基本知识学习资料

14.继电器安装时,不要将继电器的端弯曲,以用做自紧继电器,否则继电器可能会出现故障. 15.焊接时,一定要避免焊剂进入非全密封继电器内部. 16.焊接后的线路板运输,注意继电器不被碰撞,否则外壳可能会受元气件端子影响,导致
6. (Rated Voltage, Rated Current)
7.衔铁 (Armature Follow: Contact Pressure, Contact Gap)
1.触点结构
(Contact Form)
1A-----SPST-NO(常开,单刀单掷) 1B-----SPST-NC(常闭,单刀单掷) 1C-----SPDT(转换或单刀双掷) 2C-----DPDT(双刀双掷)
如:DC24V R=650 Ω 时 i=24/650 ≒ 0.037 A = 37mA
关于继电器吸合/释放电压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我们知道,环境温度每改变1℃,线圈电阻约改变0.4%,温度升高,线圈电阻增大. 假如线圈温升10℃,线圈电阻增加约4%,继电器吸合电压增加如下计算: SRD-S-112D,额定电压:12V;线圈功率:0.36W,线圈电阻:400Ω 吸合电压: 线圈环境温度20℃时额定电压的70%,即 额定电流: 12VDC/400Ω=30mA 但是,继电器在此额定电流的70%,亦即21mA(=30mA * 0.7)时工作. 假定线圈环境温度上升10℃,线圈电阻增加4%,为400 * 1.04=416Ω 为了使工作电流21mA流过,加到继电器线圈的吸合电压必须为 它是额定电压的72.8% (=8.74/12V). 由此可见,当线圈温度升高时,吸合电压增加,反之亦然.释放电压也是如此. 因此,当测试继电器的仪器如果没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必须考虑环境温度对参数的影响.
继电特性的原理

继电特性的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起着电信号转换、电路控制和电路保护的作用。
它通过控制一个电路中的一个电器元件,来控制另一个电路中的另一个电器元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器元件之间的物理关系。
继电器的主要部件包括电磁铁、触点、触发器和弹簧等。
当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电磁铁中的线圈会产生磁场,使得线圈中的铁芯受到磁力的作用。
这个磁力可以改变铁芯的位置,进而使继电器中的触点发生动作。
继电器的触点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在继电器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合在一起。
当电磁铁通电后,触点会迅速打开或关闭,这取决于控制电路中的信号。
当电磁铁通电时,电流会在线圈中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使得铁芯被磁化,以使得铁芯上的磁力吸引或排斥触点。
触点动作后,触点的状态就会改变,从而控制被控电路中的电器元件的通断。
对于常开触点,当继电器通电时,触点会关闭,使得被控电路中的电器元件电流通路打开。
这样,被控电器元件就开始工作。
对于常闭触点,当继电器通电时,触点会打开,切断被控电器元件的电流通路。
这样,被控电器元件就停止工作。
继电器的另一个重要组件是触发器。
触发器通过连接到继电器的触点,用于保持继电器的状态。
当继电器收到控制信号后,触发器就会改变继电器的状态,并保持在这个状态上。
除了触点和触发器,继电器还包括弹簧。
弹簧的作用是恢复触点的原始状态,即将触点恢复到常开或常闭的状态,以便下次使用。
继电器的特性主要包括接通时间、切断时间、继电器的接通电流和释放电流、继电器的工作电压等。
这些特性可以通过继电器的设计和制造来优化。
继电器的接通时间和切断时间是指继电器在收到控制信号后,触点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取决于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和材料的性能。
继电器的接通电流是指继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通常,继电器的接通电流比较小,但可以通过并联继电器来达到较大电流的需求。
继电器的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在不工作时,触点上允许的最大电流。
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无论启动或返回,,继电器的动作干脆明确,不可能停留在中间位置。
电流速短保护的保护范围: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保护范围小于被保护线路的全长一般设定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的85%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保护范围是被保护线路的全长或下一回线路的15% 3、过电流保护: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全长至下一回线路的全长零序功率方向元件的接线:电流方向的定义:电子移动形成电流,电子本身是负电的.但是人们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所以负电子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就是电流方向三段电流保护:电流一段:动作电流整定值最大,动作时间通常为0秒,故称“速断保护”,主要用于应对本条线路较近距离的短路故障。
电流二段:动作电流整定值较小,动作时间通常为0.5秒,又称“过流保护”,主要用于应对本条线路末端短路故障并作为下一段线路故障的后备保护。
电流三段:动作电流整定值最小(仅比额定电流大20%-50%),动作时间最长(1秒以上),又称“过负荷保护”,主要用于应对本条线路的超载,并作为下一段线路过电流的后备保护。
两相三继电器接线:在两相星形接线的中性线上再接入一个继电器,利用这个继电器可以提高灵敏度系数。
时限级差:为了使上、下级的过电流保护具有选择性,在时限上有一个级差。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是指动作时间随短路电流的增大而自动减小的保护。
使用在输电线路上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能更快的切除被保护线路首端的故障。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为了实现过电流保护的动作选择性,各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按阶梯原则进行整定。
即相邻保护的动作时间,自负荷向电源方向逐级增大,且每套保护的动作时间是恒定不变的,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
系数Krel:为了整定的保护定值能可靠的躲过计算出来的短路电流,而选取的一个系数,一般会在1.1-1.3之间,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统不被切除.选择题:系继将要:速动性。
继电器原理特性与继电驱动电路设计技巧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继电器的输入信号 x 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 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一、继电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电路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当输入量变化到某一定值时,其触头(或电路)即接通或分断交直流小容量控制回路。
由永久磁铁保持释放状态,加上工作电压后,电磁感应使衔铁与永久磁铁产生吸引和排斥力矩,产生向下的运动,最后达到吸合状态。
3、晶体管驱动驱动电路当晶体管用来驱动继电器时,推荐用NPN三极管。
具体电路如下:当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T1饱和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吸合。
当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断开。
电路中各元器件的作用:晶体管T1为控制开关;电阻R1主要起限流作用,降低晶体管T1功耗;电阻R2使晶体管T1可靠截止;二极管D1反向续流,为三极管由导通转向关断时为继电器线圈中的提供泄放通路,并将其电压箝位在+12V上。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接连添加抵达衔铁开端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马上从y=0跳动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持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复兴改动。
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端开释,常开触点断开。
咱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电磁继电器的作业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通常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构成的。
只需在线圈两头加上必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必定的电流,然后发作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招引的效果下打败回来绷簧的拉力吸向铁芯,然后股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不见,衔铁就会在绷簧的反效果力返
回正本的方位,使动触点与正本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开释。
这么吸合、开释,然后抵达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堵截的意图。
关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能够这么来区别: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况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况
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低电压继电器继电特性曲线

低电压继电器继电特性曲线
电压继电器用于电力拖动系统的电压保护和控制。
其线圈并联接入主电路,感测主电路的线路电压;触点接于控制电路,为执行元件。
按吸合电压的大小,电压继电器可分为过电压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
过电压继电器(FV)用于线路的过电压保护,其吸合整定值为被保护线路额定电1.05~1.2倍。
当被保护的线路电压正常时,衔铁不动作;当被保护线路的电压高于额定值,达到过电压继电器的整定值时,衔铁吸合,触点机构动作,控制电路失电,控制接触器及时分断被保护电路。
欠电压继电器(KV)用于线路的欠电压保护,其释放整定值为线路额定电压的0.1~0.6倍。
当被保护线路电压正常时,衔铁可靠吸合;当被保护线路电压降至欠电压继电器的释放整定值时,衔铁释放,触点机构复位,控制接触器及时分断被保护电路。
零电压继电器是当电路电压降低到5%-25%UN时释放,对电路
实现零电压保护。
用于线路的失压保护。
中间继电器实质上是一种电压继电器。
它的特点是触点数目较多,电流容量可增大,起到中间放大(触点数目和电流容量)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 x 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 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 y=0 跳跃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 x 继续增大,输出信号 y 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 x 从某一大于 xx 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
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