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

二〇一六年七月四日

一、工程概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位于山香路与姜桥路交叉口东南角,基坑支护分为北侧1~6#楼基坑和南侧13~14#楼基坑。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期限为一年。北侧基坑开挖面积约14352 m2,周长约506m,基坑开挖深度6.10m;南侧基坑开挖面积约4521 m2,周长约385m,基坑开挖深度7.6m。现场场地绝对标高为17.9~18.8m(黄海高程),坑底标高为13~13.25m,基坑开挖深度为 4.9~5.55m。根据工程需要应对该工程进行变形观测,包括对基坑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二、编制依据

1、根据甲方的要求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

2、《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本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

三、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

根据相关规范和支护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如下:

1.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测点布置:基坑坑顶设置测点,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共桩合计54个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埋设监测点数)

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5.55m,水平、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在大于17m处,具体监测布置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基坑地下水位监测

测点布置:沿库基坑外设置水位监测点4个。水位管选用直径70mm 左右硬质塑料管,管底加盖密封,防止泥砂进入管中。中部管壁周围钻出6~8列直径为6mm 左右的滤水孔,纵向孔距50~100mm 。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状布置。管壁外部包扎土工织物过滤层,上部管口段不打孔,以保证封孔质量。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水位管埋设后每隔1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量,并及时记录测得数值。

水位管的埋设与安装方法:

①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Φ130,沿铅直方向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

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

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

②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70、管壁厚度为2.5的PVC 管。为保证PVC 管的透水性,在PVC 管下端0~4m 范围内加工蜂窝状Φ8的通孔,并包 图1 水位观测井管结构图 图2 电测水位仪工作原理图 ③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Φ70的PVC 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 ,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

④回填砾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粒径不大于5mm 的米石;

⑤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

地下水位具体监测方法: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精度为0.5cm,其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

四、监测的具体措施

1.基准点距基坑最短距离大于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

2.根据现场条件,建筑物的变形观测采用由基准点直接观测各监测点沉降。在施工现场周边的稳定处布设水准基点和平面位置基点。

3.基坑周边顶面上所有观测点位置埋设观测墩,观测墩均采用方形截面,边长为100mm,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具体布置情况以现场布置为准。

4.几何水准测量尽可能选择在无风、阴天作一级变形观测,观测路线布设成多个(附合)闭合路线,每次观测前作i角检核校正,其它要求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平面位移监测采用方向观测,方向观测中误差不大于±2.0″;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

5.沉降观测基准点组成闭合环进行平差处理,然后对各沉降点进行观测对比同一点沉降量,提供施工单位各点沉降值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6.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组成独立三角形并通过边角观测进行测量平差计算使其内角和为零。用任意两基准点对围护结构顶部观测点进行角度及距离测量,设定假设坐标计算各点坐标值,通过各次同一点坐标值的对比,计算出各点的位移量,供施工单位使用。

五、监测周期和频率

监测周期从建立监测网起到土建工程做到±0.000以后,如果各种监测值无大的变化时,可结束监测,并开始编写监测报告,历时需要3-5个月的时间,具体监测周期要求为:各种监测初始值监测2次,以此为依据值;其余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7.0.3确定: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

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监测频率可按表1确定。

表1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

4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5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7 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8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9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六、监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

1.监测所用仪器、仪表,要求精度高,准确度好,性能和质量良好,主要监测仪器:徕卡TS1102全站仪(1″& 2mm+2ppm)一套;DINI03电子水准仪(0.3mm/km)一套;HCX-1测斜仪及CXG-6076系列PVC高精度测斜管;电测水位计一套。

2.测量按变形测量等级二等进行埋标做为观测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

3.对各项监测数据,要求真实可靠,做好记录,填好表格,绘制观测数字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