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高级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塔里木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符合省情、成效显著、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终身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1、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2、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3、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4、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5、全面加强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6、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我校高中教育质量和规模效益。

三、基本原则

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我校实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策略,形成我校课程方案。形成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选修课程由学生选择的基本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

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一要在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指导上考虑实际,二要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选择性原则:课程方案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个性化的选择方案、更宽广的学习空间。

3、条件性原则:编制课程方案要结合本校办学条件,科学安排、充分利用

已有的设施设备,发挥其作用,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课程开设服务。

4、通力合作的原则。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重点、难点

1、加强新课程培训

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职员全都参与新课程培训。要把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校本培训为主。

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位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外,采用集体讲座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学校具体组织实施。要把新课程培训与业绩考核、评估晋级挂钩,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建立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个人的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学校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组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要改进和创新年级组办公和学科组办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形式。要根据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班管理的特点,强化学科组建设,探索学科组办公的新形式。

3、重视教材选用和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和家长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引导教师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4、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逐步完善的咨询制度特别是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逐步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

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考虑效率原则和操作策略。选课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了解学生,并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主动的沟通,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

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适时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走班制教学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

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5、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

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发展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发展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历程,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要在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初步建立起学生成长记录袋(或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在学分、学业管理中使用。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推进,逐步完善此项工作,使其制度化。

学校要不断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及其说明,参照一些先行省份实验学校的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各课程的学分认定制度。

要建立以促进教师反思为主、使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评价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反思、对话、交流和理解,营造轻松活泼的、富有激励作用的教学环境。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6、建立以学校为基础、问题为中心的实验工作研究机制

一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二是总结、反思的工作程序;三是表彰激励的工作机制。在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每学期课改办公室和下设的各工作小组、各学科都须向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组递交一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意见,以便于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7、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编写《告家长书》、《新课程改革问题解答》手册等宣传材料,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的作用,建立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