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5篇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1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国庆佳节期间,我们乘坐旅游团包机,从滨城大连飞往西北高原。
航程只一小时客机就徐徐降落太原机场,瞬间我们就来到了“东有太行,西有吕梁”的山西省境内。
我们是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伴随着旅游过程才日渐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它东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吕梁缠绕汹涌九曲黄河天堑,北临内蒙古苍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两岸富饶原野沃土。
这一方夹峙于黄河峡谷和太行丛山之间呈桑叶形的沃土,山河壮丽,风光无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装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佛教文化。
山西竟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来旅游是难以想像到的。
无怪乎有人戏言,到山西旅游脚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
这句戏言也并非夸饰,我们到这里来旅游方知确实如此。
山西从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锦绣相联结——晋北五台山佛国圣域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商院落群的民俗文化,晋南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
山西既有古代遗址,佛教圣地,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风光秀丽的北岳恒山,景色如画的武当山,排山倒海的黄河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也引人入胜。
真是走进山西,才见别有天地。
我们这次山西的旅游观光,仅仅去了晋中与晋北的一部分景区,
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先后游览了豪华气派的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平遥古城、高耸险峻的雁门关、惊险奇绝的悬空寺、巍峨壮观的云岗石窟、规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圣地等,都在脑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
无论听导游讲解,还是实地观看景物,都使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文化的氛围之中,经受了一次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
在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零距离接触时,耳闻目睹其历史兴衰与现实状貌,我们思维凝结在久远而深邃的历史天空。
祖先巧夺天工的非凡创造力,英勇悲壮抗击入侵敌寇的爱国精神,晋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智慧和辉煌业绩,都使我们深感震惊和喟叹!
华夏文明“地上看山西”
我们刚到山西,当地导游就向我们介绍说:“中华五千年文化,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
”这一语破的是我们首次耳闻,说明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山西与陕西是紧密相连而又具有悠久历史。
并且,山西的历史文化是留在地面上可见的。
我们先从历史上看山西,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山西的历史告诉我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晋商文化,使山西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据说(说法之一),山西的南部有座中条山,陕西的东部有西岳华山,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中华”之名的由来。
山西更是一个创造历史、创造记录的地方。
据记载,早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祖先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都曾来到山西这片土地上劳动创造,劈山治水,耕种培育谷物,并创造了中原一系列古老文化,演绎出了诸多神话传奇,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中国是世界上文
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的古代神话很丰富,山西也是古代神话的发源地。
传说中的三位圣贤尧、舜、禹,都曾先后在晋南建立自己的国都。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
秦、汉、魏、晋时代,山西一直是屏蔽京畿的战略要塞。
隋唐五代时期,太原是唐朝的北都。
北宋时,山西是宋辽争夺的主要地区。
明初,明王朝数次组织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山西人从“洪洞大槐树”下走向全国。
到了清代,晋商称雄商界200年,山西票号遍布大江南北,开创了中国近代银行业之先河,名震华夏。
在人类漫长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演绎过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英雄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光耀古今的历史人物。
在英雄史剧方面,山西古今都发生过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个整体隆起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凹为一列串珠盆地。
主要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等群山连绵起伏;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等盆地南北串珠。
古时,有一个皇帝出语惊人:“夺天下,先夺山西;夺山西,必夺天下。
”可见,山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王朝一代英主刘邦,御驾亲征曾率30万大军长驱直入,在山西横扫千军挡住了匈奴马踏中原的铁蹄。
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夺取长安,后来李世民登基建立大唐王朝。
大同雁门关始建于唐初为防突厥侵扰,是塞外通往中原的关口。
北宋时,抗辽名将杨继业率领全家长期驻守雁门关,满门忠烈抗击入侵敌寇,留下了可歌可泣又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穆桂英是世代人们传诵的巾帼英雄。
代县杨家祠堂,就是为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
继业父子而建于元代。
古代、现代的许多战争,都曾发生在雁门关地域。
抗日战争时期,林彪、聂荣臻领导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歼灭战;贺龙、关向应领导八路军120师的雁门关伏击战;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的火烧阳明堡机场,都发生在雁门关周围,给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
我们登上雁门关城楼远眺,关下数隘连体,路径蜿蜒崎岖,残留风化的土长城,是留存今天的古战场战火痕迹;近看雁门关左右两座山峰对峙,形似一座大门矗立最高处,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雁门关地势高险,大雁过往只能从城门洞穿过,故而得名。
这就不难理解,古今许多战争发生在雁门关地域的原因。
在历史人物方面,山西曾涌现颇具影响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文学艺术家。
有人说“山西是个出名人的地方”,这是名副其实的。
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介子推;战国时的廉颇、荀况;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三国武圣关羽、大将张辽;唐代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诗人王勃、王之焕、王昌龄、王维、白居易、柳宋元;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抗辽名将杨继业、巾帼英雄穆桂英;金元时文学家元好问、大戏剧家关汉卿;明清时文学家罗贯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山西创造的历史,古今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多散见于各类书籍之中。
这次来山西旅游观光,我们比较集中地了解山西的历史,特别是其中从未闻知的内容,不走进山西是无法知晓的,这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再从“地上看山西”,究竟留存哪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华夏文明?古代已随时间消逝久远,历史却凝结在黄土地上,在中国创造了
一系列记录。
据统计,目前山西仅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现已发现有255处,占全国同类遗址总数一半以上;现存地面文物35000处,居全国之首;其中现存元代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450余处,尤其辽金以前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现存寺观和墓葬壁画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之最。
五台山佛教圣地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中,南禅寺、佛光寺大殿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质结构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全国最古老的木塔;恒山悬空寺是北魏的木质结构建筑;以及保存众多彩塑人物形象的晋祠古建筑群,绚丽多彩的永乐宫壁画等。
山西的寺庙、塔、壁画、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造诣极高。
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窟三圣”之一的大同云岗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晋商的乔、渠、曹、王四个家族大院建筑群等。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山西留存在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址,无论木质或石材的建筑,都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里程碑。
华夏文明在山西大地上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留存到今天,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在世界上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
可以说,山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一鳞半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2
经常听得身边朋友说人家“大城市”怎样怎样,可《抱愧山西》
这篇散文却告诉我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实――我的现居地山西也曾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城市。
那么山西是因何而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海内最富的?又是因何而在它风光百年过后终于彻底衰落的呢?《抱愧山西》给了我这个史盲一个完美的解答。
当余秋雨发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方,而竟是山西”,吃惊的不仅有他,还有我。
想来惭愧,我也和余先生一样曾偏执的认为山西是较为贫困的省份。
但读罢此文,我的看法被彻底改变,这个曾经“海内最富”的地方,渐渐走进了我的视野。
众所周知,山西地区地贫瘠,少耕织,要想致富,就必须出奇制胜,找别的出路。
很庆幸,精明的山西人经过考察、抉择,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家乡之外的辽阔天地。
不甘受苦的他们,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走西口。
这一步是何等的关键!走出“桎梏”的山西商人,经商时很少有空间框范,因此谈论起天南地北就像是在谈论街坊邻里,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
无怪他们可以最先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强项和弱势,从而准确行动。
从这一点上说,正是背井离乡的选择成就了他们未来的辉煌。
乾隆《太谷县志》中说的明了:“(山西)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
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
士俗殷富,实由此焉。
”由此观之,山西的崛起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山西到底显赫到了什么地步,不如让我们一同到著名的乔家
大院看看,这里便是昔日山西的一个缩影。
“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无边无际的云天。
钟鸣鼎食的巨室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
”如此恢弘的气势,怎不令人叹为观止?此刻,又有谁不称赞当年那“走西口”的良策呢?
静下心来想想,确实是“一步”之差,当时的山西,走到了中国的前列。
试想,如果山西人冥顽不灵,死守着那一方薄地,怎会有历史上的“海内最富”,怎会有百年老字号“日升昌”?说到底,就是把路选对了。
毕竟,方向对了才可能走上成功正道。
若是定位就出现了偏差,成功自是无望的了。
至此,不得不令我深深的佩服百年前赏析的先行者。
正是他们的努力开拓,一代巨贾之乡,才成为了现实。
它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余秋雨先生为什么会产生抱愧于山西的想法。
通过他之前对“山西――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的这种看法,与他查检过一本本书籍,阅读过一篇篇文稿后得出“山西曾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份”的结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
以至于让他有了“抱愧山西”的想法和期待的一次山西之行。
第二部分则写了余秋雨先生在这次山西之行中参观的平谣西大街上的商用建筑时所生发的感想和联想。
才两三家,便已被这些建筑身上的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气势所压倒。
当然除了工作场所外还参观了像祁县乔家大院的生活场所和那里带给余秋雨一行人的感慨。
而第三与第四部分则告诉我们山西商人最终取得成功要付出的代价,以及他们的良好的整体素质: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讲究信义、严于管理,还有山西商人在风光过后陷
入困顿、败落的境地的内在原因。
最后两部分写出了山西无数商家的世纪性繁华的整个败落,更深刻更宏大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作者借一些文章的段落来表达的无奈之情。
读完整篇文章,留给我最深的印象的是山西商人十分讲究信义的人格素质。
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借出方便大方地一笔勾销,这样的事居然在他们中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真的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我有时在同学借了钱之后再没有过问,可那怎么也仅仅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数目,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
看人家山西商人,那可是“巨款”呀。
如果是我的话,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机智而不小心眼的“大商人心态”,尽管我个人认为自己心胸并不狭窄。
另外,读完此篇,让我重新审视了一番我以前并不看好的现居地,原来它也惊天动地过,也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原来真的什么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有一种探究精神才可。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3
山西拥有悠久的面食历史。
其境内出土的春秋时期磨盘和筛罗,就是晋人当年吃面的证据。
自汉代开始,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及饮食水平的提高,面食出现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等,渐渐上升到主食的地位。
经过魏晋时期的繁荣,到隋唐时,山西面点涌现出一批新品种,比如饺子、包子,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点心小吃,晋中地区还流行剪刀面、冷淘等。
至宋代,面食品种越加细化,煮制面食盛行,面食从“饼”的品类里分化出来。
元代山西人在制作
面食上对杂粮的利用非常充分,以荞麦为原料的面也能达到类似麦面的又细又滑的口感,尤其是压制成河漏面来食用,口感更好。
除此之外,烧麦、拨鱼等面食也很流行。
经过历代积累,山西面食特色在清代已凸显出来。
无论在种类、制作技术还是花色品种上皆成规模,蒸、烙、油炸、水煮等食品多种多样,春饼、薄饼、馒头、窝窝头、扁食、糕、栲栳栳等非常普遍,尤其是煮制类的面条、面片突出,如抻面、刀削面、剔尖、饸饹、蝌蚪子、揪片等,它们以精湛的技巧、本地出产的原料、多变的卤料而胜出。
据《素食说略》载:“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
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
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真妙手也。
”据传产生于元代的本土面食削面,在清代已远近闻名,“面和硬,须多揉,愈揉愈佳,作长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滚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
平遥、介休等处,做法甚佳。
”另外俗称“花馍”“礼馍”或“面花”的面塑在这个时期也闻名于世,各式各样的品种在各种节庆、礼仪民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西面食以煮制为主。
闻名全国的山西四大招牌面食:刀削面、拨面、猫耳朵、剔尖都属于煮制面食。
除此之外,还有炝锅面、剪刀面、一根面、油丝擦蝌蚪、滚子面、饸饹、平定漂抿蛐等。
最能直观形象地反映面食技艺且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刀削面。
刀削面诞生于元代一个寻常百姓之手。
相传元代蒙古人攻占太原时,为防“汉民”造反,没收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并实施苛刻的“限刀”政策,规定
十户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人保管。
一天中午,有一老汉去取厨刀准备做饭,结果刀已被取走,他只好返家等待。
出门时老汉恰被一块薄铁皮碰了脚,就悄悄带回了家,无奈之下只好用铁皮“砍面”。
结果砍出来的面条也特别好吃。
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
到了明朝,这种“砍面”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现在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
老舍先生有诗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这种极具艺术感的面食制作方法又渐渐发展成一种表演技艺。
有面点师傅踩到1。
8米高的独轮车上,头顶着面团,在眼睛看不到面团的条件下,左右手分别拿削刀轮流削下面片,柳叶状的面片纷纷落入锅内,可谓“弯弓闪闪千叶落,汤锅滚滚百浪淘。
近如玉簪从天降,远似柳叶下枝梢”,可以说是面食技术与艺术的圆满融合。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4
山西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
地上文物之最、地下文物之丰堪称全国第一。
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美誉。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地处太原市迎泽大街330号省工艺美术大楼七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工艺美术作品既涵盖了工艺美术十大品类,又是山西省不同时期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的精品杰作。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
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
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
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
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
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
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
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
一个平台。
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5
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已经快两年多了,在这两年每次离开家返校上学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必然会带上一壶山西老陈醋,这一点,从未例外过。
作为山西人,几乎每餐离不开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醋的宴席,总觉得少点什么,再丰盛也索然无味。
趁暑假这个机会,我来到了“中国醋都”——山西清徐县,通过这里的醋文化展览,我对山西的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人们常说:“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充分反映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山西人喜欢吃醋是出了名的,当然这里的“醋”指的并非是感情方面的醋,据说,1978年有关部门曾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作过一次调查,太原市以人均每年18斤的食醋量大大超出别的城市。
有统计,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为全国之最。
晋醋盛名在外,清徐县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所产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醋”,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醋都,老陈醋凝聚着山西人深厚的历史情结,而醋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与山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过山西的朋友们,大多曾经发现,在山西,可以说是无醋不成餐,烧菜时,撑勺的大师傅们会在菜里放醋;开餐时,服务员会给每位食客递上一份盛满醋的小碟;酒菜过后是主食物,醋壶又会递上来,人人都自己给主食内放醋;还有,菜单上的菜品更是有不少与醋有关,糖醋排骨、老醋花生、醋溜白菜、糖醋鱼、酸汤攸面、醋腌黄瓜、酸辣土豆丝等数不胜数。
如果非要问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那首先,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说,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中含碱性大,再加上这里的气候干燥,人们种出来的粮食和饮用的水中也就含有了较大的碱性,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山西人所称的“水土硬”,而人们如果长期食用醋,醋的酸性就正好能中和碱性,防止结石,所以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后,从生活习惯上来说,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大量烧煤使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到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
另一方面,再从饮食习惯上来看,“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人喜欢吃面食也是出了名的,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则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与此同时,食醋对肠道有害菌类的增生繁殖具有换制、消毒和杀菌作用。
最后,醋非但本身就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山西人
还经常用它来熏蒸居室,以便在流感频发的季节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
在山西,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
山西老陈醋,你值得拥有!
山西历史文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