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毒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

毒理学重点笔记考点毒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毒理学概念毒理学: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外源化学物(外源生物活性物质)——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现代毒理学定义:是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毒性鉴定(毒性试验),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

同时可为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2、机制毒理学:研究重点是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分子机制。

研究资料的用途:1)、证实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有机磷);2)、验证可能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有害效应;(糖精);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及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临床疾病;(反应停);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了解。

3、管理毒理学: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时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还需根据危险度评定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研究提供的科学信息,制定相关的卫生标准.4、毒理学其它特殊领域包括: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第二节、毒理学简史1、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SS (poison)—是指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2、启蒙时代毒理学:Paracelsus的格言: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3、现代毒理学第三节毒理学展望毒理学是借助多个学科成长并繁荣起来的科学。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的快速扩增和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超常发展,毒理学的研究领域、评价过程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毒理学重点整理

毒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定义】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得学科、2)【定义】卫生毒理学:利用毒理学得原理&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得外源化合物对机体得生物学作用&其机理得科学。

3)4个毒理学阶段:、古代毒理学、中世纪毒理学、启蒙时代毒理学、现代毒理学4)毒理学得2大功能:危害性鉴定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有害作用得物质)、危险度评价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得可能性)5)3个主要类别:描述毒理学(毒理鉴定)、机制毒理学(研究毒性机制)、管理毒理学(制定管理条例)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1)【定义】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得生理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得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得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2)【定义】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得能力,称为该物质得毒性(toxicity)。

3)【定义】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得器官就称为该物质得靶器官。

4)【定义】反应: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得生物学改变。

分为量反应与质反应两类。

剂量得定义与分类:就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得重要因素。

接触剂量(exposuredose) 又称外剂量(external dose)就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得接触剂量,可以就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得持续接触。

吸收剂量(absorbed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dose),就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得剂量、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 dose),就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得外源化学物与/或其代谢产物得剂量。

5)【定义】LD5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6)【定义】NOAEL:未观察到得损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规定得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与观察,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得有害改变得最高剂量或浓度。

《食品毒理学》2014复习参考-终稿

《食品毒理学》2014复习参考-终稿

《食品毒理学》复习指导一、题型1、填空题2、单项选择题3、简答题4、问答题5、设计二、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2.靶器官3.量反应与质反应4.剂量5.剂量-反应曲线6.阈剂量7.最大无作用剂量8.毒作用带9.每日允许摄入量10.生物转运11.生物转化12.终毒物13.细胞钙稳态14.致突变作用15.化学致癌物16. 外源化合物(二)填空1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严格的(界限),(条件)。

(剂量)的不同二者可相互转化。

2 毒物按其用途和分布可分为(8)种。

3 急性毒物实验为1次或24小时对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

4 在毒理学研究中,用不同的毒作用终点来检测毒效应。

其观察指标一类是(特意)指标。

另一类是(死亡)指标。

5 积蓄性的大小决定与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与其从机体内(消除)速度的比较6 外源化学物既包括(在食品生产,工中人类使用)的物质,也包括(食物原料本身生长中存在)的物质7 毒性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混合和半合成三类8 食品毒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9 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

(游离的动物内脏),(组织),(细胞)进行10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12同一种外源化学物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入血量与其接触量只比]是不同的13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为教长时间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17毒性物质按其(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环境,食品有毒成分,农用,医用毒性物质。

21“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量)决定他是读物还是药物)22经静脉染毒时外源化学物直接入血,(吸收系数)为1,既完全吸收,毒性最高23多数外源化合物的急性染毒与教长时间染毒的毒性表现不同,一般前者(迅速而剧烈),后者则(相对平缓)24外源化学物既包括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也包括(毒性很小)通常不称为毒物的化学物,以及有潜在有益作用的化学物25毒性物质主要通过(化学损伤)使生物体受其伤害28危害性用来(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29化学致癌物为凡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化合物30化学致癌物本身或他的活性代谢产物在提内诱发肿瘤必先作用于有关靶子31静脉外其他毒性染毒(吸收系数)小于1,毒性较低34食品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平定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卫生标准36环境污染无在食品中的存在,有自然和人类两大因素。

毒理学重点整理-考试重点(打印阅读版)

毒理学重点整理-考试重点(打印阅读版)

绪论(课件)1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概念不同。

食品安全是种概念,食品卫生也是属概念。

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

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2什么是毒理学传统定义: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现代定义: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综合学科。

3\4常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从方法学来分微观方法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性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宏观方法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体内试验实验对象采用哺乳动物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躲在整体进行。

体外实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

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5毒理学有哪几个研究领域5.1[5.2主要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5.3其他领域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5.4毒理学分支5.4.1靶器官毒理学肺(呼吸系统)毒理学血液(造血系统)毒理学免疫系统毒理学生殖和内分泌系统毒理学神经系统与行为毒理学`肝与胃肠道毒理学肾毒理学皮肤毒理学、眼毒理学……5.4.2以机制研究为基础的毒理学分子毒理学细胞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化毒理学|受体毒理学……5.4.3根据研究对象和科学领域的不同药物毒理学食品毒理学临床毒理学分析/法医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5.4.4[5.4.5按照毒物性质的不同农药毒理学金属毒理学有机溶剂毒理学放射毒理学……6什么是食品毒理学?7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毒理学复习提纲

毒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体对生活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机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为指导化学物的安全使用和防治中毒提供依据。

2、毒物:机体接触后导致损害(injury)或死亡的物质。

3、外源性化学物: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或者即使在生物体内天然存在,也是非生理途径或非生理量进入生物体内的化学物。

4、毒理学的主要任务5、毒效应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凡是能检测化学物引起有害效应的生理、生化、免疫、细胞分子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6、中毒:在毒物的作用下,生物体因功能或器质改变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7、依据毒物剂量的大小及所引起病变发生的快和慢,可将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引起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慢性中毒:少量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内,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机体中毒症状的情况。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其界限不十分明显。

8、毒性:物质引起中毒的相对能力。

9、毒性作用:化学物所引起的生物体损害的总和。

10、无损害作用:生物体接触了外源性化学物后,没有可观察到的任何有害作用。

机体停止接触后通过解剖、生理等各项指标观察,均不能检出机体维持稳定能力有异常。

11、有损害作用:生物体接触外源化学物或停止接触后,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等各项指标的观察,可观察到有害作用,机体维持稳定能力下降,对环境不利因素影响的感受性增高,代谢速度降低和酶系的相对活力发生异常改变。

12、残毒(残留毒性):指化学物融到农田后,经风吹雨淋、日光分解和高温挥发等消失、转移和转化,但仍然有极少量残存在大气、水、土壤和农副产品中,动物长期慑入而产生的毒性。

(残毒一般为慢性或潜在性的中毒,危害的是整个群体而非个体,危害后果广而严重。

)13、蓄积毒性:生物体长期小剂量摄入毒物,当摄入的时间间隔和剂量超过机体的解毒和排泄能力,则导致该物质在体内的蓄积并引起中毒,这种中毒能力叫蓄积毒性。

卫生毒理学重点笔记

卫生毒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节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毒理学、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1.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子(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机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此种损害作用的科学。

2.卫生毒理学: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可能接触的环境因子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卫生毒理学的任务①对环境因子特别是外源化学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危险评定;②研究机体与环境因子有害的交互作用的规律即中毒机制;③为制定有关安全限值/卫生标准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④研究预防和治疗化学物中毒的措施。

(二)外源化学物、毒物、毒性和中毒1.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可通过一定的途径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含义同化学物、化学毒物。

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体内原已存在的物质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2.毒性:是指化学物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损害作用称为毒效应。

3.毒物:法规管理的名词,对于急性毒性规定在某个剂量下可引起机体出现有害作用的物质。

4.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与生物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毒效学研究毒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毒物引起毒效应性质和机制。

毒动学和生物转化(代谢)研究机体对毒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毒物在体内随时间的量变化和质变化的规律。

(三)毒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整体试验又称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标准研究方法,以整体实验动物为模型,研究实验动物接触外源化学物后产生的毒效应,动物试验的结果可外推至人。

2.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在化学物的毒性筛查以及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人体观察必要时可设计和进行不损害健康的受控的人体实验,但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先说一句,六,七,八,十二章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

注意详细看课本。

一.名词解析: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半减期(half life):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11.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毒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毒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毒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毒理学:研究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作用及机制的科学,通过对危害的研究评价提出对各种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保障人民健康。

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实质来源及其对人体损害的作用和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下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研究任务:通过研究确定其毒理学安全性,制定安全限量,提出食品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研究内容:有害物质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结构:外来化学物质、生物性污染物、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物(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机体毒性危害及其机理。

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

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脏器、组织、细胞进行。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和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

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经过动物试验、体外试验的一系列毒理学研究,可以对食品中外源物质及相关食品的毒理学安全性作出评价,并最终可将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结果外推到人,并与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综合起来,结合人群对食品中外源性物质的暴露水平,以对所研究的外源化学物进行风险评估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性的基础第二章: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相对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食品毒理学思考题汇总-2014

食品毒理学思考题汇总-2014

食品毒理学第一章绪论1. 传统毒理学和现代毒理学有什么区别?2. 什么是外源性化学物?3. 什么是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5.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那些?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6. 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7. 食品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是怎样的关系?8. 毒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毒物?2. 什么是毒性?其大小如何衡量?毒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 什么是毒作用?毒作用如何描述?4.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5. 什么是联合毒性作用?包含哪些类型?6. 什么是靶器官?7. 生物标志物是什么?其包含哪些类型?8.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曲线有哪些类型?9. 毒性指标有哪些?它们的具体涵义是什么?10. 急性和慢性毒作用带分别是什么含义?第三章毒物的体内过程1. 什么是毒物的体内过程?2. 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是由哪些过程组成的?3. 毒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种转运方式的毒理学意义分别是什么?4. 哪种方式是毒物生物转运的主要方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 什么是毒物的吸收?吸收的途径有哪些?6. 影响消化道吸收和呼吸道吸收的因素分别是什么?什么是血气分配系数?7. 什么是分布?什么是贮存库?体内的主要贮存库有哪些?8. 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9. 什么是肝肠循环?其毒理学意义是什么?10. 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是什么?11. 负责生物转化的器官有哪些?12. 生物转化可分为哪两个过程?13. 什么是I相反应,其可分为哪几种反应类型?14. 什么是II相反应?II相反应的结合基团有哪些?第四章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1. 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有哪几种?2.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几类?3. 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哪几类?4. 详细阐述影响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1.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是什么?2.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有哪些?3.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流程是什么(PPT中每一节的标题)?4. 食品毒理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个体选择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5. 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有哪些?编号原则是什么?性别如何区分?实验动物分组应遵循什么原则?6. 受试物试验剂量组至少应该有几组?高、中、低剂量组间应遵循什么原则?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对照组有哪些?7. 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有哪几种?不同染毒途径的吸收速率顺序是什么?8. 实验过程中,可采集实验动物生物标本有哪些?第六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 什么是一般毒性作用和一般毒性试验?2. 什么是急性毒性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3. 急性毒性试验包括哪些过程?4. 急性毒性试验中最重要的毒理学参数是什么?其测定方法有哪几种?5. 如何进行急性毒性的分级和评价?6. 什么是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其在试验过程上与急性毒性试验有哪些区别?7. 什么是蓄积性毒性作用?其如何进行分类?。

分子毒理学(2014)

分子毒理学(2014)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
1)DNA的分离与纯化(酚-氯仿提取法)
[原理] 组织细胞经蛋白酶K消化后,用去污
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细胞膜并使蛋 白质变性,然后利用核酸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 溶剂的特性,用有机溶剂酚-氯仿及乙醇提纯 DNA。
6
2)RNA的分离与纯化 (酸性酚-硫氰酸胍-氯仿提取法)
数的纳米小孔同时进行记录
42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先进性
1、一秒可以测10个碱基,测序速度是化学法测序 的2万倍。
2、二代测序可测到上百个碱基,但三代测序可以 测几千个碱基。为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的拼接提供 了非常好的条件。
3、精度极高,达到 99.9999%。
43
4、可直接检测RNA的序列 5、可直接测甲基化的DNA序列:DNA聚合酶复制
分子毒理学研究技术
Molecular Toxicology
2014年3月
讲授内容
◈ 分子毒理学研究基本方法 ◈ 生物大分子损伤检测技术 ◈ 基因突变及多态性检测技术 ◈ 表观遗传效应检测 ◈ 基因表达检测
2
分子毒理学研究基本方法
分子毒理学(Molecular Toxicology)
❖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与生物体相互作 用的一门毒理学分支学科。
电泳技术。 某个碱基发生改变时,单链DNA的空间构象发
生改变,利用空间构象有差异的单链DNA分子 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迁移率 大小的不同,检测其DNA分子中碱基的变异。
45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

毒理学本科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简答1、危险度分析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2、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3R〞法:1〕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2〕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3〕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试验的方法。

3、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6~7万种。

第二章毒理学根本概念1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外来化合物并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2: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

内在、不变的性质,取决于该物质的化学构造。

〔物质的内在能力没方法改变〕〔可以人为改变〕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即在较低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3激的反响能力。

素影响的易感性不增高的反响能力。

〔P16,略微改动〕4、▲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

5、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作用。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屡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effect):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effect):是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顿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毒理学2.现代毒理学3.卫生毒理学4.管理毒理学【问答题】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论述题】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毒物2.biomarker3.medianlethaldose4.hypersensibility5.hormesis6 6.Zch7.靶器官8.毒性9.阈剂量10.最大无作用剂量11.剂量-效应关系12.剂量-反应关系13.危险度14.危害性15.安全性【问答题】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

标出阈值和饱和度。

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6.NOEL, NOAEL, LOEL和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论述题】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代谢活化3.物质蓄积4.功能蓄积5.生物转化【问答题】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3.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12.列举六种II 相反应。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第一部分毒理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以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毒物:指较低的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3、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4、二巯基丙醇(BAL)可用于治疗砷化物中毒,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解磷定(2—PAM)可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5、安全系数(SF):6、毒理学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7、根据化学物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某些生物学活性,即SAR,则可初步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或致癌性。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生命科学史上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9、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整体研究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一门学科。

10、系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应激因子对生物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分子表达和毒理学参数的变化,反复整合各种数据和资料以描述生物体更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毒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效应:指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二者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2、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器等。

特点:各种更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集体稳态能力下降,对环境中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3、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化学物的毒效应总是与一定的剂量联系在一起的的.剂量是决定化学物毒性的根本指标4、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现代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描述毒理学工作者直接关注的是外源性物质的毒性鉴定,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的研究重点旨在识别和了解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管理毒理学根据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工作者提供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毒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或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

毒理学应用: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毒理学替代法▲:“3Rs”法,即优化实验程序,提高实验动物福利,降低或消除动物疼痛或痛苦的方法;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并能实现预期研究目标的方法,替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例如采用细胞、组织或特定的动物器官等进行的体外试验,选用昆虫等模型生物进行的体内试验,以及利用理化技术和计算模型预测独行的方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毒理学复习资料

毒理学复习资料

毒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毒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2.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靶器官(target 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者组织。

4.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外源性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5.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6.反应(Response):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包括量反应与质反应)7.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8.剂量-质反应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9.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10.绝对致死量(LD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11.最小致死量(MLD,LD01,LDmin):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12.最大耐受量(MTD,LD0):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13.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level,MEL)。

14.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MNEL,ED0):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又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

细胞毒理学(2014)

细胞毒理学(2014)
17
研究内容
细胞毒性作用 细胞形态学观察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生物学(生长、死亡、衰老、分化) 作用机制(信号转导、细胞损伤、修复)
18
体外细胞实验的优点
细胞来源充足 条件容易控制 结果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 试验周期相对较短
19
细胞水平研究局限性
脱离了整体复杂的环境条件,其 生存环境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 都发生了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 也发生相应变化;
1)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 2)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 3)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 4)对细胞无毒。
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
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以表现为 细胞一系列的形态、功能以及代谢上的变 化,在损伤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胞的 死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坏死 (necrosis)是两种主要的细胞死亡方式, 它们的性质和生物学意义有本质上的不同。
14
细胞功能
分子运输 DNA复制 增殖 蛋白质合成 细胞代谢 细胞信号传导
15
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 显微镜观察 • 细胞培养 • 分子生物学 • 免疫组织化学 • 生物化学
16
细胞毒理学
定义:应用细胞生物学技术研究外 来有害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细胞结构 上和功能上的损伤效应以及毒作用 机制的一门毒理学分支学科。
有核膜和核仁 有 复杂 微管和微丝 有丝分裂 不同时间和地点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胞膜(Cell Membranes) 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核(Nucleus)
细胞膜结构及功能
• 保护细胞 — 结构、形状 • 物质交换 — 转运物质 • 信息传递 — 如神经信号传导 • 能量交换 — 如化学能
29

食品毒理学致癌毒性2014

食品毒理学致癌毒性2014

三、致突变性与致癌性
致突变性与致癌性的关系:
一方面绝大多数化学致癌物有致突
变性。
另一方面在致癌物诱发的肿瘤细胞
中存在相关的基因突变。
Ames试验
测试175种已知致癌物,结果有157
种致突变为阳性,相关率达89.7%。
测试125种非致癌物,有109种为致
突变阴性,相关率达87.2%。
3. 非 遗 传 毒 性 致 癌 物 (non-genotoxic
carcinogens)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不与DNA反应,可
能间接地影响DNA并改变基因组导致细胞
癌变,或者通过促长作用、增强作用导致
癌的发展。
(1)促癌剂:本身无致癌性,在给以遗传毒
性致癌物之后再给以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致
癌物的致癌作用,也可促进“自发性”转化细 胞发展成癌。 如苯巴比妥对大鼠肝癌有促进作用;色氨 酸和糖精对膀胱癌有促癌作用。 (2)细胞毒物:可能引起细胞死亡,导致细 胞增殖活跃及癌发展。 如氮川三乙酸使锌进入肾脏,由于锌的毒 性,造成细胞死亡,结果引起增生和肾肿瘤。
化学物
DNA修复失败
DNA 损伤
可遗传的 改变,即 突变

影响生 长分化 不影响 生长分 化
致癌
有无蛋白 表达及功 能改变 无
不致癌
无明显 后果
对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检测化学
致癌物的一个指标。
但是,并非所有的致突变剂都是致
癌物;有些致癌物可能通过非遗传 机制致癌,因此用致突变试验预测 致癌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代谢以氧化过程为主。 2. 代谢活化以肝脏为主( P450 酶系 肝脏 最多)。 3. 代谢酶的活性存在种属、品系和个体 差异,个体间可相差30-100倍。 4. 其他代谢途径:例如肾脏、膀胱等含 有前列腺素H合成酶,可将2-萘胺激活; 可将苯并(a)芘、黄曲霉素B1生成环氧化 物。皮肤、肺等含有 髓过氧化物酶 ,可 将芳香胺活化。

2014weidu终稿

2014weidu终稿
• 职业人群在作业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称生产性毒 物,其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2
“开胸验肺” 2009 “呼吸是每个动物都无偿 享有的权利,但尘肺病人 这点权利都被剥夺了,有 时候想想真不如托生其他 动物,最起码不得尘肺。” - 矽肺患者张海超
3
• 职业毒理学对化学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定,并 结合作业场所毒物监测、工人健康监护及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无害作用水平、剂量-反应关系等,对接触面广和危 害大的有毒物质,进行生物学标志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早期诊断、生物监测,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职业毒理学工作者的任务是预防作业环境对职业人群健康 产生有害作用。
20
• 4.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
• ①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 保持管道负压; • ②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 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 • ③ 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 ④ 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21
(二)黄曲霉毒素中毒
22
黄曲霉毒素中毒食品
35
• 四、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
转化和富集,以污染物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
多种环境介质、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 ①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而发生迁移、
• ②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生物效应 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 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寻找敏感特异反应指标困难;
又各有其特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1.各分支学科的共性
在学科性质上相同,都是研究外源性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 而不是研究其有益于机体的效应如药效和营养作用等; 研究内容和任务大体相同,都是在探讨外源性毒物生物转运和 生物转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其损伤效应和剂量、时间、结构 的关系,进而为预防、危险预测提供生物学依据; 研究手段和方法上类同,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 平上的观察指标等都大致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老师划的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名词解释穿插在里面)三、判断题四、计算题(送分题:联合作用类型)五、问答题第一章绪论(P8)1、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定义: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外源化学物?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P33)(主要考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各自如何分类?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人机体后,积累一定的量,能与体内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的有害物质。

按人们接触得方式,以接触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

分为外源性化学物(包括人为添加的、食品生产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无意加入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化学物(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吸收以及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集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简化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分为剧毒、高度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毒性作用:也叫毒性反应,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技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分为变态反应(也叫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特异体质反应、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功能、形态损伤作用。

2、判断急性毒性的指标有哪些?毒性参数:上限参数&下限参数(安全限值ADI不是毒性参数)上限参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性参数,即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LD或LC下限参数:指有害作用阈剂量及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阈剂量或最小有作用剂量(MEL)、最大无作用剂量(ED)3、什么是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因某种毒物或环境污染物的进入,机体内首先达到毒作用的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

4、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非致死剂量5、安全限值的类型?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阈限值(TLV)、参考剂量(RFD)、实际安全剂量(VSD)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74)1、什么是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即外源化学物在体内量改变的过程。

2、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即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质改变的过程。

意义:①水溶性显著增加.②是改变其毒效学性质: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及灭活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有哪些?I相反应:指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团,水溶性增高并成为适合于II相反应的底物。

II相反应: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

3、外源性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排泄途径主要有哪些?吸收:经胃肠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其它途径: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内注射排泄:肾脏(尿)排泄:肾小球被动滤过、肾小管分泌(主动分泌通道)、肾小管重吸收(尿液pH)消化道排泄:肝肠循环(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胆汁排泄、肠内排泄、肠壁和菌群)经肺(呼气)排泄和其他途径:汗液、泪液、唾液、乳汁、呼吸道、头发和皮肤4、机体内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肝脏、肾、脂肪、骨骼…)血浆蛋白质(白蛋白)、肝脏和肾脏、脂肪组织、骨骼组织无:化学物在体内贮存的毒理学意义?一方面降低靶器官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能成为机体的一种隐患。

5、生物沾化u5、Ⅱ相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类型(6种反应、6种辅因子、6种酶)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

反应类型:葡糖醛酸结合(催化酶:UDPGT—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硫酸结合(催化酶:磺基转移酶)乙酰化作用催化酶:乙酰辅酶A)甲基化作用(催化酶:甲基转移酶)谷胱甘肽(GSH)结合(催化酶: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结合(催化酶:乙酰辅酶A及N-乙酰转移酶)第五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157)1、什么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2、何为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时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1-6个月)3、何为慢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2年)4、怎样进行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评价?急性毒性评价如果剂量达10g/kg体重以上,仍不引起死亡者,可认为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试验是安全的,不必测定其LD50;如果急性毒性LD50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则表明该化合物急性毒性较大,应予以放弃,不再继续试验;如急性毒性LD50大于人可能摄入量的10倍者,该物质有可被使用的希望,为了了解是否有其他毒性作用,可进入毒理学评价的下一阶段试验;对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值在人可能摄入量的10倍左右时,为了慎重起见,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

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先确定敏感指标,再根据敏感指标确定NOAEL和LOAEL。

如果某物质的NOAEL 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可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若≥300倍者,则不必进行慢性试验,可直接进行毒性评价。

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P189)1、(基因突变)致突变作用的后果有哪些?(体细胞、生殖细胞怎么样?)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癌变、致畸、衰老)1.体细胞突变与癌变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并存在有缺失、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畸变。

2.体细胞突变与致畸诱变剂可通过胎盘,引起胚胎体细胞的突变,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使胎儿出现形态结构的异常。

3.体细胞突变的其他不良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生物体的衰老。

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配子死亡、死胎、自发流产、先天畸形)1.致死性突变:诱变物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可以是致死性的,造成配子死亡、死胎、自发流产等.2.可遗传的改变:生殖细胞发生非致死性突变会影响后代,表现为先天畸型等遗传性疾病,或导致遗传易感性改变等等.3.基因库: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的基因总和.4.遗传负荷: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个个体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2、为什么遗传毒理学评价程序通常为一组体内、外遗传毒理学实验(3个原因)①化学毒物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其致突变的机制不尽相同,作用的靶细胞也不一样,有的是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或两者兼而有之,故在成套观察项目中既要用体细胞检测又要用生殖细胞;除了从分子水平还要从细胞水平来检测化学毒物的遗传毒性。

②致突变物中仅少数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大多数为间接致突变作用,即需要在体内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突变作用。

体内试验具有完整的活化系统,而体外试验则通过加入模拟代谢系统,如S9来弥补缺乏活化系统的不足。

这是体内与体外试验的主要差别。

③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有强,也有弱;有的在某一检测系统中是强致突变物,而在另一系统中可能是弱的致突变物。

对于弱致突变物在某些系统中比较容易漏检,即出现假阴性。

3、遗传毒理学评价试验组合要遵循哪些原则?选择的遗传毒性试验应包括5种类型的遗传学终点;通常的实验材料有病毒、细菌、真菌、培养的哺乳细胞、植物、昆虫及哺乳动物等;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配合;应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试验设计要科学、搞笑,遵循伦理原则和动物福利精神。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P217)1、化学致癌过程的3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启动、促癌、进展阶段)引发阶段:致癌物直接作用于DNA的初级序列,引起基因突变,使单个细胞或少量细胞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此种细胞为“启动细胞”,诱发细胞突变的因素称为启动剂。

促长阶段:细胞在致癌作用的第一阶段变成启动细胞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以相对于周围正常细胞的选择优势进行克隆扩增,形成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或有时肉眼可见的细胞群,即良性肿瘤。

这一阶段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为促进剂或抑癌剂。

进展阶段:启动和促进两个阶段所引起的良性损伤并不是致死性的;演变过程使原本彼此都一样的肿瘤细胞变成在遗传表型上是异质的恶性肿瘤细胞;有些化学致癌物同时具有启动、促进和演变的作用,称为完全致癌物2.什么是化学致癌物?如何分类?化学致癌物:指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化合物。

分类:1.根据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情况分类I组对人类是致癌物II组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III组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IIII组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2.按照传统的分类(1)引发物或启动物(2)促癌物(3)催展物3.按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分类(1)遗传毒性致癌物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无机致癌物(2)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促癌剂内分泌调控剂免疫抑制剂细胞毒剂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固体物质第八章生殖毒理学(P236)1.发育毒性作用表现主要有哪几种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不全或异常胚胎或胎仔致死作用第九章外源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P255)1、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必考!毒作用-年龄图像)幼年和老年动物对毒物的毒性有较高的易感性。

一般来讲,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降低或消失时,对幼年与老年动物的毒性就比成年动物敏感,反之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毒性增强时,对成年动物毒性大,而对幼年与老年动物毒性则低,这与动物的酶系统发育或衰退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