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急诊科诊疗救治规范

消化系统急诊科诊疗救治规范

消化系统急诊科诊疗救治规范1.上消化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机体灌注情况;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2)补充血容量。

(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①胃内降温。

②口服止血剂。

③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④内镜直视下止血。

⑤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1)气囊压迫。

2)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

(4)手术处理。

2.急性重症胰腺炎。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液体复苏。

(2)解痉镇痛。

(3)生长抑素。

(4)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5)腹腔灌洗(6)机械通气和氧疗。

(7)中药治疗。

(8)CT 引导下经皮导管引流术。

(9)营养支持。

(10)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

(11)手术治疗。

3.急腹症。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治疗。

①对急性腹痛暂难诊断,需继续观察时,可首先行全身支持和对症止痛等治疗。

伴有休克者需及时予以纠正,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意识状态等一般情况。

②伴感染者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

伴有大量失血者应及时输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

③经观察和治疗,腹痛逐渐缓解,且平稳 3 天以上,患者一般情况好,炎症已局限,或患者一般状态差,不能耐受手术探查和手术治疗者大多采用非手术疗法。

(2)手术治疗。

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处理

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处理

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处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上部的出血,主要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

这种情况下,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血和危及生命,特别在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中,死亡率极高,因此需要进行快速且紧急的处理。

临床表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以下的典型症状:1.呕血:呕出鲜红色血液或咖啡色吐物;2.黑色便:是由于慢性出血导致的慢性贫血继续发展所致,而且已经进入了肠道,变得黑色; 3.出血伴随心悸、头晕、失眠、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失血导致贫血、循环衰竭所致。

处理方法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尽快处理,以下是处理方法:立即止血胃和十二指肠有较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可以借助本身的防御反应阻止出血。

其中,向上冲洗,促进止血和减少侧向溢血两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1.通过胃管洗胃,将胃内的出血物和血块清除干净,并尝试引导血块沉淀在胃底,这样可以帮助判断出血位置,指导治疗;2.胃肠复方,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胃液酸度,达到快速止血和减少出血量的目的。

维持血容量出血后,维持血容量非常重要,目的是避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甚至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成功率,同时可以帮助其他治疗措施的进行。

1.静脉输血:根据病人的情况,可以考虑输红细胞、血浆等;2.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有效增加动脉血压,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处理导致出血的病因胃肠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是大部分的病因都可以通过症状判断。

当病人经过处理后仍然出血,那么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做出更为准确的处理。

1.束缚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等情况,选择束缚治疗;2.内镜下止血:当束缚治疗不起效时,可以借助内镜下止血技术止血。

不过,由于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原因,该方法仅限于专业医疗机构。

急诊各部门的重点处理在急诊医疗措施的实践中,各部门也有一定的分工。

病房处理病房处理重在监测和维持,避免病人做出不恰当的行动。

以下是病房处理的要点:1.密切监测: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颜色、血压等的监测;2.平稳情绪:对病人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避免出现焦虑和惊慌;3.保持无言:需要注意的是,病人禁止口服和饮水,以防止引起二次出血;4.其他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病人的情况,并根据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

消化道大出血诊疗规范

消化道大出血诊疗规范

消化道大出血诊疗规范【临床表现】1.呕吐、黑便、便血:上消化道大出血多表现为黑便,黑便呈柏油样,伴或不伴呕吐,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则为鲜红或兼有血块。

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便血,呈暗红甚至鲜红色。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较大、失血较快者科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悸、出汗、恶心、口渴、黑蒙或晕厥等。

病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施压后褪色经久不见恢复。

静脉充盈甚差,体表静脉塌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3.发热:多数病人在休克被控制后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尚不清楚。

【诊断要点】根据患者具有呕血或黑便或便血的症状均应考虑有消化道出血。

【急诊治疗】1.一般急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吸氧。

2.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配血,尽快用大号针进行静脉输液,或经中心静脉插管输液、测量中心静脉压。

输液开始宜快,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替品。

尽早输入足量全血,以恢复血容量与有效循环。

最好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00g/L。

3.局部药物:可用8mg去甲肾上腺素盐水、5%孟氏液、凝血酶口服或胃管注入。

4.止血药物:可应用酚磺乙胺(止血定)、巴曲酶(立止血)、维生素K1等。

5.降低门静脉压药物: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善宁或思他宁),主要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6.抑酸药物:可选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7.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8.内镜直视下止血:可经内镜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注射硬化剂治疗曲张的静脉,或经内镜做高频电凝、钛夹止血,用激光、微波止血。

9.放射介入治疗:适应于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治疗方法为经导管动脉超选择栓塞术和经导管灌注血管收缩剂。

10.急诊手术治疗适用于:(1)内镜不能控制的动脉出血。

(2)24小时内输血超过1600ml,经其他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出血;(3)患者年龄超过50岁,有动脉硬化的动脉出血者;(4)恶性肿瘤大出血者。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病因:(1)溃疡病出血;(2)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3)应激性溃疡出血;(4)肿瘤出血;(5)胆道出血。

(6)其它少见原因,如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动脉瘤穿破入上消化道、血管瘤等。

2.病史:(1)仔细问询呕血和黑便发生时间、次数和血量,是以呕血为主或以黑便为主;过去有没有类似呕血和黑便史。

(2)近期有没有消化不良、上腹不适、乏力及体重减轻史。

(3)有没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慢性胃炎症状或病史。

(4)有没有长久饮酒史;有没有肝炎、血吸虫病和肝、脾肿大史。

(5)有没有上腹疼痛、发烧、黄疸史和和出血时间关系。

(6)过去或这次发病后作过哪些检验和诊疗,检验结果及诊疗效果怎样。

(7)有没有手术史及术后诊疗。

【体格检验】1.注意病人有没有面色和口唇苍白,有没有皮肤和巩膜黄染,有没有皮下出血点,有没有蜘蛛痣和肝掌。

2.测量血压、脉博、呼吸,发烧者量体温。

3.有没有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及腹水,上腹部有没有压痛和包块。

4.疑为恶性肿瘤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应检验左锁骨上淋巴结和肛门指检,了解有没有癌肿远处转移。

【辅助检验】1.试验室检验: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血白蛋白及白球蛋白百分比、肝肾功效及血氨测定等。

2.X线检验:胸部透视或拍片,食管、胃钡餐检验。

必需时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3.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验,可快速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

4.三腔管检验,将胃、食管气囊充气压迫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尽胃内存血,无再出血者,可考虑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诊断】依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验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确诊,对上消化道出血应作出以下分析:1.判定出血部位。

2.估量出血量。

3.分析出血原因。

【诊疗标准】1.非手术诊疗:(1)通常处理:1)输液、输血、纠正休克。

使血压维持在12kPa,脉率每分钟100次以下;2)休克病人应放置保留尿管,统计每小时尿量,必需时测中心静脉压;3)应用止血药品;4)平卧休息,可给镇静剂,但注意门脉高压患者禁用吗啡及巴比妥类药品,以免诱发肝昏迷。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1概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贲门黏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ve)(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0万-180/10万,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有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

如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部分急诊科和消化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进展及临床实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急诊工作特点,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进行研讨,对2011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进行修订,达成了下述共识。

此共识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

专家们推荐使用本共识中的流程(见图1)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本共识未涵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只是为急诊医师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和适合大多数情况的诊疗方案。

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能代替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判断。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分类根据出血速度及病情轻重,临床上分为以下两种:2.1一般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预后良好。

其治疗原则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抑酸、止血等对症处理,择期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全新发布: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

全新发布: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

全新发布: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前言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为了提高我国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诊治水平,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

本指南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

我们希望本指南能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提高我国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诊疗水平作出贡献。

目录1. 概述2. 病因与风险因素3. 临床表现与诊断4. 鉴别诊断5. 治疗原则与方法6. 特殊情况的处理7. 预防与康复8. 总结与展望1. 概述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等部位的非血管源性出血,不包括因血管病变(如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下血管病变等)引起的出血。

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病因与风险因素(1)病因: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病因包括溃疡病、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等。

(2)风险因素:包括酒精中毒、药物滥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物等)、消化道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慢性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3. 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严重者可见休克症状。

(2)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胃镜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

4. 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下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炎、结肠癌等。

(2)血管源性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下血管病变等。

(3)其他病因的急性上腹痛:如急性心肌梗死、胆道结石等。

5. 治疗原则与方法(1)治疗原则:急性期以止血、纠正休克、预防再次出血为主,慢性期以病因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再次出血为主。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xx诊疗规范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施工粘膜炎症。

其发病主要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和食管对反流食物清除能力下降所致。

诊断标准1.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着样疼痛,或向肩胛区、胸骨两侧放射。

2.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过敏或吐苦水,常有间歇性缓解。

3.食管镜检查和(或)食管吞钡检查有炎症特征者。

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入院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

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

1日内完成。

2.ESR ,ECG。

3日内完成。

3.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1周内完成。

4.出院前食管镜复查。

治疗治疗原则: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及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状态。

1.减少胃食管反流:包括少食多餐,少进高脂食物,避免餐后平卧,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睡觉时枕头抬高等。

2.避免反流食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①考来烯胺:4g,口服,3/日,减少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

②制酸剂:如氧化镁0.2-1 g,口服,3/日;氢氧化铝凝胶10-15mL,饭前1小时或睡前服,3/日。

③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片0.2g,口服,3/日;雷尼替丁胶囊150mg,口服,2/日;法莫替丁胶囊每次40mg,睡前口服。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状态:①多潘立酮:每次40mg,饭前15-30min 及睡前口服。

②西沙必利:饭前5-10mg,睡前5-10mg,口服。

4.重症病人进内科治疗3月无效时进行外科治疗,一般采用胃底折叠术。

对胃食管狭窄者须行食管扩张术。

住院天数14-21天。

疗效标准1.治愈:①症状消失。

②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好转:①症状减轻。

②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病变有改善。

出院标准1.症状减轻或消失者。

2.X线和(或)食管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或病变有改善者。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病因】上消化道疾病、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引起的出血亦不少见。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虽少见,但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值得注意。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一般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和出血量与速度。

一、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

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

反之,幽门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反流入胃腔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

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这是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黑粪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系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酷似下消化道出血。

呕吐物及黑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

严重者呈休克状态,表现为烦燥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血压下降、脉压差变窄、心率加快。

休克未改善时尿量减少。

三、贫血和血象变化慢性出血可表现为贫血。

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后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

在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小时红细胞稀释到最大限度。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xx年xx月xx日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与复发预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与规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contents
目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等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病变引起的出血。
03
以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概述,了解其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02
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质子泵抑制剂
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诊断标准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方案
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并遵守制定的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得到标准化的治疗。
规范实施
诊疗规范制定
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
路径制定
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临床路径,包括入院评估、检查项目、治疗方案、出院计划等环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详细描述
患者女性,45岁,因酗酒引发胃黏膜糜烂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经过禁酒、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二
总结词
该病例介绍了一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干预实践,评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3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入院。经过止血、补液等紧急治疗,以及后续的溃疡病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医生制定了预防复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干预计划,经过半年随访,未发现复发迹象。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pdf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pdf

医院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有无慢性上腹痛、肝炎、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中毒、胆道炎病史。

2.有无使用损害胃粘膜(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史。

3.呕血或黑便次数、颜色、稀薄程度及伴随症状。

4.有无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及全身系统检查。

2.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肝、肾功能B超检查及内窥镜检查等。

【诊断】1.过去xx:如有慢性上腹痛史,提示溃疡病、胃炎、胃癌及胃粘膜脱垂等;有肝炎、黄疸、血吸虫病或慢性酒精中毒史,应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强破裂出血;有胆系疾病史,应怀疑胆道出血;有剧烈呕吐者,应想到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长期大量使用损伤胃粘膜药物史,则有助于药物所致出血的诊断。

2.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

一般出血量>50~70毫升即可出现柏油样便,胃内储血量>250~300毫升即可出现呕血。

(1)呕血与假性呕血的鉴别:口、鼻、咽喉部出血及咯血后咽下再呕,出称假性呕血,其特点是多为陈旧性碎血快,且有咽血史。

(2)呕血与黑便的特点: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多为大量呕血或呈喷涌状呕血;胃疾病出血时,呕吐暗红色或咖啡色样物;胃粘膜脱垂、胃癌、胆道出血多为黑便。

(3)出血后表现:出血后上腹痛缓解者多系溃疡病,不缓解者多见于胃炎;右上腹绞痛后呕血与黑便应考虑胆道出血;出血后腹水增多、昏迷者,提示肝硬化。

3.体检:(1)出血伴黄疸、蜘蛛痣、脾大、腹水者,应考虑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出血伴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系胃癌并出血。

(3)出血伴黄疸、胆囊肿大,提示胆道出血或壶腹周围癌并出血。

(4)皮肤、口腔粘膜毛细血管扩张,应想到遗传性毛细管扩张症。

(5)伴全身其他部位出血,应考虑全身疾病所致。

4.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大便潜血试验:可确定是否为消化道出血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等部位的出血。

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而引起的贫血、休克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本病可因肝硬变、食管癌、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胰腺癌、尿毒症、血液病等多种疾病引起。

属于中医学中“呕血”、“吐血”、“便血”范畴。

病因有饮酒过度、嗜食辛辣、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

病机多为湿热壅胃,肝火犯胃、热迫血行,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内停所致。

血出之后,气随血脱,可致气血大亏,甚可出现血竭气脱阳亡之危证。

【诊断】1.呕吐物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吐血量多者可呈鲜红色,多夹食物残渣,混有胃液。

2.初起常有恶心,胃院不适或疼痛。

吐血量多者,头晕心慌,汗出肢冷,甚或晕厥。

3.皖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

4.呕吐物或粪便潜血强阳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

5.胃镜检查及胃肠X线钢餐造影,可明确出血病灶部位和性质。

出血后48小时内行紧急内镜检查,对出血原因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不主张在出血急性期内行X线饮餐检查。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明确出血部位也有帮助。

6.肝功能、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及对胆、胰、肝、脾等的B超或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治疗以止血为首要。

其病理环节有热与虚的不同。

凡因热所致者,当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因虚引起者,当以益气摄血为主,酌加滋阴或温涩之品。

凡出血者,多有留瘀,故可适当加入活血止血之品。

1.胃热壅盛证吐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皖腹胀闷,甚则作痛,口臭,大便干结或解黑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举例: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生大黄(后下)15g,黄连6g,黄苓10g,大蓟15g,小蓟10g,侧柏叶10g,茜草根10g,白茅根10g,棕枢!炭10g,牡丹皮10g,炒桅子10g。

加减: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赭石10g,竹茹10g,旋覆花IOgo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10g,石斛10g,天花粉15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病因:
(1)溃疡病出血;
(2)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应激性溃疡出血;
(4)肿瘤出血;
(5)胆道出血。

(6)其它少见原因,如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动脉瘤穿破入上消化道、血管瘤等。

2.病史:
(1)仔细询问呕血和黑便发生的时间、次数和血量,是以呕血为主或以黑便为主;过去有无类似呕血和黑便史。

(2)近期有无消化不良、上腹不适、乏力及体重减轻史。

(3)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慢性胃炎的症状或病史。

(4)有无长期饮酒史;有无肝炎、血吸虫病和肝、脾肿大史。

(5)有无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史以及和出血的时间关系。

(6)过去或这次发病后作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如何。

(7)有无手术史及术后诊断。

【体格检查】
1.注意病人有无面色和口唇苍白,有无皮肤和巩膜黄染,有无皮下出血点,有无蜘蛛痣和肝掌。

2.测量血压、脉博、呼吸,发热者量体温.
3.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及腹水,上腹部有无压痛和包块。

4.疑为恶性肿瘤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检查左锁骨上淋巴结和肛门指检,了解有无癌肿远处转移。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血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例、肝肾功能及血氨测定等。

2.X线检查:胸部透视或拍片,食管、胃钡餐检查。

必要时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3.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可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

4.三腔管检查,将胃、食管气囊充气压迫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尽胃内存血,无再出血者,可考虑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确诊,对上消化道出血应作出以下分析:
1.判断出血部位。

2.估计出血量。

3.分析出血原因.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1)输液、输血、纠正休克.使血压维持在12kPa,脉率每分钟100次以下;
2)休克的病人应放置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
3)应用止血药物;
4)平卧休息,可给镇静剂,但注意门脉高压患者禁用吗啡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诱发肝昏迷。

(2)三腔管压迫止血。

(3)经纤维内窥镜止血.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决定手术的关键是判断出血是否能自行停止,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准确的预测。

可根据病史、出血量大小、出血速度、病人一般状况综合分析作出决定。

出血迅猛,短时间内出血量大,早期出现休克,减慢或暂停输血就不能维持血压、脉搏,年龄在60岁以上出血不易自止,或溃疡病史长,既往有反复出血史或出血停止后又再出血以及对非手术治疗反应差等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原因不明的大出血、反复出血,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仍不稳定,也应及早探查。

(2)术式选择: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术式,其原则是安全、有效,对危重患者不宜选用过于复杂的术式。

【疗效标准】
1.治愈:手术已切除病灶,或对出血原因作了相应处理,术后情况良好,无继续出血,无手术并发症.
2.好转:治疗后出血停止,一般情况改善。

3.未愈: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