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教师经典诵读计划
老师诗朗诵实施方案
老师诗朗诵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诗歌是文学的精髓,它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感。
在学校教育中,诗歌朗诵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老师诗朗诵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3. 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具体方案。
1. 选材策划。
(1)精心挑选适合学生朗诵的诗歌,包括古诗、现代诗、外国诗等不同类型的作品;(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确定合适的诗歌朗诵内容;(3)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2. 课堂教学。
(1)通过诗歌欣赏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2)利用声音、语调、节奏等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3)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3. 教学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朗诵成绩、表现评价、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2)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评定、朗诵比赛评分等;(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在朗诵中不断提高,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实施效果。
1.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明显增强;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兴趣;3.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五、总结。
老师诗朗诵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选材策划、精心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文学修养,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三、诵读内容:《中华经典诵读》
四、活动安排:
○1把诵读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周一次的诵读经典活动。
○2时间:周三阅读课时间。
○3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方法,展示经典诗文,营造诵读氛围,是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经典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五、具体安排如下:
七年级语文组 2013-03-06。
教师经典诵读工作计划
教师经典诵读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教师经典诵读是一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教育活动。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教师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工作内容1. 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古小说、经典散文等。
2.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诵读内容安排、诵读形式和诵读方法。
3. 组织诵读活动。
在诵读课上组织学生诵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诵读比赛和朗诵会,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鼓励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5. 加强评价和反馈。
通过听诵读、评诵读等方式,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工作要求1. 教师要熟悉所选经典作品的内容和背景,做到能够深刻理解作品情感和内涵。
2. 教师要注重诵读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诵读活动。
3.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在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教师要加强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工作措施1. 提供学习资源。
教师诵读活动方案
教师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语音语调和朗诵技巧。
二、活动准备:1.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诵读材料,包括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
材料可以从教材、文学作品集、儿童文学网等渠道获取。
2.预先制定参与诵读活动的学生名单,并确定每个学生的诵读内容。
3.准备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
4.制定诵读活动的具体流程和评分标准。
5.给学生提前安排时间,让他们在家里练习诵读,并督促他们准备好诵读材料。
三、活动内容:1.首先,教师对全班进行示范诵读,注意语音语调、声音大小和节奏感。
2.分批次开展诵读活动,每次选择一到两个学生进行诵读,其他学生均要认真听诵读并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3.诵读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可以从语音语调、节奏感、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建议。
4.教师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诵读内容进行简要的点评,指出学生发音准确、抑扬顿挫处理得好的地方,并提醒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消除错误发音或语调模棱两可的问题。
5.每次诵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就刚才的诵读内容进行简短的讨论。
四、活动评价: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度、情感表达和综合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分。
2.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评分,评选出最佳诵读者,并给出评语。
3.教师要分别和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评价,指出他们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五、活动反思:1.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诵读活动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以便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2.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坚持阅读和练习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激励,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以上是教师诵读活动方案的详细内容,通过这样的诵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朗诵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五篇材料)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五篇材料)第一篇: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实施方案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使他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二、活动目的1.传承中华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民族精神的精华,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启迪。
在诵读中融化心灵,陶冶性情,开启智慧,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修养。
2.了解传统经典,获得人文熏陶。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3.培养读书兴趣,提升文化底蕴。
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等丰富的知识,有效激发了学习和读书的兴趣。
国学经典内容的丰富,精炼的文字,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功底,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活动实施(一)准备酝酿阶段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宣传:利用学校橱窗、戗牌、横幅、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台等途径,展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宣传发动,以“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为主题,营造浓郁的校园诵读环境。
班级宣传: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向学生宣传学校诵读活动方案,并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打造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班容氛围。
社会宣传:向全体家长发放倡议书,宣传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和内容。
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孩子一起诵读。
加强诵读活动期间的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及时展示诵读活动成果。
(二)具体实施阶段(1)每日:坚持开展“晨读、午诵、暮省”诵读活动。
利用每天晨会、午休、傍晚和“语文课前3分钟”等,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大声诵读国学经典。
教师经典诵读计划
南丰明德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为提高我校在职教师文学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教师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拓宽教育教学天地。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组长:陈之喜副组长:闫德成员:全体在职教师三、诵读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小学篇)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一)营造氛围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语文课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进行教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教研组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教研活动。
各年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
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
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
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四)活动开展原则1.自主性原则:允许教师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2.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教师热爱经典为根本。
奖励性原则:奖励各年级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五)活动评价1.开展班级“诵读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1)各教研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2)组织教师自评,由教师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教师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4)集体评价,评审小组综合教师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动机兴趣、活动表现综合评定,评选学校“诵读先进个人”、“诵读先进小组”。
中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中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介绍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中学生对经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朗读技巧。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将深入了解文学的美学价值,并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美学价值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经典作品选取: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作品内容应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诵读技巧培养:教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学生将通过反复练,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文学分析与理解:通过分析经典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等要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并进行相应的讨论和写作活动。
4. 阅读惯培养:推荐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每周阅读并进行简单的读后感写作。
同时,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和文学分析方法。
2. 学生练: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和小组的练,互相评价和交流经验。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围绕经典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作品鉴赏:组织学生观看、聆听和分析经典作品的演绎表演,扩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估方法1. 诵读表现评估:通过听课评估学生在诵读方面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度、语调把握、情感表达等。
2. 笔头作业评估:定期布置阅读作业,评估学生在文学分析和阅读惯培养方面的表现。
3. 课堂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包括讨论活动、作品分享等方面。
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提供学生适合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中外名著、诗歌集等。
2. 音频、视频资源:提供经典作品的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教师朗诵作品训练实施方案
教师朗诵作品训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教师朗诵是指教师用声音、语音、语调等声音语言形式,将文学作品或其他教学内容进行表演、演绎的一种教学形式。
朗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开展教师朗诵作品训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训练目标。
1.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2. 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训练内容。
1. 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其他适合朗诵的教学内容;2. 学习朗诵技巧,如语音语调的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等;3. 进行朗诵训练,不断提高朗诵的水平和效果;4. 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师朗诵课堂教学。
四、训练方法。
1. 个人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录音自我检查等方式进行个人训练;2. 小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教研小组或班级小组进行朗诵训练,相互交流、互相学习;3. 教学实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朗诵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五、训练步骤。
1. 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其他适合朗诵的教学内容;2. 学习朗诵技巧,如语音语调的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等;3. 进行个人训练,反复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4. 参加小组训练,相互交流、互相学习;5.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朗诵课堂教学。
六、训练评价。
1. 教师个人训练成果展示;2. 小组训练成果展示;3. 朗诵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七、训练效果。
1.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2. 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八、总结。
通过教师朗诵作品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因此,开展教师朗诵作品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推广和实施。
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十一篇
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十一篇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十一篇古诗文素养活动即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为了更好的作好每周一诗活动特定如下计划: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背古诗的速度和质量。
3.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容。
4.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引发兴趣。
诵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
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
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
编故事剧,欣赏flash动画,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举办班级竞赛,评选、吟诵小星星,男女生同场竞技,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
本着鼓励和表扬的原则,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2、保证数量。
坚持每周一首诗,抄在黑板上,督促学生养成背诵习惯,形成背诵能力。
对有余力的同学提高要求,结合自己实际,每学期要制定出自己的背诵计划和具体目标。
增加数量,争取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
3、抓好质量。
每节课及时检查背诵情况,逐一记录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对没有背诵或没有背熟的及时督促。
在家长会上,让家长认识到背诵古诗词的必要性和预见性,积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孩子背好每一首古诗词,家校共同努力,争取一首好的。
4、加强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范文阅读的指导,在网上搜集相关的音乐读物;另一方面,培养尖子生,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情感阅读能力、语调能力和感知能力。
2013春经典诵读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经典诵读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冯庙镇第二小学2013-2-24冯庙二小“经典诵读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一、诵读目的通过经典诵读行动,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加深师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诵读、书写、讲解、表现经典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积极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让诵读经典、领悟经典、践行经典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
二、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许明副组长:刘焕月李侠成员:王振彦刘思俊褚运会业务小组组长:李侠成员:周宗凤张持永朱新永杨佩全参与人员:各班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三、诵读制度。
1.各班主任、副班主任积极开展各种诵读比赛活动,每月抽查一次学生经典诵读手册填写情况,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2.科任教师有义务指导班级经典诵读领读员,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必要时课任教师要示范领读,科任教师不得挪用学生经典诵读时间。
3.科任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时,要愉快接受学生提出的背诵申请,尽能力为学生的背诵点评,并为其填写经典诵读手册。
4.各学段组在开学初把经典诵读活动列入教研计划,各学段组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教研活动,各科任教师要发挥主动性,探索经典诵读与本学科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5.教务处每学年组织一至二次教师经典诵读专题教研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开展一次校级经典诵读之星评选活动。
四、活动载体1.依托课堂A、每日一读。
按照“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根据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每周一、三、早自习必须保证20分钟的时间来背诵经典。
B、每周一课。
各班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经典,唱经典,也可以演经典,画经典,还可以结合实际创造更多的活动形式。
2.依托活动A、创新诵读形式。
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在小组、班级、学校开展演讲赛、接力赛、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使诵读形式丰富多彩。
2013-2014年度经典诵读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经典诵读工作方案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我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方案,为把此项工作落在实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经典诵读”读书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让经典浸润诗意童年三、活动组织机构为加强对活动开展及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湾子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小组。
名单如下:组长:邓民修组员:全体教师四、诵读时间以及诵读内容诵读时间:每天早上7:40—8:00(一)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三字经》;9—16周,诵读《弟子规》。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千字文》;9—12周,《百家姓》;13--16周,诵读《治家格言》。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二)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笠翁对韵》上;9—16周,诵读《笠翁对韵》下。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幼学琼林》;9—16周,诵读《增广贤文》。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三)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大学》;9—16周,诵读《中庸》。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第二学期:学期开学1—8周,诵读《论语》;9—16周,诵读《孟子》。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四)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学期开学1—10周,诵读《诗经》部分篇目;11—16周,诵读《易经》部分内容。
本学期剩余其它时间,用于复习已诵读过的所有篇目,强化记忆。
教师经典诵读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队伍的国学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特制定本教师经典诵读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教师国学素养,培养教师的文学审美情趣,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2.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品位。
三、工作内容1. 诵读内容:以《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为主要诵读内容。
2. 诵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为全校教师经典诵读时间。
3. 诵读形式:(1)教师分组诵读: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诵读。
(2)教师轮流领读:每组轮流指派一名教师领读,其余教师跟读。
(3)教师自选诵读: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诵读内容,进行展示。
4. 诵读评价:(1)教师自评:教师根据自身诵读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学校评价:学校将对教师诵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师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诵读计划,明确诵读内容、时间、形式和评价标准。
3. 开展教师国学素养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
4. 举办教师经典诵读比赛,激发教师的诵读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5. 将教师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对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予加分。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我校教师队伍的国学素养将得到显著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将更加浓厚,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通用7篇)
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通用7篇)经典诵读篇1古诗文素养活动即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为了更好的作好每周一诗活动特定如下计划: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背诵古诗的速度和质量。
3、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
4、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引发兴趣。
诵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
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
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
编故事剧,欣赏flash动画,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举行班级对抗赛、评选吟诵小明星、男女生对抗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
以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2、保证数量。
坚持每周一首诗,抄在黑板上,督促学生养成背诵习惯,形成背诵能力。
对有余力的同学提高要求,结合自己实际,每学期要制定出自己的背诵计划和具体目标。
增加数量,争取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
3、抓好质量。
每节课及时检查背诵,把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一一记录,对没背过的或没背熟的及时督促。
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体会古诗吟诵的必要性和前瞻性,积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孩子把每首古诗背熟、背好,家校携手,争取一个不落地背熟。
4、加强指导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范读指导,上网搜集相关配乐朗诵,另一方面培养尖子生,加强领读训练,使学生体会古典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吟诵能力、感悟能力。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引言诵读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背诵经典文段或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培养语言理解能力,以及拓展文化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效果评估,并提供一些教学实践的建议。
二、目标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说话声音、语调和语速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诵读经典文段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4. 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文学、诗歌、音乐和艺术。
三、内容1. 经典文段的选择经典文段应选择内容深刻、表达优美、语言丰富的作品,如诗歌、名篇、名言警句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文段进行诵读。
2. 背诵和韵律练习鼓励学生背诵选定的经典文段,并进行韵律练习,重点训练节奏感和语调的准确性。
3. 朗诵和表演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和表演,通过模仿演员的表演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组织形式1. 个人诵读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诵读,可以是短诗、名篇或者名言警句。
学生可以在家里进行背诵和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 分组诵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较长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可以分小节进行分工和编排,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班级诵读整个班级选择一部经典作品进行集体诵读,在学校宣讲会、文艺汇演等场合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五、效果评估1.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诵读表演和朗诵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感染力、语速自然等方面。
2. 记忆能力和注意力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记忆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经典文段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4篇)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14篇)经典诵读活动计划(通用14篇)经典诵读活动计划篇1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
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诚信品质等,让大家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诵读内容主要诵读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诗文。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口号“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四、活动要求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
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
2、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以少年宫为活动载体;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
3、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五、实施方法1、此活动由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实施。
2、每周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教育的内容,同时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情景剧表演”等。
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
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六、主要工作与活动内容安排1、活动开始利用5分钟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少年宫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2. 教学内容本计划选择了五篇经典文学作品,包括:1. 《红楼梦》:通过诵读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 《水浒传》:通过诵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激发学生对忠义、勇气和正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3. 《西游记》:通过诵读西游记的传奇故事,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4. 《天龙八部》:通过诵读天龙八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5. 《史记》:通过诵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兴趣。
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讨论,促进互动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视听教学: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
- 复述演讲:学生通过复述和演讲的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供有效的反馈,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口头评估:通过学生的复述演讲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书面评估:布置课后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写作或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的书籍或电子版资料;- 音频和视频资源;- 诵读练和讨论的教学材料;- 评估和反馈的评价表和模板。
以上就是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的内容安排。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想修养。
教师朗诵实施方案
教师朗诵实施方案教师朗诵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朗诵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教师朗诵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师朗诵的意义和作用教师朗诵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文学作品、诗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听、看、感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师朗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
二、教师朗诵实施的基本原则1. 确定朗诵内容:教师朗诵的内容应当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名篇佳作或者优秀的诗歌,要注重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确定朗诵形式:朗诵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独白朗诵、对话朗诵、分角色朗诵等,要根据朗诵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 确定朗诵时间:朗诵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为宜,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进行合理控制。
4. 确定朗诵方式:朗诵方式可以是诵读、演讲、讲故事等,要根据朗诵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 确定朗诵效果评价标准:朗诵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来评价朗诵效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朗诵水平。
三、教师朗诵实施的具体步骤1. 确定朗诵内容: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朗诵内容,可以是诗歌、散文、故事等。
2. 制定朗诵计划:教师要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朗诵时间和朗诵形式,制定详细的朗诵计划。
3. 组织学生学习:在朗诵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内容,让学生了解朗诵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进行朗诵示范:教师可以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教师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教师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教师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能将个人的积累沉淀潜移默化于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教师的诵读水平,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2)增加教师在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3)通过诵读活动,以教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影响学生。
三、诵读内容
《诗经》、《国学》、《中庸》、《大学》、《论语》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分组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全员参与。
回家后,鼓励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次教研活动前拿出20分钟进行小组诵读形成常规。
2.每周一节培训课程,进行古诗文朗诵技巧培训、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活动。
3.利用学校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学校“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教师的诵读热情。
6.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7.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五、活动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
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
采取“每次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次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每周培训时间。
每次有三位老师用一分钟进行个人诵读成果展示,考核组长负责进行评价。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教师定级。
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教师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不断积累提升的有效载体,有利于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