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听课评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如何听课评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芦咏莉

案例分析:《线段、射线、直线》

(1)课堂导入

初中一年级,第一个重点是比较三线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要求用科学的概念去概括生活中的东西。科学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普遍的,而生活中的经验是说不清楚的。要求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这是思维的深刻性。第二个重点是三线的表示方法。所有科学的概念都是用所学的东西来表达新学的、未知的知识。所以线的特征一定要是用点来表示的,否则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有的学生能表达出特征,但是不是数学的科学的概念。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前已经有了经验,教学就是把主观的经验判断转化为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他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掌握类似的知识。

听课怎么做记录?导入是2分47秒,出示一些生活的图片,通过抽象,问学生:“这是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图形?”然后,老师再从这些数学图形中,抽象出构成数学图形的要素:点、线、面、体。数学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数学的特级教师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引出课题:我们首先来看线段

(2)引出特征

老师问“线段有哪些特征呢?”两端都有一个点——这是生活中的语言。老师是怎么处理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端点。如果是我,我会追问:“那么,在数学我们称这两点叫什么呢?”不是我告诉答案,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从书上找答案。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端点。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有心的孩子可能会记一下,没心的孩子可能就过去了。

当学生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又是怎么处理的?老师反问学生“线段能延伸吗?”“线段能量长短吗?”老师为什么不问粗细、长度?老师是为了完成特征表,所以才追问了那两个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假问题,问题中已经蕴含了答案。所以这样的问题得出的表是没有意义的。点、线、面三个特征比较的纬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学生并不知道,他们也没有这种感觉。老师画好了轮廓,让学生来填,他们会,但是如果没有框架,他们就不会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拿高分,但是没有诺贝尔奖的原因。我们都是高级打工仔,能解决问题,但是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创造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区别。“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有价值”。这就是我们提倡提出问题一定要有问题意

识,不是让学生做判断,而是激发思维。所以,这个老师的追问是很失败的。

(3)实践再创

课堂导入:老师很明确的告诉学生: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这点很重要。特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让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但是特们一定会告诉老师哪些知识以后还会用到的。

“生活里有哪些线?”——直线、线段、射线。为什么老师的回答就这三种?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老师问什么,他们几乎都能回答出标准答案。现在孩子如果预习,都会去买教参,所以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就局限了。第二个孩子还回答说有曲线。很多老师指导生活中也有曲线,但是由于教学能力不够,无法驾驭,所以他们就干脆选择不讲,让学生不回答。这堂课指导的张毅老师就告诉她:最难的东西都是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的,曲线也是由一段一段的直线构成的。很多知识,如果我们知道他的历史发展,我们知道其中的道理,那么,孩子门就能更好地理解。有一个老师在知道了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后,就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他制作了卡片,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小组讨论,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门捷列夫研究的不同阶段。在最后的比较中,孩子们就知道了周期表中的意义,并很清楚地记住了。所以学生是老师教傻的,不是老师不知道,是害怕无法驾驭课堂,所以干脆选择了不教。

“画出你们印象中的直线、线段、射线是怎样的?”画不是目的,活动中的问题才是目的。“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这是直线、线段、射线?”“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特征。”特级教师会把学生的答案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线段比直线、射线长吗?”这样的问题就不同于“线段能无限延伸吗?”,这样的追问就让学生从显性特征走向了隐性特征的挖掘。

这两节课的差别:第一节课11分钟的时候老师的重点已经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老师全部在做练习。但是第二次课堂中,4分钟时学生还在画线段,最后重点都没有讲完。孩子的不同问题资源,最调整老师的智慧。每个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每一节课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课,这样的课就会是完全不同的课。为什么老师有倦怠?每堂课都是一样的,闭着眼睛都能把教案背下来。

张毅老师每年带一个高中的数学实验班,每次都是从高一开始接。因为他的数学课上,学生自己上。他把问题列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操作。这些老师都特别重视概念教学。

看课堂上老师发言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出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反思我们的孩子面对镜头的状态。

一个孩子如果能说明白了,就证明自己真的明白了。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讲清楚。在北京的育英学校,有

一个老师讲化学很棒。他先给孩子讲一遍,然后再让孩子上台讲一遍。在孩子讲的过程中,再指出孩子的缺陷。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了。

听课的方法

在听课中,首先各位要能够迅速地引出结构来,对于具体内容,用自己能懂的符号简单记录。而且,我还会记录时间。我们听课不是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而是整个的结构,然后是下面的关系,旁边有批注。所以最后的本子是乱的。

案例分析:《耳朵上的绿星星》

(1)课堂导入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朋友,小松鼠”“小松鼠很害羞,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2)识字教学

“是一种,下定义了,很好”“后鼻音很准确”。老师这样说有没有意义?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就包括音形义。所以表扬孩子读的好,就要说出准在哪里,而且把教学的重点提示给所有的孩子。二年级除了对字的把握,还要求教会孩子会说话。因此老师表扬“是一种,下定义了”。

所以我们说老师要提高内功,首先就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第二个,耳朵要好。问题是你预设的,但学生的回答是生成的,从生成的回答中能提出你进行下一步教学的要素。这就要求老师的耳朵特别好,做出反映式的倾听,告诉孩子我听到了什么。这在沟通时是特别重要的。“我听到你……”。第三个,还要说出来。听完后要迅速组织语言说出去。所以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反映能力。

老师种花,“奖励大家一朵大红花”,与老师语言上的表扬,两种表扬方式有什么不同呢?种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让孩子们有兴趣,得到情感的满足和肯定,因此是情感性的激励手段。而语言上的表扬是语文学习方面的、知识性的。所以上课有一类评价与学习无关,另一类引起学生对知识重点的关注。那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用哪种表扬多?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我们的表扬要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把评价变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学习会不会累,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情感性的表扬应该占多大的分量?鼓励有很多种方式,要根据情境来调整。

评价要有针对性,那什么是针对性?直接指向回答,听出回答中的个性价值,这戏都是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当我们的言语表扬具体时,教学与评价是合而为一的。

重点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很快捕捉到学习的方法和教学的重点,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回答涉及了哪些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