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理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位置

一、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而简称"晋"。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年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经济地理位置

山西省位于中纬地带大法东侧的内法地区,黄河中游地段、大行山西侧的黄土高原东部。这样的地理位置对山西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具体体现在:

(1)它与国内各主要经济发达中心地区的空间距离都不+分远(除珠江三角洲较

远外)。东南紧临沿海省份,距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不算远,与我国主要大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武汉空间距离也不算远,且文通方便。硬于向外寻求经济技术,发展经济。

(2)山西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带的中问地带,具有结合邵的特点,有利于以自己的经济力t向西扩散。

(3)山西交通条件比较优越,有省际铁路七条,出省口岸八个,再加土正在兴建的神府—大同、侯马—西安、阳泉—涉县诸线,共计出省口岸有十个以上,而且全省铁路电气化比例较高。

交通地理位置

山西省总面积15.67万km2,辖11 个地级市107 个县( 市、区)。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119869km,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国道4364km,省道9328km,县道18104 km。覆盖全省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全省11 个地级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通,68% 的市到县、57% 的相邻县( 市) 由二级以上公路连通,100% 的乡镇通了油路,80% 的建置村通水泥( 油) 路,公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底全省铁路总里程3039km,其中高铁2512km,铁路网密度达1.95km/ 百km2,已经形成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和大同、太原和侯马3 大铁路枢纽。先后建成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长治王村机场、运城关公机场和大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400 万人次的情况下对发展山西经济是一有利因素。煤炭资源开发促进了地方公路和铁路建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承担着全国煤炭生产任务,其中2/3 要外送全国和出口。晋中和晋东3 大煤炭生产基地先后建设了孝柳静、林台、阳涉等地方铁路,在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均衡化。

城市作为区域的增长极,往往是区域的交通枢纽,具有较高的交通优势度。目前已经形成以太原、运城、长治、大同 4 个交通优势度比较突出的核心区。太原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优势度最高,沿高速和铁路向南延伸的趋势明显;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区,交通设施组合状况和区位优势突出;长治地处盆地,地势开阔,一直是晋东南的交通枢纽;大同历史上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的商贸中心,与内蒙、河北和北京的联系密切。这些地区是全省人口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同人口和产业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同时,这也反映出这些地区是全省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最高。

国家主干线建设是塑造山西省交通优势度主骨架。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国家重要公路和铁路干线过山西,先后建成了同蒲、太焦、石太、京原等铁二连浩特—广州、北京—昆明、青岛—银川等高公路,基本形成了“大”字型的交通干线主骨架。“大”字型空间格局特征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沿河谷盆地分布并联系主要中心城市,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交通优势度格局。吕梁山区、黄土高原相间的地区形成一个沿黄河低值带,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潜力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