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小石潭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小石潭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是语文组第()号。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有风光如画的阿里山,有积水空明的承天寺,著名水城威尼威,更有水清境幽的永州小石潭!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本学期刚刚学习了《晏子使楚》、《人琴俱亡》等文言文,加之七年级的学习基础,如七上的《古代寓言》二则、《梦溪笔谈》二则、《三峡》、《幼时记趣》,七下的《赵普》、《黄鹤楼》、《于园》和《黔之驴》,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也有新的困难:本文中遇到了新的内容:写作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等,不仅重在字词的理解,对写作方法的总结也同样重要。基于此,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并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 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3.掌握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和角度,来写景状物,即“三结合”: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描写结合,写情和抒情相结合。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设想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基础和生活体验来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障碍,从而让学更容易地掌握。教学文言文,我一直使用三种武器:一是寻找至古义仍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的词语,即“用现代汉”学习“古代汉语”,即组词解释法,如“蒙”,汉语中“蒙面”就是“覆盖”的意思;又如“缀”,现代汉语中“连缀”、“后缀”等;第二,利用成语。成语是古今联系的最桥梁。不但完整保留古义和用法,关键在现代汉语还大量使用;如“斗折蛇行”,联系成语“狼吞虎咽”、“蚕食鲸吞”等,用法一样。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尤其是写景与记叙,更适合让学生去想象。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形象、更直观。
就学法而言,文言文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多读是关键。质疑法和讨论法: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才能明辨是非。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为两课时。这里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由学过的《黔之驴》作者也是柳宗元导入课文。
(二)、师生共同回忆作者情况,并简单介绍写作背景。设计意图: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给生字注音,根据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把握句读停顿。
2.抽读,初步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3.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朗读停顿。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每位同学,根据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自行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实大不懂的,向前后同学请教。如还不能解决的,作上记号,准备提交全班讨论。然后老师再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如“西行”的“西”;“以为”、“彻”、“
2、一词多义:“以”“而”等
3、翻译句子: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查漏补缺、强调重点。)
(六)、研讨探究。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
(1)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面对小石潭如此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样?文中哪句能体现出来?
(七)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
(八)、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六、板书设计:
作者的行踪:发现小潭、闻声、取道、见形、移步换景;手作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写景与抒情结合
七、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思,总结课堂得失,为今后的改进作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