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视角
《小说叙述视角》课件
THANKS。
《水浒传》
施耐庵运用全知叙述视角,全面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和内心世界,让读者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人 物和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5
限制性叙述视角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限制性叙述视角是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 ,通过限制叙述者的视角和信息,使作 品呈现出特定的艺术效果。
VS
详细描述
限制性叙述视角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 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特定人物的视角来 展现情节和人物形象。这种叙述方式限制 了叙述者的视角和信息,使得作品呈现出 一定的隐秘性和神秘感,同时也能引发读 者的人称叙述视角通常采用 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口吻展开叙述 ,因此容易受到第一人称叙述者
的主观性和局限性的影响。
难以处理复杂情节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处理复杂情节 和多线索交织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 心,容易让读者感到混乱。
缺乏情感共鸣
由于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强调客观性 ,有时可能难以深入展现人物的情 感世界和内心矛盾。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经典作品
《红楼梦》
以贾宝玉的视角展开叙述,通过他的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封建社 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围城》
以方鸿渐的视角展开叙述,通过他的 经历和感受,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困 境和追求。
04
全知叙述视角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全知叙述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无所不知,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全面 展现故事中的所有事件和人物。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客观性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能够提供更为客观的叙述角度,让读者更 加信任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全知视角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 事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增强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
而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故事的呈现方式,还影响着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对现代小说中的叙述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一、叙述视角的定义及分类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时所选取的观察角度。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即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种视角能让读者迅速进入主角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其情感和经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的视野可能相对狭窄,无法全面展现整个故事的全貌。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下,叙述者仿佛无所不知,能够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内心想法和行为动机,这种视角能提供全面而宏观的故事图景,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觉得过于上帝视角,缺乏一定的神秘感和探索性。
有限视角则是通过某一个特定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和讲述故事,其所知所想与所观察到的内容都受到该人物自身的性格、经历和立场的限制,从而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悬念和不确定性。
二、不同叙述视角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1、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魅力在许多现代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以主人公渡边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读者随着渡边的内心独白,一同经历他的迷茫、孤独和爱情的纠葛。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与主人公建立起了紧密的情感联系,仿佛亲身参与了他的成长历程。
2、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宏观展现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作者能够自由地穿梭于各个角色之间,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
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战争的残酷、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3、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悬疑营造而在悬疑小说中,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常常能发挥出独特的效果。
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通过不同人物的有限视角逐步推进故事,让读者在不断的猜疑和推理中寻找真相,增加了阅读的紧张感和趣味性。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而叙事视角的选择,就像是为小说打开了不同的窗户,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故事中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即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迅速地与主人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仿佛读者正亲身经历着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
“我”的内心想法、情感波动和个人经历都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祥子在那个黑暗社会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痛苦与无奈。
通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恶以及梦想的破灭。
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在于其真实性和亲切感。
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与主人公一同经历了喜怒哀乐。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视角的限制,“我”无法知晓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对于故事的全貌可能了解得不够全面。
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是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视角,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被称为“他”“她”或“他们”。
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更加全面和宏观的故事画面。
比如《红楼梦》,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家族的兴衰。
第三人称叙事的优点是视角广阔,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在情感上与人物产生一定的距离。
三、全知全能叙事视角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想法、过去和未来。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对故事有最全面、最深入的了解。
例如《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不仅展现了战场上的波澜壮阔,还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这种视角也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故事过于完美和不真实,因为现实中没有人能够拥有如此全面的了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
高考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小说中“我”的作用①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
②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③“我”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的故事情节。
④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⑤小说可“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的主题。
三、第二人称1. 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我们很少见到,这里就不做讲解,只需学生记住其优点。
2.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②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四、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十二本书宁肯“有旧鞋换洋火——”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
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
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什么?”“闹钟,我有个小闹钟。
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小说既然要叙述故事,就一定有一个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问题;所谓叙述视角,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叙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人称不同于人称,后者是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它们不能一一对应;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视角;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而有些同学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那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的叙述;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在这种叙事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这种叙述视角,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的不足之处,就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隔膜,作者总是把读者排斥在小说的外面,而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作者好像是在与读者谈心似的;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真题回放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2011年浙江高考卷本文有修改问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分析:本题考查作品的叙述视角、人称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的能力;小说叙述角度主要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这两种;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阅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能够准确识别作品是运用了哪种视角和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无限;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此文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只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这一点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此外,叙述视角的作用还可以从行文构思上考虑:让构思新颖独特,是全文的线索等;参考答案:第三人称;效果: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小说的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角度一、定义:作家写作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二、分类: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这两者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转换。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三、人称: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
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承担的。
第一人称:①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②便于抒情,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③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如鲁迅先生的《祝福》运用了第一人称的笔法,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较为真实的故事。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在小说中,视角和人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视角是指讲述者与其所揭示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人称则是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不同的叙述方式。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小说中常见的三种视角。
一、全知视角(视角)全知视角是一种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叙述人仿佛站在云端俯瞰所有人物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在这种视角下,叙述人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可以自由地表现人物和事件,并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叙述人相当于,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
全知视角的优点在于自由灵活,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这种视角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可能会导致叙述过于冷漠,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有限视角(凡人视角)有限视角是一种以人物视角为基础的叙述方式,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叙事。
这种视角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但也容易被限制在某个人物的视角中,难以展示出全面的社会生活。
三、完全客观视角完全客观视角是一种相对较少使用的叙述方式,它不涉及任何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只是简单地叙述事实。
这种视角往往用于新闻报道、科学论文等领域,较少用于小说创作。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改写。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在叙述人物的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一种“变换式”叙述方式。
这种方式并没有固定的叙述人物,而是根据需要不断变换。
例如,XXX的《生死疲劳》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叙述,同时还采用了XXX分开的方式。
小说的叙述视角课件(共49张PPT)
小说的叙述视角
【知识链接】
一、关于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 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 度。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 间的关系。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 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 点。
二、叙述视角的分类及其特征
见证人视角
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 索人物)叙述的视点,它的优越性要大 于主人公视点。莫泊桑的《我的叔叔 于勒》、鲁迅的《孔乙己》《祝福》 都是有代表性的见证人叙事。
见证人视角的优点
首先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 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这是很明显的。其次,必要时 叙述者可以入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 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
常受到挑剔和怀疑的是叙事的真实可信性,亦即 “全知性”。正如有位专家所说:“无所不知的 作者不断地插入到故事中来,告诉读者知道的东 西。这种过程的不真实性,往往破坏了故事的幻 觉。除非作者本人的风度极为有趣,否则他的介 入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里只有作者的一个声 音,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再者,这种叙事 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 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迭宕;加 之是“全知”的叙事,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的余地 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这显然 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这共同的经验一下子就沟通了读者与人 物。作者就借此机会,让黛玉引导我们由 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陌生到 熟悉去了解贾府。黛玉的眼睛就成了读者 的眼睛,读者通过这双眼睛去了解贾府及 众多人等,就显得自然真切、顺理成章 了。哪个新来乍到的不是非常关注留意周 围的环境呢?假如同样的内容从作者的全 知角度去叙述,必定会惹读者生厌;而通 过了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让人觉得是理所 当然了。真是神奇!
小说的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角度一、定义:作家写作小说, 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二、分类: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这两者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转换。
上帝俯瞰一一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第三人称一一他”一陛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凡人目光一一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一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第一人称一一我”一语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啼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琳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三、人称: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
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承担的。
第一人称: ①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②便于抒情,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③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如鲁迅先生的《祝福》运用了第一人称的笔法,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较为真实的故事。
高考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一、概念阐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作家创作小说一样要选择最佳叙述视角,否则也会影响小说的创作质量。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二、分类1、有限视角2、全知视角3、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老人视角、动物视角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有限视角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
,“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也可以是混合第一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有限视角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好处: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1.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
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
2.见证人视角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分析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呈现故事内容。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和观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为主题,探讨它对于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影响。
一、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以小说人物自身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Mark Twain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就是以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的视角来讲述的。
通过哈克贝里的叙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善良和对人性的反思。
二、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多线叙事结构的小说中,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发展。
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
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
三、多重叙事视角有些小说会选择多种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使故事更为复杂和丰富。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
通过不同的叙事者,读者可以看到同一个事件的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解释。
四、叙事视角对描写人物的影响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对人物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从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客观地描绘人物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叙事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更多元化的观感和认知。
五、叙事视角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叙事视角的选择也会对故事情节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读者只能从主人公的角度来了解故事发展,这种局限性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思想和行动,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之,小说中的叙事视角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写作决策,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示人物和故事的多个方面。
小说的叙述视角(17张ppt)
形
这却使他们思索深层的问题。由于这一长处,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
态
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 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局限性: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
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他理。又因为作者的“替身”言而不尽,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
第三人称叙述。较晚近的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多了起来。还有一类较为罕见的叙述视
讲
角是第二人称叙述。除了上述三种视角之外,另一类较重要的特殊情况是变换人称和视角的 叙述。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
述
变换叙述。
的
1、第三人称 (1)叙述者身份是旁观者(认知范畴:全知视角)
讲
的叙述视角。因为这里似乎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尽管这只是个虚拟的读者,但总 归会使现实中的读者觉得有点奇怪。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玫瑰色街角的人》中
述
就有这样的叙述方式:想想看,您走过来,在所有的人中间,独独向我打听那个已故的弗兰
的
西斯科·雷亚尔的事……我见到他的面没有超过三次,而且都是在同一个晚上。可是这种晚上
的故事时是这样说的:
……于是他就把他的伤心事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了。——三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站长正在
新登记簿上面划线,他的女儿在壁板后面给自己缝衣服,一辆三驾马车到了……
这里用间接引语的方式讲述都妮亚的故事时叙述人称就从第一人称变换为第三人称了。通
过这种叙述视角与人称的交替变换,故事叙述中在把握远近粗细时有了更多的自由,因而也
三
人物和主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局限性:见证人视角会受叙述者见闻、性格、智力等的局限,有些事情的真相以及主要人物
小说的叙述视角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2.限知视角的不足: (1)不利于宏大叙事。例如:《祝福》如果只以“我” 的限知视角来叙述,就无法讲清楚祥林嫂在卫家山和贺 家坳的故事。
(2)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主观性太强,容易干扰读者的 思考,不利于读者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3.外视角(外聚焦叙事、戏剧式或摄像式视角)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
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 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
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
鲁迅有很多作品都是纯客观叙述的代表。
3.外视角的优势 (2)增强作品的戏剧性。 所谓的戏剧性是指作品像一个个镜头一样直接展示在读 者面前,不需要叙述者的中介。
例如:《老人与海》中老人第二次对付两条铲鼻鲨的描 写。
3.外视角的不足 不利于完整叙事, 悬念太多,降低故事的可读性。
但是:优秀的作家不会受到叙事视角的限制!
2.限知视角的叙述优势: (1)常常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可信度。 (2)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古渡头》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呢?
(3)给读者更多的参与空间。2017年《天嚣》送瓜的 人是谁?
2.限知视角的叙述优势: (1)常常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可信度。 (2)增强作品的神秘感。《古渡头》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呢?
3.有利于多角度叙事。 叙事者可到达故事人物停顿的 地方,形成一个真实的叙事空间。
《小说叙述视角》课件
悬疑小说:全知叙述视角在悬疑小说中也非常适用,因为这种视角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和细节, 使读者更好地猜测和推断案件的真相。
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中,全知叙述视角可以帮助作者提供更多的未来科技和外星生物的信息,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未来世界和外星文明。
受限叙述视角
受限叙述视角的优点
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增强读者的参与感
• a. 在悬疑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增强悬念和神秘感。 • b. 在爱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可以更好地表达叙述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 c. 在成长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可以更好地刻画叙述者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效果: a. 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b. 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描述,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 c.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 运用可以丰富小说的表现手法,提高小说的艺术价值。
●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定义:以第一者的视角来描述故事的叙事视角。如“他”、“她”、“它”、“她”等。 ●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优点: a. 增强小说的真实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b. 便于表达叙述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c. 通过对叙述者行为的描述,可以刻画出叙述者的性格特点。
现代小说的叙述视角分析
现代小说的叙述视角分析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小说犹如一座丰富多姿的宝藏,而叙述视角则是开启这座宝藏的关键钥匙。
它不仅决定了故事的呈现方式,更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现代小说在叙述视角的运用上愈发多样和创新,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什么是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简单来说,就是讲述故事的角度。
就好像我们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看,会得到不同的印象。
在小说中,叙述视角决定了读者所能知晓的信息范围、情感深度以及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常见的叙述视角有三种: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即“我”来讲述故事,读者能直接感受到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但视野相对狭窄;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
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如同跟随一个特定人物的视角观察世界,而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则仿佛有一双无所不知的眼睛,能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想法和行为。
二、第一人称视角的魅力许多现代小说选择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这并非偶然。
第一人称视角赋予了故事强烈的真实感和亲近感。
当读者跟随“我”的脚步,经历喜怒哀乐,仿佛亲身参与其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青春迷茫与爱情纠葛,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挣扎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让读者仿佛与渡边一同成长,一同面对生活的困惑。
然而,第一人称视角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叙述者只能讲述自己所经历和感知的事情,对于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往往只能推测,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全面。
但正是这种局限性,有时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悬念,吸引读者不断探索。
三、第三人称视角的多样呈现第三人称视角在现代小说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可以让读者聚焦于某一个人物,深入了解其性格和命运。
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尼克的有限视角来观察盖茨比的奢华生活和悲剧命运,尼克的困惑和思考也反映了读者在面对那个时代的迷茫。
小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
小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小说是一个用文字来描述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它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记述,也可以是一个众人都能参与的虚构世界。
无论是哪种形式,小说的叙事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情感气氛。
所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如何选择合适的叙事视角成为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的故事是由主人公或其他角色以自己的视角所叙述的。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可以更好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动机。
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同时,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可以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
但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会有一些缺点。
由于故事主要以主人公为叙述者,而且主人公所看到的事情和所知道的信息往往是有限的,所以这种叙事方式常常会造成信息不足或者不准确的问题。
同时,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容易忽视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因此,如果情节要求涉及到其他人物感情变化时,这种叙事方式不是非常适合。
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的故事由观察者来叙述,观察者不参与故事本身,只是作为外部的旁观者来观察和叙述故事的发展。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反映故事背景和对多个角色进行描写。
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相比,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更加客观和公正,能够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但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也有一些问题。
由于观察者并不会揭示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会缺少角色的深入感知。
同时,由于观察者不参与故事本身,所以故事情节可能会更加平淡无奇。
例如:《追风筝的人》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视角,通过叙述多个角色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多视角叙事多视角叙事是一种将多个角色的故事交叉叙述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将不同人物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形成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assification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第一人称的叙述直接 传达叙述者内心深处未言说的想法。通常情况下,叙述者是主角,其内心的 想法表达给观众/读者,即使没有任何的其他角色,这个角色也可以通过个人 叙事风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 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 进行描述和评价。存在叙述的主观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产生身临其境般 的逼真感觉。
The third-person modes are usually categorized 分类along two axes. The first is the subjectivity/objectivity axis, with "subjective" narration describing one or more character'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nd "objective" narration not describing the feelings or thoughts of any characters. The second axis is the omniscient/limited axis, a distinction that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available to the narrator. An omniscient narrator has knowledge of all times, people, places, and events, including all characters' thoughts; a limited narrator, in contrast, may know absolutely everything about a single character and every piece of knowledge in that character's mind, but the narrator's knowledge is "limited" to that character—that is, the narrator cannot describe things unknown to the focal character.
Alternating person
While the general rule is for novels to adopt a single approach to point of view throughout the novel's entirety, it is not mandatory必须的 to conform to this rule. Many stories, especially in literature, alternate between the third person limited and third person omniscient. In this case, an author will move back and forth 向外between a more omniscient third-person narrator to a more personal third-person limited narrator.
第三人称模式通常是沿着两个轴分类。一个是主观性和客观性轴,“主观” 叙事描述一个或多个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客观”的叙述没有描述任何角 色的感受或想法。二是全知的和有限的轴,区别叙述者认识视角。一个全 知的叙述者了解所有的角色,地点和事件,甚至角色的思想;有限的叙述者, 相比之下,可能知道关于一个角色和这个角色一切的知识和想法,但叙述者 的认知局限于这个角色,叙述者不能叙述焦点角色认知外的事物。
Narrative Perspective
叙述视角
CONTENTS
What is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Practice
Defini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 refers to a set of features determining the way a story is told and what is told. It includes the person who is telling the story, or the narrator,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 from whose point of view the story is told, or the focalizer聚焦设备. These factors, combined with a narrator's limited or omniscient 全 知的perspective, his reliability and emotional involvement, form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The most commonly used narrative perspectives used in fiction writing include third person limited, third person omniscient, second person and first person.
second-person narrative
The second-person narrative mode, in which the narrator refers to him- or herself as 'you' in a way that suggests alienation from the events described, or emotional/ironic distance, it's a rare point of view narrators utilize 应用is the second person. It is a variation变动 of the internal narrator and focalizer perspective, only this time the narrator or focalizer does not use first person, but second person, as if he was talking to himself. For example, a narrator can say, "You woke up and felt dizzy. You drank some water and read the newspaper, before realizing you are in a stranger's house." The narrator remains emotionally involved, while his perspective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character's awareness.
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总起来说就是四种情形:第一人 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以及视角交换。
first-person. second-person third-person Alternating-person
first-person narrative
In a first-person narrative, the story is revealed through a narrator who is also a character within the story, so that the narrator reveals the plot by referring to this viewpoint character with forms of "I" or, when plural复数, "we". Often,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is used as a way to directly convey the deeply internal, otherwise unspoken thoughts of the narrator. Frequently, the narrator is the protagonist, whose inner thoughts are expressed to the audience/reader, even if not to any of the other characters. This character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through individual narrative st (limited or omniscient)
Third-person narration provides the greatest flexibility to the author and thu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narrative mode in literature. In the third-person narrative mode, each and every character is referred to by the narrator as "he", "she", "it", or "they", but never as "I" or "we" (first-person), or "you" (second-person). In third-person narrative, it is clear that the narrator is an unspecified entity or uninvolved person who conveys the story and is not a character of any kind within the story. 第三人称叙述为作者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因此在文学中是最常用的叙事 模式。在第三人称叙述模式中,每一个人物被指代为“他”,“她”、 “它”,或“他们”,但从来没有“我”或“我们”(第一人称),或者 “你”(第二人称)做指代。很明显,在第三人称叙事中,叙述者是一个未指 明的实体或局外人,而不是任何一个故事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