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学生用书P055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的存在形式有①气态、液态和②固态三种形式的水体。
2.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③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④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⑤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具有⑥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在下图中标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①“维持”——全球水的⑬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⑭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⑮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⑯地表形态。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微探究1 水循环有几种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意义?答案水循环按空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第一,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第二,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第三,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⑰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很少。
(2)全球分布特点与表现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数量——影响⑳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21效益。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
据此完成下列1—3题.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
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答案】1.B 2.C 3.B【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3.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说明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少,水质最好,同时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秋季作物大多已成熟,浅层地下水中和化学肥料使用量相关,矿化度最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第(2)题,集雨工程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训练
专题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故C项正确。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
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
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
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C.湖泊水A.冰雪融水D.地下水B.雨水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依据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约6 ℃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 ℃层平均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 ℃层平均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再结合新疆地处内陆而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第4题,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ppt课件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易错易混 实际蒸发能力不等于可蒸发量,例如沙漠地区蒸发能力强,但可蒸发量少。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信――风――、―向―西岸―风―风―、――季――风→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纲呈现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考查河湖的水文特征及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的影响。
2.区域认知: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进行描述和阐述。 3.地理实践力:结合调查统计资料,分析特定区域水资源的特征和利用。
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考向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
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 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6~8题。 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 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2)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 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乌裕尔河的纬度较高,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湿地的作用,湿地的 成因。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水循环的环节,影响蒸发的因素,河流的补给。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可以从湿地对水体、生物多样性、水质的影响等多角度来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三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天津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时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时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1.D 2.D 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气温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2018·山东潍坊一模)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3~5题:3.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①乙之前②乙→丙③丙→丁④丁之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5.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减小解析:3.D 4.B 5.D 第3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乙→丙时段和④丁之后时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含解析)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循环主题(一)水循环的类型1.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3.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绘图】(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1)水利措施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属于外力作用)。
(四)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下面是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构成及地球水体的空间分布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水圈(1)?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构成?固态水:存在于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2)地球上水体的空间分布① 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 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水量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供应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所需的淡水。
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水量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6%。
③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是水源相互的关系。
(2) 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3)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补给,即以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4)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源是如何相互补给的?三、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的判读 1、判读河流的补给类型2、判断河流的所属区域3、判断右下图:河流分别处于汛期还是枯水期?分别是什么季节?4、判读A、B曲线:分别表示水库建成前还是建成后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位于湖泊上游还是下游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植被覆盖率好还是差的河流流量变化?5、判断下列两幅一次暴雨带来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分别表示水库建成前还是建成后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位于湖泊上游还是下游的河流流量变化?分别表示植被覆盖率好还是差的河流流量变化?四、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3、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含解析)
专题3.1(2019·陕西延安一中期中)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A.①② B.③④C.②⑤ D.④⑤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
第2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
(2019·甘肃庆阳一中期中)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含解析
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重点突破】(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A 为陆地内循环,B 为海陆间循环,C 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①蒸发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④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⑤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点二 河流补给及河流特征 1.水体的相互关系(1)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填“丰水”或“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3)各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一、单选题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
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B. 降水C. 下渗D. 径流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 及时回灌地下水【答案】1. D 2. B【解析】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
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
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A. 积雪融水B. 冰川融水C. 雾气D. 雨水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A. 山地冰雪B. 海风C. 下垫面状况D. 洋流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A. 我国西北地区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答案】3. C 4. A 5. C【解析】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
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
高三地理复习检测: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单选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增加植被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组成部分。
第2题,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而排放到城外的水体较少,即D 正确。
答案:1.B 2.D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
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亿吨)。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4.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解析:第3题,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净输出,正值为净输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题一、选择题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1.D 2.B 13.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的环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
第2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
第3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河流年输沙量是指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下图为长江某水文站(30°46'N,117°37'E)1970—2014年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1986—2014年,形成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其上游( )A.年降水量减小B.流域面积扩大C.植被覆盖率降低。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
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
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答案】1.B 2.C 3.B【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
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A.3、4月地表较为干燥 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D月农业用水较多5 .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C.4、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
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答案】1.B 2.C 3.B【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2.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一、单选题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
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B. 降水C. 下渗D. 径流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 及时回灌地下水【答案】1. D 2. B【解析】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
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
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A. 积雪融水B. 冰川融水C. 雾气D. 雨水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A. 山地冰雪B. 海风C. 下垫面状况D. 洋流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A. 我国西北地区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答案】3. C 4. A 5. C【解析】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
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
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
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4.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
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
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
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
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5.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7.该河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6.C7.D [解析]第6题,结合该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据此推知该河流域内降水季节差异大,故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第7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域可能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或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结合选项和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即可确定结论。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8~10)题。
8.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9.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10.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8.D 9.C 10.A [解析]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夏季长江进入汛期,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水体含沙量较大,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水体较混浊,影响太阳光的入射,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因此,该海域自东向西浮游植物的密度减小。
因此,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浮游植物数量和密度的季节变化。
与夏季相比,冬季气温低,且长江进入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减少,挟带入海的营养盐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且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1~13题。
1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1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1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11.B 12.C 13.D [解析]第1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
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
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第1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
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
据此完成14~16题。
年输入总量(107t) 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年输出总量(107t)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东南西北东南西北14.78 0.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0 0.814.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 ( )A.信风B.西风C.东南季风D.东北季风15.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 (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16.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 )A.河流B.湖泊C.冰川D.土壤14.B 15.A 16.C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西部边界输入水汽总量所占比例最高,据此推断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西风。
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大西洋。
第16题,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川。
图(a)为某区域水系图,图(b)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的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17~18题。
(a) (b)17.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①1月②7月③8月④11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B 18.C [解析] 第17题,湖泊水补给河水,湖泊水位应高于河流水位。
读图可知,1月和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
第18题,由图可知,6月前半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后半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水流入河流,结合指向标可判断丙河河水从西南流向东北。
7月和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流入湖泊,丙河河水从东北流向西南。
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2100 立方米。
云南省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在全国前列。
占云南全省土地面积约6%的坝区集中了全省2/3的人口,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最重要的滇中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700 立方米。
据此完成19~21题。
19.云南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区域间环境容量差异明显C.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D.地壳运动强烈20.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大多数耕地都是旱地,主要是因为( )A.绝大部分地区有裂隙发育,地表水难以储存B.气候适合旱地农业发展C.地表崎岖,调水成本高D.光照好,蒸发作用强烈21.云南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B.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C.江南草长莺飞、春江水暖D.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山地等温线向南凸出19.C 20.C 21.B [解析] 第19题,从材料信息可直接得出,云南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
第20题,云南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由于地表崎岖,调水成本高,大多土地缺水严重,成为旱地。
第21题,云南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为夏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图甲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22~24题。
22.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流向西北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图甲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23.图丙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4.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A.河流流速增大B.河流含沙量减小C.湖泊泥沙沉积增多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22.A 23.C 24.D [解析] 第22题,读图乙可知,a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而b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大,说明a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河流径流量经过了湖泊的调节作用,而b水文站位于湖泊上游,判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