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指数”模型及解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政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公共利益,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但是案例中所展现的政府行为又不得不反思政府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下面用政府干预指数模型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从上面的模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实是有灵活性和局限性的,比如说:1:当干预的净收益为R 时,对应的干预强度就有两个D处和F处。但是这又与整个社会的形势所决定,如果社会的形势主张经济自由化的话,可能D点的干预可能就会更加的符合社会的要求。

2:相同的干预却有不同的净收益,比如T点,就对应三个不同的净收益,这个大致有三点的原因:a:私人部门配置资源和分配收入的过程中效率相差较大。b:决策层所追求的利益不同。OC 可能追求的是公共利益,OB 可能就是追求的私人利益。c:所干预的项目类型不同。

然后再回过来分析案例当中的情况可能变得明显一点了。案例当中提到城市暴雨之后变成水城,但是这种现象却每年都在发生,反过来案例当中提到很多花巨资建高楼或者恢复历史文化的这样一些事件。前者暴雨带来的问题应该是公共服务领域的范畴,后者的建高楼这些应该是社会经济的范畴。政府抛掉自己的正事不干,反过来过多的去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如图所分析的追求的利益的不同,导致了政府角色扮演的错误。

我们现在从从政人员行为的方向、政府体制的方向和人民群众方向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从政人员行为:政府做出这样的行为当然是让广大的老百姓和整个党失望。从政人员没有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中,反而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了自

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做一些违反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自身经不起诱惑,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同时官僚主义依然是很多官员的诟病。

政府体制:

1:当今政府所执行的绩效考评标准来评定一个官员的能力,虽然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整个考核体制本身不完善,导致考核的内容有很大的偏差,(比如把经济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推进。)

2:在中国,群众监督这一非常重要的力量集团的发挥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电视媒体来了解政府的行为,但是这样的信息传媒不能普及到更多的群众,而且政府对媒体的干预可能也会造成报道失实的现象。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误导。

3:中国的职位设置不是那么的健全,依然官僚主义严重,职位的具体工作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具体下面的公共部门人员工作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公共部门的人员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道路上行走。

4: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导致政府与群众距离很远。往往出现政府干政府的,群众干群众的。政府有什么相关的公共服务或者一些重大的行为,都往往是以上级为指示,而不是以下面群众的意愿来进行实行。就算是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但可能都是浪费的。

人民群众:

1:群众对政府的职能概念模糊,认为当官是一种物质上的成功,权利上的代表:,并没有从心里面认识到政府人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罢了。

2:群众的维权意识淡薄,只要不是很直接的损害到自己利益的东西,自己一般不采取措施。

3:群众的政治回应性比较淡薄,不太关心政治,这也导致政府为所欲为。

4:不太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从众心理,比较喜欢一些迎合口味的语言与事情。也不太喜欢审视自身的缺点,(往往看到很多人骂政府,自己也骂,但又不知具体的原因,自己又该怎么做。也经常转发一些让国人震撼的图片,比如山区学生生活,但不太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改变。)

总结:

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政府对经济干预过重,对真正的公共服务漠视的现象,所以政府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招聘流程以确保优秀的从政人员,同时加强后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策方面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政府的行为倾向于公共服务类的方向,同时想方设法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切实了解人民真正的需求。人民群众自身应该提高文化水平,努力学习,积极的响应、配合、参与到政府的工作当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