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针刺疗法——赤医针疗法的穴位选取、进针方法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

中医不同针灸疗法介绍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消毒、进针、留针、行针、出针等。

(一)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二)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切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者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常用于皮肤松弛部分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者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1) 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有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3、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症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适应症:(1)上呼吸道疾病1、急性(慢性)鼻窦炎;2、急性(慢性)鼻炎;3、感冒;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血针疗法操作方法

血针疗法操作方法

血针疗法操作方法血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针头加热至高温,然后迅速刺入特定的穴位或者施针后懂得运用按排法术,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改善或者康复。

血针疗法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人准备:病人在操作前需要先进行准备,包括脱掉衣物,露出需要操作的部位,以便于施针。

同时,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病史,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针具准备: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针具,包括血针和竹筒。

血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具,一端细尖,另一端带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针眼,用来放血。

竹筒则是用来收集和储存血液的容器。

3. 清洁消毒:在进行操作之前,医生需要对针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卫生。

一般会使用消毒酒精擦拭针具,并对患者的操作部位进行清洁。

4. 备足热源:在进行血针疗法时,需要事先准备好热源,一般使用一个专门的加热装置,将针头加热至高温。

5. 施针操作:医生将加热后的血针快速刺入病人的穴位,刺入后稍微晃动一下,并且留意病人的感觉和反应。

一般情况下,病人会感到一阵刺痛或者酸胀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6. 放血操作:在血针刺入穴位后,医生会稍微按压针眼的部位,用来放血。

放血的量一般视病情而定,一般不会过多。

7. 按排法术:放血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按排法术,以促进血液流通和疏通经络。

这些按排法术包括轻拍、捏按、拨拉等手法,一般会持续几分钟。

8. 后续疗法:血针疗法之后,医生会给予一些后续的疗法,以巩固治疗效果。

这些疗法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进行适当的穴位贴敷或者按摩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针疗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疗法,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在使用血针疗法之前,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史。

同时,医生在进行血针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和卫生,避免传染疾病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发生。

总之,血针疗法是一种传统而特殊的中医疗法,通过将加热后的血针刺入特定穴位,并施以按排法术的方式,以改善病人的病情和加速康复。

针刺进针的最高境界及取穴顺序

针刺进针的最高境界及取穴顺序

针刺进针的最高境界及取穴顺序针刺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外治法,适合多种病症,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书生很喜欢外治法,正所谓能灸则不针,能针则不药。

在不必用药,而又不适合艾灸的情况下,书生首选针刺治疗。

十年前通宵的游戏出手机版了广告展开剩余97%书生课堂首先,来认识一下针具。

这里用的针是指毫针。

毫针,针具名,古代九针之一,针尖锋利针身较细。

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现代临床最为常用。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

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

现代仿制图识现代的毫针长什么样呢?毫针的结构毫针实物毫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毫针长短看针身长度,范围在15—150毫米之间,其粗细看针身直径,范围在0.22—0.45毫米之间。

选用毫针的规格主要有针刺部位与针刺手法决定,比如针刺外关穴选用针身长度为25毫米的一寸针即可,而用于环跳穴则需要针身长度为75毫米的三寸针,或者更长。

至于粗细,一般情况下,针身越粗针感越强,反正针越细针感越弱。

练如何练习呢?认识完毫针,接下来就该做针刺手法的练习了。

如何练习呢?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也是三个步骤——指力练习、手法练习与实体练习。

练习到位与否,是成功的关键!第一步:指力练习主要用来锻炼指力与捻转的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大小适中的纸垫。

用左手平执平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持1寸或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第二步:手法练习主要用来练习捻转与提插操作手法,以达到动作协调、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手法熟练的程度。

具体方法:取棉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圆球,外用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

可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

针刺有讲究:角度、方向、深度这些要注意!全

针刺有讲究:角度、方向、深度这些要注意!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针刺有讲究:角度、方向、深度这些要注意!
大家在用针的时候,应该都知道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都是有讲究的,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针灸知识,贸然施针是极为危险的,今天师兄就给大家科普一点基础的针刺知识吧。

【针刺】
进针角度
●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

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

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针刺角度
●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

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

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
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

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针刺
针刺深度
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

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针灸时必知的刺灸禁穴和注意事项

针灸时必知的刺灸禁穴和注意事项

针灸时必知的刺灸禁穴和注意事项作者:刘德蓉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3期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

前者主要是指在中医理论的引导下将针具——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患者身体内部,同时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在我国属于一种特有的疾病治疗方式,采用的是内病外治的医术,该方式是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以及医生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针灸最大的特点就是患者治病不需要依靠吃药,只需要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刺入一根针,以此来刺激神经,使其局部产生相应的反应,或是使用火的温热刺激灼烧局部组织,达到治病的目的。

前一种被称之为针法,后一种被称之为灸法,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针灸。

它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在临床上,还能够按照中医的诊疗方式達到诊断病因的目的,即通过针灸找到患者患病的关键,从而辨别其疾病性质,确定病变所属经脉以及所属的脏腑,进一步辨明其类型,包括表里、虚实、寒热等。

一般情况下,针灸的配方与中药的配方基本相同,有其特有的配伍方式,主要有随证取穴法、近部取穴法以及远道取穴法。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内有很多不适宜针刺的腧穴,这类穴位统称为禁刺穴,同时也有很多不适宜灸治的穴位,这类穴位在临床上统称为禁灸穴,两者统称则为刺灸禁穴。

古人认为,只要腧穴在脏腑附近、大血脉附近、大血脉上方或是在特殊位置的,都是不可以针刺的穴位,也被认定为是禁刺的腧穴。

包括天池、云门、肩井、人迎、青灵、承筋、气冲、会阴、水分、灵台、承泣、颅息、络却、神庭、脑户、极泉、冲阳、缺盆、乳中、箕门、横骨、神阙、膻中、神道、角孙、承灵、玉枕、囟会、三阳络以及手五里等等。

但是经过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穴位被禁止针刺的原因主要在于针刺入人体内部的深浅程度。

古人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

”其中“过之”指的就是针刺过深。

除了位于特殊部位的穴位以外,比如乳中和神阙,其他部位的腧穴都可以进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刺不可以采用浮刺、毛刺以及沿皮刺等浅刺方法,同时也不可以超过人体的生理限度。

简述针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述针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述针刺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生理功能。

下面是针刺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针刺的步骤:
1. 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2. 消毒:在进行针刺前,需要对穴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3. 进针:将针刺入穴位,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4. 行针:在进针后,需要进行行针操作,以刺激穴位,增加疗效。

5. 留针:行针后,需要将针留在穴位中一段时间,以增强疗效。

6. 出针:留针时间结束后,需要将针缓慢地拔出。

注意事项:
1. 针刺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质等,以确保针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针刺时需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3. 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针刺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针刺。

5. 针刺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等。

总之,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

实践技能——针刺操作要点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用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

③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

④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

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固定穴区皮肤: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

本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

③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

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

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

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绷紧皮肤:以押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③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

④刺入: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

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要点二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种。

(1)直刺直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

【绝密】刺血疗法20个最有用的针刺方法,见效极快

【绝密】刺血疗法20个最有用的针刺方法,见效极快

【绝密】刺血疗法20个最有用的针刺方法,见效极快每天更新中医自我养生调理方法和中医技能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中医养生的人。

在公众号内回复:“推拿”“按摩”手诊”“面诊”“诊断”“刺血”“放血”“针灸”“拔罐”“穴位”“经络”“艾灸”“民间特技”即可获取对应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教学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25个放血疗法1.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2.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3.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4.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5.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6.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7.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8.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9.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10.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11.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中医操作考试之针刺法

中医操作考试之针刺法

中医操作考试之针刺法1、单手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

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留针到规定的时间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2、指切进针法(爪切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掐住穴位皮肤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指切进针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回答:适应于短针进针3、夹持进针法(骈指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食指拇指用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 0.3~0.5cm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夹持进针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回答:适应于长针进针4、提捏进针法一提捏进针法针刺印堂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食指拇指捏起穴位附近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平刺(15°)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适用于什么部位回答:皮肉浅薄的部位5、舒张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指拇指撑开穴位两旁的皮肤,使皮肤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衣服可题:适用于什么部位回答: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1.针刺的(1)直刺:90°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45°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

针灸学针刺手法攻略进针法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多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图5-12)。

此法三脂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4种:(1)指切进针法又称抓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5-13)此法适宜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5-14)。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侧撑开,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5-15)。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5-16),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和疼痛。

3. 针管进针法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图5-17)。

(二)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时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的关键。

针灸特殊穴位操作

针灸特殊穴位操作

针灸特殊穴位操作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云门: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3、尺泽: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4、经渠: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5、太渊: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6、少商: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合谷: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3、手五里: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4、肩髃: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至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5、巨骨: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0.5~1寸。

直刺不可过深,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6、扶突:直刺0.5~0.8寸。

注意避开颈动脉,不可过深。

一般不使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7、迎香: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三、足阳明胃经1、承泣: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4、大迎: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5、颊车: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可向地仓穴透刺。

6、下关:直刺0.5~1寸。

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7、人迎: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气舍:直刺0.3~0.5寸。

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9、缺盆:直刺或斜刺0.3~0.5寸。

孕妇禁针。

10、不容:直刺0.5~0.8寸。

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11、承满:直刺0.8~1寸。

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针灸学》进针、行针、留针、出针详解

《针灸学》进针、行针、留针、出针详解

《针灸学》进针、行针、留针、出针详解进针、行针、留针、出针详解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疼痛与否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

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我们把针灸针刺方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一、针刺前准备二、进针三、行针四、留针五、出针所以,对针刺方法的研究,无外乎是对上面五点的研究。

都是成细节方法入手,不要把它想象的太高深。

比如无痛针法,就是在进针和行针手法上下功夫。

一、针刺前准备1、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肥瘦、体质、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选取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位较深者,可选取稍粗稍长的毫针。

反之若为女性,体弱、形瘦、而病位较浅者,则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

补充:针具的选择不只是说针长度和粗细的选择,还包含针种类的选择,即用什么针,比如三棱针。

哪怕就是毫针,选择也很多。

2、选择体位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较为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适当留针,因此在针刺时必须选择好体位。

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臣位等。

针灸进针手法知识点总结

针灸进针手法知识点总结

针灸进针手法知识点总结1. 进针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针灸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以确定治疗的方案和穴位的选取。

另外,在进行进针前,针灸医生还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2. 进针的基本原则在进行进针时,针灸医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首先,进针要准,针灸医生需要准确找准穴位,并确保针尖垂直插入。

其次,进针要稳,针尖在穴位上停留要平稳,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伤害组织。

最后,进针要准确掌握深度,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构造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3. 进针的手法针灸有多种进针手法,根据不同的穴位和治疗目的,针灸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

常见的进针手法包括直刺法、点刺法、斜刺法、扣刺法、旋刺法等。

不同的手法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直刺法适用于肌肉或浅表组织,点刺法适用于局部疼痛,而斜刺法适用于深部组织。

针灸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进针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进针时,针灸医生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和风险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安全。

首先,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情况的患者,需要特别谨慎。

另外,还需要注意针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风险。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穴位,如面部、头部、胸部等敏感部位的进针,需要格外小心,以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5. 进针后的处理进针结束后,针灸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结束后,针灸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同时,有条件的医院,还可利用理疗仪进行穴位电刺激,以加强治疗效果。

总之,针灸进针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针灸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熟练掌握进针技术,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针灸流程和注意事项

针灸流程和注意事项

针灸流程和注意事项答案: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1、确定体位: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

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

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min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

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灸前后的注意事项:一、针灸前注意事项:1、精神方面:对受术者做好心理疏导,避免过于紧张或者存在恐惧心理,需要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进行针灸,否则容易在针刺时出现晕针现象,如果受术者本身晕针就尽量避免针灸;2、饮食方面:针灸前不宜过饱或者过饥,也不能饮酒,避免在针灸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3、工具准备:医生应选择合适尺寸的针具和灸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需要刺破皮肤的部位、针具都要注意做好消毒,根据针灸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出现取穴不准、折针等情况;4、其他方面:在针灸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在针灸前医生应认真观察受术者状态,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如大出血、大汗等,应暂停针灸。

民间粗针疗法简介

民间粗针疗法简介

民间粗针疗法简介所谓粗针,是一种民间疗法,也就是针体比较粗大,直径一般在0.5至2.0毫米之间,长度10—25厘米不等。

粗针疗法是中医古老针灸的一个分支,与传统针灸的穴位和名称都不同,有其独到的特色,民间以前也有叫巨针、赤医针、红医针等多种的说法。

特点是针粗大,刺激强,针刺时间短,常用于需要强刺激的病症,民间多用来治疗皮肤疾病、神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软组织疼痛,均有较好的效果。

粗针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背部督脉上,以及夹脊穴附近,治疗机理是通过针刺背俞穴,激发经脉之气,调节神经系统,起到振奋元阳、加强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

本人自05年开始接到触粗针以来,一直在四处搜集有关粗针疗法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并断续运用于临床,至今已经有五六年了。

因本人不善治疗内科杂症和皮肤病之类,所以主要研究用粗针来治疗一部分颈肩腰腿痛。

粗针主要是在脊柱上扎针,按现在的流行说法,我也可以解释为主治脊柱相关性疾病,其他病我没有太多心得,至少在治疗软组织疼痛方面,临床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在后来常见的拨针、大针、圆利针等等疗法上面,相信稍有用心的人都能看到中医粗针这一古老疗法的影子,不管你是发明人也好,始祖也好,万变不离其宗。

传统的粗针疗法是以疗程为治疗单位的,一般是10次为一个疗程,近年来我总结拨针、针刀、圆利针等各种疗法的优点,改进粗针的针法,并结合手法正骨来进行综合治疗,用正骨弥补扎针的不足,从而打破了常规粗针疗法比较生硬的治疗方式,在运针技法、治疗时间、治疗周期方面都做了很大改进,与常规的粗针疗法已经大有不同,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基于本人对粗针针法的研究也不透彻,所以只能做一简单介绍于此,并不是教大家如何运用,仅供同道研究印证,民间的东西,需要实践来验证真理。

现将部分针具和治疗图片奉上,以供学友们养眼:最上面的那支就是普通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是0.3毫米,长3寸。

中间那支是一次性肌肉斜刺针(圆利针),规格0.5毫米长5寸。

新针刺疗法的进针角度、进针方法及手法参考

新针刺疗法的进针角度、进针方法及手法参考

新针刺疗法的进针角度、进针方法及手法参考小编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推崇。

新针刺疗法是在祖国医学宝贵遗产——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新针刺疗法在防治疾病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新针刺疗法的进针角度1、直刺:针体与皮肤呈90度角刺入,多用于四肢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2、斜刺:针体与皮肤呈45度角左右刺入,多用于有重要脏器的胸背部和肌肉较薄的部位。

3、横刺:针体与皮肤呈10~15度角左右刺入,多用于头面部。

进针角度示意图进针方法1、指切快速进针法:操作者一手拇指或食指,指切于穴位上;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针体露出针尖2~3分,中指扶于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肤,再将针体缓送到一定深度。

指切快速进针法2、点刺进针法:以一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穴位皮肤,另一手捏住针体露出针尖2~3分迅速刺入。

点刺进针法3、扶植进针法: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体前部,指端紧压在穴位上,另一手持针柄,当针尖接近皮肤时,双手同时用力将针迅速刺入皮肤,到达一定深度后,根据需要施行手法。

扶植进针法无论采用哪种进针方法,应以使病人不痛为原则。

手法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时,病人会出现一种酸、麻、胀或触电样的感觉,操作者觉得针下沉重叫做“针感”或“得气”。

反之,如果病人没有任何感觉,操作者感到针下空虚则为“不得气”。

这时应变换针刺方向和深浅使之有针感,常用手法有三种:1、弧度刮针法:快速将针刺入到一定深度,“得气”后,以拇指和食指在针柄上作螺旋式自下而上的旋刮动作,使针感向它处放散传导。

2、震颤法:进针“得气”后,手持针柄作均匀的小幅度震颤动作,使穴位周围产生放散传导。

3、捻转提插法:进针“得气”后,持针柄来回捻转上下提插,以产生较强的针感。

以上三种手法均有强、中、弱之分。

强刺激:用强弧度刮针,或用大幅度提插捻转,或作有力的震颤动作,使病人产生强烈的酸、麻、胀或触电感,多在体质强壮病人及四肢肌肉丰满的部位使用,用于止痛、镇静、解痉等。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带标签高清)四海与你免费共享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带标签高清)四海与你免费共享

针刺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及主治一、针刺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棱针又是针灸中的重要针法之一,所以使用三棱针刺血治病的取穴原则,是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

临床治疗的取穴多和十四经脉的统领范围,以及各穴位的主治功能分不开。

在治疗中选取穴位时,即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取穴、上下取穴、表里取穴,又有经验取穴。

全身所有皮肤上及穴位处都可以用三棱针施术出血,只是有的地方能拔火罐,而有的地方无法用火罐吸拔,如头上毛发处、手指和足趾上,以及耳郭上等,在这些部位医者可用双手挤压,促使局部出血。

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要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要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和脏腑的归属等,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再加上现代各种检测手段的应用,对病症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

综合以上各种诊断依据,医生脑海中就要很快考虑出一套治疗方案,对施治步骤做到胸有成竹,通过逐步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针刺放血疗法重在出血治病,所以选取“血脉”、“血络”很重要,从现代医学来讲就是找准有病理改变的体表可见的浅静脉血管,并在这些部位针刺施治,这是治病的关键。

古人在《灵枢·九针篇》中早就明确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并在《黄帝内经》多篇中对“血脉”、“血络”有所描述:“血脉者,在腑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澄:色青,不流动状。

坚:硬也。

),“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经外奇穴丨赤穴

经外奇穴丨赤穴

经外奇穴丨赤穴
赤穴
【定位】位于胸部,从胸骨柄正中点,左右旁开1寸处。

左右计2穴。

【与经穴关系】位于任脉与足少阴肾经胸部循行径路之间。

“璇玑”(属任脉,位于胸部正中线,胸骨柄中央,对第1肋)穴与“俞府”(属肾经,位于胸前正中线与乳头线之间,锁骨与第1肋之间处)穴之间点。

【主治】喘息、咳嗽、胸膜炎、肺充血、肋间神经痛。

【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

【针法】针3分,得气时局部有发胀感觉。

灸3-7壮。

【引症】《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云:“赤穴,奇穴。

璇玑穴旁约1寸陷中。

针3分。

灸3-7壮。

主治喘息、咳嗽;亦治胸膜炎、肺充血、肋间神经痛。


作者:郝金凯编辑:道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的针刺疗法——赤医针疗法的穴位选取、进针方法及注
意事项
导读:赤医针疗法是在祖传针刺治疗疔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它是用粗针在背部中线的一定穴位上,皮下行针,直接刺激督脉做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

这种疗法取穴很少,疗效迅速可靠,治疗范围较广,操作简易便行。

可应用于治疗疔、疮、痈、疖、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牛皮癣、湿疹、偏瘫、急性风湿痛、胃病、神经官能症等二十余种疾病。

针具用不锈合金钢丝制成钉形样针,针尖不宜太锐,常用以下几种规格:第一种:针长2寸5分,直径1.2毫米,用于赤医穴。

第二种:针长2寸,直径1.0毫米,用于背部穴位。

第三种:针长4寸5分,直径0.6毫米,用于新环跳、肩三针。

第四种:针长2寸5分,直径0.6毫米,用于踝边穴。

第五种:5分毫针用于屏尖穴;3寸毫针用于后合谷穴。

穴位及针法赤医穴(主穴):位于第六胸椎棘突上缘。

针法:患者取端坐姿势,两前臂交叉放于胸前,头尽量下低,两肩下垂,使背部皮肤拉紧。

操作者一手食指固定棘突上缘,一手持针,针尖向下成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将针柄压低,贴近皮肤,使针尖沿皮下缓缓刺入
1.5~
2.0寸,一般留针20~40分钟。

赤医针取穴体位与持针法
备穴颈7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上缘。

胸2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上缘。

胸3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上缘。

胸5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上缘。

胸8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上缘。

胸12穴: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上缘。

腰1穴: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上缘。

腰4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上缘。

骶3穴:位于第三骶椎上缘。

针法:以上九穴与赤医穴相同。

备穴示意图
屏尖穴:位于耳屏的两个突尖上。

针法:用5分毫针分别刺入耳屏两突尖,深达软骨膜。

留针10~15分钟。

后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

后合谷穴示意图
针法:快速进针,直刺1~1.5寸,有针感后,退至皮下,然后沿第二掌骨桡侧缘,刺向掌指关节。

留针10~15分钟。

踝边穴:外踝下缘。

踝边穴示意图
针法:取健侧卧位,患侧下肢屈曲,踝关节内收。

操作者于外踝尖下缘处,快速进针,向上内斜刺1~1.5寸。

用捻转手法,中、强刺激,使针感向上传至膝、腰、胸、颈、头,向下传至足趾即可,不留针。

每周一次。

新环跳穴:位于尾骨尖旁开3寸处。

新环跳穴示意图
针法:取俯卧位,快速进针,深到3~4寸,使针感传至足部,中、强刺激,提插捻转,不留针。

每日一次。

肩三针:取穴、针法同新针。

疗程:急性病每天一次,连针三天后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慢性病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应用赤医针治疗,虽不易发生晕针现象,但针具
较粗,易使患者恐惧,针前必须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对出血性疾患、孕妇、身体极度衰弱者慎用。

2.个别病例在针刺过程中,某些症状可能加重,为正常反应,需继续坚持治疗。

3.针刺时,皮肤与针具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知识就是力量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猜你喜欢针家心悟:针灸如何取穴?(纯干货)
阴阳九针第一针——通天彻地
通督健脑:解读金针大师王乐亭的督脉十三针
阴阳九针第一针——通天彻地
古法今用——火针疗法……以下是广告时间……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