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优质版教案

一起来看看交流平台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吧!
(出示课件14、15)(1)写事的文章可以理清起因、经过、结果;
(2)关注题目;
(3)抓关键句;
(4)一般来讲,了解了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回顾运用,实践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课件16)
(出示课件17)预设1:《少年闰土》:串联法。

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预设2:《好的故事》:抓关键句。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出示课件18)预设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纳法。

将文中所写的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预设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

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3.(出示课件19)教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20、21)
(出示课件22)预设1:《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为题,揭示了课文的主要事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课件2】
(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2)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
(3)竹节人桥芦花鞋
(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更加不是豪杰。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己的子女,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怆,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多情的多情,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
(参考答案:1.“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或“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交流二:关键句可以帮助了解主要内容,如总起句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宇宙生命之谜》
交流三: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有时通过题目很难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交流四: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词句段运用
(一)给文章拟题目
1.学习拟题目,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发现:
级别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组文章中主要事件
第三组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第四组吸引读者
3.小结:拟定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根据文章中主要事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事物,还可以根据吸引读者等方法等列题目……
4.回忆自己写作文都拟个什么题目呢?
示例:《“小书虫”李子安》《我的小闹钟》《奶奶家的桂花树》《有趣的拔根儿大赛》《沙漠探险之旅》《纸条背后的大秘密》
5.假如刚参加完学校的合唱比赛,你会拟个什么的题目呢?
示例:《难忘的合唱比赛》《丁香树下的歌唱》《在歌声里绽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语文园地八》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语文园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2.借助搜集到的资料,多角度感受鲁迅形象,激发亲近鲁迅、研究鲁迅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鲁迅形象的感受。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还记得是哪四篇吗?2.这四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或是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呢?让学生自由表达。

3.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请生交流。

4.咱们的交流平台总结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5.学习这四篇课文的时候,大家又用到了哪些方法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呢?6.小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当课文写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理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当文章很长,出现很多件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每一部分列提纲,再把各部分连起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几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板块二:学习积累鲁迅名言,丰富学生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1.我们再来看这四篇,前面两篇文章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后面两篇是别人纪念他的。

要认识一个人,咱们不仅可以读他自己的文章,还可以读别人回忆或怀念他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园地的日积月累还安排了这样四句先生的名言。

2.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

关注诮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读正确流利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有疑惑的句子,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掌握如何根据文中提示推测事情的发展;•学习如何注重文章的语言运用。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文献阅读爱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使用汉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喜欢读书,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如何根据文中提示推测事情的发展;•学习如何注重文章的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活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虚构文学、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预设情境当下,我国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最危险的“战斗”,众人这个时候更加需要秉持着“尊重、感恩、服务、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来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前行。

2. 导入新知在教师读过文章后,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充分体现文章主题、主旨,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如:“在当今困难时期,你看到了许多医生、护士、志愿者积极参与抗击疫情,你对此有什么感想?”3. 课堂互动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采用课堂互动的形式讨论故事情节,或者由学生主导故事的解读,让故事中的情节由学生自主表达,并在表达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同学们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深入探究。

4. 确认知识点在学习到关于情节的知识之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运用,将其表述出来。

例如:“我认为故事的情节是…”5. 总结评价在教授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针对这节课能学到的知识,提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作技巧”,在得到本节课总结的内容后,提醒学生们要将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牢牢记住,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设施•讲台及PPT设备;•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

五、作业布置在本堂课中,阅读并理解了文章的情节和人物,作业中要求学生再次重新读一遍文章,并写下对于其中人物情感和感受的理解,同时加上自己的分析意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老屋”是指老屋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岁月。

“饱经风霜的大树”是指大树经历了大自然的很多风吹雨打。

第二组:“深处”的意思是很深的地方。

“树林的深处”是指树林的最里面。

“秋天的深处”指的是深秋季节。

“心灵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仿写 :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沟壑,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由于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四、书写提示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778—865年) 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

官至太子少师。

工书,正楷尤知名。

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

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八-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关雎》和《桃夭》两篇诗歌;2.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和解析1.《关雎》: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婚姻、丧葬等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2.《桃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思乡、怀旧、人生哲理等主题和意境。

2. 诗歌赏析和讨论1.针对《关雎》和《桃夭》这两首诗歌,进行师生共同朗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究诗歌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3. 古文阅读和练习1.阅读入门:选取部分简单的古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如《二十四孝》之“羊毛出在羊身上”、《史记》之“黄帝内经”等等;2.阅读提高: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古文篇目,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如《左传》之“晋楚之会”、《庄子》之“齐物论”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和上古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朗读法和讨论法通过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诗歌阅读和赏析的能力。

3. 阅读法和写作法通过适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培养其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写作练习,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通过学生表现和质询回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通过作业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古代诗歌和文化,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适当地配合了一些阅读写作练习,使得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课程安排上,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难度和篇幅逐步加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点)2.了解作文拟题的常见方法。

(重点)3.读相关词语进行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重点)4.了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书法风格,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积累鲁迅的名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篇短文阅读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柳公权及其他著名书法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在讲什么。

“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交流方法1.自主阅读教材“交流平台”中的相关内容,画一画重要的句子。

2.指名读。

3.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4.学习段意合并法。

(1)课件出示: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请同学回顾《只有一个地球》,说一说各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用列提纲的形式概括,课件依次展示: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3)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把提纲投影到黑板上。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美丽、壮观。

(第1自然段)地球渺小、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2~4自然段)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第5~7自然段)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第8、9自然段)(4)过渡:我们可以边读边列出提纲,借助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再连起来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你尝试着概括一下。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归纳。

(地球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5.题目补充法。

(1)过渡: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八1.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能在积累中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4.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柳公权的“柳骨”,积累楷书书写要点,并多加练习,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5.借助资料理解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1.交流平台积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语句段运用通过对比,想象画面,学会表达;欣赏各类题目,领悟题目的妙处;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习作。

3.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书写提示”中的《玄秘塔碑》(局部)是柳公权楷书代表作之一,对其书法的欣赏有利于学生积累书写楷书的方法,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日积月累”节选了四句鲁迅先生的名言,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体会名言的深刻含义,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在学习课文后,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章题目的独特之处,进而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3.通过对比想象,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别样画面,并将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游戏导入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1.分类游戏。

师:我们学过非常多的课文,但同学们还记得这些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吗?今天,我们做一个关于课文的游戏,请同学们将课文进行分类。

课件出示分类游戏:课件出示:人物动物有趣历史白鹅陶罐与铁罐少年闰土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草虫的村落开国大典母鸡草船借箭去年的树【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应是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生共同执笔,添光加彩。

游戏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师生置于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胆交流。

2.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能够如此正确的将课文分类,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二、方法积累活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1.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生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

生2:关注文章的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就像《观潮》一课一样。

生3:还可以抓关键语句,比如《乡下人家》一文写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这里,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生4:还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能读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2.小结。

(1)师:的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非常多,同学们非常善于积累,这些方法的积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阅读和习作。

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2)过渡:有些同学谈到,只要看到课题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方向,这就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眼睛中,体会它们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运用”。

教师教授的方法最终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并在日常实践中灵活运用。

多种方法的掌握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习作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三、课文多样题目新,绝知此事要躬行1.男生读第一组题目,女生读第一组题目上小气泡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内容:课件出示: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1)师:第一组题目分别写的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预设:生:《少年闰土》写了鲁迅先生与闰土儿时的几件趣事;《狼牙山五壮士》写了五位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在狼牙山英勇牺牲的故事。

(2)师:所以,这些文章都是用——(生齐说)主要人物作题目。

(3)师:这是第一组课题的特点,同时这也是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技巧,此类文章,只要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文章的课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预设: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晏子使楚》《扁鹊治病》……2.课件出示第四组课题。

过渡:文章除了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还有更有趣的题目。

课件出示: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全班齐读此组课题。

(2)你认为这组课题有趣吗?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用旅行的地点作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父母对作者写的诗的观点为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用文中人物的性格作题目。

3.学法迁移。

过渡: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你能说说下面这两组课题的特点吗?课件出示:1.竹节人桥芦花鞋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1)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两组课题的特点。

(2)交流。

预设:生:第一组是用文章的重要事物作题目;第二组课题非常大气,都是历史上的大事。

4.师总结。

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写好这个眼睛,就要学生自己体会。

因此,在此部分教学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不同题目的特点。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又从实际上寻得真知。

四、词语意境展画面,千树万树梨花开1.过渡:不同的题目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构成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饱经风霜的脸饱经风霜的老屋饱经风霜的大树2.生交流。

预设:生1:读到“饱经风霜的脸”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车夫的脸,那张脸因风吹日晒,因食不果腹,因遭受社会压迫,变得黑漆漆的,满是皱纹沟壑,刻画着岁月的年轮,反映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生2:当“饱经风霜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想到了《总也不会倒的老屋》。

课文中的老屋因为时间的磨砺,如今摇摇欲坠,那是年龄的展现,是岁月的沉淀。

生3:“饱经风霜的大树”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的树》的另一种结局,那棵树坚守着与鸟儿的约定,面对伐木工,顽强抵抗;面对风吹雨打,勇敢生长;面对电闪雷鸣,拼搏向上。

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树,也是一棵勇敢、坚强的树。

3.师小结。

(1)在“饱经风霜”一词中,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三张不同的图片。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可以斟酌词句呢?将最合适的词语,最想表达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

(2)布置作业。

师:老师这还有一组词语,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觉的词语,将它带给你的画面用一段话写下来,记录下这美丽动人的场景。

课件出示:树林的深处秋天的深处心灵的深处【设计意图】学生是一部正在撰写的书,一幅正待着色的画,一首正在谱写的曲。

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千差万别。

在词语给予不同画面的教学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最后再通过“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欣赏柳公权的“柳骨”,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2.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一、复习旧知引新课,诗非易作须勤读1.检查作业。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作的多种方法,还在运用中“看”了几张美丽的图片。

大家将剩下的图片变成文字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指名学生,将其作业放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

预设:生1:“树林的深处”——在一片静谧的树林中,葱葱茏茏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只有斑斑驳驳的日影照耀在地面的黄叶上。

“吱——”一声虫鸣打破了这片寂静,显得这片树林更加幽静了。

生2:“秋天的深处”——“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校园里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树叶几乎都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偶尔还有几片叶子不忍离开大树的关怀,在枝头随风摇摆。

同学们早已穿上棉衣,打招呼时空中多了几团白雾,操场上嬉戏的同学少了,教室里,依然一片欢声笑语。

生3:“心灵的深处”——昨晚,我睡得很晚,早上强行被妈妈从被窝中拽起,带着朦胧的双眼坐上公交车。

隐约中,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站在我的身旁,但我实在太困了,不愿忍受站立的颠簸。

于是,没有给老奶奶让座。

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老奶奶站得不稳跌倒了,我赶紧扶起老奶奶坐在我的位子上。

同时,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早一点让座,老奶奶一定不会摔跤。

这是我心灵深处发出的谴责。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写得可真好,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给了我们一幅幅别样的画面。

但是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本子上的画面可不怎么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的“本子”变得美不胜收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虽没有音乐之动听,也没有图片的精美,但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

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不会写作的学生借鉴他人写作手法,又为下一环节的“书写提示”做了铺垫。

二、楷体书法养心性,偷得浮生半日闲1.欣赏书法:课件出示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2.书法家介绍: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课件出示: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3.书写总结。

(1)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名家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预设:生: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

也就是一笔一画写清楚。

(2)这是写字时的笔画技巧,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的写字经验说一说。

预设:生:要注意坐姿,头正、身平、肩开、足安。

还要注意写字的距离,身体距桌子一拳,手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纸面一尺远。

(3)总结得非常到位,但光说不练假把式,请拿出你的笔和纸,展示你的书法吧。

【设计意图】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知识交流的工具,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写字注意事项,规范学生书写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