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7)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8)2.2 当前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 (9)2.3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10)2.4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 (11)三、物联网技术简介 (12)3.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4)3.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4)3.3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15)3.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7)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18)4.1 移动通信技术对物联网架构的影响 (20)4.2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连接性中的作用 (21)4.3 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安全性中的作用 (22)4.4 移动通信技术促进物联网服务创新 (23)4.5 案例分析 (24)4.5.1 智能交通系统 (26)4.5.2 智慧城市 (27)4.5.3 农业物联网 (28)4.5.4 医疗健康监测 (30)五、挑战与对策 (31)5.1 技术挑战 (32)5.2 法规与标准挑战 (33)5.3 安全与隐私挑战 (35)5.4 对策与建议 (35)六、未来展望 (36)6.1 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7)6.2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新机遇 (38)6.3 对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40)七、结论 (41)7.1 研究总结 (42)7.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43)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和影响。
首先,文章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在现代通信领域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
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融合所带来的优势进行分析,本文将揭示其在提高通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述移动通信发展及其展望
综述移动通信发展及其展望摘要本文简单概述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经历,给大家分别介绍了GSM网络、WCDMA网络、LTE网络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它们的发展历程、网络架构以及关键技术等,并在总结中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GSM网络;WCDMA网络;LTE网络1 GSM网络1.1 GSM网络概述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 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移动网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四部分组成[1]。
1.2 GSM关键技术(1)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
(2)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3)多址方案GSM通信系统采用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合,还加上跳频技术。
(4)无线接口管理2 WCDMA网络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个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来的,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以及视频通信。
2.1 WCDMA网络概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2000年开始商用,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可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可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
由于其诸多的优点,吸引了全世界各个运营商、生产厂家与广大用户。
2.2 WCDMA关键技术(1)CDMA技术FDDWCDMA系统采用了宽带的CDMA方式,吸纳了了很多CDMA的关键技术,如直接扩频,软切换(包括更软切换),功率控制等;(2)电路交换从R99版本标准来看,CS域采用的仍是基于64K电路交换的MSC架构,所有从UTRAN当中传出的分组话音,需经适当的编解码转换,变为电路方式通过核心网传送,反之则做相反的转换;(3)ATM技术及协议:在WCDMA系统标准,尤其是R99和R4的UTRAN中,大量采用了ATM 及其相关协议作为2层传送机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机制;(4)IP承载及应用:IP作为目前数据业务事实上的底层承载标准,在WCDMA系统标准当中获得了广泛采用,从UTRAN当中传出的数据包,透过PS域,可承载于IP,通过SGSN传至GGSN至公共数据网;(5)分组语音技术:R4以后,电路域的话音采用了分组语音技术;(6)传统信令:WCDMA系统标准中由于考虑到对GSM核心网设备的向下兼容性,大量保留了传统的信令和协议如MAP,ISUP等,这些信令对WCDMA系统网络与GSM 网络的漫游切换和与PSTN系统的互联至关重要[2]。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内容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网建立,2G的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
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在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章结束语........................................................................................ 17 第五章致谢17参考文献....................................................................................................... 18 引言 ................................................................. 4.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5)1.3 移动通信的特征 (6)1.4 移动通信的国内国际形势 (6)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前景概述 .................... 7 2.1移动通信的现状 .......................... 7 2.2移动通信的前景 .......................... 7 2.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8)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未来趋势 (8)3.1未来移动通信 (9)3.2 4G 移动通信简介 (9)3.3 4G 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4)3.4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 (14)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通信的网络。
它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用户使用的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移动数据终端等。
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进行通信,实现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功能。
2.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向移动终端提供信号覆盖和通信服务。
基站通常包括天线、无线传输设备和控制单元等组件,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内的移动终端。
3.移动核心网:移动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它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位置注册中心(HLR)、移动管理实体(MM)等功能节点,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的接入、漫游、位置跟踪等功能。
4.无线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是基站和移动核心网之间的连接网络,用于传输移动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数据。
无线接入网络通常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CDMA、LTE等技术实现。
5.业务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包括计费系统、用户认证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用于支持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和管理。
移动通信网络根据技术标准和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制式和网络类型,如GSM、CDMA、LTE、5G等。
这些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第一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从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1G)到当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每一次技术的更新换代都带来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的显著提升。
1G时代,采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通信质量较差,且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普及。
2G时代引入了数字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开启了短信服务的先河。
3G时代,通信速率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变得普遍,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G时代,网络速度进一步加快,视频通话和流媒体服务变得流畅,移动互联网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5G技术,则是在4G的基础上,通过更高的频率和更密的基站部署,实现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这使得5G能够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为物联网和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5G技术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推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的革命。
第二点: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中。
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加注重网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
首先,网络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将能够实现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网络切片技术,就是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加注重高效化。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通过更高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更先进的编码技术,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能效比。
最后,个性化服务将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用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移动通信技术需要能够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服务定制。
总的来说,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周夕良Ξ(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湖北宜昌 443000)摘 要:本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的起源、发展及三个主流标准W CD MA 、cdma2000、T D -SCD M A 的技术特点作了介绍。
并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2G 和W LAN 、W iMAX 的双重竞争。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 DM A ;cd ma2000;T D -SC DM A ;W iMAX 1.3G 的起源第三代移动通信(3r d G eneration M obile Communications :3G )系统是为多媒体通信设计的,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始于“国际电信联盟”(IT U :International T elecommunica 2tions Union)下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1992年会议,在此次会议中,2G H z 附近的频率被指定给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
在IT U 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为I MT -2000(Interna 2tional M ob ile T elephony 2000)。
2000年5月,国际电联(IT U )在土耳其召开全会,经对I MT -2000无线接口技术标准的10个候选方案(如表1所示)的频谱效率、网络接口、Q oS 、技术复杂性、覆盖率、灵活性和设备体积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评估,正式确认了五种标准,分别是MS -CD M A 、DS -C DM A 、T D -CD 2MA 、SC -T DM A 和MC -T D M A ,这是一个以CDM A 技术为主体,兼顾T D MA 技术,包含FD D 和T D D 两种双工方式的多元化体系标准。
表1 正式向IT U 提交的候选RTT 方案序号提交者候选RTT 方案1日本ARIB W -C DM A2欧洲ES ASW-CD MA&SW-CT D M A3ICOICO RT T 4中国CATT T D -SCD MA5韩国TT A G l obal CD MA Ⅰ&Ⅱ,Satellite RT T6欧洲ET SI -DECT EP -DECT 7欧洲E TSI -UTRAUT RA8美国T LA UW C -136,cdma2000,WIMS W -CD MA 9美国T IP1-ATISW CD MA ΠNA 10IN M ARS ATH oriz ons2.3G 的三个主流标准IT U 制定IMT -2000的最初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提供高速数据接入的单一的、通用的和全球性的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摘要: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商用化进程进行一下讨论。
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蜂窝前:–1921年,底特律警察局开始试验使用“移动”无线通信。
单工,用于通知。
–30年代,警察局用的双向系统开通,40年代,以行业应用为主的双向系统在各个行业兴起。
但是没有同固定电话网互联。
双工,用于专业网–40年代末,AT&T开始真正的商用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公众系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改进的移动电话系统(IMTS), 使用450 MHz,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自动选频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
比较成熟的公众系统.蜂窝后(小区制):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商用系统,在20年内经历了两代目前正在向第三代系统迅速演进。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典型系统:TACS、AMPS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和数据)–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典型系统:GSM、IS-95 CDMA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多媒体)–正在发展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典型系统:WCDMA、CDMA-2000、UWC136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特点:–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采用小区制、蜂窝组网–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FDMA)发展简况:–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第一个蜂窝系统,1983年投入商用。
–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1985年投入商业。
我国采用这种制式。
–北欧NMT(Nordi Mobile Telephone),丹麦、芬兰、挪威瑞典使用,1981年投入使用,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漫游功能的蜂窝电话。
–日本HCMTS(High Capacity Telephone System),1980年开通。
通信类文献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通信技术已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20Gbps,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
5G通信技术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采用更宽的频谱带宽、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高的连接密度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等特点。
二、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1. 新的频谱资源:5G通信技术采用更高频率的频谱资源,如毫米波频段,以满足更大带宽的需求。
2. 增强型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波束赋形:根据用户的位置和需求,动态调整天线波束的方向,提高频谱利用率和覆盖范围。
4. 全双工通信:实现双向通信,提高频谱利用率。
5. 网络切片: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6. 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任务从云端转移到边缘节点,降低延迟,提高响应速度。
三、5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 智能家居:5G通信技术为智能家居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网络环境,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居住舒适度。
2. 智能交通:5G通信技术可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功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智能医疗:5G通信技术可应用于远程医疗、医疗影像传输等领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 工业互联网:5G通信技术可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维护等领域,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农业物联网:5G通信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自动化、精准农业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总结5G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梁嘉诚电子101 1011002006)摘要:移动通信从产生到后来的第一代(1G)、第二代(3G)、第三代(4G)的发展,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从维普网站上150篇中选了25篇总结后,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发展、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现在正在使用的3G的通信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发展、3G引言:目前移动通信是发展最快、技术更新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产业,是世界通信的主流产业。
移动通信从各个方面渗透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我们向前。
移动通信是一方或多方在移动的情况之下进行信息的交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1、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的早期。
由于技术的局限主要用短波和电子管技术,工作频率低,范围小,不适合大众使用,多适合于军方和船只。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由于半导体技术的使用,移动通信开始于公用。
(3)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使用频率的大幅度增加,美国公众蜂窝通信系统得到应用。
(4)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通信频率再次提高至900MHZ---1.9GHZ,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等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使得可以个人使用化,但由于设备等费用贵,难以完全大众化。
(5)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第三代通信兴起,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等发展起来,使移动通信真正的大众化了。
2、移动通信的种类移动通信是固定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者是移动物理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收音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移动物体。
移动通信的种类有多种。
集群移动通信,也叫大区制移动通信。
它可以和基站通信,也可经过基站和其他移动台还有市话用户之间进行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叫做小区制移动通信。
由于超短电波传播距离有限,为了使频率资源能充分利用,从而有一定的距离的小区能重复利用频率。
卫星移动通信。
运用卫星转发信号的移动通信,对于手持终端,可运用中低轨道的多颗卫星,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则运用赤道同步卫星能保证同通信的质量。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10.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第 三 代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IMT-2000 是 国 际 电 信 联 盟
(ITU)在1985年提出的, 工作在2000 MHz频段, 在 2002年投入商用系统, 当时称之为未来共用陆地移动 通信系统, 即FPLMTS。 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 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理会议(WARC)为IMT-2000分配了 230 MHz的频段。
ATIS)。 ·cdma 2000(Wideband CDMA(IS-95))(来自美国 TIA TR45.5)。 ·CDMAI(Multiband Synchronous DS-CDMA)(来自பைடு நூலகம்国 TTA)。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10.1.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过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指以现有的GSM移动通信系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多载波调制的方法有: (1) 多载波正交振幅调制(MC-QAM)。 把待传输的 数据流分解成多路低速率的子数据流, 每一路数据流 被编码成多进制 QAM码元, 再插入同步/引导码元, 分别去调制各个子信道的载波, 这些子载波综合在一 起 就 形 成 了 MC-QAM 信 号 , MC-16QAM 曾 经 用 于 Motorola公司开发的数字集群系统MIRS。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10.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10.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将各种业务结合起来,
用一个单一的全功能网络来实现, 与现有的第一代和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较,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以下几点:
移动通信标准
时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代表:美国的AMPS系统 ,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的NMT 系统,德国的C系统以及日本的HCMTS和NTT系统等
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 质量比有线电话差,而且当时国际标准化落后,有多种系统 标准,跨国漫游很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 数字网(ISDN)兼容等,目前1G已逐步被各国淘汰。
图2.2 电信业重组结构
重组后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南方的中国电信讲形成 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全面竞争的格局。在电信改革重组完成 之后,国家发放了三张3G牌照:TD-SCDMA牌照给了中国移 动;WCDMA牌照给了中国联通;CDMA2000的牌照给了中国电 信。3G牌照的发放形成了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 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 市场竞争主体,使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构架得 到完善。中国电信业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3G的发展也 将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3.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在移动通信中,按无线通信的使用频率和信息传输方式,其 无线电路工作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工制(同频单工)
(2)半双工 (3)全双工
3.3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率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
3.1移动通信的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移动通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 (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 (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影响; (4)频谱资源紧缺; (5)建网技术复杂; (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 高。
移动通信标准综述
一、绪论 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三、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 四、第三代移动系统及其演进 五、4G的研究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述作者:谢燕月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主流标准、核心技术和业务模式的综合概述,勾画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整体概貌,集中体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优越性、先进性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竞争力,并指出创新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核心技术业务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254-01迄今为止,移动通信已经历了三次洗礼,从最初的模拟移动通信,到后来的数字移动通信,再到如今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内涵在不断升华,技术在不断提升,系统在不断更新,体制在不断完善,移动通信正不断向着更高、更精的方向既快又好地发展。
1基本特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简而言之是指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它能够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何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这既是它的核心特征,也是它风靡全球的关键所在。
其具有全球性,高品质性,强功能性,移动性,业务性等特征。
2主流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确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这三个标准是在2000年5月写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执行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的。
这三大主流标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2.1 WCDMA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主要支持者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如爱立信、诺基亚等,以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日本公司,如富士通、夏普等。
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体制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支持可变速传输。
基站支持异步和同步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
2.2 CDMA2000CDMA2000,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首先提出的,目前韩国已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移动通信发展史综述
移动通信发展史综述摘要: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移动设备与网络相连的技术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动通信经历了从1G到5G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从1G到5G分别进行介绍,介绍了每一个时代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应用场景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移动通信、1G、2G、3G、4G、5G、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发展史综述一、1G(模拟式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模拟式移动通信系统(AMPS)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的1G移动通信技术。
1G通信系统容易受到干扰,且无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传输数据。
二、2G(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GSM)应运而生,这一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传输数据和短信。
三、3G(宽带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随着互联网的爆发,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2001年,3G技术正式引入,这一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还引入了视频通话等新型应用。
四、4G(LTE技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
2010年,4G技术正式推出,通过采用LTE技术,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视频点播等一系列新应用。
五、5G(5G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是当下移动通信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5G通信技术将支持更大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高的网络可靠性等一系列特性。
目前,5G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中。
总结: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得通信方式从模拟到数字化,再到网络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未来,5G技术将继续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和支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演进,人们的通讯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从最初的语音通话到现在的视频、图片、文字、语音多种形式的通讯方式,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DMA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f
解扩频后的信号频谱
白噪声
6
CDMA 多用户通信原理示意图
输入信号 #1 #2
扩频编码
A+0
解扩频
功率合成 输出信号
#1 #2
X
User A
User A Walsh 0
User B Walsh 1
User C Walsh 2
B+1 C+2
D+3
Walsh 0
X
Walsh 1
X
User B User C
9
1、覆盖范围大
覆盖半径是标准GSM的2倍。 覆盖1000 km2: GSM需要200个基
站,CDMA只需50 个基站。 在相同覆盖条件下,基站数量大为
减少,投资将相应减小。
10
2、容量大
决定CDMA系统容量的主要参数有:处理增 益、所需的信噪比、话音激活系数、频率复 用系数和扇区数目等。 CDMA系统容量高的原因是由于它的频率 复用系数远远超过其他制式的蜂窝系统,频 谱利用率高,另一主要因素是它使用了话音 激活技术。
第五章 CDMA基本原理
1
一、CDMA的基本概念
所谓CDMA,即在发送端使用各不相同的、 相互(准)正交的伪随机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 的信号;在收端则采用同样的伪随机地址码从 混合信号中解调检测出相应的信号。
800M CDMA频段是: 移动台:825MHz~835MHz 基 站:870MHz~880MHz
25
CDMA功率控制简介
功率控制的作用
• 克服远近效应、阴影效应 • 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发射功率 • 提高系统的容量
功率控制的目标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3G方兴未艾,4G的大潮就即将到来,物联网等的提出和实施,更促进了通信的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介绍我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
1 通信史话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电报、电话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电磁场理论的提出、电磁波的发现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推动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再加上 20 世纪 30 年代尤其是 50 年代后,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提出与实现,更使通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专业应运而生。
2专业发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前身为机电系,起源于北京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原理结业论文朱振华
无线通信原理结业论文学校: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移动通信系统特点及发展综述摘要: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TDMA CDMA FDMAAbstract: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development of history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DMA CDMA FDMA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者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的通信,即移动通信的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
1.2、移动通信的特点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
②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③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④频谱资源紧缺⑤建网技术复杂⑥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高。
1.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单工制(同频单工):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优点: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不需基站转接;收发使用同一频率,不需要天线共用装置;由于收发信机是交替工作的,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耗电较少,设备简单,造价便宜缺点:由于收发信机使用相同的频率,当附近有临近频率的电台工作时,就会造成强干扰,要避开强干扰的信道频率,就要允许工作信道的频率间隔教宽;当有两个电台同时发射时,会出现同频干扰;操作不方便半双工制(异频单工):收发信机分别使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
这种方式的移动台不需要天线公用装置,适合电池容量较小的设备,基站和移动台分别使用两个频率,基站是双工通话,移动台是按键通话,因此成为半双工优点:受临近电台干扰较小;有利于解决紧急呼叫问题;可使基站载频常发,移动台就处于杂音被抑制状态,不需要静噪调整缺点:按键操作不方便全双工制: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及展望选题理由移动通信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从移动通信技术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这门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为了让读者了解此方面的研究历史以及最新动向,故选择这个题目,梳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当今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纵观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早期发展阶段、改进完善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数字化成熟阶段。
目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然面对移动性管理困难、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4G设备性能的限制以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等难题。
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有: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完善与成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完善及普及;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图1、2、3、4、5、6、7。
参考文献27。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蜂窝通信系统数字化卫星移动通信1 引言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是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技术[1]。
它是目前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它较强的灵活性、强大的兼容性、高度自组织自适应性及传递信息的及时性使它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地区大多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带来了移动通信技术的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搜集及归纳整理,将移动通信发展至今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早期发展阶段、改进完善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数字化成熟阶段。
同时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也可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代。
本文认为,该领域目前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移动性管理困难、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4G设备性能限制以及网络安全性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梳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叙述数字化成熟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蜂窝通信系统的发展,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可能实现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完整word版)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综述(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1002班丁秋林u201013043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对3G与4G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演化的原因和主要体现方面,并详细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演进中主要要完成的技术突破。
论述了5G的概念和新技术,同时对5G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的分析。
【关键词】3G;4G;5G;移动通信;一.引言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追求已从单纯的语音业务扩展到多媒体业务,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需求,这使得人们努力改进和发展一些新的技术。
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热点是3G、4G和5G技术。
4G不仅是对3G的困难和局限的突破和演进,而且增强了服务质量、增加了带宽和降低了成本,而5G是一种完美的无线通信系统。
二.基本术语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3G),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于1985年提出的。
1996年,ITU将其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IMT-2000),后缀指其工作在2000MHZ频段,且预计于2000年商用。
2.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的概念可称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超过2Mbp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
对全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50Mbp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并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无线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三维虚拟现实通信。
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人、W-LAN、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
GSM基础知识介绍--GOOD分解
1、专业基础1.1GSM基础1.1.1GSM综述1、GSM的概念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它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较之以往的模拟移动通信,有较多的优点。
GSM的起源: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简称GSM系统,GSM原意为“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是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为开发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移动系统而成立的机构。
1987年GSM 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MOU)。
1989年GSM标准生效。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1992年世界上第一个GSM网在芬兰投入使用。
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GSM的组织结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增设了“特别移动小组”(TC-SMG),用以负责有关数字移动业务标准的制定。
2、GSM系统的技术性能1)使用频段、双工间隔:√GSM900:890~915MHz(上行)、935~960 MHz(下行)。
双工间隔:45 MHz,带宽:200KHzGSM1800:1710~1785 MHz(上行)、1805~1880 MHz(下行)。
双工间隔:95 MHz,带宽:200KHzGSM1900:1850~1910 MHz(上行)、1930~1990 MHz(下行)。
双工间隔:80 MHz,带宽:200KHz2)、选址方式√FDMA/TDMA:Freq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时分多址)3)、调制类型:√GMSK(BT=0.3)实际应用3、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主要应用范围GSM规范共有12章规范系列:01系列:概述02系列:业务方面03系列:网络方面04系列:MS-BS接口和规范(空中接口第2、3层)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09系列:网络互连10系列:暂缺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12系列:操作和维护重点掌握04、05、08系列4、GSM的主要特点:√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话音编码技术,使系统更具高频谱效率。
5G移动通信标准中文版深入浅出 5G移动通信标准和架构
5G移动通信标准中文版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标准和架构一、5G移动通信标准概述5G移动通信标准是当前全球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代表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最大的优势在于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这使得5G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5G移动通信标准架构5G移动通信标准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架构:5G网络架构采用扁平化、简洁化的设计理念,将网络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同时,5G网络架构也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
2、空口技术:5G空口技术采用了高频段、大规模天线输入输出(MIMO)、非正交多址(NOMA)等先进技术,使得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频谱分配:5G采用了多种频谱类型,包括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4、终端形态:5G终端形态多样化,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安全机制:5G在安全机制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采用了端到端加密、认证授权等安全技术,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三、5G移动通信标准的应用前景5G移动通信标准的应用前景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家居:5G技术可以使得智能家居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例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设备可以更加高效地互联互通。
2、智慧城市:5G技术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高效、安全的通信支持,促进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3、工业互联网:5G技术可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实现工厂自动化、智能制造等目标。
4、医疗健康:5G技术可以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远程医疗、实时监控等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质量。
5、无人驾驶:5G技术可以为无人驾驶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通信支持,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
6、VR/AR:5G技术可以使得VR/AR更加流畅和真实,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7、物联网:5G技术可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
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
切换与漫游的目的是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11.载波:基站用于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频率。
12.信道(Channel):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息通道,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3.信道号:移动通信使用载频所对应的信道编号。
14.物理信道:是指一个时隙(约577us,156.25个比特)。
在GSM900频段的上行(890~915MHz)或下行(935~960MHz) 频率范围内分配了124个载波频率,简称载频。
各个载频间的间隔为200KHz,上行与下行载频是成对的,每对载频的间隔为45 MHz。
TDMA中每个载频上按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隙(Slot),这样的一个时隙称为物理信道,GSM的一个载频可提供8个物理信道,一个载频上连续的8个时隙组成一个TDMA帧。
15.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所传输的内容就是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有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道(CCH)。
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数据业务,控制信道用于传输信令或同步数据. 16.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此信道用来向移动台发送小区的通用信息,如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息以及同步信息,移动台则周期性地监听BCCH,以获取BCCH上的如下信息,它决定了蜂窝接入的规则.17.SDCCH--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用于传送基站和移动台间的指令与信道指配信息,如鉴权、登记信息消息等,此信道在呼叫建立期间支持双向数据传输以及短消息业务的传送。
18.TCH--业务信道,用于传送用户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信道;19.BSIC--Base Station Indentify Code 基站识别码;20.LAC--Location Area Code 定位区编码(小区位置码);21.CID--Cell Identity 小区身份;22.多址: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一个用户进行通话,许多同时通话的用户相互以信道来区分,这就是多址。
23.干扰:是蜂窝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干扰来源包括同小区中的另一个移动台、相邻小区中正在进行的通话、使用相同或相邻频率的其它基站、或者无意中渗入蜂窝系统频带范围的任何非蜂窝系统。
语音信道上的干扰会导致串话,使用户听到了背景的干扰,信令信道上的干扰则会导致数字信号发送上的错误,而造成呼叫遗漏或阻塞。
24.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
25.同频干扰:同频小区之间的干扰叫做同频干扰,为了减少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26.邻频干扰: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的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叫作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因为接收滤波器不理想,使得相邻频率的信号泄漏到了传输带宽内而引起的。
27.直放站:(中继器,repeater)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直放站位于基站与移动台之间,中继传输两者间的双向射频信号,用来填补基站覆盖盲区或延伸覆盖区。
28.室内覆盖系统:由宏蜂窝或微蜂窝提供信号源,通过天馈系统,直接将射频信号引到需要的区域,我们称为室内覆盖系统。
29.孤岛效应: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当基站位置过高时,其覆盖的范围就会增大,由于遮挡物少,以及不同密度空气层的折射,信号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此时手机可能会收到该基站信号。
但由于手机信号较弱,上行信号却无法到达该基站,形成“孤岛效应”。
应采用合理规划基站位置的方法解决。
30.乒乓效应:GSM系统中,所有的切换都是硬切换.当切换发生时,手机总是先释放原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基站过度区域或扇区之间,两个基站或扇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31.话务量:是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
所指呼叫话务量,是指单位时间(1小时)内进行的平均电话交换量,表达式如下:A=c·t。
c---每小时平均呼叫次数(包括呼叫成功和呼叫失败的次数) t。
---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的时间(包括接续时间和通信时间) ,如果t。
以小时为单位,则话务量A的单位是爱尔兰(Erl)。
32.误码率:通话质量的网络评价指标。
通话质量分为8个等级,分别用0~7表示,0=0% 1=0.2% 2=0.4% 3=0.8% 4=1.6% 5=3.2% 6=6.4% 7=12.8%33.掉话率:单位时间内通话过程中断话的次数与总通话次数的比值。
34.呼损率:单位时间呼叫不成功的次数与申请次数之比。
35.接通率:单位时间呼叫(主叫与被叫)被接通的次数与申请次数之比。
36.驻波比: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因各部件的连接阻抗不匹配,导致有反射波的存在,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称为驻波比。
37.带宽:工作频率的宽度;直放站带宽:直放站的系统增益比峰值下降3dB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38.增益:信号的放大量;39.带内平坦度:工作频带内不同频率上最大和最小信号的差值(峰峰值),要求此差值﹤3dB。
40.带外抑制:工作频带之外信号的衰减量;表现为直放站对在工作带宽外所获得的信号增益的抑制程度。
41.噪声系数:输入端信噪比与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噪声系数表示放大器输出端信噪比与输入端信噪比相比的恶化程度。
42.三阶互调: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作用,使两个传送信号彼此混频而产生的三阶新的频率成份。
计算公式:IM3=2ƒ1±ƒ2或IM3=2ƒ2±ƒ143.隔离度:两个通信端口之间的损耗或衰减量。
44.杂散:除了有用信号之外的发射成份。
45.时延:信号传输时间的延迟量。
46.dB :两个量的比值对数,是一个相对值;计算公式为:电压G(dB)=20Lg(V2/V1);功率G(dB)=10Lg(p2/p 1);47.dBm :功率的计量单位,规定0dBm=1mv;计算公式为:P(dBm)=10Lg[P(W)/1mW];48.dBi :天线增益值(相对于各向同性点源天线的增益相值)。
49.最大输出功率:保证直放站正常工作下所能得到的最大有效输出功率,一般是指直放站1dB压缩点的输出功率。
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即指当输出功率达到进入饱和状态的临界点时,回退1dB所对应的输出功率,是直放站工作在线性工作区内的最大输出功率。
50.隔离度计算:收发隔离度即信源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空中路径衰减值,其大小直接影响着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在确定天线位置后,一定要测量隔离度。
直放站前向输出功率比反向输出功率大,主要考虑前向链路的收发隔离度。
收发隔离度分为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
直放站收发信隔离度的要求如下:隔离度I≥直放站实际工作增益G + 10dB 水平隔离度Lh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og10(d/λ)-(Gt+Gr)+(Xt+Xr) 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单位:米),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单位:dB),Xt、X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前后比(单位:dB)垂直隔离度Lv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v=28.0+40log10(d/λ) d 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单位:米),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51.设计技术指标: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0.025Erl。
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话音信道(TCH)呼损为2%;控制信道(SDCCH)呼损为0.1%。
干扰保护比:同频干扰保护比:C/I ≥12dB(不开跳频)C/I ≥9dB(开跳频)。
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6dB;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38dB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室内≥-85dBm,电梯≥-90dBm,室外≥-93dBm。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的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宜在10~15dBm/每载波之间,电梯井内天线发射功率可到20dBm/每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