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步骤
第一步:构建理念,先学后教。

教师首先要学习高效课堂的理念,明确操作规程,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大胆地树立“退居二线”、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做到“倒空传统教学的瓶子”,“装满高效教学的瓶子”。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高效教学理念。

第二步:自主预习,师生共备。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课前自主预习,努力完成课程文本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

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提炼将学生“问题”吸收到教学设计中,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和个性化指导计划,真正做到“师生共备”。

第三步:体验生成,生命课堂。

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突现学生主体性,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

重视学生潜能开发,提高学生理解事物、感知问题、记忆知识的综合能力。

接纳和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科学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评价中树立学生自信,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成长。

第四步:多元拓展,合作探究。

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后拓展的新方法、新途径,除了完成全部习题性作业以外,要在如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持续发展方面做深入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后拓展学习。

提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时间和机会,提供自主训练、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平台,提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拓展中都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第五步:全面评价,缩小差异。

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

通过适应性评价,缩小学生差异,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上述五个环节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行为,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全面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保证课题实验质量。

二、高效课堂的实施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从课堂教学评价层面来看,高效课堂具有科学、民主、积极、开放、尊重和高效六大要素。

一是科学,是指依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科学习特点,正确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二是民主,是指在课堂
上人人平等,每个学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三是积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四是开放,是指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和机械的学习观,课内课外相结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现实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上,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五是尊重,是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适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原则,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飞的飞,能跑的跑,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天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六是高效,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好、目标达成度高。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同时,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坚持“问题即课堂、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引领广大教师揪住问题不放,一个一个解决,才能确保教改走向成功。

要落实“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的校本教研模式,以“四定”的要求,即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规范教研流程,保障教研的效果,切实解决高效课堂推进中的现实问题。

同时,在坚持课题带动战略的同时,大力倡导小课题研究,确保研有成效。

一要关注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二要提倡个人反思,一个教师多了一份反思,就多了一份提高,与优秀教师就接近了一步。

(三)用心实践,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落实“五还”“两提高”的教学策略。

“五还”: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组织教学的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自主学习的时
间不少于20分钟。

二是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多个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是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是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五是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两提高”: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措施保障,多种形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保障高效课堂建设顺利进行的方法,一是典型引路。

要树立典型学校,充分发挥好实验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其他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参与到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来。

要树立典型教师,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如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表彰奖励等,使更多的教师学有榜样,比有奔头。

二是建立反思与评价机制。

高效课堂能否有效推进,其核心是学校建立起有效的反思与评价机制,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对照高效课堂理念和标准寻找差距,使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三是搭建展示平台。

教研室要通过举办高效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研讨会、现场会等形式,以促进相互间
的交流与提高。

(五)领导重视,充分发挥校长“领头羊”作用
校长要把高效课堂作为一把手工程,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主动进课堂,亲自抓教改,和教师一起研究和解决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高效课堂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撑、专业引领和后勤保障,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三者统一到高效课堂上来,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

顽固不化的结果只能是淘汰出局。

好学校无一不是改革发展的产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让学校越来越好;不思改革和因循守旧只能让学校越办越差。

从教育改革的实践看,“高效课堂”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三、正确处理好传统和改革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处理好传统与改革的关系,要螺旋式推进。

(一)正确认识传统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传统和改革应该是辩正的关系,传统教学要为课程改革提供参照系统,教学改革要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精髓为前提。

不要形而上学地偏重一极,既不要死抱住传统不放,也不要简单地认为一改就灵。

实际工作中,要把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理念、好的做法保留下来,同时要融会课程改革
的一些新的理论。

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归宿,不要被一些玄虚的所谓理念所迷惑。

要对学生有严格的规范和训练,要让学生形成扎实的科学文化基本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许多落后的东西,比如“死灌、死练”,威吓摧残儿童等做法,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健康、愉快、充实成长。

(二)正确处理培优和面向大多数的关系
一般地讲这二者并不矛盾,如果大多数成绩好,培优工作也会不错。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参差不齐、教学的起点难以科学地确定等困难,往往造成培优和面向大多数都达不到理想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要研究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教育统计学表明,在任何一个学习群体中,学生学业水平都会呈“正态分布”,即学生都会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而且两端数值小,中间数值大。

教学时应该仔细研究三个群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使每个群体都有所进步,最终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

对优秀生要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加深难度;对中等生要通过高效课堂使他们会学;对学困生首要的问题是要让他们学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使他们会学。

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在哪一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有多大。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
来)、系统(将知识系统化)、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教学基本上沿循的是这种理论,因此,我们要研究学生具体在哪个过程上出现了问题,然后再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