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
一年级位置的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学会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玩具或教具,如小汽车、小球等3. 彩色卡片,写有“上”、“下”、“左”、“右”等字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玩具或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玩具或教具的位置。
2. 提问:玩具或教具在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新课教学1. 教师讲解位置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 例如:玩具在桌子上面,小球在盒子里面。
2. 学生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
- 教师出示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让学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
3. 游戏环节-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写有方位词的彩色卡片。
- 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或教具,小组内成员要根据卡片上的方位词描述玩具或教具的位置。
- 做得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小奖励。
4. 练习环节-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图片,每张图片中都有不同的物体。
- 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尝试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人物或物体的位置。
2. 学生互相提问,描述对方或自己家里的物品位置。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位置的概念和方位词的使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和练习环节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家里物品的位置。
2.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鼓励孩子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位置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2. 培养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基本方位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描述找到相应位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位置的概念。
2. 利用图片、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词。
3. 采用分组讨论、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如排队、找座位等,引出位置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并利用教具进行演示。
3. 练习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描述位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如“找朋友”、“抢座位”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位置描述练习,如描述家中的物品位置。
2. 绘制一幅简单的位置图,标出家中主要物品的位置。
3. 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观察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绘制的位置图,了解学生对基本方位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校园寻宝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位置知识。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如家庭位置描述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巩固学生对位置的理解。
九、复习与巩固:1. 通过课堂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范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
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1.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词。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位置”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画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描述一下周围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所学知识描述它们的位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下、左、右”,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述位置?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连贯性。
十二、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辅: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等。
十三、教学进度: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位置”的概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针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认位置》一单元内容,适合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位置概念,能够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提高了日常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位置概念,能够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锻炼观察能力,提高对日常物品位置描述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精确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力培养,掌握位置概念和位置语言的应用。
•练习使用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精确表达的习惯。
教学难点•符号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建立位置概念,准确理解使用位置语言和符号。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准备白板和黑板笔。
•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小组讨论。
•准备相关物品,如书、椅子、黄板等,用于位置描述。
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体的位置,让他们进行位置描述。
2.结合学生口述的位置描述,来指导大家明确位置语言的定义和使用。
3.向学生介绍使用符号的位置描述方法。
讲授1.完成《认位置》课本的自学任务。
2.引导学生使用位置符号进行位置描述,克服位置符号应用不熟练的问题。
3.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黄板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由学生自己来尝试描述其他物体位置关系。
练习1.布置学生根据所学方法,用符号描述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练习椅子排列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位置描述。
3.学生利用板书的位置符号来描述自己在教室中走的路径,并整理出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的路径描述。
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练习的位置描述,并对自己所掌握的位置语言和位置符号进行巩固。
评估1.对学生对学习所涉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其观察能力、使用符号的能力以及对比短语的掌握。
2.对学生的物体位置描述的表达能力、符合语言逻辑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课本作业,并进行相关反思。
2.整理所学习的位置符号,并练习进行相应的位置描述。
《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
《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
(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
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建立“位置”的概念,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动物卡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座位图、小动物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让学生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
3. 教学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位置。
4. 游戏环节:组织“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位置关系的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过于依赖实际操作,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下、前后、左右,还有哪些位置关系?2. 学生举例说明,如里外、高低等位置关系。
3. 教师总结:位置关系有很多种,我们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强调:位置关系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运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上、下、左、右、前、后。
2.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学生座位表、小动物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位置的相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含义。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中小动物的位置。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描述家人在家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挂图和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
2. 第二步:让学生用卡片上的物体摆一摆,换一换位置,用语言描述新的位置。
3.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第四步: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位置的认识程度。
5.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感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课件。
教学程序:一、生活情境导入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引导:你的上面是什么?你的下面是什么?你的前面是什么?那你的后面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1.创设情境,初步体验上下。
(1)联系生活,师问:大家去过武汉长江大桥吗?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2)点击图片播放动画,教室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①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图上有什么?②看看他们的位置,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③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长,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④怎样才能说清楚呢?板书:___在___的上面,___在___的下面学生试着说。
小结: 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1)摆一摆。
①听口令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导文书的上面,说一说: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②同伴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
在教室里,你在谁的上面,你又在谁的下面呢?你在谁的前面?你在谁的后面?四、创设情境、理解前后1.点击课件图片,播放卡车、大巴开进的动画。
(1)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板书:___在___的前面,___在___的后面。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
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2. 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与应用;
2. 物体在图形中的位置判断。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方位词的图片及与之相关的练题;
2. 实物道具:用于示范方位关系的实物物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 呈现图片:展示包含不同方位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物
体的位置。
2. 引导讨论:问学生图片中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并鼓励他们用方位词回答。
正文
1. 引入方位词:通过示范实物道具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研究
方位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图形判断:教师呈现一系列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物体
位置,并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 练训练: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
使用方位词。
结束
1. 总结复:回顾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进行简单的复题。
2. 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与方位词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一
同探讨解答。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在
图形判断中的能力。
2. 练成绩: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图形判断的准确性。
六、拓展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进一步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描述位置关系。
以上为《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能正确理解“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2) 利用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位置的认识》2.2 课型:新授课2.3 教学内容:(1) 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掌握“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概念。
(2) 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直观演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位置关系。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5.2 探究新知(1) 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2)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位置问题。
5.3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知。
5.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5.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幅教室的全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我会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找家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兔子在森林里迷路了,需要根据其他动物给出的方位信息找到家。这个故事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方位词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认位置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空间图形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的概念和用法。我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方位词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的认识》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准确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不同位置的物体。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者课堂环境,注意不同的物体所在的位置。
2. 提问学生:“你能在哪里找到老师?”“你的座位在哪里?”等,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出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
第二章:基本位置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位置概念。
2. 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基本位置。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位置概念。
2. 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基本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位置概念。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不同位置的物体。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者课堂环境,注意不同的物体所在的位置。
2. 讲解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位置概念,并用动作和实物展示。
3.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给定的物体的基本位置。
第三章:相对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
2. 能够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 掌握判断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不同位置的物体。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者课堂环境,注意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讲解相对位置的概念,并用动作和实物展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3. 让学生尝试判断给定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用语言描述。
第四章:位置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位置》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尚在形成中,对于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导和实际操作,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位置关系,通过游戏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描述位置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如小鸟、小鱼、小狗等,用于表示不同的物体。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画图表示物体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如小鸟在小鱼的上面,小狗在小鱼的左边等。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
每组选择一张小动物的图片,用笔在白纸上画出该动物的位置。
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一下其他小组动物的位置关系。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学会使用位置词汇进行简单的位置描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位置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位置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左、右”等基本的位置概念。
学会正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即物体位置关系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位置词汇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探究学习:开展“找位置”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例如,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描述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
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规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鼓励他们相互补充和完善。
实践应用: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位置接龙”、“找宝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位置现象,如教室内的物品摆放、街道上的交通标志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家具的位置关系,并绘制简单的位置图。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强调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参照物下物体位置的变化。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行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位置概念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物品位置关系,引发学生对位置的思考。
2.学习位置概念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
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位置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如摆放物品、描述物品位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位置概念解决,如找朋友、摆放物品等。
6.课堂作业设计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课堂练习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等,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运用位置概念。
2.开展课外活动,如户外观察、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位置概念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教具:各种实物、图片等。
2.课件:有趣的画面、动画等。
3.网络资源:有关位置概念的教学案例、游戏等。
九、教学建议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统编版秋季一年级上册数学《认位置》教学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或作业来评估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整体掌握情况。
十一、教学调整与改进
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3.教师应定期回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二十二、教学创新与实验
1.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利用增强现实(AR)或虚拟现实(VR)技术来增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2.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教学实验,对比不同教学策略的效果,以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十三、教学合作与共享
1.教师应与同事共享教学资源和方法,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可以参与学校或区域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教学专业发展。
(3)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置问题,如:“小明在图书馆的左边,小红在图书馆的右边,请问小华在哪里?”引导学生运用位置概念解决问题。
3.练习巩固
(1)教材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认位置》的相关练习题。
(2)课堂互动
教师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一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位置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十、教学总结
1.在学期末,教师应总结整个学期的教学成果,包括学生在位置概念上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应根据总结的结果,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和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新学期中继续进步。
二十一、教学档案管理
1.教师应建立完整的教学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录、评价结果、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等。
2.教师应定期更新教学档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于未来的教学参考和跟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1教学目的: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电话、两扇门、贴上电影院座位号码、48张动物图、48张房屋图、24张方格纸、48张电影票。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电影票、一幅住宅图、一幅动物图、一只水彩笔,一张方格纸,七颗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引入:(响起电话声)“咦,电话铃响了,我们来接听一下!”“喂,你好,请问是---小学吗?我是来听课的,可我找不到阶梯教室,请问阶梯教室在哪里?”谁告诉这位老师?(学生回答)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个阶梯教室所处的位置。
任何物体都有它所处的位置,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这节课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体会感悟,学-新知。
(一)学-例1。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谈话:早晨,小动物们在做操了。
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在这么多小动物里,有一个是孙老师最喜欢的,它在第四排第二个,根据你的经验,能找到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小兔;(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小猫;(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小狗。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小猪。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第一章:认识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如上、下、左、右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家庭、学校等。
第二章:方位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东、南、西、北等。
2. 培养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位词的认识。
2. 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方位词。
2. 难点:用方位词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认识方位词。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方位词。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方位词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家庭、学校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图 1认识位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70页。
[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能辨认左右、上下、前后,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2.通过对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发现左右的相对性,感受生活中准确辨别左右的有序性。
3.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左右。
[教学难点]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戏。
(出示课件,见图1)怎么玩呢?老师想邀请一位学生做游戏,给同学们做个榜样,谁愿意来?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
师:你想玩这个游戏吗?现在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拍得对,开始吧。
学生两人合作,一起做游戏。
师:做游戏时,你觉得什么比较难?预设:左右。
【设计意图】基于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采用拍手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新知,既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图 2二、你说我讲,认识位置(一)认识左右1.初步认识左右。
师:想一想:你经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左手做哪些事?预设1:我们用右手写字,左手按纸。
预设2:走路时靠右行。
预设3: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
预设4:上课时用右手举手发言。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
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见图2)师: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
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事情。
师:考考你:现在你能分清左右了吗?举左手,举右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认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环境里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要求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教室挂图。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盒。
教法学法:
1.启发诱导,激发求知欲。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促成。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小学生就有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想一想练一练,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家猜一猜?{教师在空中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激发学生求知欲}
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位置,看一看.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3.板书:认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室图
(1)a.图上画的是仕么地方?画上画了些仕么?
b.上课时同学们要发言,我们要举哪一边的手?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好那另一边的手是
……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课桌上的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那么书本又在作业本的哪一面?
c.谁还能像这样看着图说一说呢?
(2).谁能完整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析清楚,认清位置。
2.想想做做。
{1}做游戏。
a.教师示范。
b.师生共同游戏。
(教师下口令,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2)想想做做2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3)想想做做3
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
(4)想想做做4(摆一摆)
a.帮助孩子理解题意。
b.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说一说。
(5)想想做做5
a.教师示范说一说。
b.集体交流,说一说,看其他小朋友可以怎么说。
(6)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位置,今后在日常生活种经常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清楚。
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位置,并用手指一指?(让小朋友们自主发言,想一想说一说,今天都学了些什么知识,便于总结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
●四、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下、左右、前后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玩具坦克在小男孩的()边,小狗在小男孩的()边,剪刀在小狗的()面,小狗在剪刀的()面。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