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5、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三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原历史的发展 四、分裂割据的局面下,北方政权更替频繁,战争
• 2、类型
•父死子继,自行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户籍,不纳贡 赋。
三、唐后期政治与经济
• (一)财政经济改革 • (二)政治困扰
1、削藩行动 2、南衙北司之争 3、牛李党争
1、
(1) (2)
(一)财政经济改革
(3)
2、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施两税法,扩大了财政 收入。
(二)政治困挠 1、“削藩”行动——(1)经过
第三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 三、唐后期政治与经济 四、短促的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一)爆发的原因 (二)过程 (三)影响
(一)爆发的原因
• 1、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的统治危机:宠爱 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 吏治黑暗。
杜甫《丽人行》 白居易《长恨歌》
虢国夫人游春图
• (2)募兵制的推行 招募民间强壮入伍,不
问出身来历,皆官给资粮,长 期服役,甚至还可携带家属随 军居住,往往父子兄弟相代为 兵,成为职业雇佣兵。(招内 地人--边地人)
与府兵制下,将兵分离不 同,募兵制下兵将联系紧密, 边将得以专兵。
• (3)以蕃将为节度使
开元后期李林甫为相,为专宠固位,杜 绝节度使入相之途,奏请擢用没有家世背景 的蕃将镇边,称其质朴勇敢,且无党羽,用 之有利无弊。
唐前期,异族人才所
如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仆固怀恩、 李光弼、李怀仙、安禄山等。
(二)过程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黄巢起义(875年—884年)
唐朝末年,王仙 芝、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爆发。起义军曾 一度攻占了长安,最 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 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
唐朝的兴亡过程
朱温(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 帝后又改名朱晃。朱温酷爱女色,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 912年,朱温被其次子朱友珪所杀。923年,后梁被后唐李存 勖所灭。
唐玄宗逃往四川
长安
马嵬驿
灵武即位
马嵬民众拦阻玄 宗请留,玄宗不从, 逃亡成都,太子李亨 留下。756年李亨即 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即位后派郭子 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平 叛,763年,安史之 乱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嵬驿。随行将士处死 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 。
2.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 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 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 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 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 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 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
严重后果是什么(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C.形成五代十国
B
)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C.唐太宗 B.隋炀帝 D.唐玄宗
整理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1860年,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刀耕火种、土地公有;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麻纺、丝纺);早期铜器;彩陶(蛋壳黑陶);
奴隶制社会开始
政治:国家产生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经济: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刀耕火种。
文化: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
夏
(约BC21C-约BC16C)
约BC21C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经济:
农业:井田制
商业:流通骨贝和铜贝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BC475战国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生产力提高,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政治: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察举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黄巢起义简介素材 川教版
黄巢起义简介1、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
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
这次农民战争爆发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发展的转折阶段。
2、吃人现象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朝末期。
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食人纪录。
这一份骇人听闻的食人纪录,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
按照历史教科书,黄巢是农民革命领袖,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推翻封建统治的行径,那是具有革命的进步的意义,是毫无疑问的。
但若是以毛泽东提倡的两分法的观点看,不那么以偏概全,不那么一白遮百丑,而取实事求是精神,这位革命领袖在荼毒非统治阶层的普通老百姓的手段上,历史上那些声名狼藉的屠夫,比之于他,都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只有他能够用“敲骨吸髓”四字,形容他的食人的残杀方式。
当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铁与血的较量中,你不能将敌人消灭,对手也会将你毫不留情地除掉。
所以,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
第5课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
第5课 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
1.爆发原因 736年左右,上在位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时李林甫为相,时谓之“口蜜腹剑”,安禄山得 宠。张九龄因谏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 无复直言。
(5)过分重用胡人
又玄宗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战功进,尊宠间己,乃 请专用蕃将,于是诸道节度多用胡 人,其所带镇兵, 间亦杂有大量之胡 卒。其先本用兵防胡 ,其后乃变 为豢胡 为兵,全失本意。
…… 唐人既不严种姓之防,又不能注意于国家民族的 文化教育,而徒养诸胡为爪牙,欲藉以为噬搏之用, 则宜酿成此旷古未有之大祸矣。 安、史之乱,蔓延大河南北,破两京,延及九年。 讨平安、史乱的诸将,亦几乎尽是胡 人。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明皇幸蜀图
马嵬驿之变
2.安史之乱的经过(755——763年)
755年,范阳起兵,一路南 下,入河北,渡黄河,攻 占东都洛阳。
756年,攻克潼关,入长安。 756年,唐玄宗逃往成都。
756年,太子在灵武登基, 是为唐肃宗。任命郭子仪、 李光弼平叛。
763年,历时近八年的安 史之乱结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地方权力过大,外重内轻
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为防止边倕各 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
唐代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管理军事,而且 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兼管辖区内的 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
唐朝对节度使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边疆的节 度使权力越来愈大。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华清池“莲花 汤”
元杂剧《唐明皇 秋夜梧桐雨》插图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 史思明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 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 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士兵哗变。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二 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 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废立君主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僖宗 ← 懿宗 ← 宣宗 ← 武宗
↓
昭宗 →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 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
四、五代十国
黄 巢 起 义
875~884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开封
开封 开封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 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 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 义儿传》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马殷 刘隐、刘岩 高季兴 刘崇
1、宦官专兵
2、宦官参掌机要
“四贵”:左右枢密,左右神策军护 军中尉。
南衙北司之争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2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2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0
0
0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 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
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
的政治局面。
0
0
0
0
一、安史之乱 755年, 安禄山 ______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757年,唐朝收复了______ 长安 洛阳 史思明 763 年最终被平 和____ __。不久, ____ __又举兵反唐。直到________ 定。 二、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史称“_________”。
0
0
0
0
探究 一
安史之乱
755—763年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 益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 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 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
0
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0 0
0
2.安史之乱的影响?
(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
经济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 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
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0
0
0
0
探究 二
藩镇割据
0 0 0
探究 三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概要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三.五代十国
1.天宝政局
(1)唐朝中央政治局势
——盛世的隐忧
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爱杨贵妃,终日歌舞 饮宴,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藩镇割据
二.藩镇割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 据 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的表现:
军事上: 拥有庞大的军队 经济上: 赋税不上交中央 政治上: 自行任命官吏,节度使父死子继 危害: 破坏国家的统一 加剧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战争不断,社会混乱, 削弱唐朝统治,加速唐朝灭亡
新课探究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朝 根本原因: 政,任用奸臣,唐朝政治 日趋腐败,统治阶级享乐 之风盛行。
直接原因: 安禄山有骑兵叛乱的实力于 野心,与杨国忠有矛盾冲突
唐玄宗李隆基
2.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 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 “安史之乱”。叛军南渡 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 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叛 军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 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地图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 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
黄巢
朱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五代简表
政权 后梁 后唐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年代 907—923 923—937 都城 开封 洛阳
后晋
后汉 后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936—947
947—951 951—960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封
开封 开封
十国简表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后蜀 吴
王建
孟知祥 杨行密
891-925
926-965 892-937
五代之乱,朝廷之威令不行。 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 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五代姑息藩镇》 条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 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 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 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 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 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 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 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 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 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 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 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 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 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一晚、年隋 的瓷朝李兴隆亡基:(58“1专-6以18声) 色自娱” 北庭都类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南百北千走雪家向似大围街棋十局一,条十,二东街西如十种四菜条越畦”瓷青瓷
影 视 剧 中 的 大 唐 盛 世
2、民族关系
(1)唐与突厥 (战争→设置机构) ①东突厥:唐太宗时,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 ②西突厥:唐高宗时,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宏大”却是松弛
中原的皇帝 草原的“天可汗”
的一片。
——许倬云
唐玄宗时期的天宝10节度使
天宝年间历任节度使名单(部分): 高仙芝,李光弼,仆固怀恩,安禄山,鲜于仲通,...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盛极而衰 (755-763)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 晚年的李隆基:“专以声色自娱”
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隋朝兴亡(581-618)
CONTENT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 。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目 朱雀大街长5公里,宽达150米至155米
01 ·隋朝 短 4倍,明清北京城的1.
录 晚年的李隆基:“专以声色自娱”
04跳出循环看两汉·文化繁荣
02 ·唐朝 (即长安,建筑工期:581-613)
布局:宫城、皇城、外郭城,
盛
暴君≠昏君(有功无德)
03 ·五代十国 乱 汉代厚重,唐代宏达,“厚重”可以说是充实的一块,“宏大”却是松弛的一片。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一百零八坊对应着108位神灵(天罡、地煞)
2019-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评-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这段话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削弱和分割相权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3.“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十一
肆予小子,获缵鸿业,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 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 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 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己,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 千里。赋车籍马,远近骚然;行赍居送,众庶劳止。或一 日屡交锋刃,或连年不解甲胄。祀奠乏主,室家靡依。生 死流离,怨气凝结。力役不息,田莱多荒。暴命峻于诛求, 疲氓空于杼轴。转死沟壑,离去乡闾。邑里丘墟,人烟断 绝。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至乱阶, 变兴都邑。贼臣乘衅,肆逆滔天。曾莫愧畏,敢行陵逼。 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辱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痛心腼 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深谷。……兵兴累年,海 内骚扰,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朕实不君,人则何罪!
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 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 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 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世者 也。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 也。 《资治通鉴》卷263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 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 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 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 枢密,所谓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 已成,虽有英君察相亦无如之何矣。…禁 军全归宦寺,其后又有枢密之职,凡承受 诏旨,出纳王命多委之,于是机务之重又 为所参预。是二者皆极要重之地,有一已 足揽权树威,挟制中外,况二者尽为其所 操乎?《廿二史札记》卷20 “唐代宦官之祸”条
第十一章 割据倾向的再现: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二 安史乱后的唐朝中央 三 五代十国
一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关内道 京畿道 关内道 河南道 都畿道 河南道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常见名词1.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2. 大索貌阅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
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对户籍加强管理,防止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585年)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人查对户口,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如有不实,正党长流配远方;并规定大功(堂兄弟)之下皆令分居。
有告发者受赏。
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规定有户口中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为输赋役。
计搜得壮丁23000,人口641500。
3. 输籍定样亦称输籍法,隋代划分户等的办法,是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接受高颎的建议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即把各级民户向政府所输租税,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由中央将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颁发各地,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民户各随近便,五党或三党(百户为党)为一团,依定样定户等上下。
既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营私舞弊,又可把依附豪强的农民吸引过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4 《开皇律》: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情况,即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5.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队伍,由翟让、李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