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规则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规则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生产、科研、试验、管理等活动的人员,以及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和处理的设备、设施。

三、防静电原则1. 静电防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

2.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四、防静电措施1. 设备设施(1)静电敏感设备应采取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定期进行除油、除锈、除污等处理。

(3)静电敏感材料应存放在防静电柜或防静电容器中。

2. 操作人员(1)静电敏感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

(2)操作人员应掌握防静电知识,熟悉防静电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环境控制(1)静电敏感区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45%以上。

(2)静电敏感区域应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

(3)静电敏感区域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

五、防静电管理制度1. 防静电设施的管理(1)防静电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2)防静电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复。

2. 防静电知识的宣传与培训(1)公司应定期开展防静电知识宣传活动。

(2)公司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静电事故的处理(1)发生静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2)静电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3)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静电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防静电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 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

七、奖惩1. 对在防静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静电管理制度,造成静电事故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周围环境中正负电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电荷现象。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生产品质的稳定性,制定和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势在必行。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静电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适用于所有从事静电敏感性产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的部门和人员。

2. 职责和义务(1)企业领导层应高度重视静电管理问题,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的有效性;(2)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3)员工应遵守防静电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对静电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3. 静电管理措施(1)建立标识系统:对静电敏感区域、静电防护区域、禁止静电防护区域进行标识,明确区域边界;(2)静电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静电防护设施,包括静电地线、静电导电储存箱等;(3)仪器仪表的选择: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仪器仪表;(4)人员防护:员工在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前应配戴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并定期进行漏电检测等。

三、操作规程1. 静电敏感物品的处理(1)静电敏感物品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装配和加工,严禁在非防静电区域进行操作;(2)操作人员在接触静电敏感物品前,应先进行静电放电,确保身体不带电。

2. 储存和运输(1)静电敏感物品的储存区域应符合防静电要求,且定期进行检查;(2)在静电敏感物品的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物品不受静电影响。

3. 清洁和维护(1)清洁工作应使用防静电材料,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2)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止静电故障的发生。

4. 静电事故的处理(1)一旦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2)对静电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监督1. 培训计划(1)对新员工进行静电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制度概述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具备引起电火花和电击伤害的潜在危险。

为了确保工作安全、保护设备和产品免受静电损害,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2.1 静电风险评估在建设或调整工作场所时,应进行静电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评估应包括工作环境、材料、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确保全面准确的风险识别。

2.2 静电接地所有与电气设备相关的设备、工具、机械零部件和金属器皿都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静电的及时释放。

接地系统应经定期检查和测试,确认其有效性。

2.3 静电防护装备根据工作场所的静电风险评估结果,有必要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鞋、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等防护装备,以防止静电积聚和释放。

2.4 电气设备管理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以减少静电风险。

2.5 静电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原理、危害及防护方法等。

三、操作规程3.1 工作人员行为要求3.1.1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并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

3.1.2 在静电敏感区域操作时,禁止穿戴带有塑料、橡胶等材料的鞋子,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3.1.3 禁止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禁止或未经批准的设备和工具。

3.1.4 在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清除工作区域的静电积聚,防止静电危险。

3.2 静电地板和静电防护区域3.2.1 静电防护区域应使用特殊的防静电地板和静电消除装置,以确保地面是导电的,减少静电积聚。

3.2.2 工作人员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工作,禁止在该区域内使用无防静电措施的非必需设备。

3.3 静电敏感工艺流程3.3.1 静电敏感工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3.3.2 禁止在静电敏感工艺过程中使用有可能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防雷、防静电工作,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单位内所有人员、设备和场所。

第三条本单位成立防雷、防静电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内的防雷、防静电工作。

第二章防雷第四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雷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五条本单位应配备并定期检测防雷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六条在雷雨天气或雷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本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关闭窗户和门窗,防止雷电进入室内;2. 减少人员在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3. 严禁在高处、露天场所或者没有防雷措施的场所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应进行防雷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测,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防雷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第八条本单位应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九条本单位应为每个工作区域配备防雷设施,并告知员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本单位应设立防雷告警机制,并及时向员工发布防雷预警信息。

第三章防静电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静电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为关键区域和设备配备防静电装置,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培训,告知其防静电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定期清洁、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装置,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五条员工在进行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之前,应佩戴防静电装置,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加强对防静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静电敏感的设备和器材进行测试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设备进行标识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四章监管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对防雷、防静电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建立防雷、防静电档案,详细记录相关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检测情况。

防静电的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防静电的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防静电的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静电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保障生产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静电防护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所有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静电防护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第四条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规章制度执行静电防护工作,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追究责任。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各部门负责人对工作人员的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章静电的危害与防护第六条静电是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接触或分离时,因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

静电的积聚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如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七条静电主要的危害有火灾、爆炸、设备损坏等,因此在相关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静电防护措施。

第八条静电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静电的产生:尽量避免两种不同材质之间的直接接触或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

2. 排除静电:采取接地装置或静电消除装置,将静电排除,减少其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

3. 防止静电的积聚:在工作中定期清除积聚静电的地方,避免静电的积聚。

4. 防止静电的传导:尽量减少静电的传导路径,减少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第三章静电防护管理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静电防护管理制度,明确静电防护的责任、权限和程序,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执行。

第十条各部门应当制定静电防护专项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以及静电防护措施的落实方法。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佩戴符合要求的防静电服装,注意防静电装备的清洁和维护。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静电防护培训,掌握静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提高防护意识。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现静电问题或危险,应当及时报告,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静电防护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的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对于发生静电事故或危险的工作人员,应当追究责任,做出相应处理,并进行事故的汇总和分析。

防静电管理制度[3]

防静电管理制度[3]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有效防止静电产生和静电危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

任何未明示规定的事项,均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三、管理标准3.1 静电防范措施1.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确保身上没有静电带电,应通过相关静电防范培训并掌握防静电知识。

2.工作区域应专门设立防静电区域,对具有静电危害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标识。

3.静电有关设备、工具和材料应按照防静电要求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工作区域地面应选用防静电材料,定期检测其防静电效果。

5.在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因为烟雾中的微粒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禁止在工作区域内使用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清洁用品和化学品。

7.工作区域内不得放置未经防静电处理的可燃物品。

3.2 静电放电控制1.所有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工装、鞋靴、手套等防护装备。

2.严禁随意触碰带电设备、工具或被带电的材料。

3.禁止在干燥环境中进行手工拆卸和组装操作,应先增加湿度来降低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4.在进行易产生静电的工艺操作前,必须进行静电放电措施,如使用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器等。

3.3 静电监测与检测1.企业应配备静电监测与检测设备,定期对工作区域内的静电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测。

2.静电监测与检测记录应详实并妥善保存,必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3.4 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1.如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启动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迅速排除事故隐患。

2.发生静电事故时,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四、考核标准1.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防静电培训,并通过相关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未经培训和测试合格的人员,不得进行与防静电相关的工作。

2.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保障其持续知识更新和合规操作。

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静电管理制度防静电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控制和管理静电的手段,对于电子厂、医药生产等环境,防静电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份防静电管理制度,仅供参考。

一、概述防静电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生产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而建立的。

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会造成危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电子器件制造等生产环境中的企业更是如此。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和生产设备不遭到静电损伤,制订和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二、防静电管理措施(一) 工艺措施:经过多年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工艺措施用于防止静电及其危害的发生。

例如:对于电路制造工作车间、静电容易积聚的地方对于埋地或行地装置进行了规范,对于易积聚楼层采取了保护措施等等。

(二) 装备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选择特殊材料制造的非静电性颗粒料、防静电硅胶工作垫、防静电座椅等静电安全装备。

(三) 维护措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将设备的寿命延长和防静电的保障之一。

主要包括定期更换防静电产品、进行清洁、升级维护等。

三、具体实施细则(一) 充分认识到静电对生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二) 制定相关的防静电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到生产过程中。

(三) 在生产场所中设置静电防护区域,并对该区域的员工进行专业的防静电教育和培训。

(四) 对易产生静电的地方进行规范,例如:埋地铜表面、配电箱、电缆廊等。

(五) 采用防静电产品和装备,例如:防静电工作垫、座椅、鞋垫等。

(六)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产品和装备的状态。

(七) 定期对静电防护区域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其够达到防静电的要求。

(八) 对员工加强防静电知识以及防静电操作技巧,对于静电发生的情况做到正确处理。

四、相关责任人公司防静电管理委员会,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工程领导、物资领导等负责成员组成,实行领导负责制。

具体职责如下:(一) 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二) 保障防静电产品和装备的购置和维护。

(三) 制定员工的防静电培训和教育计划,确保员工正确执行。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____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第一篇:防静电设备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对静电的有效防护,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订立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范围内全部与涉及静电的部门、员工以及设备。

二、防静电设备的分类和管理标准1.依据工作场合及设备需要,防静电设备分为三级,实在标准如下:–一级:需要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易燃易爆等具有高防静电要求的操作区域,包含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操作人员必需穿着完整的一级防静电设备,严禁穿梭带有静电的非防静电设备。

–二级:需要进行肯定程度的防静电操作,但要求程度不及一级,包含防静电表面处理工具、防静电垫等。

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使用对应的二级防静电设备,并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完整。

–三级:需要进行细小的防静电处理,包含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台等。

操作人员在使用相关设备时,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

2.防静电设备的管理责任划分:–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防静电设备管理负全面责任,包含设备的选购、维护保养、更新更换等工作。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实在管理,包含设备的验收、存储、发布、领取、归还等工作。

3.防静电设备管理的实在要求:–防静电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要与实际生产经营需求相适应。

–设备管理员需订立认真的设备管理制度,包含验收流程、存储与仓库管理、设备分发与归还流程等,并做好备案。

–防静电设备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无灰尘、低不冷不热无腐蚀性气体等环境条件。

定期清理设备,保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防静电设备的使用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并签署相关承诺书,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三、考核标准1.防静电设备管理责任划分的达标情况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紧要指标,由企业职能部门进行评估。

2.设备管理员的工作绩效将依据设备的验收合格率、设备的正常使用率、设备报废的合理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3.防静电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培训并实现合格标准方可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4.防静电设备的存放和归还情况将作为月度考核指标,设备管理员需及时清点设备的存储情形,并准确记录设备的领取和归还情况。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所带电荷的一种现象,它在很多行业和环境中都可能引发危险,例如细微的火花可能引发爆炸。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引发的风险,制订和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度概述防静电管理制度是一套为使用者规范防静电措施的管理框架。

它旨在确保在工作环境中静电风险得到充分认识,有效控制和预防静电相关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规程。

三、地面接地规程1.所有静电敏感设备和相关设备都应当通过接地系统与地面连接。

2.接地系统的导电路径应当具备良好的导电能力,接地电阻应当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接地连接点的选择和位置应当根据具体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四、静电导电规程1.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塑料等。

2.使用防静电工具、器材和设备时,应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3.必要时,可通过使用导电性涂层或按照要求处理表面,以提高导电性。

五、防静电设施规程1.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和设备,应当配备相应的防静电设施,如带有防静电功能的工作台、托盘等。

2.静电敏感区域应当采用防静电隔离措施,禁止携带易产生静电的材料进入。

六、防止静电积聚的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当穿戴合适的防静电工作服,同时避免穿戴产生静电的衣物、鞋子等物品。

2.操作人员应当定期清洁和保养防静电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七、静电释放和防护规程1.操作人员在进行与静电相关的工作时,应当使用专用的静电放电工具,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防静电培训,了解静电释放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监测和检测规程1.建立静电监测和检测制度,定期对静电相关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测和监测。

2.确保监测和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九、事故应急处理规程1.建立静电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静电相关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2.指定专人负责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小组,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防静电车间管理制度

防静电车间管理制度

防静电车间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防静电车间的正常运行,保护电子产品免受静电损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防静电车间内的所有人员、设备、物料和操作流程。

三、人员管理1、所有进入防静电车间的人员必须接受静电防护知识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

2、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防静电鞋或鞋套,并确保服装整洁、无破损。

3、禁止在防静电车间内穿脱衣物,梳理头发等易产生静电的行为。

4、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携带静电的物品进入车间,如塑料袋、化纤织物等。

四、设备管理1、防静电车间内的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接地措施,定期检测接地电阻,确保接地可靠。

2、生产设备应采用防静电材料或进行防静电处理,如工作台、货架、工具等。

3、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如印刷机、贴片机等,应安装静电消除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4、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五、物料管理1、进入防静电车间的物料必须进行静电防护处理,如采用防静电包装、放置在防静电托盘或货架上。

2、对静电敏感的物料,应存放在有静电防护措施的仓库中,并做好标识。

3、搬运物料时应避免剧烈摩擦和碰撞,防止产生静电。

六、环境管理1、防静电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温度为 20-25℃,相对湿度为 40%-60%。

2、车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拖地,避免灰尘积聚产生静电。

3、车间内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采用防静电材料或进行防静电处理。

七、操作流程管理1、在进行电子产品的组装、测试、包装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产生静电。

2、接触静电敏感元件时,应先佩戴防静电手环,并确保手环与接地系统连接良好。

3、禁止在静电敏感区域内使用非防静电工具和设备。

4、完成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将工具和物料摆放整齐。

八、静电检测与监控1、定期对防静电车间内的静电电位、接地电阻、环境温湿度等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静电管理制度为避免在生产、检验、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遭受静电破坏,确保产品符合品质要求,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店铺为你整理了防静电管理制度,希望你喜欢。

防静电管理制度范本一1.目的:为避免在生产、检验、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遭受静电破坏,确保产品符合品质要求。

2.范围:凡乐清庄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验、储存过程均适用。

3.职责:3.1生产供应部:3.1.1依据防静电要求设计、安装防静装置。

保证防静电管制区域设备接地合乎要求并适时查检。

3.1.2负责对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线及防静电地坪执行阻抗测试;对防静电区域检修,维护防静电作业区域正常作业。

3.1.3执行防静电桌、防静电板架(盒)、防静电环等防静电设备的阻抗测试。

3.1.4负责对有静电防护需求的作业人员训练并评鉴作业能力。

3.2技质部:3.2.1对防静电测试表格记录进行查核确认。

3.2.2对防静电产品检验区域的静电防护设施及检验设备之防静电效果进行确认。

3.2.3保证产品生产全程合乎防静电,保证作业要求。

3.2.4对生产人员静电防护定期抽查。

3.3仓库:仓库确保电子零件及成品于储存阶段均处于良好之防静电防护环境。

4.作业内容:4.1防静电的基本原则:抑制静电荷积聚,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

4.2防静电工作区环境要求:4.2.1选用防静电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或对地面喷涂抗静电剂,并有效接地。

4.2.2防静电系统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

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

4.2.3工作区环境相对湿度以不低于30%为宜,最适宜范围应在30%--70%之间。

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情况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以增加湿度。

4.3防静电工作区设备要求:4.3.1静电安全工作台应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防静电环接头和接地线等组成。

静电安全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与生产无关的塑料盒、橡皮、纸板、玻璃等易产生静电的杂物。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静电的防控工作,确保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易积聚静电的场所和设备,并适用于所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静电是指物体在不导电的介质或者导电介质中,由于破坏原来的电中性而产生的电荷,具有高压电位和较小时间间隔的特点。

静电的积聚和释放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

第四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工作场所和设备的静电防控,防止静电的积聚和释放,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物资的安全。

第五条静电防控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静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章工程控制第六条静电防控的工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管道和设备的接地:所有导电管道和设备应当与接地系统连接,并保持良好的接触。

(二)可燃介质的静电电荷采集和释放:对易积聚静电的可燃介质,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三)防静电装置的使用:根据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必要的防静电装置,例如接地线、导电地板等,确保设备和系统的静电防控。

(四)消除静电的设备和装置:选择合适的消除静电设备和装置,例如静电消除器、射频静电棒等,对静电进行及时消除。

第三章管理措施第七条静电安全管理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静电风险评估,确定相关控制措施。

(二)操作规程:制定静电防控的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各类操作的静电风险控制要求。

(三)备案管理:对静电防控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进行备案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四)监测和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静电监测和检测,掌握静电的积聚和释放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事故报告和分析:对发生的静电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静电防控措施。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总则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或体内积累的电荷相对不平衡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它具有无声、无味、无形等特点。

静电的不正确处理不仅会对设备、工作环境和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产生潜在风险。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公司范围内的任何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三、主要内容1. 静电知识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知识水平,在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中,应加强对静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静电的原理和危害;(2)静电的形成和释放;(3)防静电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防静电区域的划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需求,将工作区域划分为静电控制区域和非静电控制区域。

静电控制区域应具备以下条件:(1)妥善设置和维护地线、防静电地板等设施;(2)配备适合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杜绝使用化纤面料;(3)严禁留长指甲、戴金属饰品等;(4)合理安排工作区的温度和湿度。

3. 静电控制装备的配备和使用针对不同工作环境和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的静电控制装备,并确保正确使用。

静电控制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防静电手套、靴子、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2)静电消除器、静电地线等设备;(3)针对静电生成和积累的设备,如静电礼帽、静电防护膜等。

4. 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静电控制区域内,应设置适当的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定期进行工作区域的静电消除,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台面;(2)确保设备与地线良好连接,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地故障;(3)合理管理静电防护装备的使用和保养;(4)严禁在静电控制区域内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5. 静电控制的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静电控制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静电控制区域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2)静电防护装备的佩戴和使用规定;(3)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如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手摇发光器具等;(4)静电控制区域内的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工厂防静电的管理制度

工厂防静电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为确保本厂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产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涉及静电危害的生产、操作和管理活动。

1.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厂部设立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厂防静电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静电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静电管理工作。

2.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防静电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防静电知识,落实防静电措施。

2.4 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积极配合防静电管理工作。

三、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3.1 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包括静电的产生、危害、防静电措施等。

3.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再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3.3 防静电培训内容包括:(1)静电的产生及危害;(2)防静电措施及操作规程;(3)静电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4)防静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四、防静电措施4.1 环境控制(1)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以降低静电产生。

(2)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场强度在安全范围内。

4.2 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选用防静电材料或具有防静电功能的产品。

(2)防静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佩戴防静电手套。

(2)操作过程中,不得触摸金属物体,避免静电放电。

(3)搬运、装卸物品时,应使用防静电工具或采取防静电措施。

4.4 消防安全(1)生产车间应配备防静电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2)禁止在生产车间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物品。

五、静电检测与事故处理5.1 静电检测(1)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静电场强度、静电泄漏电流等。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引言在许多工作场所,特别是电子制造、化工、医药等行业,静电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静电的危害,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和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和操作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三、防静电管理职责(一)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和监督公司的防静电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部门的防静电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技术部门提供防静电技术支持,制定防静电设备的选型和维护标准。

3、安全部门监督检查公司的防静电工作,对违反防静电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四、防静电设施和设备要求(一)防静电地板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区域应铺设防静电地板,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电阻值符合标准要求。

(二)防静电工作台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应具备防静电功能,表面电阻应在规定范围内,并连接可靠的接地装置。

(三)防静电工具和器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刷子、防静电容器等,应选用符合防静电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更换。

(四)静电消除设备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区域,应安装静电消除器,如离子风机、静电消除棒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五、人员防静电要求(一)着装要求进入防静电区域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严禁穿戴化纤类衣物。

(二)静电手环和脚环操作人员在进行静电敏感操作时,应佩戴合格的静电手环或脚环,并确保其与接地系统良好连接。

(三)培训要求所有可能接触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都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六、防静电操作规程(一)物料搬运和存储1、静电敏感物料在搬运过程中,应使用防静电容器或包装材料,并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推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安全规定第一条为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系指在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过程中防止产生静电和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汽车罐(槽)车、鹤管、管线、人体等已有静电的消除。

不包括雷电、杂散电流的防护和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应消除以下静电引燃的条件:1. 有静电电荷的产生;2. 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3. 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4. 在火花间隙中应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一一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根据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列于表1中。

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和槽车时,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08 m者不受本规定约束。

第五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流速度不应大于1m/ s。

当入口管浸没200mn后可提高流速,但最高不应超过6m/s。

1. 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含游离水、有机杂质以及两种以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度亦不应超过1n/ s;2. 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与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3. 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时,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s的缓和时间。

如满足不了缓和时间,可配置缓和器或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见表2)。

第六条储(罐)、槽(车)装入易燃、可燃液体时,应做到:1. 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2. 罐内液体应进行充分脱水后,方可进料;3. 禁止对装过汽油等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切换注入低挥发性油品;4. 在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应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使之符合安全规定范围;5. 对于难以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的桶、槽等容器,应严格控制流速和静电接地;6. 收油或注油操作时,应按规定的安全高度和充装系数进行,防止超装。

第七条调合。

1. 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油品的调合;2. 丙类油品的调合,其中有一个单体组分属于甲、乙类油品时,也不准用压缩空气进行调合;3. 丙A类油品用压缩空气调合时,应控制风压不大于,并注意油品调合温度应控制在低于该油品闪点20C。

第八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检尺、测温、采样规定:1. 液体进入储罐,经一定的静置时间(见表3),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但浮顶罐浮舱(盘)已接触油面或装有检尺井的贮罐,不受上述静置时间的限制;2.测温、采样工具进行作业;3. 凡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应使用导电性材质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接地;4. 对固定顶油罐或浮顶油罐在未浮起之前进行液体测温和测样时,不应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s,下落速度不大于1m/s;5. 铁路罐(槽)车和汽车罐(槽)车的检尺和测温,应在装载完毕且静置2min后进行;6. 储罐在收料过程中,会聚积大量静电荷,应逐步采用自动检尺、测温和采样设备;7. 工作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前,应消除人体所带静电;8. 在检尺口、采样口与活动盖板之间应增加防静电的柔性材料,以防止产生火花;9. 检尺时,应沿检尺槽壁缓慢下尺。

第九条汽车罐(槽)车装卸规定:1. 汽车罐(槽)车在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应将车体接地;2. 装卸操作完毕,应经过表3规定的静置时间,才能进行提升鹤管、拆除接地线等作业;3. 汽车罐车浸没装油速度应满足下式关系:VDC第十条小型容器盛装易燃液体规定:1. 不准使用绝缘材料的桶在作业现场盛装易燃液体;2. 禁止用绝缘体吊挂容器盛装易燃液体;3. 金属制桶盛装易燃液体前,桶体、漏斗和注油管嘴应接地;4. 桶灌注油品,宜采用导电胶管(材料电阻值<104Q)。

第十一条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作业前应消除人体静电。

第十二条为使人体所带静电安全泄入大地,在0类危险区新建装置应按规范要求设计、施工、验收相应消静电安全设施。

宜将地面做成导静电性地面,其电阻率应在106 m左右为宜。

储罐梯子入口处,应在已接地的金属扶栏上留出长的裸金属面,或设静电消除器,作为手握接地体。

静电消除器应定期测试接地电阻,以保证其良好的接地性能。

第十三条防止人体带电危害,着装应注意:1. 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2. 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3. 除雨天和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可穿着橡胶雨衣和高统皮鞋外,均不应在爆炸危险场所穿用;4. 人工清洗油罐和刷槽车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雨衣、导电胶靴。

第十四条清洗盛装易燃、可燃液体设备、器具的“六不准”:1. 不准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进行设备器具和地面的清洗;2. 使用液体喷洗容器时,压力不应大于;3. 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管线的清扫;4. 应用所采样的同类油品对采样器进行清洗,清洗用过的和剩余的样品不准倒回罐内;5. 在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化纤材质制作的拖布、抹布来拖擦物体和地面;6. 不准在一个容器内同时采用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清洗。

第十五条接地是防静电中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是将设备或管道等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上的静电泄入大地,与大地接近同电位。

应做到:1. 在“接地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确保电气通路的完好性;2. 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在从事恢复性工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3. 在对接地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重点检查螺栓紧固接点,及时更换腐蚀了的垫片;4. 静电接地系统的电阻值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5. 每年应对各固定设备接地电阻进行一次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如果被测设备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立即检修;6. 在可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工具)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应该做到:(1)在操作或移动之前,将接地线装设好;(2)操作结束后,应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拆除接地线;(3)装拆接地线的接点位置应离开易燃、易爆危险部位,也不应在装卸作业的下风向。

7. 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修,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接地电阻值。

第十六条下列场所或情况应做静电接地:1. 凡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2. 生产装置上所带有的静电会危害生产或使人体遭受静电电击时。

第十七条下列情况不需要另做静电接地:1. 当金属导体已与防雷保护、电气保护接地系统有可靠联接时,可不另做静电接地;2. 当金属导体间有紧密的机械连接,在任何情况下,金属接触面都有足够的静电导电性时,可不另做静电跨接;3. 管道系统中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第十八条静电接地连接系统总泄漏电阻值应不大于106Q,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0Q。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的金属(包括带电金属体本身)已与其它用途的接地网共用时,接地的电阻值可由其它用途的接地要求来确定。

第十九条接地连接应依照下述方法:1. 接地连接的支、干线与接地体等处,应采用螺栓紧固法相连接;2. 在设备或管道的金属体的一定位置上设有专用的接地连接端板,在“端板”与接地支线之间,加挠性跨线用螺栓紧固法连接;3. 对移动式设备及工具类可应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碟形螺栓等连接器械与接地支、干线相连接;4. 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其接触电阻不大于10Q,可以认为接触面之间有足够的静电导通性,在一般情况下,可不另装跨接线;5. 接地对象不是金属体时,应在接地物上装设紧密结合的金属体再进行接地,此种“间接接地处”应避免受机械振动、摩擦和拉压等损害。

第二十条设备、管道上静电接地连接点位置的选择:1 .不受外力伤害;2. 便于检查维修;3. 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 不妨碍操作;5. 不易形成和积聚危险性混合物的地方。

对设置供接地用的接地连接端板的要求:1. 设备外壳(包括设备支座、耳座)裸露而预留出的金属表面;2. 设备、管道上的金属螺栓连接部位;3. 焊于设备、管道外壳或支座上的接地端板(或螺栓)接地连接端板材质应与被焊母材相同,端板截面应不小于40mM 3mm如设备有保温层,则端板应伸出保温层外60mm 第二^一条对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的具体要求:1. 装置区的电气保护接地干线,可作为静电接地的干线使用,而设备、管道的静电接地线不应利用电气设备专用的零线;2. 当没有电气保护接地干线可利用时,应专门设计和安装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3. 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应呈环状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应有两处相连,在每一装置区(包括装卸栈台)的相对侧的适当位置上最少各设一组独立的接地体,并与干线相连接;4. 静电接地干线可接到其它用途的接地板上去,但不应与一类防雷保护的接地极共用,其间距应符合防雷规范;5. 孤立设备及室外管道的接地点,应根据需要设置接地体;6. 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所用材料按表4选择;7•雷电引流线不应用于静电接地。

第二十二条对接地支线和跨接线的选择:1. “接地支线”和“跨接线”应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能耐腐蚀的金属导体;2. 固定设备的接地支线可选用截面不小6mn!勺圆钢、截面不小于12mm< 4mn!勺扁钢或截面不小于4mm的多股铜芯电线,大型移动设备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电缆。

一般移动设备选用截面不小于4mm多股铜芯电线作接地连线;3. 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应选用截面不小于4mm的可挠铜芯绞线作接地连线。

第二十三条罐、塔等固定设备接地时,应考虑如下情况:1. 如罐、塔等固定设备的金属壳体已作防雷接地,则此设备可不另做静电的接地连接;2. 罐、塔等孤立设备的金属体用螺栓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或有一部分埋设于地下,当其接地电阻小于100 Q时,不再为防静电另作接地体;3. 在装置区的静电接地干线,应设专用接地体或将静电接地线接到其它用途的接地极上(一类防雷设施除外);4. 罐、塔等设备原则上要求在多个部位上进行重复接地,接地端板位置不应装在物料进出口附近;5. 储存易燃液体的浮动式金属罐顶,应用挠性跨接线与罐体相接,不应少于两处,跨接线须选用截面不少于25mm2勺软铜绞线;6. 凡使用称重式计量仪表的储罐,上罐及伸入罐内的绳缆均应用金属导管,并安装牢固,罐内钟罩应做接地连接;7. 储罐的采样井应与罐体相跨接,在采样操作台上设有接地端板,以便采样器导电绳索、检尺工具接地用,接地端板位置应在操作口的上风向,可在操作口两侧各设一处,以便操作前根据风向决定接地点;8. 轻质燃油储罐等内壁需涂防静电油漆时,油漆电阻率应小于108Q・m第二十四条对可燃介质管网系统接地的要求:1. 装置区内的管道可通过与工艺设备的金属外壳的接地,取得接地的条件;2. 管网内的泵、过滤器、缓和器等应设置接地连接点;3. 管网在进出装置区或室外直线管道每隔100m左右处,应与接地干线或专设的接地体相连;4. 在平行金属管道间可利用管架上焊接连接端板,进行静电挠性跨接,亦可利用固定支座进行跨接接地;5. 型钢管架可做为接地连接系统的导体使用,可在上边焊接端板或钻孔(11mm以便跨接连接;6. 跨接线选用多股6mm2同芯线或25mM 4mm扁钢,长度为管间距适当裕度,裕度不小于100mm屏蔽线选多股10mm裸铜软绞线,跨接螺栓为M1Q7. 工艺管道与伴热管间除利用绑扎用金属丝作跨接外,伴热管进汽口及回水口应与工艺管道支座相跨接;8. 金属管已装设阴极保护的区段,不应再作静电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