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精选12篇讲解学习
苏州昆曲、评弹 词 整理

昆曲、评弹歌词昆曲【水浒记·借茶·一封书】临风半掩扉,悄含情暂倚闾。
只见那结伴寻芳花外屐,选胜携樽陌上车。
教我惜春无计,春光暗移,惜花良苦,花期渐逾,镇无言,独立咳、长吁气。
【游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惊梦·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惊梦·棉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
坐起谁倩,则待去眠。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刺虎·滚绣球】俺切着齿点绛唇,搵着泪施脂粉;故意儿花簇簇巧梳云鬓,锦层层穿着这衫裙。
怀儿裏,冷飕飕匕首寒光喷;俺佯姣假媚粧痴蠢,巧语花言谄佞人。
纤纤玉手待剜仇人目,细细银牙要啖贼子心!要与那漆肤豫让争声誉,断臂要离逞智能。
拚得个身为齑粉!拚得个骨化飞尘!誓把那九重帝主沉寃洩,四海苍生怨气伸!方显得大明朝有个女佳人!【思凡·山坡羊】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
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
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多牵挂。
冤家!怎能个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碓来舂,锯来解,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
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死鬼带枷?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亭会·风入松】花梢月影正纵横,爱花坞闲行。
潜踪蹑迹穿芳径。
苏州评弹

答李
淑一》与歌曲《蝶恋花
答李
淑一》后,你有什么感受?
湖北地方曲种(一)
湖北小曲,以唱为主,唱中夹
说,常用丝弦乐器、檀板或瓷
碟、筷子伴奏。
湖北曲种(二)
湖北评书 流行于荆州、孝感、黄冈等地区的湖 棒鼓 在荆沙、宜昌一带流传的汉滩小曲、郧县 曲子 武汉、黄陂地区的湖北大鼓
你还知道哪些曲种
西河大鼓 二人转 相声 河南坠子 单弦 快板书
苏州评弹
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有说有
唱,伴奏乐器一琵琶、小三弦为 主,流行于江浙、沪等地区。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动动脑
欣赏苏州评弹《蝶恋花
苏州评弹开篇选曲选段选回

苏州评弹开篇选曲选段选回•弹词开篇《活捉张三郎》高博文吴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十朋参相》范林元王建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文姬归汉》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徐惠新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智斩安德海-慈禧佯怒保都堂》郑缨演唱李奕昂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宫怨》张建珍张毅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智贞描容》黄海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简神童》陈希安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剑阁闻铃》潘闻荫演唱庄凤鸣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秦建国演唱郑缨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罗汉钱-小飞鹅自叹》沈世华教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梅园赏梅》魏含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我可爱的家乡》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太湖四季好风光》赵丽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留园揖峰》胡国梁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到苏州来》魏含玉侯小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赏月听泉在惠山》赵丽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天平摘云》郑缨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阳澄蟹讯》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天堂旅游》程艳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绣曲》曹莉茵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拙政揽胜》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祝贺开篇》张蝶菲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叔嫂相争》蒋云仙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野火春风斗古城-大闹逸乐园》蒋云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误进师长府》魏含玉侯小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瓶庐怀旧》秦建国华一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别凤》蒋云仙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玄妙观的变迁》袁小良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雪地会凤》沈志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王妈护凤》胡云燕演出-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闹春曲》陆锦花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段《英烈-力保王玉》陈超吴英杰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玉蜻蜓-父女相争》秦建国刘雯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人强马壮-接归》俞圣琦刘雯弹唱-苏州评弹•新编弹词《四大美人昭君篇-雁门关》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为人人守海岛》杨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潇湘夜雨》范林元演唱冯小英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秦香莲-劝美》王锡钦演唱陆晏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王府情仇-吐露真情》吴静演唱施斌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杨乃武回乡-乌篷船》陆建华演唱潘益麟伴奏-苏州评弹•新编弹词《四大美人西施篇-姑苏台》毛新琳徐惠新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少奇同志视察到山冲》毛新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凤楼定计-原谅两三分》程艳秋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为祖国献石油》庞婷婷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民兵大摆地雷阵》胡国梁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双珠凤-三试定金》余红仙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水城》王鹰演唱包海燕伴奏-苏州评弹•评弹与芭蕾《心中的月亮》徐惠新倪迎春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寇宫人》范林元弹唱-苏州评弹•滚绣球《打票车》杨骢演唱朱建玲伴奏-苏州评弹•弹词折子《啼笑姻缘-刘福接票》周苏生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珍珠塔-唱道情》陈希安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陈翠娥二次哭塔》饶一尘演唱薛惠君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笑-梅亭相会》王建中包弘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赵匡胤》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周文宾上堂楼》范林元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春草闯堂-闹堂》张如君演唱刘韵若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抢功劳》赵开生演唱沈世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范林元冯小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武则天-行刺》龚华声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程艳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宴》盛小云演唱胡国梁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六月雪》刘韵若演唱施斌伴奏-苏州评弹•评话选回《水浒-黑白斗》张兆君开讲-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宫怨》沈文军演唱袁小良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西湖十景》刘国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凤楼定计》吴静演唱施斌伴奏•弹词选曲《点秋香》王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珍珠塔-八面活观音》陈希安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传-端阳》方晏兰演唱陆嘉乐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白虎岭-遇妖》钱玉龙演唱史蔷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罗汉钱-小飞鹅自叹》沈世华庄凤珠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蛇年开篇》施斌演唱吴静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刀会》金丽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烧夜香》盛小云演唱金丽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熙凤》余红仙演唱沈世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双珠凤-火烧堂楼》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梁祝》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陈调选曲《三笑-笃穷》王玉立演唱庞婷婷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孔方兄》陆嘉乐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智贞描容》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新八仙过海》江文兰蒋云仙吴君玉苏毓荫金丽生徐淑娟魏含玉孙扶庶潘瑛弹唱•弹词开篇《桥》包海燕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红娘问病》袁小良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春草闹堂》丁皆平演唱沈仁华周苏生周强伴奏-苏州评弹•蒋调选曲《林冲-长亭泣别》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对唱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潘祖强陆月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初审》金丽生李子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紫鹃夜叹》王建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罗汉钱-湘江浪》史丽萍演唱郭玉麟秦建国周强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秦香莲-迷功名》黄嘉明演唱赵小敏伴奏-苏州评弹•评弹表演唱《迎亲曲》苏州评弹学校实验演出团演出-苏州评弹•弹词折子《阎瑞生与王莲英》姜韵庭王桃莺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顾鼎臣-父女相会》周剑萍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误责贞娘》金丽生演唱赵慧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拷文》王玉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哭沉香》徐惠新弹唱黄明亮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黛玉葬花》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蔡伯喈哭坟》周映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翠凤奇案-悔悟》赵慧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荆钗记-祭江》胡国梁弹唱张丽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情探-引路》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诉恩人》薛小飞邵小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好风光》盛小云王瑾顾佳音包弘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怒责贞娘》周剑萍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刘韵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昭君》范林元冯小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颜丽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三盗芭蕉扇》余红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玉蜻蜓-归宁》周希明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白求恩-赠刀》陆建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琵琶记-哭坟》周映红演唱吴国强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余红仙周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昭君出塞》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上海滩-杨度到沪》杨燕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秦香莲-寿堂唱曲》盛小云演唱徐惠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秋思》周慧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抢功劳》陆嘉玮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董小宛-月夜相思》郑缨演唱袁小良王瑾伴奏-苏州评弹•评弹新曲《笑中缘》范林元冯小瑛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回《安平寨》吴君玉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回《西厢-闹柬》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中篇弹词折子《包公休妻》程振秋施雅君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回《雍正皇帝-改诏》殷小虹开讲-苏州评弹•评话选回《雍正皇帝-盗宝》殷小虹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初见将军》蒋云仙魏含玉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淑英夜思》金丽生演唱蔡小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潇湘夜雨》朱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二见姑》沈彬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英台哭灵》赵慧兰演唱袁小良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十朋参相》秦建国演唱蒋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玄妙观》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不怕难》金丽生演唱盛小云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花厅评理》黄嘉明演唱秦建国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苏州第一家-人间事太伤心》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王定哭东》王柏荫演唱江文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杨振言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林老三诉苦》王承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罗汉钱-小飞鹅自叹》庄凤珠演唱张振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狸猫换太子》陈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孤山探梅》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方卿写家信》孙淑英演唱沈伟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琼花泪》王建中演唱倪荣艳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四郎探母-坐宫》金丽生盛小云弹唱-苏州评弹•燕声远过君山去怀念著名弹词演员严燕君专辑-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好风光》邢晏芝领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林老三诉苦》毛新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剑阁闻铃》余红仙演唱周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斩杨虎》陈侃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离恨天》徐惠新杨薇敏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祝贺开篇》秦建国黄嘉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贵与李香香》吴伟东毛瑾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贵升临终》-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杜十娘-梳妆》陆锦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顾亭林》金丽生演唱李子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唱道情》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十八因何》陈希安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妙玉》陆嘉乐演唱周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双珠凤-祭夫》王惠凤演唱王文耀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陆建华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杜十娘》许芸芸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山伯离魂》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新木兰辞》盛小云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战长沙》毛新琳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写休书》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约牡丹亭》华士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劝漪》徐惠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操琴》秦建国演唱陈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宴》孙扶庶演唱潘益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回《三笑-追舟》包海燕周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智斗鬼子兵》邢晏春演唱邢晏芝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北京的胡同苏州的桥》张碧华演唱陶谋炯潘益麟魏少英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闹严府-放婿》张鉴庭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魏调选曲《珍珠塔-妆台报喜》魏含玉演唱李幽兰伴奏-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蒋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丽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张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琴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杨调》-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大禹祭》沈文军薛丽兰弹唱-苏州评弹•评话折子《水浒-初会潘巧云》吴君玉开讲-苏州评弹•评话选回《小五义-戏艾》张兆君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回《倭袍-别楼》黄静芬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黄慧如与陆根荣-泄密》苏毓荫陈忠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钱秀才-试才》张鉴庭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龙凤璧-父女相会》王玉立庞婷婷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西厢-操琴》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虚情假意-读信》黄惠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描金凤-金殿除奸》杨振言吴君玉余红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传-赏中秋》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顾鼎臣-塞赃》周剑萍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折子《啼笑姻缘-逼唱堂会》蒋云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黄慧如与陆根荣-定情》苏毓荫徐淑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梁祝-楼台会》郑缨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情探-李花落》郑缨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哭容》沈仁华演唱丁皆平伴奏-苏州评弹•评弹新篇-四大美人《杨贵妃-马嵬坡》邢晏芝张振华弹唱-苏州评弹。
苏州评话目录

曹啸君高雪芳·白蛇(20回)曹啸君高雪芳·秦香莲(20回)陈希安薛惠君·珍珠塔(20回)陈希安郑缨·珍珠塔(28回)蒋月泉江文兰·玉蜻蜓(24回)蒋月泉朱慧珍·白蛇传(12回)蒋月泉·开篇(77篇)蒋云仙·啼笑姻缘(49回)蒋云仙·啼笑姻缘(续集37回)金月庵金凤娟·白蛇传(23回)金月庵金凤娟·玉蜻蜓(24回)金月庵王惠兰·金玉蝶(28回)徐绿霞·杨乃武与小白菜(30回)赵开生郑缨·珍珠塔·婆媳相会(12回)DVD(3):侯莉君孙世鉴唐文莉·落金扇(26回)花色档·弦索春秋(20回)华士亭江文兰·三笑(40回)黄静芬·四进士(30回),周希明沈世华·苏州第一家(28回)周希明汤小君·三更天(30回)周希明张丽华·血衫记(20回),周云瑞薛筱卿·珍珠塔·婆媳相会(6回)邢晏春邢晏芝·贩马记(23回)朱雪琴薛惠君·珍珠塔(30回)潘闻荫江文兰·玉蜻蜓(18回)潘闻荫庄凤鸣·钱秀才(14回)饶一尘赵开生·珍珠塔(20回)饶一尘郑缨·明末遗恨之陈圆圆(12回)杨斌奎杨德麟·描金凤(苏州书22回)杨斌奎杨振言·大红袍(14回1961年录音)杨振雄杨振言·西厢记(16回)杨振言余红仙·描金凤(30回)张鉴庭张鉴国·闹严府(20回1979年录音)张鉴庭张鉴国·闹严府(28回现场版)周剑萍张鉴国·顾鼎臣(40回)周剑萍庄凤珠·十美图(30回)周玉泉薛君亚·文武香球(53回)王文稼严燕君·白罗山(24回)DVD(4):苏似荫江文兰·玉蜻蜓(54回)谢毓菁王月仙·雍正皇帝(54回)黄异庵·文征明(49回缺6回)金丽生徐淑娟·秦宫月(26回缺第19回)倪怀瑜倪萍倩·珍珠塔(前段62回)沈伟辰孙淑英·西厢记(26回)石一凤·杨乃武(60回),姚荫梅·双按院(22回)吴迪君赵丽芳·智斩安德海(40回)徐剑虹李娟珍·十三妹(30回)徐云志王鹰·三笑(龙庭书53回),余红仙沈世华·双珠凤(29回),张如君刘韵若·太仓奇案(30回)张振华庄凤珠·神弹子(28回)杨仁麟·白蛇(14回1962年录音)周孝秋刘敏·筱丹桂之死(30回东视版)DVD(2):陆耀良·三国·长坂坡(24回)陆耀良·三国·三气周瑜(16回)唐耿良·三国(电视书场版,比全100回更精炼):(唐耿良·三国·千里走单骑(9回)(唐耿良·三国·走荆州依刘表(14回)(唐耿良·三国·长坂坡(11回)(唐耿良·三国·双雄斗智(12回)汪雄飞·三国·关羽(30回)张国良·三国·草船借箭(8回)张国良·三国·舌战群儒(6回)张国良·三国·后三国(14回)唐耿良·三国(1-100),顾宏伯·包公·万花楼(50回)顾宏伯·包公与狄青(50回,1985年录音)金鉴伯·狄青(30回)金声伯·白玉堂(22回)金声伯·武松(23回)金声伯·智审换女案(20回)吴君玉·水浒·李逵闹江洲(19回)吴君玉·武松(18回)吴君玉·武松(全本,44回)DVD(3):吴子安·隋唐(30回),MP3吴子安·隋唐·李元霸出世(26回)吴子安·隋唐·四平山(45回)殷小虹·血滴子(60回)张鸿声·明英烈·反武场(12回)张效声·明英烈·牛塘谷(14回)曹汉昌·岳飞(前段75回)杨子江·康熙皇帝(60回)1等选题自《白蛇传》,蒋月泉领衔,极其经典。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包括歌唱方式、乐器伴奏、曲调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唱方式苏州评弹的歌唱方式主要采用“唱念做打”四种技艺。
“唱”指的是歌唱,即用歌唱的方式演唱曲子的主要内容;“念”指的是念白,即用念白的方式演绎剧情的发展;“做”指的是做功,即用身段和动作表现所饰演的角色的形象;“打”指的是打击乐器的演奏,即用打击乐器的节奏伴奏演唱。
这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方式,使得苏州评弹既有丰富的音乐性,又有生动的戏剧性,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二、乐器伴奏苏州评弹的乐器伴奏主要采用琵琶、二胡、笛子、板鼓等传统乐器。
琵琶是主要的伴奏乐器,用以演奏曲调和伴奏歌唱。
二胡则常用于演奏曲子的主旋律,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笛子则多用于演奏情景描写的音乐,通过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而板鼓则是用来打击伴奏的乐器,通过掌握鼓点的节奏和力度,来为表演增添戏剧的氛围。
这些乐器的协同演奏,使得苏州评弹的音乐既有古典的文雅,又有戏剧的生动,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音乐形式。
三、曲调苏州评弹的曲调主要分为高平、正常、颤音、颤抖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
高平是曲调的稳定状态,音调平稳,情感平缓;正常是曲调的正常状态,音调适中,情感平稳;颤音是曲调的颤动状态,音调变化较大,情感较为激动;颤抖是曲调的颤动状态,音调变化极大,情感极为激动。
这些曲调的变化,使得苏州评弹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魅力,使人耳目一新。
忆江南(苏州评弹)-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忆江南(苏州评弹)-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评弹的历史和特点,了解苏州评弹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忆江南》的背景与创作过程;2.学习使用乐理知识解析《忆江南》的歌曲结构、旋律形式和曲式类型;3.学习指法、节奏和弹指乐器演奏技巧,掌握评弹表演要点;4.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体验艺术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内容1.苏州评弹:历史与特点;2.《忆江南》:背景与创作过程;3.乐理知识:歌曲结构、旋律形式和曲式类型;4.弹指乐器演奏技巧:指法、节奏和表演要点;5.音乐欣赏:评析《忆江南》的音乐特色和艺术价值。
师生活动第一课时1.老师讲解苏州评弹的起源、历史和发展特点,重点介绍评弹的表演特点和演出形式;2.老师播放《忆江南》的音乐录音,学生听取后交流感受,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老师分析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曲式类型,让同学们了解《忆江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感受曲面的音乐特色;4.学生手拿评弹器材,学习基本的弹指技巧和演奏要点,练习评弹的基本节奏和表演要领。
第二课时1.老师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评弹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评弹的基本节奏和节拍;2.弹唱《忆江南》的歌词,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演唱歌曲,并使用评弹器材弹奏;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表演和学习,互相检查演奏技巧和表演要领,发挥想象创作一些短小的评弹短曲,并进行同侪学习和分享。
第三课时1.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苏州评弹和其他地方曲艺,并通过比较,了解各种地方曲艺表演的异同和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忆江南》的评弹表演要点,认识到评弹表演的多样性和美学特点;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创作一首评弹歌曲,通过评弹器材进行演奏,并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增强自信心。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在听取老师讲解苏州评弹的历史、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后,能够准确描述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和技巧;2.学生能够使用乐理知识解析《忆江南》的歌曲结构、旋律形式和曲式类型,并弹奏出歌曲的旋律;3.在学习弹指乐器演奏技巧和评弹表演要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评弹表演的基本要领,并能够独立创作一首评弹歌曲;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深入了解苏州评弹的艺术价值,懂得欣赏评弹的艺术美妙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苏州评弹唱词选辑

苏州评弹唱词选辑《小金钱》陈莲卿、祁莲芳(白)小姐,容卖柴小生奉告。
(唱)提起身世泪如麻,我含羞带惭诉根芽。
原籍开封登封县,东祀村里是我家。
小生姓刘名邦才,幼入黉门逞才华。
先父昔日为刑部,十年前一命染黄沙。
母子家贫难度日,我投亲不遇难回家。
如今流落异乡地,长街卖柴作生涯。
(表)兰英听见,心如刀割。
(唱)闻言暗地倍心酸,痛痒相关两泪悬。
想你堂堂刑部佳公子,不读文章不做官,单身卖柴进花园。
我爹爹昔日将亲对,与郎君一十余年间音信远。
今朝夫妻重相会,兰英岂可不周全!《秋海棠-恨不相逢未嫁时》范雪君[秋海棠](白)罗女士,古人有一句诗:“恨不相逢未嫁时。
”我的痛苦,就在这一句诗上。
(唱)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罗敷陌上采桑枝。
她说道:“使君有妇休相恋,我二人今日相逢已太迟。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文君新寡亦情痴。
她听到相如弹出求凰曲,竟然是夤夜私奔不自持。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宓妃留枕惹相思。
可怜那陈王八斗高才学,只落得假托神仙枉赋辞。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贾家姬妾好丰姿。
为了那幽期密约遭横祸,他两人路隔幽明尚不知。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定庵文笔有相知。
他二人诗词唱和为媒妁,到后来中毒身亡悔已迟。
恨不相逢未嫁时,想起了玉梨魂中留心事。
我爱那梦霞高洁梨娘节,他二人白璧无瑕好自持。
恨不相逢未嫁时,可知道前人即是后人师。
所以说有花堪折直须折,劝世人莫待无花空折枝。
《红娘问病》侯莉君春意浓浓淡淡风,张生有病在房中。
红娘奉了千金命,来到书房问情衷。
闻说相公身有病,你因何不请个妙郎中?姐姐呀,我的病根只为千金起,好比那水阻蓝桥路不通。
想医家虽有回春术,然而是难救我相思病万重。
若要小生身康健,有劳你红姐达姣容,了却相思病就松。
红娘闻听轻轻“啐”,正要开言叫相公,哪知外边来了小琴童。
转身即便匆匆去,回转闺房,他独坐西厢,绣阁中,在念姣容,想起张郎,想起了千金,常挂胸。
《落金扇-庆云自叹》蒋如庭朱介生陆庆云小姐病犯七情自言自语,岂知晓外头红玉丫环隔仔纱窗侧耳静听。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这是第一部分,今后还会继续发布。
评弹唱词是口头文学,因此,不同的演员会有不同的版本,就是同一个演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也会不一样。
我这里是一些主要演员的脚本,希望朋友们在欣赏评弹时会有帮助。
为了大家阅读方便,我以曲目名称的笔画为序来排列评弹开篇(选曲)。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起源于苏州地区,其音乐特色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评弹是苏州地区戏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音乐特色。
本文将从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音乐结构和表演特点等几个方面对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
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苏州评弹起源于宋元时期,发展成为明清时代的主要曲艺形式,是苏州地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评弹由评话和说唱两大组成部分构成,评话为说书,说唱为鼓点独白。
在明清时期,苏州评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苏州地区的主要曲艺形式之一,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苏州评弹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南戏、越剧等曲艺形式的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州评弹风格。
苏州评弹的音乐结构苏州评弹的音乐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旋律、韵律和表演技巧。
苏州评弹的旋律多采用传统民间音乐的旋律,轻快活泼,富有生动的表现力,旋律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
苏州评弹的韵律以北村韵为主,旋律和韵律之间的结合紧密,节奏明快,富有灵活性。
苏州评弹的表演技巧主要表现在唱腔、音准和声音等方面,演唱者的声音要求高,音准要求严,能够准确地表现曲调和情感,表演技巧高超。
苏州评弹的表演特点苏州评弹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情感和表演手法等方面。
苏州评弹的唱腔多以婉转柔和的方式表现情感,情感真挚,表现细腻,能够准确地传达角色内心的感情。
苏州评弹的演唱者通常是一男一女,男主角和女主角通过对唱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表演手法多样,富有变化,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苏州评弹的表演技巧还包括唱念、念念、哭腔等多种表演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苏州评弹作为苏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丰富的音乐特色,其音乐结构完整、表演特点突出,表现出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内涵。
苏州评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了苏州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希望苏州评弹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曲艺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汇总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曲目编排以笔画为序。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工厂当口粮吃,吃仔七年还多一些些;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孙子手里,还没吃完什梗一粒米,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一点一滴水汇成东海阔,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齐。
评弹——精选推荐

评弹基本信息折叠艺术特⾊评话和弹词均以说表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些笑料,妙趣横⽣。
弹词⽤吴⾳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分悦⽿。
经过历代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得到整理提⾼,反映现实⽣活的新编书⽬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臻完善。
折叠演出⽅式评弹评弹有说有唱,⼤体可分三种演出⽅式,即⼀⼈的单档,两⼈的双档,三⼈的三个档。
演员均⾃弹⾃唱,伴奏乐器为⼩三弦和琵琶。
唱腔⾳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折叠艺术流派⼤致可分三⼤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有创造发展⾃成⼀家的新流派。
评弹如"陈调"的继承⼈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朱慧珍,他们均⾃成⼀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多有继承并⾃成⼀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周(⽟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蒋(⽉泉)调⼜出⾃"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由于评弹的情节曲折离奇,表演扣⼈⼼弦,形式雅俗共赏,故数百年来流传于江、浙、沪城乡,为社会各阶层⼈⼠所喜爱。
2006年5⽉20⽇,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传承折叠起源评弹起源于⼭明⽔秀的江南⽔乡--苏州,流⾏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洲地区。
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
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弹词、评话,⼆者绝然不同,⽽总名皆⽈说书,发源于吴中。
忆江南(苏州评弹)-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忆江南(苏州评弹)-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评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听懂《忆江南》苏州评弹的曲调和唱腔3.通过学习苏州评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苏州评弹和学习《忆江南》苏州评弹。
具体内容如下:1.苏州评弹介绍苏州评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评弹的起源、发展、特点、流派等。
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资料的呈现,让学生了解苏州评弹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戏曲,其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2.《忆江南》苏州评弹学习《忆江南》苏州评弹的曲调和唱腔。
通过范例演唱和教学演示,让学生听懂唱腔和曲调,并了解曲调和配乐的特点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介绍苏州评弹1.通过资料呈现介绍苏州评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了解苏州评弹的特点和流派。
3.讨论苏州评弹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2.学习《忆江南》苏州评弹1.范例演唱《忆江南》苏州评弹,让学生听懂曲调和唱腔。
2.教学演示,让学生了解曲调和配乐的特点和重要性。
3.对比学习《忆江南》歌曲和苏州评弹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
四、教学资料1.PPT课件及多媒体资料2.《忆江南》苏州评弹范例录音3.苏州评弹相关资料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苏州评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学习了《忆江南》苏州评弹的曲调和唱腔。
通过教学演示、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浅谈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与传承

浅谈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与传承苏州评弹,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起源于苏州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艺术形式独特,表演风格优美,曲调婉转动人,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优秀的演员而闻名。
苏州评弹的传承也非常重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传承,才能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州评弹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它是江南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苏州评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由男女双簧或者三簧、琴、鼓三个演员同时演唱、演奏。
其中男女双簧表演形式较为常见,男簧负责扮演男性角色,女簧则扮演女性角色。
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唱、念、做、打,整个表演形式非常立体和生动。
而评弹的曲调多是根据苏州方言演变而来,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气息。
而且苏州评弹的表演舞台非常独特,通常是一种叫做“四凤楼”的小型舞台,这种舞台在设计上有极高的舞台美学,在表演中有较强的吸引力。
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非常注重细节和技巧,演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演技和技能。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在唱腔上下功夫,遣词造句在意境的表达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掌握身段的表演和语言文字的念白,面部表情要生动自然,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物形象。
苏州评弹的传承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传承才能保持其独特魅力。
演员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演技和技能。
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歌舞技巧、表演技巧、音韵韵律、角色扮演等基本功,以塑造出更加生动自然的表演形象。
对于演员而言,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扮演角色,传承和发扬苏州评弹的艺术特色。
年轻一代需要向老一辈的传承人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的表演技巧,还要继承他们对苏州评弹的热爱和坚守。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年轻一代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真正的苏州评弹艺术美。
苏州评弹的传承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比赛、演出等形式,为苏州评弹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也可以推动相关机构和学校开设戏曲表演等专业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苏州评弹的学习和传承中。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苏州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色,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曲调、唱腔和伴奏上,下面我们来深入浅析一下。
苏州评弹的曲调优美动人、轻盈悦耳。
它的曲调多采用小调,旋律曲折优美,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气息。
苏州评弹的曲调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使得其音乐风格更加活泼欢快,有利于表达故事情节,加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曲调的优美动人是苏州评弹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也是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所在。
苏州评弹的唱腔婉转动听、婀娜多姿。
苏州评弹的唱腔流畅清亮,音域宽广,具有独特的苏州腔调,表现出江南女子柔婉的性情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苏州评弹的演唱技艺要求细腻婉转,富有感染力,并注重对文字意境的准确把握,以此来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
在苏州评弹中,唱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生动展现。
苏州评弹的伴奏轻盈细腻、优美多变。
苏州评弹的伴奏以琵琶、板胡、二胡、笛子等传统民乐器为主,其音色清亮、音质优美,可以很好地诠释江南水乡的风光和文化韵味。
伴奏在苏州评弹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与唱腔相互呼应,又能独立悦耳动听,为整个演出增添了戏剧性和音乐美感。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体现在曲调、唱腔和伴奏上,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唱腔婉转动听、伴奏轻盈细腻,这些音乐特色不仅为苏州评弹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也使得苏州评弹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评弹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音乐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音乐艺术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苏州评弹,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雷雨》走进杭师大
第一回
《山雨欲来》
第二回《夜雨情探》
第三回《骤雨惊雷》
欣赏
/programs/view/vWT N4GvYQE8/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 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 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 期已颇流行。
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出形式: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 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 自弹自唱。 吴侬软语娓娓动听 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 铮,榜》、《济公传》、 《白蛇传》、 《白毛女》 、《大脚皇 后》 、《敌后武工队》 ……
苏州评话的表演
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 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
说书人在书台上,始终是以演员身份出现 的。
两人的双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
为小三弦和琵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评弹精选12篇苏州评弹精选12篇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简介苏州评弹演出形式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苏州评弹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编辑本段流派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一)简介苏州弹词又称“小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
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
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二)历史溯源“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
”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
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
”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
”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清代初年,随着江苏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
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
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
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王周士。
王周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
清《吴县志》记载,乾隆南巡,在苏州行宫召王周士御前弹唱,赐七品冠带,随驾回京。
当时的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王周士于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
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
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今天苏州弹词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
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苏州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
王•|《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
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人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
表现在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要标新。
这一时期涌现的弹词新书目有《杨乃武》、《秋海棠》、《啼笑姻缘》等。
艺人所创新腔有:魏钰卿的[魏调],杨筱亭、杨仁麟父子的[小杨调],夏荷生的[夏调],周玉泉的[周调],徐云志的[徐调],祁莲芳的[祁调],蒋月泉的[蒋调],薛筱卿的[薛调],张鉴庭的[张调]等等,流派纷呈。
这一时期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
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
此时供苏州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
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三)艺术特色苏州弹词的演出地域,南不出浙江嘉兴,西不过常州,北不越常熟,东也超不过上海松江。
地域小,艺人多,听众要求不一,迫使艺人在创新书、新腔、新的表演风格等方面去作各种探索。
同治、光绪年间,苏州评弹发展史中的“后四名家”。
这四名家中,三家为弹词艺人,他们使苏州弹词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体制:书词中的散文部分,用“说”来表现;叙述和描写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和活动环境,称为“表”;人物语言叫“白”;书词中以七字句为主的韵文,用三弦、琵琶自弹自唱,相互伴奏,称“唱”和“弹”;在故事中穿插喜剧因素,称作“噱”;演员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表情、语言、语调及某些动作称“演”或“学”,也称“做"。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
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
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
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
讲究“说噱弹唱”。
“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
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
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
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
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
“理者,贯通也。
味者,耐思也。
趣者,解颐也。
细者,典雅也。
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
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
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四)传承价值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