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优美与壮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学教案【授课人】:李婷【教学对象】:高一.7班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欣赏聆听音乐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与《国际歌》【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不同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为此,我们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1、学生判断:最温柔的美——?最豪气的美——?最欢乐的美——?最庄严的美——?最优美的美——?最煽情的美——?2、聆听两个音乐片段,判断所属音乐范畴,片段①:《我和你》,片段②:《精忠报国》。

二、引出新课——《优美与壮美》三、新课教学:1、展示优美与壮美各自的音乐特点:【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普遍的一种性格.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是其典型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带给我们梦境般的享受【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

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2、欣赏作品:①《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②《国际歌》思考:这两首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音乐范畴?它们的基本内涵特点与音乐表3、欣赏五个音乐片段判断属于优美还是壮美音乐范畴:片段①:《月光奏鸣曲》片段②:《大进行曲》片段③:《夜曲》片段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作者简介:贝多芬简介:贝多芬是_德国_音乐家,被誉为是“_乐圣。

他的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三交响曲》又称为英雄交响曲,原是献给拿破仑的,《第五交响曲》又被《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又被称为《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又被称为《合唱交响曲》,当中最著名的曲调就是《欢乐颂》。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

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

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纯净、平和、温柔———优美
《国际歌》——刚劲、果敢、勇猛———壮美
4、复听《牧歌》《国际歌》
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相同点是什么?
5、小组合作探究——《牧歌》《国际歌》对比
速度
力度
旋律
牧歌
国际歌
①分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并分析音乐不同的美的特点
②教师进行各小组巡天我们着重欣赏了《牧歌》、《国际歌》,也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六)、课后作业
欣赏《夜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区分他们是属于音乐的那种美,并说出理由。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较为成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深入浅出,步步展开,有内心的体会,有能力的转化,有互动的参与,有课外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觉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美与壮美》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音乐课题:优美与壮美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关于《牧歌》、《国际歌》、《大进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视频。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牧歌》、《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的美。
2、技能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检测
听《大进行曲》、《彩云追月》区分它们属于音乐美的哪种范畴,为什么?(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那些是属于优美的哪些是属于壮美的呢?(举例说说)
2、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优美与壮美,欣赏两段视频。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第一篇:优美与壮美教案《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优美音乐实践活动-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聆听6首音乐作品,播放《琵琶语》、《小拜年》、《小苹果》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提问:这些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牧歌》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欣赏与体验——优美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2、课堂延伸欣赏了解准格尔旗地方民间音乐-漫瀚调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

民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漫瀚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2020年高中音乐 第二单元 一 优美与壮美 优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中音乐 第二单元 一 优美与壮美 优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一优美与壮美优美教案一、学习目标(一)能够认真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及《彩云追月》,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能够歌唱并熟记作品的主题。

(三)能够了解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二、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体验作品中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优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感受中外两首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安排(一)选择中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曲)进行重点欣赏。

《牧歌》和《夜曲》作为推荐曲目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欣赏。

(二)优美作为《音乐的美》第一课时,做好与下一节壮美的风格特点相对比的准备。

五、教学资源建议(一)寻找作品相关的音乐资料,做到图像和音响相结合。

(二)寻找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欣赏法、比较法、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进入新课:1、欣赏《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思考:(1)乐曲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各有怎样的特点?(2)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1)视唱旋律:(2)分析节奏速度特点:(3)分析伴奏音型特点:(一)认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欣赏《彩云追月》(民族器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2)音乐于刚才的《月光奏鸣曲》在情绪、节奏、速度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予以总结:(1)视唱音乐主题:(2)练习探戈节奏:X. X XX XX ︱X X X XX ︱(4)分析音乐,找出两首音乐作品的相同点:表现内容:月夜优美、宁静、柔和的景象。

情绪:舒缓、典雅、抒情、温柔。

力度:较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6、布置作业:课后寻找表现优美不同方面的音乐作品有哪些,下节课进行交流。

八、教学评价建议:(一)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作品,课上进行交流。

(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风格,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完成声乐作品《牧歌》、钢琴曲《夜曲》的欣赏。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王文君)【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有很多种美,而艺术更净是呈现给大家各种各样美的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千变万化的,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视觉上的艺术美。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美术,摄影以视觉上的色彩把美传递给我们,而音乐以音符和众多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欢乐美:《地狱中的奥菲斯》第四幕“康康舞曲、优美再见警察、壮美黄河之子),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接下来,老师将播放四首乐曲片段,我希望同学们在听完之后,能够从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四首乐曲片段的不同。

好,那请同学们安静聆听。

那听完这首乐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康康舞曲》给人欢快,喜庆,热闹的感觉。

那再听听看这首呢,能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见警察》柔和,宁静,安静,纯净,温柔《悲怆》:悲伤,凄凉,《黄河之子》:刚劲,雄壮这四段乐曲带给咱们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对吧~不同的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那音乐的美又能分为哪几个范畴呢?我们把书翻到P26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文字。

然后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时间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内容:通过聆听内蒙民歌《牧歌》、《彩云追月》、《国际歌》、《大进行曲》,引导学生对比总结,探究优美与壮美有哪些异同。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音乐基础不一,多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的欣赏阶段。

那么如何通过本课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因此,在备课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这一命题展开探究研讨,根据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风格美、意境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总结来感受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三、设计思路:1、通过弹奏钢琴,来吸引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中。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视听结合,感同身爱,身临其境。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表演优美与壮美,让学生内心深刻体验。

四、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3、通过感受音乐中的优美与壮美,讨论并使之明白音乐中是如何表现优美与壮美的。

五、教学重点: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基本含义。

六、教学难点:优美与壮美的相同点。

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并给音乐配上相符的画面。

2、引出音乐美并概括音乐美(二)、新授内容:1、分别听赏《牧歌》、《彩云追月》、《国际歌》、《大进行曲》。

2、学生活动,讨论听后感受。

3、听出《彩云追月》的几种乐器。

4、了解作曲家瞿希贤、任光、威尔第。

(三)、课堂小结1、总结优美的特点。

2、总结壮美的特点。

3、总结优美与壮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学生活动分别列举课外属于优美与壮美的歌曲。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音乐片段教学20分钟——25分钟)永州三中唐燕飞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聆听《月光奏鸣曲》、《国际歌》等音乐作品,感受其不同的音乐意境。

2、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3、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归纳总结优美与壮美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审美特征,感受作品音乐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归纳审美特征及表现形式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音乐美的范畴1、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我们把音乐美分为:人见人爱的——优美、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庄重、圣洁、伟大的——崇高美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催人落泪,使人净化、陶治的——悲剧美引人发笑,让人们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决别的——喜剧美2、出示歌题《优美与壮美》三、优美1、欣赏师弹奏《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聆听一段音乐,出现什么样的音型,引导学生说说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2、举例说说优美范畴的音乐作品有哪些,然后唱一唱。

教师随意弹奏一小段音乐,让学生听听优美范畴的音乐作品,说说优美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女生唱:《荷塘月色》四、壮美1、播放《国际歌》第一段,体验“壮美”音乐的审美特征。

思考:歌曲审美特征是怎样的,2、学生举例壮美有哪些音乐作品,然后唱一唱。

教师随意弹奏一小段音乐,让学生听听壮美范畴的音乐作品,说说壮美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男生唱:《好汉歌》五、课堂讨论优美与壮美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分组讨论、交流。

分三组讨论。

选学生代表发言。

2、小结:相同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不管是优美还是壮美,都必须具备节奏美、旋律美、内容美、意境美或者听觉感受美的基本风格。

不同点:审美审美音乐表现形式范畴特征旋律节奏速度结构优美舒展流畅平稳有序稍慢均衡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壮美昂扬激越铿锵有力规整刚劲、果敢、进行曲勇猛、粗犷速度六、课堂检测播放《彩云追月》片段、《茉莉花》一段、《威廉退尔序曲》片段、《大进行曲》片段,让学生听辨它们分别是优美还是壮美的,七、课后找找唱唱听听优美与壮美的歌曲,预习另外四种音乐的美。

优美和壮美教案

优美和壮美教案

高一音乐教案优美与壮美实习生:雷梦莲实习班级:高411 原任老师:赵峰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音乐的美》5)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歌》、《国际歌》等歌曲,能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2)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区别优美与壮美两种范畴的作品教学重点、难点:学唱代表优美与壮美范畴的歌曲,感受优美与壮美的情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音乐的美》,在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一般的美学范畴有哪几种?生: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

师:一般美学把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为此,我们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播放课件首页)二新课讲授(一)优美1、师:请同学们听接下来的歌曲,这首歌属于哪种美学范畴?(播放音频《牧歌》)生:优美。

师:正确,所以我们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音乐的优美。

那它有什么特点呢?生:舒缓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

(可从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进行引导)2、知识拓展介绍《牧歌》歌曲特征及作者简介:瞿希贤,作曲家,主要作品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师可简单哼唱两句)。

《牧歌》是瞿希贤1954年根据蒙古昭乌达盟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成(简单介绍长调和短调)。

全曲为加引子和尾声的变奏曲式结构,引子由男、女低音相隔五度用“哼鸣”轮流唱出主旋律片段,主旋律旋律开阔流畅、高亢抒情。

尾声由女低音哼唱主旋律,男高音在高音区用假声伴唱。

最后,女高音在和声背景上用微弱的声音哼唱出主旋律片段,犹如随羊群渐行渐远、越远越轻的牧歌声,余韵袅袅。

3、学唱(1)学唱引子和主题旋律(2)分组练习:分为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轮流哼唱引子部分,第三组演唱主题旋律。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 《优美与壮美》教案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 《优美与壮美》教案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优美与壮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审美范畴,并简述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初步了解音乐美的基本范畴。

2、在研究性合作研究中,让学生能够围绕优美与壮美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地参与表现与创作,归纳与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如果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那么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

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更能丰富我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和欢乐美。

学生聆听作品片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畴,说明判断的理由。

二、认知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1、优美与壮美的内涵本质: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和谐统一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2、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点:欣赏作品:曲目范畴牧歌》优美音乐表现特质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基本内涵特点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力度适中,结构均衡大进行曲》壮美音乐表现特质刚劲果敢,勇猛粗犷,音调昂扬激越,节奏铿锵有力,形式整齐有序。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有很多种美,而艺术更净是呈现给大家各种各样美的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千变万化的,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视觉上的艺术美。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美术,摄影以视觉上的色彩把美传递给我们,而音乐以音符和众多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欢乐美:《地狱中的奥菲斯》第四幕“康康舞曲、优美再见警察、壮美黄河之子),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接下来,老师将播放四首乐曲片段,我希望同学们在听完之后,能够从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四首乐曲片段的不同。

好,那请同学们安静聆听。

那听完这首乐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康康舞曲》给人欢快,喜庆,热闹的感觉。

那再听听看这首呢,能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见警察》柔和,宁静,安静,纯净,温柔《悲怆》:悲伤,凄凉,《黄河之子》:刚劲,雄壮这四段乐曲带给咱们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对吧~不同的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那音乐的美又能分为哪几个范畴呢?我们把书翻到P26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文字。

然后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时间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并能够分辨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优美与壮美的热爱。

3. 通过优美与壮美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优美与壮美的定义与特点2. 优美与壮美的表现形式3. 优美与壮美的价值与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优美与壮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或自然景观观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优美与壮美相关书籍、文章、图片等。

2. 课件:优美与壮美案例分析、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美的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优美与壮美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优美与壮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或自然景观观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优美与壮美的价值与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写一篇关于其优美与壮美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创作实践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优美与壮美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文章的逻辑性、分析的深度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对优美与壮美的独到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自然景观,以便更直观地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马如尧汇报课教案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马如尧汇报课教案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马如尧汇报课教案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第一篇:马如尧汇报课教案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授课班级:高一(12)班授课时间:2013年12月10日课型:新授课题: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含义、特点,并能够正确判断优美与壮美重点:是学生理解速度、力度、旋律是影响优美与壮美音乐对比的原因难点:在速度、力度、旋律三要素中探究优美与壮美的差别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教学导入:欣赏《1996年大阅兵》视频录像,体会壮美给予大家的感觉。

师:大家刚才听到视频中的音乐美不美?学:美。

师:他描述了解放军经过天安门时的飒爽英姿。

给人以精神振奋的感觉。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他的美包含在美学的范畴之内,我们将美划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悲壮美等,音乐美是丰富多彩的,今天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的美。

二、新课1、聆听两种类型的音乐,并用两个词来描绘音乐的特点(1)、音频片段《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71s(2)、音乐片段《渔舟唱晚》41s(3)、音乐片段《牧歌》35s 师:谁来用两个字的词来描绘以上三首音乐的音乐特点?学:这三首音乐的共同特点是祥和、干净。

学补充:悠扬、婉转教师多媒体呈现音乐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2、聆听第二种类型的音乐,也用两个词来描绘音乐的特点(1)、音频片段《检阅进行曲》48s(2)、《国际歌》31s(3)、《咱们工人有力量》27s 师:那位同学来总结此种音乐类型的音乐特点呐?学:强劲有力。

学补充:三首音乐都有共同的特点:雄壮、铿锵有力。

教师多媒体呈现音乐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两种音乐分别属于哪两种范畴的音乐?学生:优美、壮美刚才大家体验了;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美,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对比?我们就以《草原上升起不落得太阳》、《检阅进行曲》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

3、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用划拍的方式来跟着音乐划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2、对比总结出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征。教学过程设计:

聆听与体验
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运动员进行曲》,回答作品给人的感觉以及属于那种美的
范畴
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 体验作品的感受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敲ft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学生跟读与体会
加深印象,对于理解, 便于总结壮美的特点
提问:将速度放慢、力度减轻会出现什么不一样的音
学生带着两种音乐美的特点去辨别音乐
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检测与提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牧歌》《运动员进行曲》《鸿雁》以及《国际歌》这四首音乐
的聆听、欣赏与体验,从作品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这五个方面总结出属于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征,并将 Nhomakorabea者做了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聆听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根据音乐的表现特征去区分
乐情绪
老师演唱《运动员进行曲》的主旋律,学生体会,总
结壮美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听赏《国际歌》
听赏《国际歌》介绍国际歌的词曲作者
加深学生对壮美特点的理解
对比
总结
PPT展示优美与壮美音乐特征的表格
学生与老师共同对比完成两张音乐美的表现特征
对本节课核心内容的总结
聆听
与连线
多媒体播放几段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片段
教学设计:
课题:《优美与壮美》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欣赏与体验,总结出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音乐特点。
2、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会根据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特点,正确判断,区别这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并根据其音乐特点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音乐的聆听、欣赏与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