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8fb7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0.png)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血透失衡综合征概述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治疗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预后
血透失衡综合征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01
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血透失衡综合征,如透析不充分、低血压、低血容量等
02
发病机制:血透失衡综合征是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发生变化,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痉挛等。
并发症处理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01
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
02
饮水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控制饮水量
03
饮食禁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04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了解血透失衡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减轻焦虑和恐惧
03
04
利尿剂:减轻水肿,降低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出血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失常,预防心源性猝死
透析治疗
透析方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透析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尿量、电解质等情况调整
04
透析并发症:关注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
肌肉痉挛、抽搐、昏迷
诊断方法
病理学检查:如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护理查房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21203f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0.png)
2021/5/27
29
Picture Frame
谢谢聆听
2021/5/27
30
❖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多、过快。
❖ 首次透析者,血液速度避免过快,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3小时,对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较高者,增加透析频率。
❖ 对于高度浮肿的患者,也可采用增加透析频率。
2021/5/27
19
护理措施
❖对首次透析或透析早期以及不能按时透析 的患者,在透析的同时, 采用缓慢静脉推注有 50%葡萄糖40~100mL(糖尿病者给予3%氯 化钠40~60m1),可提高血浆渗透压,防止脑 水肿,减少失衡综合征发生,必要时肌注或静 注安定5~10mg。
❖要严格执行透析诱导原则 为防止血浆中溶 质浓度下降过快,首次透析时应使用低效率 透析器,血流量宜小。透析诱导期每2d一次, 每次2h,逐渐增加血流量,缓慢增加超滤量,连 续透析3次后方可进入规律维持性透析。
❖要加强对透析患者的宣教及管理 由于经济 方面的原因,许多尿毒症患者难以坚持规律、 充分透析,以至体内毒素在下一次透析前处 于较高水平,增加了发生DDS的风险,因此要 对患者强调规律、充分透析的重要性。
2021/5/27
25
护理措施
❖可调钠透析
• 可调钠透析(PHD)可保持病人血容 量的相对稳定,减少透析中失衡综 合征及低血压的发生。PHD是指透 析液钠浓度从透析开始到结束呈由 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高低反复变 化,而透析结束后钠浓度恢复到正 常的透析方法。
血液透析并发症应急预案之失衡综合征
![血液透析并发症应急预案之失衡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edd735192e45361066f5e7.png)
血液透析并发症应急预案之失衡综合征
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衡症状易发生
神经系统最突出,继而全身症候群
轻者恶心和呕吐,肌肉痉挛伴头痛
重者定向力障碍,扑翼震颤伴抽搐
极严重者有惊厥,精神障碍及昏迷
究其原因有哪些,分析阐述做总结
血液溶质浓度降,脑部毒素未清除
二者渗透压差大,水分进入脑组织
直接造成脑水肿,发生失衡综合征
安慰患者勿紧张,随即降低血流量
透析时间应缩短,去枕平卧头偏向
静脉补充高渗液,减轻水肿应优先
对症处理无缓解,结束透析应提前
降低失衡发生率,预防措施应采取
诱导透析应合理,时间缩短增频率
提倡小剂量透析,循序渐进以适应
滤器选择小面积,血流速度宜缓慢
提高透析液浓度,序贯透析可运用
少量进食蛋白质,充分规律做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aaa6680912a21615792921.png)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失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作者:姚美琴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采用静脉给予高渗溶液,控制脱水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等预防透析中的失衡综合征。
结果 78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15例次(1.9%)。
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是预防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预防;护理失衡综合征是肾功能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内出现的以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症候群,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伴有抽搐、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死亡。
因此,加强对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预防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透中心血透室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诊治15例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68名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共计780例次,发生失衡综合征15例,发生率1.9%。
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8岁。
1. 2 方法血液透析机为德国产Fresenius 4008B、4008S及瑞典金宝AK95、AK96,采用碳酸氢盐透析,以颈内或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或动静脉内瘘穿刺作为血管通路,开始透析时,平均每位患者每次超滤量为0.5~2 kg,血流速度150~200 ml,时间2~4 h,连续诱导透析2~3次,以后2~3次/周。
2 失衡综合征的预防2. 1 首次透析和诱导透析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每次透析使尿素氮下降不超过30%~40%。
2. 2 对患者进行充分合理的诱导透析,对初次透析的患者根据其耐受程度,采用小面积透析器,低血流量,首次透析时间为2~3 h,缩短透析间隔时间,于次日或隔日再透析3 h,以后逐步进入常规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失衡综合征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失衡综合征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adaa46bd97f192379e926.png)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失衡综合征应急预案
(一)、发生原因:
1、血液中的溶质浓度急速下降,而脑细胞、脑组织中血脑屏障未能及时清除,使血液和脑组织间产生渗透压差,大部分水分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水肿或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缺氧;
3、低钠透析和无糖透析,患者产生低血糖、低钠血症,造成血液和脑脊液间的溶质浓度差。
(二)、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增高、焦躁不安、疲倦乏力、倦睡、肌肉痉挛;
2、重者表现为抽搐、扑翼样震颤、定向力障碍、嗜睡;
3、极度严重者表现为精神异常、惊厥、全身肌肉痉挛、昏迷。
(三)、防治措施:
1、早期透析,充分合理的诱导透析;
2、短时间、小剂量、多次透析;
3、提高透析液钠浓度,以140~148mmol/L为宜;
4、透析过程中静滴高渗钠、补充高渗糖水;
5、重度患者可使用镇静剂或立即终止透析。
(四)、应急流程示意图:
血透中发生失衡综合征
↓
安慰患者,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
减慢血流速或缩短透析时间
↓↓
轻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重度患者立即终止透析
↓
↓
补充高渗钠或高渗糖水静滴甘露醇,减轻脑水肿
↓
指导患者不要过多进食蛋白质食物。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护理ppt课件.ppt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护理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015e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8.png)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低血压症状
发生低血压后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严重 不足,应尽量避免,发生后要迅速纠正。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低血压 肌肉痉挛 失衡综合征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肌肉痉挛
透析中或透析后数小时内发生局部肌肉强 直性收缩(抽筋),疼痛剧烈需要紧急处 理。一般多出现在下肢,腹部、前胸也可 发生。
严重贫血的患者有时会发生难治性低血压, 输注足量的血液,将血细胞比容提高到30% 以上,可纠正透析中低血压。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低血压的预防(六)
肌肉痉挛的预防
准确设定干体重。
血液透析病人的干体重是指身体内无多余 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
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93d62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e.png)
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目的: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较大的医疗护理行为。
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的、突发的变化,为应对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事先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的将透析风险化解到最小,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低血压反应(一)预防1、建议应用带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过,或改为腹膜透析。
(二)处理:对有症状的透析中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1、采取头低位。
2、停止超滤。
3、补充生理盐水 100ml,或白蛋白溶液等。
4、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
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必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式,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
二、肌肉痉挛(一)预防: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1、防止透析低血压发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 5%。
2、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
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3、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
(二)处理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 100ml,可酌情重复)、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常规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89c5a8c48d7c1c709a145e6.png)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常规一、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护理1、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或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者。
2、发生原因1 )、有效血容量减少;2)透析液不耐受;3)透析膜生物相容性较差;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5)使用降压药;6)尿毒症所致的心肌疾病;7)严重感染、严重创作、出血、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3、临床表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严重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抽搐、昏迷等。
4 、紧急处理:1 )采取头低足高位;2)停止超滤;3)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溶液;4)使用升压药物;5)、症状缓解后重新设定除水量;6)、对回血前后的低血压应教会病人如何保护和观察内瘘是否通畅。
5 、预防:1 )、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透析前开始输血,管路要预冲盐水。
2)、积极纠正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3)、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控制超滤率及超滤总量。
4)、反复出现低血压者要重新评估干体重,改变透析治疗方式为调钠血液透析或序贯透析,同时注意停服透析前一次降压药物,积极处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
5)、对于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病人嘱其在透析过程中最好不要大量进食二、高血压的护理常规1、发生原因: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
2、处理措施1)、患者发生高血压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当血压达到180mmH以上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的发生。
2)、准确评估干体重。
3)、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的处理一般是在上机后2 小时给予降压药口服。
4)、在回血前血压在200mmHg/100mm!时应慎重回血,血流量应在80ml/min以下,对老年患者应注意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预防措施:1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观察患者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及疗效。
2)、观察总结患者的干体重的情况,及时动态评估干体重。
3)、指导患者低钠饮食,控制水的摄入量。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与处理
![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32078c284ac850ac024227.png)
发热
–防治
水处理系统每三个月要消毒一次,消毒 间隔最多不能超过半年 透析液及时配制及时使用
出血
原因: 尿毒症患者因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
因子异常,使出血倾向增加,透析中肝素的使 用引起血小板减少均增加出血的危险。
常见出血部位:胃肠道出血,硬膜下血肿,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出 血性心包炎。
高血压 –治疗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也可配合使用镇静剂。 对轻、中度高血压可反复交替使用克甫 定,心痛定,舌下含服,一般 15 分钟见 效。 如血压仍不下降,可静点硝普钠(500ml 液体中加入50~100mg),滴速根据血压 情况而定。
首次使用综合征
症状:瘙痒、寻麻疹、咳嗽、流泪和流 涕,腹肌痉挛和腹泻。 处理:症状轻微者给予吸氧,使用肾上 腺素抗组织胺药或激素。 症状严重者应停止透析,夹闭血液管路, 丢弃透析器和管道中的血液。
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北京安贞医院 刘玲
低血压
低血压是透析中长见的并发症。 症状:轻者:头昏、眼花、出汗、打哈 欠、有便意重者:面色苍白、呕吐、 腰痛、心律失常、意识丧失、癫痫、心 跳骤停甚至死亡。
低血压
–常见病因
有效血容量不足 血浆渗透压下降 醋酸盐透析液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 内毒素 患者原因
高血压 –常见病因
失衡综合征 血容量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 超滤不足,体内水、钠过多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透析液钠浓度偏高 体内降压药被透出,引起高血压反跳 内皮素分泌过多
高血压 –预防
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对明显水 钠潴留者,要加强透析充分脱水,可用 单纯超滤、序贯透析调整干体重 避免迅速和过度超滤 充分透析,增加透析次数,缩短透析间 隔时间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PPT课件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a8e4f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0.png)
避免食物: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豆类等)、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等)、高钠食物(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方便面等)
饮食方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药物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05
护理措施:饮食指导、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
06
预后评估:病情好转、复发风险等
护理方案
0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控制液体摄入:指导患者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多或过少
05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酸碱失衡:透析过程中酸碱平衡失调,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其他原因:如透析器反应、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症状和诊断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抽搐、意识模糊等
1
诊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等
2
病因:血液透析过程中水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3
治疗:调整透析方案,纠正失衡状态,对症治疗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PPT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血透失衡综合征概述
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
1
定义和病因
定义:血透失衡综合征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水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病因:
水分失衡:透析过程中水分清除过多或过少,导致血容量不足或过多。
电解质失衡:透析过程中电解质清除过多或过少,导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等。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f8afa53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a.png)
失衡综合征一、失衡综合征的原因透析失衡综合征(disepuilibrium syndrome,DS)发生率为3.4%~20%,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全清楚,一般认为是透析中血循环中水进入脑细胞引起脑水肿,其证据有:1、患者死后发现水肿的脑片状物(brain flap);2、透析后证明有脑水肿;3、尿毒症犬模型证实颅压增高。
认为主要机制是“尿素逆渗透效应”(reverse urea effect),在透析中血浆尿素氮比脑脊液下降快,血脑之间产生渗透梯度,使水进入脑脊液中引起脑水肿。
发现透析后脑脊液尿素氮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及透析中患者脑电图异常从而支持这个观点。
透析后细胞内酸中毒是产生透析失衡综合征另一个因素。
此外,有作者提出脑组织中可以产生一种自生渗量物质(idiogenic osmoles)的堆积。
在透析中由于CO2和碳酸氢盐扩散速度不同,脑脊液中pH下降,形成脑组织和细胞内酸中毒也是导致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Lichtman认为透析中脑缺氧也促进失衡的产生,如果预防性吸氧可以减少DS发生率。
还有脑组织钙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和低血钠也容易发生DS。
二、失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根据DS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脑型和肺型两种。
(一)脑型失衡综合征脑型失衡综合征多发生在首次透析2~3个小时,如果透析前血浆尿素氮水平很高,则发生DS可能性越大。
脑型DS常有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增高、焦躁、嗜睡等。
严重者伴有抽搐、扑翼样震颤、谵妄、昏迷乃至死亡。
脑电图也可有变化,表现脑波强度异常增加。
作者为探讨血液透析脑型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采用急性肾衰竭的的动物模型,观察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对脑水含量、颅内压、脑脊液生化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透析1.5小时犬出现烦躁、吼叫等精神症状。
检查发现透析使血浆渗透压的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脑/血尿素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使脑水含量明显增加,颅内压显著升高。
透析后脑脊液pH下降、碳酸氢根降低、PCO2升高,与同期血浆相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5)。
毕业论文--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处理及护理措施
![毕业论文--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处理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4b43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0.png)
血液透析并发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处理及护理措施【摘要】探讨血液透析并发症失衡综合症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处理措施,并结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资料分析结果,介绍我院对失衡综合症处理及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失衡综合症发生机理预防处理护理措施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disequilibriumsyndrome,DDS)是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症候群,是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表现为:轻度:头痛、嗳气、呕吐、睡眠不安、肌肉挛缩;中度:扑翼样震颤、间歇性肌肉痉挛、定向力丧失、嗜睡;重度:精神异常、全身肌肉痉挛、昏迷。
简单来说,失衡综合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透析使尿毒症病人血液中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被很快清除,血浆中的渗透压降低,而此时血管外组织、细胞内的尿素氮等尚未清除,渗透压高于血浆,水分从血浆向组织、细胞内转移所引起。
一、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及发生机理据文献报告,失衡综合症发生率在3.4%~20%之间,但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对透析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的规范化,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我院在临床上有6%左右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衡综合症。
通常将失衡综合征分为脑性失衡征(狭义的失衡综合征)和全身性失衡综合征(广义的失衡综合征)。
为防止这些失衡综合征的发生,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机理。
1.脑性失衡综合征由于血液透析,使贮留在血液内的尿素被快速地清除掉,造成脑组织、脑脊液中的尿素浓度与血液内的尿素浓度之间可能产生差异。
其结果,水分从血液中反方向地向脑脊液方向移动,使脑压上升,这些因素构成渗透压差,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中枢神经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上升、不安感、兴奋、错觉、四肢震颤、识别障碍、全身痉挛等,其特征为透析停止后数小时至一天症状便消失。
2.全身性失衡综合征是由于透析清除了血内贮留的渗透性有害毒性物质,使血浆与末梢组织间产生了溶质浓度差,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血液透析5大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血液透析5大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7af3a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血液透析5大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血液透析属于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洗肾”,通过将血液中的废物以半渗透膜除去,能够达到清除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效果,对于肾功能的恢复治疗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该方法在操作起来也较为安全、易行,因此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就血液透析的5大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进行科普,以此为参考。
血液透析图一、血液透析的5大常见并发症是什么?血液透析的5大常见并发症包括透析失衡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肾性骨营养障碍、首次使用综合征(过敏反应)以及肌肉痉挛这五种。
其中透析失衡综合征属于血透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像这种透析失衡的情况往往出现在首先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诱导透析的情况下,由于透析不充分且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出现透析失衡的情况,大多发生于每次透析结束之前或结束之后不久,另外像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脑组织钙过高的患者等都是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易发群体,在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情况下一般会出现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疲乏和焦躁不安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则会出现定向障碍、嗜睡昏迷以及抽搐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心血管并发症,作为目前对透析肾患者生存率和致残率影响最大的并发症,其患病的死亡风险远高于同龄段肾功能正常的群体,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包括高血压、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贫血等等,都属于常见该病症常见的诱发因素,而患者在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下,常常会表现出气短、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另外是肾性骨营养障碍,该病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维生素D代谢障碍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引起的一种骨病,在出现肾性骨营养障碍情况下患者一般会出现骨、关节酸胀的情况,而且腰背部、下肢多处存在疼痛难忍的情况,更甚者存在骨骼畸形等而且还极其容易发生骨折问题;与此同时是首次使用综合征的过敏反应,一般是在透析开始后到30分钟之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腹部绞痛、窒息濒死感觉等等,而在出现该症状的情况下需要立即停止透析;最后是肌肉痉挛也就是常说的“抽筋”,由于患者存在低钙血症、肉毒碱缺乏以及缺氧等症状,导致出现肌肉痉挛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与脑/ . 血尿 素浓 度梯度差有关
内毒素 和体液潴 留过多 , 在首 次透析 或透析诱 导期 , 血浆 中 的毒 素( 尿素 、 肌酐等) 水平下 降过 快 , 由于血 脑屏 障作 用 , 脑脊 液 的 尿 素浓度下降缓慢 , 脑之 间产 生尿 素浓度梯度 , 而产生 渗透 血 从 压梯度 , 使水进入脑脊液 中, 即尿素的反 向渗透效 应 , 引起脑 水肿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1 第 8卷 0月
第2 2期
C I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 . |. 。曩 磐霪 |毫叠≯ 薯 姆 譬
| .|鼻 薯≯ 薯| | 分。 薯 ≯ |g孽 囊善 . n 。 誊 |羹善 。 一
失衡 综合 征 患 者 5 9例 , 析 其 出现 失衡 综 合 征 的 原 因 , 分 并采 取 相 应 的 护 理措 施 。 结 果 5 9例 患者 出现 失 衡 综合 征 的 原 因 主要 与 脑 水
肿有 关 , 所有 出现 失衡 综合 征 患 者 经积 极 治 疗 护理 , 于透 析 后 2~1 2h内全 部 恢 复 。结 论 的, 密切 观 察 病情 , 理 治 疗 , 时 处理 是 预 防 透析 失衡 综合 征 的 关键 。 合 及
斯 4 0 B和 4 0 S机 进 行 治 疗 , 次 透 析 2—4h 血 流 量 10~ 08 08 每 , 6 30m/ n 透 析 液 流 量 50mf n 透 析 液 钠 浓 度 18mm lL 0 lmi, 0 ]mi, 3 o 。 /
症状 给以 胃复安肌肉注射 , 保持呼 吸道通畅 。重度失衡综合 征患 者, 应停止透析 , 对症处理 。肌肉痉挛或抽搐患者 , 可静脉 注射安 定或苯妥英钠 , 昏迷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 时吸氧 , 及 同时给予
1 资 料 与 方 法
4 护 理 对 策
4 1 首次透析护理 .
应 对患 者进行充分 合理 的诱 导透析 , 对初
次透析患者根据其耐受程度 , 进行短时间 、 小剂量 、 多次透析 。具 体方法是采用小 面积透析器 , 低血流量 , 首次透析时 间一 般为2~ 3h 根据 患者 水肿 程度 及尿量情 况合理设 置超滤量 , , 缩短透析 间
2 结 果
44 加强对透 析患者的健康 教育 由于各 方面 的原 因, . 许多 维 持性透析 患者难以坚持规律 、 充分 透析 , 以致体 内毒素在 下一 次
透 析 前 处 于 较 高 水 平 , 加 了 发 生 失衡 综 合 征 的 风 险 。因 此 要 对 增
患者强调规律 , 充分 透析的重要性 。在透析期问体重 增加控制在 <1k / , gd 限制盐 和水 分的摄入 , 合理控制 蛋 白质 的摄人 , 以免 血 中毒素增加过多 、 过快。 4 5 加强责任心 . 透析 中要严密观察患者 的血压 、 意识状态 等 ,
隔 , 次 日或 隔 日再 透析 3h 以后 可 逐 步 进 入 常 规 透 析 。 与 ,
4 2 维持性透析护理 . 选择 2 0 07年 1 ~ 00年 1 在笔 者所在 医 月 21 月
避免透析 不充分 , 因故 中断 透析一 段时
1 1 一般资料 .
间 后 重 新 透 析 者 应 按 首 次 透 析 处 理 。根 据 患 者 心 功 能 情 况 及 水
[] 2 史振伟 , 王质刚. 血液透析 脑型 失衡 综合征 发生机制 的研 究.
中华 肾脏 病 杂 志 ,0 3 l ( )3 0— 2 . 20 ,9 5 :2 3 2
【 收稿 日 】 2 1 — 7 1 期 00 0 — 5
( 文编辑 : 威) 本 郎
布, 使脑组织处于低钠状态 , 易发生失衡综合征 。
血 液 透 析 并 发 失 衡 综 合 征 的 原 因是 多 方 面
【 关键词 】 血液透析 ; 失衡综合征 ; 护理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血 透过 程中或血透 结束后 出现 的一组 以神经 、 精神 系统 为主症 的严重 急性并 发症 , 发生 率为 4 ~ 其 % 2 %。它起病急 , 0 病情 重 , 如果预 防及处理不 当会造 成不 良后果 ,
血 液 透 析 并 发 失 衡 综 合 征 的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钟 明思 梁 秀凤 梁胜 玲 梁艳 仪 陆 燕 英
广 东中山大学附属 第二 医院( 东 广 州 5 0 2 ) 广 1 10
【 摘要】 目的 探 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 间期并发失衡 综合征 的原 因及 护理 对策。方法 对在 笔者所在 医院行 血液透析 出现
院 行 血 液 透析 治疗 期 间 发 生 失 衡 综 合 征 患 者 5 9例 , 规 血 透 患 常
肿程度 , 设定适 当的超 滤量 , 防止血 容量下 降快而脑 脊液渗 透压 相对 较高而致的脑水肿 , 降低失衡综合征 的发生率 。
43 对症护理 . 轻 度 失 衡 的 护 理 给 予 氧 气 吸 入 , 现 恶 心 呕 吐 出
严 重 者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 探 讨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并 发 失 衡 综 合 征 发 生 原 因 , 采 取 相 应 的治 疗 与 护 理 措 施 , 降低 此 类 患 者 病 死 率 , 并 对 延 长 患 者 生命 , 高 生 活 质 量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提
者3 6例 , 急诊透析 2 3例 。其 中男 3 例 , 2 l 女 8例 , 龄 1 年 8—7 2
岁 , 均 5. 平 02岁 , 析 时 间 1d~9年 。原 发 病 : 性 肾炎 2 透 慢 5例 ,
高血压 1 例 , 8 糖尿病肾病 1 2例 , 多囊 肾 4例 。采用 德 国费森尤
和 颅 内压 升 高 … 。 32 与 脑 脊 液 酸 中 毒 有 关 . 透 析 后 颅 内 P o 分 压 下 降 慢 , 示 c, 提
的 自我管理能力 , 密切观察病情 , 对降低患者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
的发生 , 减轻治疗 过程 中的痛苦 , 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献 ,
支持疗法 。
临床表现 : 1 轻度 : () 透析中或透 析后 出现恶心 、 吐、 呕 头痛 、 焦躁 不安 、 肌肉痉 挛等 , 4 共 8例 ;2 中度 : () 嗜睡 , 抽搐 、 扑翼样震颤 、 定 向力 障碍 , 7例 ;3 重度 : 共 () 全身肌 肉痉挛 、 木讷 、 昏迷 , 4例 。 共 12 方 法 严 重 患 者立 即终 止 透 析 , 用 高 渗盐 水 4 T 或 . 使 0I 1 l 5 %葡萄糖 液 4 6 l 脉注 射 , 0 0~ 0 m 静 或用 糖皮质 激 素 ; 搐 者用 抽 安定镇静。轻度 失衡 综合征可 对症处 理 , 吐者 可肌 注 胃复安 , 呕 根据病情给予吸氧 、 电监护 , 心 严密观察 病情 变化。
[] 1 王质 刚 , 史振伟. 血液透 析诱发 多系统失衡 综合 征 的 实验研
究. 中华 内科 杂 志 ,0 4 4 ( ) 4 0— 6 . 20 ,3 6 :6 4 1
Po c 弥散速度慢 , 消耗 颅 内 HC 一, 机制 可能 是 由于脑 内有 O 其 机酸的增加 , 取代 了细胞 内与蛋 白阴离子 结合 的 N 、 离 H a K 子, 游离的 N 、 离子渗透活性增强 , a K 进而 引起脑水肿 ] 。 3 3 与低钠血症有关 . 体液潴 留显著 的患者 , 因电解质 重新 分
作 好 护 理 记 录 。加 强 巡 视 与 监 测 , 时 发 现 异 常 征 象 并 要 。 对
5 9例 次失衡综合征患者经过 以上积极处理后 , 2~1 于 2h内 全部恢 复 , 无一例死亡 。
3 原 因 分 析
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 患者在透析 间期常见 的急性 并发症 , 病情危 重的尿毒症 患者 , 体 其发生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如果预防及处理不 当会造成不 良后果。 制定并实施具体有效的个体化 防治措施 , 加强健康教育 , 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