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五篇范例)第一篇: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总结讲解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包含: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去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一、主谓倒装句,即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形成谓语——主语的语序,突出谓语。
如: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3.痛哉斯言!《原君》以上三句的主语分别是“百姓之为我爱”、“汝之不惠”、“斯言”,谓语分别是“宜”、“甚”“痛”。
这种倒装句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气上,谓语后用语气词“宜”的,增强了夸张的语气;用语气词“哉”、“乎”的,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二是谓语一般是形容词,句子属描写句。
二、动宾倒装句,即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边,形成宾语——动词的语序,突出宾语,又分三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谓语前面成倒装句。
如:(1)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于归?《岳阳楼记》宾语分别是疑问代词“何”、“安”、“谁”,动词是“伤”、“在”、“与”。
这种倒装句两个特点:一是句子都是疑问句;二是宾语一定是疑问代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形成倒装句。
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共西华侍坐》(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分别是代词“我”、“吾”、“之”,动词分别是“顾”、“知”、“御”。
这种倒装句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子一般是否定句,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而且否定词必须是能直接放在代词前边的,宾语才能前置。
3.用助词“之”、“是”隔开动词,将宾语提到前面形成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芋老人传》宾语分别是“何陋”、“何芋”,动词是“有”、“甘”,用助词“之”、“是”隔开。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完整)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有啥简陋的呢,难道有个隐藏的“陋鬼”不成?2.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这人,我跟谁混啊,难道和空气结拜?3. 宋何罪之有?宋国犯啥罪啦,难道宋国脸上写着“有罪”俩大字啊?4. 何厌之有?有啥满足不了的,难道是个填不满的“欲望黑洞”?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啥呀,难道是带了一堆“神秘问号”?6.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呢,难道沛公像个幽灵到处飘没个定处?7. 客何为者?客人是干啥的呀,难道是从外星来的“神秘客”?8.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此句中“会宾客大宴”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会大宴宾客”,就好像是本来要大宴宾客,结果宾客像被魔法召唤似的突然就聚齐了。
9.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这就好比说在高高的庙堂上的人像站在云端操心事儿,在远远的江湖里的人像在天涯海角还心系皇上。
10.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就好像说那能跑千里的马是马中的“超级赛亚马”,一吃就能干掉一石粟。
11.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一核舟”,这核舟就像个袖珍小世界。
12.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这就像在找一个能去秦国跑腿的“神奇使者”,可是还没找到。
1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荷担之子孙”,就好像是挑着担子的子孙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1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人五”“为窗八”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为五人”“为八窗”,这就像说舟里的五个人像五个小精灵,八个窗户像八只小眼睛。
15. 且焉置土石?而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难道要把土石像扔垃圾一样随便丢吗?16. 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就像脑袋里灌了一吨的浆糊。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
2. 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状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状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弗石辞也。
”(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赠礼品,再送十二头牛,辞谢再三不肯接受。
)
3. 介词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短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短语,会将其放在动词之后。
例如,“见渔人,乃大惊。
”(看到打鱼人,便大吃一惊。
)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这就好比说,哪有什么简陋的呀,简陋就像那没影的鬼,根本不存在!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哎呀,要是没有这种人,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谁一起混呢?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就好像人在高高的庙堂上,就像站在云端的大仙得担忧百姓;在远远的江湖,就像在天涯海角的孤狼还得操心君主。
4. 宋何罪之有?宋国能有啥罪?它的罪就像那不存在的兔子角一样。
5. 忌不自信。
邹忌这家伙,不相信自己,他就像个不敢照镜子的胆小鬼。
6. 马之千里者。
能跑千里的马,那可是马中的豪杰,像会飞的龙一样。
7. 全石以为底。
把整块石头当作底,这就好比拿一座小山做地基。
8. 何厌之有?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满足就像天边那抓不到的彩虹。
9. 彼且奚适也?他将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方向的风筝到处乱飘。
10. 渺渺兮予怀。
我的心怀是那么渺茫,就像那无尽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11.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谁给大王出这个主意的呢?这人就像个出坏点子的小恶魔。
1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道句读,解不开疑惑,就像个找不到路的小迷糊。
13.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你就像个做错事还不自知的小笨蛋。
1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它就像个没武器的小战士。
1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呀?就像问一个出门旅游却两手空空的人。
16.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就像个没根基的浮萍。
17. 豫州今欲何至?刘备现在想要到哪里去呢?他就像个没目的地乱转的小蚂蚁。
18.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解救别人困难的精神在哪里呢?这精神就像消失的魔法一样。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2025年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考点清单:文言句式之主谓倒装句及思维导图
一、主谓倒装句古代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会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主谓倒装,或谓语前置、主语后置,翻译时要将谓语放在主语后。
例句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译文:“你不聪明太厉害了。
”或者意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例句2.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言》)“甚矣哉”是谓语,“为欺也”是主语,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为欺也甚矣哉”。
译文:你耍弄的欺骗手段太过分啦!例句3.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少年中国说》)句中的“美哉”“壮哉”分别作谓语,“我中国少年”作主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我中国少年美哉”“我中国少年壮哉”。
可以按照原来的语序译为:多美呀,我们的少年中国!……雄伟呀,我们的中国少年!这样显得有气势。
当然,也可以按照常规语序译为:我们的少年中国多美呀!……我们的中国少年雄伟呀!例句4.痛哉斯言!(《原君》)“斯言”是主语,“痛哉”是谓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斯言痛哉”。
译文:这句话多么沉痛啊!例句5.谁可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使者”是主语,“谁”是谓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可使者谁”。
另一种分析,认为“者”是语气词,表疑问,全句可译为“谁可以出使秦国呢”。
译文:可作使臣的是哪一个?或:哪一个是可以出使秦国的呢?例句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宜乎”是谓语,“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译文:这句话多么沉痛啊!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当的啊!例句7.悲哉,世也。
(《工之侨献琴》)“悲哉”是谓语,“世也”是主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世也悲哉”。
译文:这个社会多可悲啊!例句8.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谁与”是谓语,“哭者”是主语。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哭者谁与”。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9 条高中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例子及运用:
1. “甚矣,汝之不惠!” 就好像有人对你说:“哎呀呀,你可真笨呐!”
比如你朋友做了件超级糊涂的事,你就可以说:“甚矣,汝之不惠!咋能这样呢!”
2. “美哉,我少年中国!” 这不就像是在赞叹:“哇塞,我们年轻的中国
太好啦!”当看到祖国的伟大成就时,心中激动感慨,便可以喊出:“美哉,我少年中国!”
3. “贤哉,回也!” 可以想象是在夸:“颜回可真是贤能啊!”比如大家
在讨论古代贤者,就有人会说:“贤哉,回也,那品德没得说!”
4. “悲哉,秋之为气也!” 不就跟说:“哎呀,秋天这气氛真让人觉得悲
伤啊!”当秋天让人感到萧瑟时,就好像能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
5. “大矣哉,尧之为君也!” 仿佛在惊叹:“尧做君主真是太伟大啦!”
提到上古明君时,人们可能就会来这么一句。
6. “快哉,此风!” 就好像喊着:“这风真是太爽啦!”炎热夏天刮来一
阵凉风,马上有人高呼:“快哉,此风!”
7.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不就类似在说:“这人教育孩子真奇怪呀!”看到有人用很特别的方式教孩子,就可能这样评论。
8. “妙哉,此文!” 等同于在称赞:“这文章写得真好啊!”读到一篇精
彩的文章,不禁就会说道:“妙哉,此文!”
9. “善哉,吾得见此人!” 就像在开心地说:“太好了,我能见到这个人!”久别重逢时可能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觉得这些主谓倒装句特别有意思,能生动地表达出各种强烈的情感和态度,让语言更富有魅力啊!。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1. 主谓倒装呀!就像“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不是很有趣吗?
2. 宾语前置可别忘了呀!“何陋之有”不就是把“有何陋”的宾语“何陋”前置了嘛,是不是挺神奇的?
3. 定语后置也得知道呀!“马之千里者”,其实就是“千里马”把定语“千里”后置了,你说妙不妙?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呢!比如“于我如浮云”其实是“于我如浮云”把介宾短语“于我”后置了,这可别搞混了呀!
5. 还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呢,“忌不自信”就是把“自信”变成了“信自”,这多特别呀!
6.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也很有意思哦,“沛公安在”就是“沛公在安”呀,是不是很有感觉?
7. “唯……是”的宾语前置也很经典呀,“唯利是图”就是“唯图利”嘛,这多好理解!
8. 还有“之”“是”作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就是典型例子呀,难道不新奇吗?
9. 用“以”字的宾语前置也有哦,“何以战”就是“以何战”,你可别记错啦!
10.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会前置呢,“业文南向坐”就是把“向南”前置了呀,是不是很特别!
总之,文言倒装句的形式真的很多,也很有意思,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文言文倒装句翻译要点
一、宾语前置1. 翻译要点:将宾语前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宾语移至谓语之前,恢复其原位。
2.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3. 注意事项:当宾语为代词时,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指代对象。
二、定语后置1. 翻译要点:将定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前,恢复其原位。
2.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庄子·逍遥游》)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3. 注意事项:当定语为形容词或数量词时,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修饰对象。
三、状语后置1. 翻译要点:将状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状语移至谓语之前,恢复其原位。
2.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告子下》)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3. 注意事项:当状语为时间、地点、方式等状语时,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修饰对象。
四、主谓倒装1. 翻译要点:将主谓倒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恢复其原位。
2. 例句:不吾知也,何矣哉?(《论语·里仁》)翻译:没有人了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3. 注意事项:当主谓倒装句中的谓语为否定词时,翻译时需注意否定词的位置。
五、其他类型1. 翻译要点:除上述四种类型外,文言文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倒装句,如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等。
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例句: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告子下》)翻译: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3. 注意事项:在翻译其他类型的倒装句时,需注意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总之,文言文倒装句的翻译要点在于恢复其原位,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还需注意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类型及例句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文言文中有趣的倒装句哟!你知道啥是宾语前置不?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该是“有何陋”,这里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是不是很神奇?还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应该是“吾与谁归”,“谁”这个宾语跑到前面去咯。
再来说说定语后置。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得说“千里之马”,把“千里”这个定语放到后面啦。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其实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状语后置也很有意思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是“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于蓝”这个状语被放到后面啦。
“具告以事”,原本该是“以事具告”。
主谓倒装也有呢!“甚矣,汝之不惠”,正常是“汝之不惠甚矣”。
怎么样,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很有趣呀?多去琢磨琢磨,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哦!稿子二亲!咱们一起来瞅瞅文言文中那些让人有点晕头转向的倒装句哈!先说说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本来应该是“忌不信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这个宾语提到前面啦。
还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得是“莫肯顾我”才对,“我”跑到前面去啦。
定语后置也来瞧一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这两个定语放到后面去咯。
“石之铿然有声者”,实际是“铿然有声之石”。
状语后置也别错过。
“战于长勺”,正常得说“于长勺战”。
“生乎吾前”,得是“乎吾前生”。
主谓倒装也很特别哟!“美哉,我少年中国”,其实是“我少年中国美哉”。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不是像个小迷宫呀?多走走,多探索,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秘密啦!你要是碰到不懂的,随时来找我聊聊,咱们一起把它弄明白!。
高考古文四大倒装句式总结——谓前、宾前、定后、状后
高考古文四大倒装句式总结——谓前、宾前、定后、状后一、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主要包括: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有何功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惟依兄嫂祭十二郎文4宾语前置例句: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3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18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19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21宋何罪之有公输22唯利是图成语3定语后置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4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例如: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5“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如: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6其余例句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4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以帷幕裹之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张衡传5介词短语倒装句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3 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6倒装句方面的失误这类失误以不能识别“定语后置”现象者最多;对用提宾标志表示的“宾语前置”句式与无条件的“动介宾倒装”句式,不能识别或译错的也不少;其他各种倒装句式,在选择判别题中,时有不同程度的误断;这主要是没有从规律上去把握这方面的知识所造成的。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且频繁,它是指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句式结构。
倒装句常被用来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强调语气或达到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结构:
1.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何以解忧”中的“何”是疑问代词,“唯有杜康”中的“唯有”则是强调语气。
2. 以句首或句尾倒装:常见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条件的副词,比如“时至今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将修饰词或状语倒置:例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惟危”中,“惟危”是定语,倒装句体现了对“人心”的强调。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高语言的华丽度和表达的修辞效果。
这种句式结构不仅具有语法上的特点,还能突出句子的重点内容,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 在河北作战 于 在河南作战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于 在渑池会见
③得璧;传之美人 于给美人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于给秦王
有时;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 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得复见将军于此 C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定语后置
8 善哉;祁黄羊之论
主谓倒装
9 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10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谢谢大家
再见
状语 ── 中心词
我 在教室 学习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 于比蓝青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对己参省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把事具告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 文 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 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
操何 在安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 都是疑问句; 2 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 谁 孰 胡 安 焉等
1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豫C州今欲何至
B 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 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
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
主要包括: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容。
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
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
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例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衡传》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
例如: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
例如: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
例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祭十二郎文》(4)宾语前置例句:(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3)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楼》)(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 问:“何以战?”(《刿论战》)(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18)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19)吾谁与归?楼记》)(2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21)宋何罪之有?(《公输》)(22)唯利是图(成语)3定语后置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
例如: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
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②今成皋、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
“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
③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国的人,但没有找到。
(“求人可使报者”即“求可使报之人”)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楼记》)——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
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
(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
(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
(《勾践灭吴》)——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
(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
“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
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
例如“之”不能说成“之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4)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
例如: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用四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②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涉世家》)——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5)“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
例如: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6)其余例句(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4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将军。
——请奉命于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龟鸟兽之形。
——以篆龟鸟兽之形饰(之) 《衡传》5介词短语倒装句(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 及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刿论战》)6倒装句方面的失误这类失误以不能识别“定语后置”现象者最多。
对用提宾标志表示的“宾语前置”句式与无条件的“动(介)宾倒装”句式,不能识别或译错的也不少。
其他各种倒装句式,在选择判别题中,时有不同程度的误断。
这主要是没有从规律上去把握这方面的知识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