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并提供实践机会。
这种模式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旨在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提前感受职业生涯。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能够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
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及时了解和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需求,导致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也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提供教育服务,而这些资源存在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也有助于促进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将产业和教育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能够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获取更合适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助力产业的发展。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学研结合的七大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可分为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建立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三部分,科技资源共享(包括文献、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利用)、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组织边界来看,可分为大学或科研院所推广、企业推广和政府推广三种类型提升;从功能耦合的角度,可以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契约连接和共建实体;从组织边界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时间上,可分为三种模式:政府推动、自愿联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
可分为临时性组合、合同型组合和一体化组合。
(1)技术转移模式。
企业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转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新技术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和技术秘密,高校科研机构的新产品、新工艺。
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将上海涂料研究院的涂料技术成果转让给上海涂料研究院,利用其“顶级涂料品牌”和雄厚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移模式比较传统和成熟,但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企业采用技术转移模式。
究其原因,是企业不接受不成熟的技术成果,而高校、科研院所倾向于自行改造或成立关联公司,对相对成熟、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成果进行改造。
如果高校、科研机构转让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证,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等风险。
比如,某制药公司以普通许可证的形式转让一项新药成果,投资几百万元申办药品许可证,组织生产。
因为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太多,很难打开市场局面。
年销售收入仅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较为严重。
此外,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种模式操作相对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题。
“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PPT课件
汇报人:刘安华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5.5
1
学校简介
提
产教融合平台搭建
纲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办学效果
2
1. 学校简介
1.1 学校区位
1988年建市 2014年末总 人口365万人 2014年全市
生产总值 (GDP)758 亿元;人均 GDP 仅为全省 的39%和全国 的53%左右
派驻单位:工业园区、专业村镇、行业协会 工作任务:
➢ 传递校企需求信息,形成“产教融合”的纽带 ➢ 调研、分析、策划,为政府和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 协调校内资源,组建跨学院跨专业科技服务教师团队。
2014年,横向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45项,进帐总额273万元; 形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
9
2.产教融合平台搭建
2.4 多元化合作办学 2013年5月成立三农学院
10
2.产教融合平台搭建
2.4 多元化合作办学
2013年5月组建社区学院
20000
19184
15000
14983
11065
在读生规模10000
8103
5827
5000
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年份
% 100
92.6
90
89.6 80
70
60
50 2011届
本校
全国高职
93.6
94.7
90.4
90.9
2012届
2013届
本校2011届~2013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元 4500 3600 2700 1800 900 0
2687 2482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旨在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简要介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文章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并列举本文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产教融合模式的概念和现实意义,分析该模式在实践中的优势和特点,举例说明其应用情况和影响。
同时,还会探讨产教融合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同时提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和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优势。
通过对产教融合模式的概念和优势进行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思考。
同时,本文还将在结尾部分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进步,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增强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拥有实际技能的人才更受青睐,而职业教育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种能力和机会。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章节一:引言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机构所采用和探索。
本文将对产教融合的理念、特点、模式及其实践效果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析。
章节二:理念和特点产教融合,指的是产业与教育界将各自的优势资源充分结合,合作创新,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实践中,产教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深度结合: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要求产业和教育机构深度结合,寻求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就业培训等工作。
2.紧密联系:产教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双赢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既能满足产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又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双方达到共赢。
4.实效导向:产教融合实践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聚焦的效果,是实现职业教育实效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章节三:模式和实践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企业招生培养。
企业和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后,企业通过自身宣传和推介吸引学生报考该校或者该校的相关专业,然后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并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接受企业培训。
2.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中心。
联合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划定要培养的人才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出资建设教育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成功案例。
3.合作办学。
企业与教育机构联合,直接开办职业培训机构或者研究所,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工种的培训和研究,达到更为精细的人才培养目标。
章节四:实践效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能够有效地满足产业的用人需求和推动产业发展。
现在,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和中等职业学校正在陆续探索实践产教融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结: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具有深度结合、紧密联系、双赢合作、实效导向等特点。
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化案例
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化案例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化是指将产业界和教育界紧密结合,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提升。
工学一体化则强调将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工程人才。
下面列举了10个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化的案例。
1. 某高校与某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设汽车工程专业。
该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岗位,高校教师则提供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接触实际生产环境,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某高校与某互联网公司合作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该公司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和技术支持,高校教师则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在平台上进行实际项目开发,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3. 某高校与某建筑企业合作开设建筑设计专业。
该企业提供实践教学项目和实地考察机会,高校教师则提供设计理论和建筑知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建筑项目,锻炼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某高校与某医院合作开设临床医学专业。
该医院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和临床实习机会,高校教师则提供医学知识和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在医院临床科室实习,接触真实病例,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5. 某高校与某航空公司合作开设航空工程专业。
该公司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和航空器维修工作岗位,高校教师则提供航空知识和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在航空公司进行实际维修工作,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6. 某高校与某能源企业合作开设新能源专业。
该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实验室和技术支持,高校教师则提供能源知识和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某高校与某物流企业合作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该企业提供实践教学仓库和物流网络,高校教师则提供物流管理理论和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在仓库和物流网络中进行实际操作,了解物流流程和优化方法。
8. 某高校与某金融机构合作开设金融工程专业。
该机构提供实践教学交易平台和金融数据,高校教师则提供金融理论和教学指导。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标准、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开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决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开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开展的道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时机.在生产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着、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不仅如此, 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水平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 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阔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升实际工作的水平提供了条件和时机,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开展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效劳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治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开展.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开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治理和效劳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治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水平,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那么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方案.〃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表达,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效劳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 与技术开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方案的制定.产教结合的根底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根底和气氛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拟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开展.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水平, 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开展水平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根底.思路逐渐清楚,愿景更加美好.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结合?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坚持〃双赢〃原那么,实施责任共担根据现有条件和治理状况,比拟有可能性的方法是:引入社会上治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愿意加盟校企合作,通过利用该校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方案,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参加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校企双赢,共生共荣.具体实施方法是:〔1〕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工厂和主要机加工设备为载体,引入企业加盟,学校出厂房、出设备;企业带工人、带产品,双方结合, 进行产品生产、人才培养.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技术.〔2〕企业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治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产教结合教学方案,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3〕校企合作前,双方考察选择.对企业可考察产品生产、法人代表〔或出资人情况〕,注册资金、设备情况、治理情况等.学校应向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料和考察情况.突破〃结合〃难点,完善育人体系在实施产教结合的过程中有三大难点:一是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矛盾.企业希望自主生产的时间越多越好,而学校当然希望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越多越好;二是企业希望生产过程中,合格率越高越好,而学生都是生手,上机操作,易出次品;三是学生的人数与设备数量之间的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保证企业加工好产品, 学生练习时间充足的关键.突破难点的关键还是要〃解放思想〃,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要创新课程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根底课的学习及根本技能的练习之后,再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主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个模块是数控机床根本结构、工作原理.第二个模块是数控编程, 学习编程的根本方法,并通过专用模拟软件验证程序合理性.第三模块是模拟加工,通过在教学型数控机床上的练习,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方法.第四模块是顶岗实习,在学生独立加工产品之前,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保证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必须过关.〔2〕增强学生标准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表现在行为习惯上.为此,一方面增强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实习标准及奖惩考核细那么,将学生的行为标准要求同成绩学分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如一位同学在加工零件后,没有根据只能测量一次尺寸的规定,仅多测量了一次就导致产品报废,损失达5000多元的事例.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治理,为学生树立典范,接受教育.曾有一位工人因进车间时含着一支烟就被罚了200元,这让当时在场的学生深受教育.〔3〕实施分组分阶段教学:我校每个数控班级学生人数都在50 人以上,如果同时实习,不但很难做到一人一机,而且车间里一下涌入50多人治理也很困难,存在较大平安隐患.因此,我们采用分组教学、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将一个班级学生分成3-4个小组,统筹安排,分组进行,这样就解决了这一矛盾.坚持不断总结,力求推动产教结合再上新水平改革和创新,都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产教结合要走向深入,必须认真总结.回忆近三年的尝试,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育人效应得到有效显现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练习. 产教结合实施两年多来共有200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向了工作岗位, 他们很快适应了企业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5届数控班的毕顺同学从学校毕业后被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录用,由于表现出色,被送往日本培训.05届数控⑴班的冯佳佳、笪余海两位同学还未毕业就被菲尼克斯电气聘用,进厂后由于技术过硬,双双被提拔为领班,领导着一班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学生刚毕业,就被闻讯而至的企业聘用,连学校想留下几名学生在实习车间工作都留不住.教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质的时机.教师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成长起来,这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底,成为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治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治理过程中来,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进入了学校,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 我们定期邀请企业治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时机,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育人本钱得到有效补充客观地说,学生〃真刀真枪〃地实习,其实习原料的损耗,学校是难以承受得起的.产教结合过程中,企业将这笔开支承当下来了, 同时,还承当了不合格产品的耗材.此外,企业还对机器设备的折旧付与相应的费用,并带来一些生产设备;对积极上进、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这些对学校育人本钱都给予了相当的补充.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生产是根底,但必须效劳于教学,这是处理产教结合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根本原那么.我们认为产教结合的实施,在现行教育治理体制状况下,不能外包给校外,专用于产品生产,不管〃教〃,成为变相的校办厂;也不能由校内人承包,更不能完全由学校名义来组织.那样,企业优势进不来,还将是原来的学校实习工厂.因此,还是要在〃结合〃上深入研究,探索机制.企业追求经济效应,我们追求成才效应,两者〃结合〃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产教结合的总体水平.1、职业学校依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为发挥国家级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于1999年成立了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方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江苏、广西等地和交通部、建设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和行业组织也都建立了发挥行业作用、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咨询组织.2、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治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局部专业教师,承当局部实训工程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工程,搞好课程开发,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效劳.江苏省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力隹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全省2003年〃订单式〃招生达2万多人,镇江职业教育中央〃订单式〃培养占全校招生数的近一半.联合办学有力地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3、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全国各地很多职业学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开展产业,以产业开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气氛. 湖南省物资学校依托室内装饰专业建立的装潢公司,固定资产1200 多万元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为学校创利700多万元.湖南邵阳、河北南宫、江苏句容、山东潍坊等地的职业学校进一步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并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开展.。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产教融合是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会就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产教融合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教育资源能够对接产业需求,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实际的产业需求融入到课程中,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提供实践培训的机会和资源,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2. 教学、科研与产业创新的结合产教融合要求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对接产教融合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岗位要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也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与学校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教学、科研与产业创新的结合、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对接。
二、产教融合的实现途径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有效的产教融合。
推动产教融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实践:1.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1-M-N”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案例
产教融合“1-M-N”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成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而“1-M-N”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即“1”指一个企业作为主导单位,与“M”个院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并联合培养“N”类人才。
本文将围绕产教融合“1-M-N”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探究其背后的理念和实施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解析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导致大量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同时企业也难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产业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当前产教融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障碍。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合作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岗位适应能力。
急需提出新的实施步骤和策略,优化产教融合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和完善。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理念与“1-M-N”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理念是指将产业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促进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相互匹配,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和质量性。
而“1-M-N”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产教融合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其中“1”代表一个学院或学校,而“M”代表多个企业,以及“N”代表多个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模式,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和意义2.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4.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5.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使教育更贴近实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技术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技术性合作,例如,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师技术技能工作室等。
2.联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管理学生。
3.实习实训模式:高职院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向高职院校提出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5.校企合作理事会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共同推动产教融合。
6.产业学院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举办产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程度不高、合作效果不明显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高职院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完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2.提高合作程度: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环节,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ppt课件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普通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需求示意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现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 (人才供给不足)
高校转型 (反应迟钝)
学生就业 (出口不畅)
脱节
经济发展
对接
(人才需求强劲)
滞后
经济转型
需求
(加速进行)
要素
内涵
办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应用技术类本科高校
“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兼、聘相结合,双师素质,适应需求的教学团队
专业观 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契合度、依存度、贡献度、满意度”
质量观 能力本位、就业导向、适应需求、终身发展
教育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座谈会(2014.1.9-10,驻马店)
u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办,黄淮学院承办; u12省市教育主管部门、60多所高校300余名代表参会。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7月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 第24次会议时强调:
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 构,防止“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
学院精神: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 办学定位:综合性教学型大学 培养目标:“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实用、
好用、管用”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成果:国际合作、办学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存在问题:观念传统、改革滞后、管理粗放、专业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薄弱、办学条件差
高校供给: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规模、能力不足---学科专业急需调整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学研结合模式可分为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建立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三部分,科技资源共享(包括文献、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利用)、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组织边界来看,可分为大学或科研院所推广、企业推广和政府推广三种类型提升;从功能耦合的角度,可以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契约连接和共建实体;从组织边界的角度,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从组合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和半内部化模式时间上,可分为三种模式:政府推动、自愿联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
可分为临时性组合、合同型组合和一体化组合。
(1)技术转移模式。
企业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转让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和技术秘密以及科研机构。
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将上海涂料研究院的涂料技术成果转让给上海涂料研究院,利用其“顶级涂料品牌”和雄厚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然而,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企业采用了技术转移模式。
究其原因,是企业不接受不成熟的技术成果,而高校、科研院所倾向于自行改造或成立关联公司,对相对成熟、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成果进行改造。
如果企业转让给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证,就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
比如,某制药公司以普通许可证的形式转让一项新药成果,投资几百万元申办药品许可证,组织生产。
因为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太多,很难打开市场局面。
年销售收入仅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较为严重。
此外,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取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种模式操作相对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
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题。
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理解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即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指通过产业和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将产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教育培训。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1. 促进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
产教融合能够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产业对教育的参与,能够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更符合职业发展要求,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3.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产教融合,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企业注入更有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4.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1. 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产教融合需要校方和企业方都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态度,校方不能把产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中,企业方则需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环节中,实现互利共赢。
3.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增加对产教融合模式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落地和推广。
四、校企合作的重要性1. 接轨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
产教融合七种模式图解一、教育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打政策“组合拳”4月27日,教育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就此前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指出,2017年底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意见》更多侧重产教融合,而《办法》更多侧重校企合作,两个文件共同形成了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
谢俐在解读时称,《办法》将以“促进”“规范”和“保障”作为关键词,展现6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国家政策的实施、政企合作的措施、相关部门的监督上。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加强统筹领导、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大样本试点并持续予以推动。
此外,谢俐还介绍了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情况。
明确今年的活动将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熊旭陈琛)二、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具有发展性,与校企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从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六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在三个层面体现了各自特征,即在管理体制上的产教融合;在办学模式上的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上的工学结合。
三个层面的主体、要素、关系集中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1]当前,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原理,理论界研究尚在深入,这既反映了校企、产学和产教的结合方式和内容的复杂性,也体现了“结合”“合作”和“融合”的主体多元性和多样性。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1. 引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产业发展与教育培养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2. 产教融合的背景与意义2.1 产教融合的背景产教融合的背景主要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战略,以期通过产业发展与教育培养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2 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能够使职业教育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促进学生就业:产教融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3. 推动产业发展:产教融合有助于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降低招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4. 优化教育资源:产教融合有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校企合作新模式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讨:3.1 合作原则1. 共赢原则: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 互补原则: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
3. 长效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作内容1. 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参与课程建设和评价。
2. 课程开发: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近年来,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备受关注,成为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和特点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实践教学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产教融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教融合是一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模式,通过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 产教融合是一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产教融合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二、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形式单一,主要以实习实践为主,缺乏深度的合作,无法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2. 校企合作项目不稳定。
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形成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
3. 学校与企业融合度不高。
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融合。
产教融合 教学过程
推动社会进步
产教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实践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 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产教融合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学校和企业已经开始深度合 作,共同培养人才。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产教融合的发 展。
挑战
但是,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深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 资力量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 次发展。
05
产教融合中的教学评价
基于产出的教学评价
01
02
03
目标达成度
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以及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是 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技能熟练度
评估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 ,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理 论知识水平。
知识掌握度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 测试和评价,确保学生对 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 掌握。
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
产教融合中的教师角色与专业 发展
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
从传统教师到双师型教师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等多元 化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参与企业实践、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行业洞察力和敏锐度
教师需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 判断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
学习过程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 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
论、任务完成情况等。
教学方法适应性
评估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 以及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能力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
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学校兴办专业产业,让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取得一定的报酬,这客观上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现在,职业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分配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缺点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
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
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
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
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
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能力,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
思路逐渐清晰,愿景更加美好。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结合?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坚持“双赢”原则,实施责任共担根据现有条件和管理状况,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是: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愿意加盟校企合作,通过利用该校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让教师学到技术,让学生加入生产,让生产产生效益,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具体实施办法是:(1)以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工厂和主要机加工设备为载体,引入企业加盟,学校出厂房、出设备;企业带工人、带产品,双方结合,进行产品生产、人才培养。
在生产中结合教学需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技术。
(2)企业安排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根据产教结合教学计划,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
学校安排有关教师跟班参加生产兼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
(3)校企合作前,双方考察选择。
对企业可考察产品生产、法人代表(或出资人情况),注册资金、设备情况、管理情况等。
学校应向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料和考察情况。
突破“结合”难点,完善育人体系在实施产教结合的过程中有三大难点:一是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矛盾。
企业希望自主生产的时间越多越好,而学校当然希望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越多越好;二是企业希望生产过程中,合格率越高越好,而学生都是生手,上机操作,易出次品;三是学生的人数与设备数量之间的矛盾。
妥善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保证企业加工好产品,学生训练时间充足的关键。
突破难点的关键还是要“解放思想”,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要创新课程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育人体系。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后,再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
我们将主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个模块是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第二个模块是数控编程,学习编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专用模拟软件验证程序合理性。
第三模块是模拟加工,通过在教学型数控机床上的训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方法。
第四模块是顶岗实习,在学生独立加工产品之前,先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逐步过渡到独立操作。
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确保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必须过关。
(2)加强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表现在行为习惯上。
为此,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实习规范及奖惩考核细则,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成绩学分考核结合起来。
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树立质量意识。
如一位同学在加工零件后,没有按照只能测量一次尺寸的规定,仅多测量了一次就导致产品报废,损失达5000多元的事例。
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管理,为学生树立榜样,接受教育。
曾有一位工人因进车间时含着一支烟就被罚了200元,这让当时在场的学生深受教育。
(3)实施分组分阶段教学:我校每个数控班级学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上,如果同时实习,不但很难做到一人一机,而且车间里一下涌入50多人管理也很困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采用分组教学、分阶段实施的办法,将一个班级学生分成3-4个小组,统筹安排,分组进行,这样就解决了这一矛盾。
坚持不断总结,力求推动产教结合再上新水平改革和创新,都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产教结合要走向深入,必须认真总结。
回顾近三年的尝试,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育人效应得到有效显现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产教结合实施两年多来,共有200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向了工作岗位,他们很快适应了企业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2005届数控班的毕顺同学从学校毕业后被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录用,由于表现出色,被送往日本培训。
05届数控⑴班的冯佳佳、笪余海两位同学还未毕业就被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聘用,进厂后由于技术过硬,双双被提拔为领班,领导着一班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
学生刚毕业,就被闻讯而至的企业聘用,连学校想留下几名学生在实习车间工作都留不住。
教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
教师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教师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成长起来,这为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成为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
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来,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进入了学校,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
我们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育人成本得到有效补充客观地说,学生“真刀真枪”地实习,其实习原料的损耗,学校是难以承受得起的。
产教结合过程中,企业将这笔开支承担下来了,同时,还承担了不合格产品的耗材。
此外,企业还对机器设备的折旧付与相应的费用,并带来一些生产设备;对积极上进、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
这些对学校育人成本都给予了相当的补充。
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生产是基础,但必须服务于教学,这是处理产教结合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产教结合的实施,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状况下,不能外包给校外,专用于产品生产,不管“教”,成为变相的校办厂;也不能由校内人承包,更不能完全由学校名义来组织。
那样,企业优势进不来,还将是原来的学校实习工厂。
因此,还是要在“结合”上深入研究,探索机制。
企业追求经济效应,我们追求成才效应,两者“结合”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产教结合的总体水平。
1、职业学校依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
为发挥国家级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于1999年成立了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江苏、广西等地和交通部、建设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和行业组织也都建立了发挥行业作用、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咨询组织。
2、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江苏省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全省2003年“订单式”招生达2万多人,镇江职业教育中心“订单式”培养占全校招生数的近一半。